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互動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的運用學科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摘 要]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極大的阻礙了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新一輪課程改革則要求我們採用互動式課堂教學,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注重通過討論式、小品表演、體驗式、查閲式、辯論式等互動式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參與融於教學全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主動、創新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注意創造多樣的互動教學形式和把握好互動教學的幾個關鍵環節。

淺談互動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的運用學科論文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思想品德 運用

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學校課堂教學由赫爾巴特和凱洛夫為代表的課堂教學模式佔據統治地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大都為灌輸性的操作教學——一種“死的教學”,即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做知識的接收器,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知識為中心,忽視過程的探究與方法的指導;以"標準答案"統一學生的思想,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與感悟,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的多元化、創造性,使思想品德課教學缺“血”少“肉”,失去了應有的情趣與活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則要求我們採用互動式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與學雙方交流、溝通、協商、探討,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説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是實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觀的有效形式和全新載體,它擯棄了傳統教學的弊端,而代之以學生參與為主的生動活潑、互相促進的教學形式,正如《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矛盾衝突中積極探索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通過互動式教學的改革,將思想品德課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真正能夠實現。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互動式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是發揮出了教師和學生雙主動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二是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創新能力,將課本知識進行重構和整合,激發出了學生前所未有的創新潛能。因此在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須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多緯度創造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形式

互動式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其本質在於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融於教學全過程,這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有着根本的區別。多緯度創造互動式課堂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筆者認為有以下一些互動式教學形式:

1.情景設置、小品表演式。在教學中,當教材內容適合表演小品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教師也可以課前準備小品材料,讓學生進行表演。如在講述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第二框《維護消費者權益》時,筆者課前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準備了“耐克vs耐客”、“火眼金睛”等幾個內容的小品劇本,組織學生表演小品,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幾種消費者權利融入到小品中去,讓學生在情景中去分析消費者的各種權利和維權途徑,探討如何練就一雙“慧眼”,避免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從而達到本課教學目標。這種方式把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它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小品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並且在表演小品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實現了快樂學習。

2 .主題討論式。這是教師組織學生圍繞某一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以求得正確結論的一種教學形式。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災難片《後天》,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各組發表觀後感。在學生髮言時引導他們從“愛護生命、保護地球、熱心環保事業”等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又如在講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三框《讓生命之花綻放》這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了殘疾人舞蹈《千手觀音》,然後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觀後感。在學生髮言時引導他們從“熱愛生命,不放棄生命”的角度進行思想交流。這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自由討論的氣氛中獲得新知識,有助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分享、交流討論結果時,教師進行適當的點評,與學生有一定的思想交流與火花碰撞,產生共鳴。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3.遊戲式。這種形式就是以遊戲的形式,使學生在激烈的競賽中,在無比的興奮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癮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對於初中學生來説,思想品德課的內容簡單易懂,但是無法通過自學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識。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講解這科的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另一方面,孩子們的天性就是需要玩,這也有益於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因此,這種形式成為筆者課堂上較常用的方式。如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二框《創建新集體》時,筆者設計了一個“立錐之地”的遊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發一張報紙,要求小組成員全部站在報紙上,然後將報紙不斷地對摺,仍然要求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全部站在報紙上。以站到最小報紙面積的小組為遊戲的最終勝利方。這個遊戲將課堂推向了一個高潮,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各個小組以不同的方式來爭取最終的勝利。在遊戲的過程中,剛相識一星期的同學之間的友誼加深了,小組各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了,組內成員間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創建優秀的集體必須要靠集體成員的團結協作這一知識點。

4.多維思辯式。這種形式就是模擬辯論賽,按辯論的規則,把在學生中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去辯駁、闡述。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時,筆者針對上網的利弊問題組織學生對“上網是利大於弊”和“上網是弊大於利”這兩個觀點進行辯論。又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二框《享受學習》時,筆者就學習的苦與樂的問題組織學生對“學習苦多於樂”和“學習樂多於苦”這兩個觀點進行辯論。在這兩場辯論賽中,正反雙方的辯手在組內智囊團的幫助下,列舉了很多的例子來説明各自的觀點,最後由教師來做最後的點評。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護和自我約束能力。這種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而且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舞台。

5.親自參與、過程體驗式。這種形式要求學生將課堂學習轉移到現實的情境中,按知識內容的要求,進行某種行動,體驗某種生活。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豐富多樣的情緒》時,筆者設計了一個製作“情緒萬花筒”的環節。在這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憶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體驗當時的情緒,在組內分享自己的情緒,並在課前準備好的白紙上用一種顏色將這種情緒表現出來。這種活動形式既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堅持了知行統一的原則,使課堂迴歸生活,讓學生在自身的生活體驗中瞭解情緒的作用,使學生從體驗生活中獲取有關知識。這種形式對於活躍初中的思想品德課堂來説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互動式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編寫寄語、講故事比賽、設計公益廣告、小組製作手抄報、演講、調查訪問等多種形式進行。

二、要把握好互動式教學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1.處理好課程資源的預設和生成。一方面課程資源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在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應儘量多蒐集,多運用材料,但這些材料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真實性和典型性。如果材料脱離教學內容,脱離客觀實際,甚至空泛無物,則難以有效地説明問題。在教學設計上互動式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另一方面,要處理好教學中的突發情況,善於抓住學生表現出的閃光點,靈活運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資源。如鄔太平老師在講授《激發自己的潛能》時設計了背誦圓周率的小競賽,其中有一位同學數學基礎很差,連小數點後5位都背不下來。鄔老師利用這一課堂上的突發事件調整了教學目標,引導該同學利用所學激發潛能的知識不斷挑戰自我,最後順利背到小數點後15位。將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巧妙的轉化為生成的課程資源,實現了學生知識、能力、覺悟的進一步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要善於控制課堂,做到活而不亂。互動式課堂教學注重師生的互動,因此課堂氛圍往往是比較活躍的,但互動式課堂絕不能是“放羊”,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根據筆者個人的經驗,如果在互動式教學中敷衍了事,對學生進行放羊式管理,必然會導致教學時既無明確的主題,又無具體的組織程序和要求,也沒有有效的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做好點題、活動安排和總結三方面工作。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必須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做到“活而不亂”,確保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果。

3.真正的互動應該包括兩方面(1)“形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藉助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動眼、動耳、動口、動手。(2)“神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讓學生“神動”,即動腦,思維要動起來,這點更為重要。在實踐中,一是存在“是不是”“對不對”所謂的問題滿天飛的情況,二是“針對過去‘滿堂灌’的弊端,許多老師開始注重‘啟發式’教學,於是‘滿堂灌’又變成‘滿堂問’,而且,教師所依次拋出的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常常成為學生的思想圈套――正是在這樣教師的一步步提問,學生的一次次回答和教師對學生答案的糾正中,學生成了教師思想的俘虜,只是充當教師見解的複述者。” 這都不是真正的“神動”。真正的“神動”,應是學生在知識的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知識的增值、創新的光芒。

4.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處。互動式教學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鍛鍊學生的能力。由於課堂時間的有限性,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出色,又不脱離本課的主題,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處。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書本,二是教學生活化,活動設計要圍繞學生生活,走進生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創設具有生活氣息的政治課堂。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繫起來,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三是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創造平等交流的氣氛。在追求真理、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師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師要讓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要反對那種輕過程重結果的做法,消除那種對持有不同觀點、看法的學生進行諷刺、挖苦的現象,尤其要珍視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鼓勵學生質疑。對學生的異議甚至是錯誤的觀點,也應該採取尊重、寬容的態度,使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課改新理念,努力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精心組織好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內心世界敞開於課堂,讓學生的生活經歷融入課堂,我們的課堂就能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樑,成為師生與生生之間交流合作的舞台,成為學生探索奧祕的園地。這樣我們才能將學生對世界環境的好奇,對千變萬化的社會事物的關注,對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對生活的品位和心靈的感悟都帶進課堂,真正實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目標。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才會不再空洞、單調,我們的教學才會不斷地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稿) 教育部 2003.5

[2]《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灕江出版社

[3]《讓小品表演和欣賞走進生命課堂》,譚春秀,《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7年第11期

[4]《優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宋娟,《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年第1期

[5]《讓思想品德課煥發生命活力》,許小娟,《教學月刊》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