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方法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6W

現今的小學思想品德課仍然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陰影,教師的教學好像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讓學生可以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殊不知,這門課程的目的並不在於讓學生取得好成績,而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基本思想品德和素養,因此,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教授這門課程。讓思品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貼近學生生活,把課堂交給學生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方法論文

一、正確確定思品教學活動的目標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由於教師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實施的教學未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導致課堂上無人聽講,甚至課堂秩序混亂,無法達到教學目標。這都與思品教學活動目標的確定有關。

二、優化、活化思品課教學素材

社會飛速發展,事物不斷變化,而德育內容的更新相對滯後。教材中有些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知識水平脱節,缺乏針對性、趣味性。思品教學要求教師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並具備及時準確的掌握社會新事例、新事物的能力,靈活處理,適度調整,使教學素材更具生活化、時代性的特徵,更利於學生內化。

生活的過程就是道德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小學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是思品活動化的極好素材,充實教材內容,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習《日益富強的祖國》這一課,教材上講解的都是十幾年前社會發展的情境,而六年級的學生在那個時期剛剛出生,對課本上所講解的內容非常陌生,甚至講解香港夜景的圖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説,經常去,早都看膩了,比這圖片好看的有很多,這有什麼好看的?這時就不應該按照課本上的內容照搬,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讓孩子們先了解過去的人們生活是什麼樣的,再根據實際情況,説説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就有了更多自主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善於抓住這些來自學生生活,反映學生道德需要、道德困惑,以及學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原本"純而又純"的書本教學"鮮活"起來。

三、靈活選擇活動化教學方法

思品課的教學宗旨,是通過"教"和"學"的活動,把思想道德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從而形成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模式上大膽創新,選擇最佳活動化的教學方法,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更多地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小學思品課活動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自主性、整體性、開放性。教學中的活動不侷限於課堂、室內,根據教育需要,還可延伸到課外、校外;內容方面,活動教學的內容不侷限於某一方面,其來源廣泛的新信息和新觀點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主體方面,活動教學中,課堂的主體不再是"唱獨角戲"的教師,而轉變為了形形色色的學生……教師要注意變換活動方式,明確活動目標,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調動其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實現自主活動,自我發展。

四、形成新穎的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在當代學校教育中具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它也制約着教學和教法。實施思想品德活動化教學,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評價,形成一種全新的學習評價。

學生思想品德學習評價首先體現在知情意行的結合,在認知方面的評價重在能更有效地、客觀地對學生"再認、再現能力"進行評價。在行為能力評價上,重在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應用於道德行為之中的實際表現。思品教學的最終教學效果應該更多地通過學生的行為來反映。有效的思品教學,更有利於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更能使學生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反映出其道德認識。實施多元性評價,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要打破教師在評價中的"絕對地位",實現評價的民主化,形成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參評的合理機制。開放的評價體系,必須從結論型向問題型轉向,從靜態向"活動"轉化,在活動中去發現、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踐證明,思想品德教育源於生活,是具體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做人"的教育,作為教育者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實施教育創新,適時構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高段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程亮,《淺論國際法的階級性與強制性》2008年1期

2.陳福剛 劉凱,《透視高校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工作》2009年11期

3.張豔,《論軍事法的部門法地位》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