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5篇

欄目: 醉翁亭記 / 發佈於: / 人氣:7.84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5篇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歐陽修的主要經歷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瞭解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端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娛情山水以排解抑鬱的複雜思想感情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3、學習寫景與抒情自然結合,語言駢散相融,節奏富於變化的寫法。

教學設想:

1、對文章字詞的學習,用自主參與教學法,充分利用課內時間,學生進行閲讀思考,教師解疑釋難,減少講解和分析。

2、通過示範朗誦、自讀和齊讀等環節掌握“也”和“而”字的語氣,瞭解本文語言駢散相融,節奏富於變化的寫法。

3、通過“線條串聯法”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背誦全文。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二、解題

“記”是古文中一種以記敍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體裁,多用來描寫作者的旅行見聞。它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類似的文章有:《岳陽樓記》、《小石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滿井遊記》、《桃花源記》等;類似的古文文體還有:“銘”(《陋室銘》)和“説”(《馬説》、《愛蓮説》)。 s

三、簡介作者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

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

歐陽修在歷史上以獎掖後進著稱。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詢、蘇軾、蘇轍、曾鞏,還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門下,得到過他的栽培。

歐陽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曉暢,委婉多姿,自成風格,在北宋以至後來的文壇上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我們通過《醉翁亭記》,對歐文的風貌也可窺見一斑。歐陽修不僅以散文著稱,他的詩詞、文評也有很高的成就。

歐陽修還是著名的史學家。“二十四史”中有兩部是他編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書》。

歐陽修稱得上是位飽學之土。他一生對我國的文學、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師範讀文章,學生標示生僻字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學生齊讀一遍文章。

五、、學生分四人小組疏通文字障礙(提醒學生利用課下註解和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

教師解疑釋難,明確:

1、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環:環繞尤:尤其、特別山:沿着山路

翼然:像鳥的翅膀的樣子臨:高踞、靠近作:建造

名:取名、命名謂:稱呼、叫、是輒:就

在乎:在於開:消散歸:聚集、回家

幽香:散發出幽幽的香味繁陰:形成濃郁的樹蔭

傴僂:代指老人提攜:代指小孩

前:在前面酣:正濃絲竹:代指音樂

頹然:醉醺醺、搖搖晃晃的樣子已而:不久

陰翳:枝葉茂密成蔭樂:樂趣、快樂、以┅┅為快樂

2、需重點掌握的句子。

①環滁皆山也。

②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間之朝暮也。

⑤野芳發而幽香……山間之四時也。

⑥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⑦至於負者……往來而不絕者。

⑧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六、總結歸納每段大意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解釋“醉翁”及“醉”的意義時轉入對寫山水之愛,點出“樂”字。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點“樂”字。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遊山的情形。仍與“樂”有關。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情形,並點出作者名姓,仍點到“樂”而“樂”中又嵌入兩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縱觀全文,“樂”字貫穿全篇始終,“樂”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及其積極意義。

3、背誦全文。

4、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實詞的意義和重要虛詞的用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2、文言詞語的積累和課文背誦。

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二、導入,作者簡介。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導入。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慶曆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寫了本文。歐陽修寫此文時不過39歲,文中所説“年又最高”“蒼顏白髮”,都是誇張的寫法。

六一居士的由來:歐陽修自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由棋一局,常置酒一壺,再加醉翁一個

三、聽配樂朗讀課文。正音

1、解釋主要詞語:

林壑尤美( )

名之者誰?翼然臨於泉上者( )

4飲少輒醉( )

在乎山水之間也(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負者歌於途( )

傴僂提攜( )

觥籌交錯( )

頹然乎其間者 ( )

2、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字,讀起來語氣不盡相同。

(1)陳述

(2)肯定

(3)感歎(用於直抒胸臆)。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後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説,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為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句式,讀時節奏要富於變化,悦耳動聽。

四、藉助課下註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結構。

第一部分(1)醉翁亭記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來(琅琊山間、釀泉邊上)

第二部分(2)山間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4)太守與民同醉同樂的情景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文。教學要結合初三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讓學生掌握本課的難解生字詞和句子外,還要抓住“樂”這條主線,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敍: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二、學習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中的難解字詞。

2、體會古人“與民同樂”的思想。

3、理解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時數:3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並介紹寫作背景。

複習《岳陽樓記》由范仲淹導出歐陽修:慶曆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寫了。《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後寫的一篇散文,在這裏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

(二)、投影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通過展示學習目標,哪些是重點難點,通過這一課要學習什麼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檢查預習情況。

請説出下列紅色字的正確讀音

林壑暝暝傴僂凜冽

佳餚陰翳觥籌交錯

(四)、新課學習

四、簡介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五、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六、學生自學交流。

七、重點字詞檢查。

望之翼然若夫山水之樂

林霏開晦明至於傴僂

提攜絲竹觥籌交錯陰翳

八、結合問題思考。

1、第一段作者是從哪裏落筆,如何觀察按什麼順序寫的?

作者是從遠山落筆,立足於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後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峯,點出瞭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裏,先聞水聲,後見泉水,最後峯迴路轉,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寫。

2、第二段作者寫了哪些風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主要寫了一天中清晨和傍晚之景,讓人遐想神弛。然後又寫了春天,野花香氣無處不散,夏季綠樹成蔭,微風習習。秋天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裏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

3、第三段主要寫了哪幾幅圖?為什麼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遊?

滁人遊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太守醉圖。駝背彎腰的龍鍾老人,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的遊人,可以看出百姓安居樂業,快樂無比。太守自然也就樂得其醉了,他沉醉於這方山水之樂,也更沉醉與民同樂之中。

4、第四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樂趣?這些樂中誰的樂的涵義最豐富?

山林之樂、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5、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如何表現主旨的?

主線是“樂”字。“醉”與“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

6、結合課文説説寫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討論並歸納:

(l)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九、全文總結

1、結構嚴謹。

2、寫景、抒情、敍事緊密結合,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3、語言極具特色。

十、課外延伸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對比閲讀

相同點:

兩篇散文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兩篇散文的語言都非常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

不同點:

1.結構技巧有別。

《嶽》文開頭扼要記事,中間生動寫景,借景生情,最後精闢議論,點明主旨。作者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四者巧妙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構嚴謹而不板滯、條理清晰而有波瀾,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醉》文則以“樂”字提挈全篇,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進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後又從解釋“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樂”,接着連用幾層描寫和敍述來抒寫“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聯前顧後;“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後應。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來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嚴謹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2.語言表述有別。

《嶽》文在語言上駢句散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四字短語成雙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立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調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使用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還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敍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得文章層次分明,聲律節奏起伏,音韻和諧悦耳。這些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飛昇。

3.主題深度有別。

《醉》文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敍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而《嶽》文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範公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情後,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精警之句振聾發聵,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從這一點來説,範公明顯高出醉翁一籌,也是醉翁難以企及的。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對偶句的特點及作用。

2、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以“樂”為線索貫穿全篇的結構特點。

3、 理解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內容

1、 通讀全文,疏通文意,解決生字詞。

2、

⑴ 作者及作品介紹: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指定學生回答:唐宋八大家是哪幾位?)

⑵ 作背景簡介:作者當時被貶,遭到打擊,心情依然樂觀。

⑶ “記”古代一種文體,寫景、敍事、抒情相結合。

⑷ 全文線索:“樂”

3、課文分析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名字的由來及醉翁的樂趣。

⑴ 自然環境

寫景的順序:由遠及近

總領寫景的句子:環滁皆山也

⑵ 亭名的由來及醉翁的樂趣

現在還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⑶ 教師指出重點詞語,學生朗誦課文。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與四時之景。

⑴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⑵ 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⑶ 總結全段的句子: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⑷ 指出本段中的對偶句。(學生回答)

第三段:寫滁人的遊歷之樂和太守的宴飲之樂。

⑴ 四層(一句一層):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核心)

⑵ 學生指出對偶句,教師分析其特點及作用。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

⑶ 前後照應:本段最後一句與第一段中的哪一句照應?(學生討論回答)

第四段:寫太守醉歸,自得其樂。

⑴ 禽鳥鳴林的樂趣

遊人的樂趣

太守的樂趣(最高的境界)

⑵ 前後照應:“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與“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相照應。

2、 中心歸納:本文以“樂”字為線索,表達了作者歲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回答)

3、 課外拓展

⑴ 你對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持什麼態度?

⑵ 作者身處逆境,心情依然樂觀的處世態度對你有什麼啟示?

三 處理課後練習題

(略)

四 板書設計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及名字的由來 與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與四時之景 民

醉翁亭記

第三段:寫滁人的遊歷之樂和太守的宴飲之樂同

第四段:寫太守醉歸,自得其樂 樂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手法。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不幸,擁有豁達的胸懷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疏通文意,理清結構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2.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作業情況。

二、賞析課文

景美(一)美點尋蹤

這是一篇令人陶醉的美文,景美,情美。文中有哪些寫景的語句?請概括一下這些優美的畫面。

山水相映之美——先寫山再寫泉最後寫亭,由遠而近,有面到點,逐層展開。

朝暮變化之美——用“出、開、歸、暝”這些動詞表現山間景象晦明變化。

四季變幻之美——展現各季節怎樣的景象?(指名生讀出文中的句子)這裏有個成語是什麼?(水落石出)指名學生造句。

明確:寫山水之美是寫亭的清幽環境,為解釋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定下了寫景抒情的基調。寫朝暮、四時不同景色,為襯托“樂亦無窮”。表達了寄情山水,熱愛祖國河山之情。可見太守心情是快樂的,這是有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情美(二)樂點尋蹤

請找出文中含“樂”字的句子,並思考作者寫了哪幾種樂?

看誰找得快,找得準,找得多。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明確:這裏有五種樂

1、山水之樂——得之心

2、宴酣之樂——醉也是樂,與民同樂

3、禽鳥之樂——遊人離

4、遊人之樂——生活安定富足

5、太守之樂——自我陶醉

四、探究活動

1、“太守之樂”樂什麼?太守看到其樂融融的景象,滁州治理得好,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這是太守的政績。同時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情懷。

2、這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本文是作者被貶到滁州寫的,政治上遭受沉重打擊,所以樂中含悲,但作者未消沉頹唐,這是他的曠達情懷。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不讓不良情緒影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正如范仲淹所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與樂的關係如何?《鴻門宴》中有個類似意思的俗語叫什麼?(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3、貫穿全文的主線是什麼?用一字概括。(樂)

五、課堂練習:

1、《鴻門宴》中有個俗語叫“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這文章中哪一句意思相同?

明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請以“當我們面對挫折和不幸時---------”開頭,作一番即興演講。

六、總結全文

這篇遊記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敍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

七、板書設計

二十一、醉翁亭記

歐陽修

山水相映之美

朝暮變化之美

景美

四季變幻之美

山水之樂

宴酣之樂

情美 禽鳥之樂

遊人之樂

太守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