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短歌行

高中課文《短歌行》正反解讀

欄目: 短歌行 / 發佈於: / 人氣:3.1W

課文故事

高中課文《短歌行》正反解讀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雜記》中記載:曹操因被董卓通緝逃往家鄉,路過父親故交呂伯奢家便前去拜訪。正巧呂伯奢不在,只有他的家人在家,便請曹操進屋休息。這時曹操聽見屋外有鐵器碰撞的聲音,認為他們要傷害自己,於是趁夜將他們一家殺害,之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看看他以後的很多詩詞作品,你就不難明白他是一個多麼感性的人了,殺人都殺得這麼浪漫。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説:“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説,“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説:“你什麼也別説,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着前方説:“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課文正解】

老年壯志愁

關於曹操寫作《短歌行》的背景,歷來有兩種看法。

一是認為作於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並要求將士和之。

二是認為作於曹操大敗於赤壁之後,當時曹操53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於建功立業。

然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出曹操“老年壯志愁”的心靈軌跡。那麼在《短歌行》中,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曹操又是如何來表達自己這樣一種情感的呢?

一方面,面對還未統一的江山和歲月不饒人的現實,他抒發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感慨。

在這裏,詩人噴薄而出的情感就是一個“愁”字,且“愁”到了要借酒澆愁的人生困境。但這並非“小我”之愁,而是為實現統一中原大地的遠大抱負而至今未果的愁,是一種“大我”的愁,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愁。

所以,這並非是為了表達自己頹廢、消極的人生苦悶,而是在巧妙地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稍縱即逝,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不應蹉跎歲月。

另一方面,面對山河破碎,一將難求的人生困境,他發出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誠邀天下豪傑的英雄帖。

在這裏,他先巧用“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比喻,以山高海深來暗示自己有廣招天下賢才的博大胸懷。再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來暗示自己有周公求賢若渴的決心,希望大家都歸附於他,一起實現一統江山的偉業。

因此,從整個詩中,我們是不難看出曹操心憂天下,求賢若渴的心路歷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