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1

《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名篇之一。我按照詩歌的傳統教法來講授,主要從朗讀、品賞、分析等方面入手解讀本詩,並且在此基礎上請教組內多位老師,力爭做到嚴謹。

一、激起學生興趣,帶入詩歌情境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重導入環節。為了營造歷史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詩歌情境,在課前三分鐘,我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在這慷慨、雄壯、悲涼的歌聲中,學生們聽得很認真,甚至有的同學還小聲地跟着哼唱,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迅速的進入了情境。接下來我便根據一代偉人毛澤東《沁園春·雪》裏的詩句,回首歷史,縱覽古今,引出課題,引出曹操,用導語激發學生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較為具體的介紹曹操其人其事,讓學生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曹操,正確看待曹操,同時積累文學常識,並介紹《短歌行》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走入了那個羣雄逐鹿、諸侯激戰的時代,走入了那個“亂世出英雄”的歲月,也走近了我們這節課的主題《短歌行》。

二、多次誦讀,環環相扣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把握詩歌的意境,以達到牢記和背誦的目的。一節課,多次朗誦,次次深入,環環相扣。一讀,老師範讀,學生正音正字,並注意體會詩中情感和詩人當時的情懷。二讀,學生自由朗讀,在自讀中自主體會詩歌情感。三讀,請個別學生感情飽滿、抑揚頓挫地朗讀全詩,朗讀時儘可能地展現詩人曹操的胸襟、情懷和魅力。四讀,全班同學齊讀。五讀,劃分了詩文層次,分析了各層次所表達的詩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後,全班同學再次齊讀,目的主要是體會和理解詩人真實、細膩、複雜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六誦,請個別學生站起來背誦全詩。

六次誦讀,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點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學生從學習到接受,到領悟,再到吸收,循序漸進地掌握了這首詩。

三、品讀賞析全詩,挖掘文本內容

語文課上,講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語文,所以,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入、細緻地開掘,讓學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內容的同時,學會用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在對《短歌行》層次的劃分上,我把每八句詩劃分為一節,全詩共分為四節,注重分析各個層次之間的層遞關係;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時,我按節講解,幫助學生理順全詩的線索,全詩前三節詩人一直在抒發自身的憂思,最後一節中方才吐露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詩歌內容及情感層層遞進,使全詩具有了一唱三歎,反覆吟詠的效果。在課堂上,我採用問答式交流,逐步引導,讓學生有方向的思考,使思想活躍,思維發散,能力提高。在最後,情感昇華,勸勉學生自主努力拼搏。

四、缺點不足之反思總結

古文重在累積,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讀以及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課堂上,雖多次誦讀了全詩,但具體操作上,還是有欠缺和不足,應以學生為主體,可是上課時自己唱主角的時間太長,沒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時間。或許,我的分析如果點到為止,那麼,學生在這堂課上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既能活躍課堂,又能體現其主體性。在這一點上,我還需努力改進。

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在時間上我沒有做好整體安排,在前面環節中,有些趕,導致在授課結束時,還有一些剩餘時間,在預設時沒有想到時間會有剩餘,所以這時有些慌亂,沒有處理好這一節環節,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

通過這次彙報課,我深刻的認識到,單純的“預設”不應該是我們教師備課和應對課堂所出現情況的全部,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通過這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才能使教師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教育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現在教師能否敏鋭地捕捉到教學細節,併科學地處理這些教學細節上。

我的第一堂公開課就這麼結束了,鍛鍊了自身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何敏鋭地捕捉教學細節,巧妙地把握教學契機,適度地開拓教學範圍,都是我應該繼續下大力氣鑽研的問題。“學生要有一碗水,教師應先有一桶水。”以此自勉。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2

這一單元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學習,是高中學生的第一個古典詩歌單元,所以,雖然已經講讀了三首古詩《詩經》、《離騷》,但是學生對於怎樣讀詩歌,還是沒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備課時,我就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詩歌鑑賞方法的掌握上。

詩歌的鑑賞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從題目入手,如《歸園田居》。有的可以知人論世,如王維的詩歌,有的可以從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但具體到這一課似乎都不是很合適,從題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體知識,知人論世倒可以,但有先入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想了很久,覺得還是用一般文章的鑑賞方法: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寫,這樣幾個方面去帶着學生鑑賞。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詩眼?

2、“憂”從何來?

3、如何表現出“憂”?

這樣來指導學生抓關鍵詞提綱挈領的把握詩歌內容和情感、手法。效果還不錯,學生為了理解這幾個問題,自己讀通全詩,自己去查找典故的原文,理解意義,討論用法,比老師逐句的翻譯好很多。同時在教學中時時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讀懂新詩歌,如對照詩歌中的“酒文化”理解“對酒當歌”,對照詩歌中對人生短暫的吟詠以及曹操的其他詩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調是否低沉。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對方法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

同時,詩歌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誦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六次誦讀,開始的聽讀正音,齊讀初識,到分層的齊讀把握感情,再到分層個別學生讀點評,然後是學生比賽誦讀,最後齊讀成誦,應該説在誦讀中鞏固了對詩歌的理解。學生在反覆誦讀中不斷充實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本節課唯一不滿意的是,教師的示範作用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但本課中學生的活動不少,但是遺忘了教師的適時展示,如誦讀。時間把握也還要更嚴格一點,課外拓展沒有完成。以後要注意這一點。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3

《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總的説來,大體上都是按照朗讀、講解、分析等教法來授課,而我希望能在這些教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下面,我對《短歌行》的教學作以下反思:

一、激起心靈共鳴,走入歷史情境

課堂上,我特別注重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迅速地走入我精心營造的歷史氛圍中,感受曹操複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歎,他的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業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課前三分鐘,我為學生們播放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曹操歌詠《短歌行》的片段,伴着強大震撼力的音樂,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彷彿走到了學生們的身邊,整個課堂的氣氛肅穆而悲壯。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着,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有的同學還在小聲地跟着哼唱,我感覺到學生們已經慢慢地走入了三國,走入了那個羣雄逐鹿、諸侯激戰的時代,走入了那個“亂世出英雄”的動亂歲月,也走近了我們這節課的主人公——曹操。

曹操的思想情感細膩、深沉且複雜,簡要的分析之後,我又為學生們播放了《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朗誦者把曹操內心深處複雜、豐富的.情感以及全詩感傷、蒼涼的基調錶現得淋漓盡致。

整個堂課成功地將學生引入了特定的歷史情境和氛圍當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反覆誦讀,環環相扣

古文重在累積,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讀以及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貫穿整堂課的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朗誦(朗讀和背誦)。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把握詩歌的意境,以達到牢記和背誦的目的。通過教師朗誦和學生誦讀,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點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學生從學習到接受,到領悟,再到吸收,循序漸進地掌握了這首詩。

課後在和一些老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回想起課堂上每一個細節,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細節一:“行”是一種古代特殊的詩歌體裁,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我講到:“《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説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和曹丕《燕歌行》的詩句中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

細節二:在指導學生如何朗誦時,我為大家朗誦了《短歌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為整堂課營造了很好的氛圍。

三、調動知識儲備,挖掘文本內容

語文課雖然很注重課堂上形式的創新,講究新穎的教學方式,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語文,所以,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入、細緻地開掘,讓學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內容的同時,學會用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

在對《短歌行》層次的劃分上,我把全詩四句作為一個層次,注重分析各個層次之間的層遞關係;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解析時,我幫助學生理順全詩的線索,這首詩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憂和思貫穿其中,暗線則是詩人對人才的層層遞進的暗示與召喚。尤其是對憂和思分開進行分析,使全詩具有了一唱三歎,反覆吟誦的效果。

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關鍵是觀察他們是否懂得學以致用,能不能觸類旁通。這是一種技能,教師在教學時就必須自覺引導之。我認為最大限度地對文本進行開掘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而在此基礎上給予相關的擴展,就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能有所取,有所得。

四、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在教學中,我一直相信,只要心中時時刻刻都裝着學生,你就會有無窮的智慧。整堂課中,我的設計思路是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完成,教師做適當的點評與指導,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鍛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後對自己的教案、教學設計思路及實際教學進行全面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活動,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通過此次授課,自己在對課的設計和思考中成長。同時也發現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人説得好“上得最好的課永遠是下一課”,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