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短歌行

高一《短歌行》説課稿

欄目: 短歌行 / 發佈於: / 人氣:2.35W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古詩,分享了《短歌行》説課稿,歡迎閲讀!

高一《短歌行》説課稿

我説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八課《詩三首》中的《短歌行》(説課題)

從今年開始,我們天津市的高中就開始全面進入了新課改,所以我們必須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使用新教材,運用新方法,構建新課堂 新課標中明確地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我認為只有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只有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説課標)

《短歌行》是一篇經典篇目,在以前的舊教材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眾多語文教學的前輩在對這一課的研究揣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有一定的成果雖然在新教材中它被當作一篇自讀課文但我以為教材的使用是完全可以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的這本身也是對新課標精神的一種理解吧我把這一課的課型定位為探究型而探究過程中學生要找資料,所以像《短歌行》這樣資料豐富的詩文就非常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由此,我決定將第二單元的順序重排,把《短歌行》放在了第一課,然後學習本單元的其他詩歌《歸園田居》、《涉江採芙蓉》、《詩經兩首》、《孔雀東南飛》、《離騷》(説教材)

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勝於知識系統的構建,不必按時間順序安排詩歌內容,應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學習規律來組織教材

我這一課的教學對象是漢沽一中高一九班全體學生該班一共42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時間只有三個多月,現在已經完成了必修一的學習在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儘量用保守一點的方法教學在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他們設置各種學習模式的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他們已經初步瞭解並逐漸適應了新課程的特點但是還未能形成成熟的穩定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必修二中我的教學重點就在於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該班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語文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這是高中第一次接觸古代詩歌的學習,語言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跨度對他們來説都是學習上的困難(説學生)

基於對新課標的認識,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系統,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輔助,學生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探究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適應這種學習模式(過程與方法)

2、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在誦讀過程中加深對作者思想情感的體悟(知識與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薰陶,懂得珍惜時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我的教學重點是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熟悉這種探究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尤其是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確定研究的方向,學會找資料,學會選擇和整理資料中的有用信息

教學的難點在於教師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如何既不放鬆又不妨礙地參與其中(説目標、重點、難點)

探究課程是不可能在一節課的時間內,一間教室的空間內完成的,學生須要有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研究所以我把這一課的學習分為四個流程:

1、學習主題的指導與討論

2、信息資源的提供與採集

3、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實踐

4、學習成果的展示與評價

首先要確定學習的主題,我將高一九班的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結合這一課的具體情況,由劉學等幾名對三國曆史感興趣的學生組成背景組,由王卓為等有朗誦基礎的學生組成誦讀指導小組在課前將這兩個小組合並在一起,給他們提一個任務:就是將朗誦的過程與歷史背景的介紹結合起來,編成一個短劇,同時提示學生這首詩寫作的具體時間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是寫在赤壁大戰前夕,有人認為是寫在曹操晚年由兩組學生討論研究決定採取哪一種説法,到展示時作為課堂導入環節這樣做改變了傳統教師導入的方法,由學生自己來組織編演的短劇將背景與誦讀結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只作為幕後的導演出現把主動交給學生同時避免了該組學生任務簡單化,活動程式化,使他們在準備背景的同時也能深入地研究分析文本的內容這樣就關注了所有學生的發展

關於課文內容的探究,我把它分為四個探究模塊,即:

1、到字裏行間去

2、到文字背後去

3、到是人心裏去

4、到我們心裏去

這四個探究模塊分別是着眼於詩歌的字面內容、藝術技巧、作者情感和讀者體悟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