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01W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5篇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佈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佈。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幹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於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説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麼亞洲氣候複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範圍、地形等方面説明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温、熱三帶,氣候具有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温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

2、亞洲分佈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温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佈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佈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温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閲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佈,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範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複雜多樣,温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温帶海洋性氣候分佈。

課後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亞洲的位置、範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通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説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於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

教學準備: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裏”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説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

為什麼説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温、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範圍》)

前後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説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並報出自己的方位,並按與亞洲的相鄰關係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仍由周邊同學説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理分區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徵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裏最重要的自然特徵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裏,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裏有什麼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裏了嗎?

[複習地形圖的閲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麼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麼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閲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説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後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徵(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xx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麼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閲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瞭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座標和水平座標標註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裏?(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__、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恆河、伊洛瓦底__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温、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説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並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瞭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説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佈、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研究國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學難點: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氣候為什麼呈現“海洋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活思維

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一組圖片,回答一個問題:這些圖片來自於哪個國家?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自主學習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 日本的領土範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麼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麼?

③日本週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羣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峯在哪裏?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麼?

4. 日本的氣候

讀圖課本第10頁:亞洲氣候類型分佈

①日本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麼?

②日本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5.日本的資源

嘗試描述日本的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及礦產資源(提示:是豐富還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寫在老師發的紙上面;時間5分鐘。

1. 閲讀課本55頁圖8-1-3、地圖冊32頁日本在地震帶中的位置,嘗試分析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與中國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損失要小很多,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3.東京和濟南都位於36°N附近,下表為兩個城市的氣象數據。

①完成表格

②對比濟南的氣象數據,描述東京的氣候特點? 造成此氣候特點的原因是什麼?

(五)風采展示

將合作探究的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達標檢測

1.日本的地形以( )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資源中,比較豐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鐵礦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學習鞏固提升1—6題

(七)課堂小結

談一談你的收穫。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説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説,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説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説出來,説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説,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敍説,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説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並勇於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衞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説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説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於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先有學生來説,老師最後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複習

小結

七年級地理中圖版下冊教案5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能力訓練點:

1、初步學會舉例説明學習地理的意義;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挑戰心理、冒險心理和堅韌性、求異性等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

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是社會主義公民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慾望。 2、通過為什麼要學地理,幫助學生樹立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人類家園”—地球而學習的志向。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從學生日常生活和身邊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入手,讓學生“想一想”。讓學生從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説出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繼而誘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怎樣學好地理?首先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初步瞭解每一章的重要內容。學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動腦筋想一想;多閲讀運用地理圖表;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如閲讀地理書籍,看電視、讀報刊中的地理新聞,在現實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識和營養。

2、難點:讓學生理解怎樣處理好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此難點,結合當時國內外新聞地理內容,通過教師舉例説明。

課時安排:一課時

1、學生結合小學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説明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2、學生閲讀教材第二頁中的彩圖,思考他們是否與地理有關? 3、討論要學好地理,在課外和課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學好地理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