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98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1

《司馬光》是一篇具有很強教育意義的文章,以小故事的形式的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那麼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教學目標:

一、反覆朗讀課文。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以多種方式來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感悟課文,是學習語文很好的辦法,也是頗有效果的一種方法。在朗讀中,孩子們不僅識記了生字寶寶,而且理解了課文。

二、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別的小朋友與司馬光的反應時,我讓孩子們先自由讀課文,然後請幾個小朋友來演一演,通過模仿他們的動作,讓孩子們真實感受理解課文。

三、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在這一課中,別的小朋友的反應跟司馬光的反應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體會到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着冷靜,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孩子們相對輕鬆就做到了“會認、會讀”,但是在説話訓練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雖然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如用“有的···有的···”説話。但是孩子們的思維還比較侷限,視野不夠開闊,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應該更加註重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説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2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大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交流,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一、從課題入手,激趣導入

新課伊始,我工整地板書課題——司馬光,讓孩子們一邊同步書空,一邊思考:司馬光姓什麼呀?

孩子們根據平常所見到“張、王、李”等都是單姓的慣性思維,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擺擺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又疑惑地盯着我。我用紅粉筆在“司馬”兩個字下面重重地劃了的一條線,孩子們將信將疑地説“姓‘司馬’”,我微笑着點了點頭,在“司馬”旁邊寫上了“複姓”二字。然後適當拓展復興的來歷,“司馬”這個複姓是用官職名稱作為姓,司馬是掌握軍事的官職,並讓孩子們中午回家也用這個問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點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演一演。一年級孩子,愛動,也特別愛表現,我就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輕鬆愉快地理解詞語和句子。

緊接着,我問孩子們:司馬光為什麼這樣使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較之中,攻克難點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看圖對比:引導學生看左面一幅插圖,直觀感受面對掉進大水缸裏的同伴,其他孩子驚慌失措的樣子;再仔細觀察右面一幅插圖,兩相對比,感受司馬光遇事時的沉着、機智和勇敢。

(2)讀課文對比:當一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裏時,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先讓孩子們找一找相關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再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想一想這樣做的後果會怎麼樣。

孩子們説這樣耽誤了時間,掉在大水缸裏的小朋友會淹死的。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用不同的標記畫出相關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反覆讀一讀,細細體會司馬光救同伴時的沉着、機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間,體驗快樂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孩子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表示鼓勵,使孩子們感受到動腦筋的快樂。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3

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藴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時,我感覺閃光點就在小朋友討論如何救那個小孩,大家的積極性最高,參與意識強,好勝心也強,為了證明自己比司馬光更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

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4

正式教學《司馬光》一文之前,我們班的小朋友幾乎都已經知道了有這麼一個:機智果敢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這樣的基礎上,我瞭解到學生對故事梗概的意識已經存在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領他們進行文本挖掘。藉助教學掛圖,我通過幾個細節幫助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的花園,並且重點引導注意到那口缸上:

師:那是一口怎樣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紋。

師:你真有藝術的眼光,一眼發現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個小孩那麼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們的桌子(的長)那麼寬。

師:你還能用其他事物來進行對比,真不簡單!

生:我想這口缸是用來澆花的,它裏面一定裝有水……

師:只是裝了一點水這麼簡單嗎?作者看到的是怎樣的水?

生:不是。是“裝滿”了水的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何種方式讓他們體驗文本是教師思考的問題,但是,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收穫包括文本基礎在內的一切知識點的源泉。學生的眼觀、手摸等親身體驗是打開他們學習知識的一個突破口。

司馬光教學反思範文5

在本課的拓展延伸環節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用怎樣巧妙的方法救出水缸裏的孩子呢?學生頓時進入了情境,一個個小腦袋裏轉眼間就冒出一個個好辦法:“我可以找一張漁網,像我爸爸打漁一樣把水缸裏的小朋友網上來。”“我會找一根粗繩子,把那個小朋友給拉上來。”“我們幾個小朋友可以疊起來,那樣就能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了。”“我打算用臉盆把水一盆一盆刮出去”……孩子們的創意如河水氾濫般層出不窮,有的甚至還想到了用《烏鴉喝水》裏的裝石子的方法。

聽了他們的回答,我首先給予了肯定,接着又拋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請大家再開動腦筋,想一想,比一比,你覺得是司馬光的辦法好,還是我們想出的辦法好呢?”孩子們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一個個興奮的小手又舉起來了:“要是等我找來漁網,那個小朋友就該沒命了”。“我們疊起來救人的話太危險了,説不定我們也會跌進水缸的”。“用臉盆的話太費時間,而且我的個子也不夠高”……大家一致認為還是司馬光的方法最管用。我有隨機引導孩子們:“那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機智、勇敢、聰明、團結……”聽着孩子們的回答,我不僅對他們投去了讚許的微笑:“你們不但懂得思考,還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你們和司馬光一樣棒!”

在本節課裏,孩子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通過認真思考從而獲得答案,使個性之花欣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