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07W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成分

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被組織成一定的網絡,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繫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準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信息,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二、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

在教學《司馬光》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

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後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説説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2

《司馬光》是小學教材中的經典課文,課文講述了司馬光在童年時代遇事不慌,小小年紀砸缸救人的故事。課文的故事性很強,而且脈絡清晰,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尾都講得清楚有條理。特別是在遭遇困難時,對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進行的對比描寫,簡單幾句就將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刻畫得非常生動清楚。“慌”與“不慌”的兩種表現截然不同,從而更讓司馬光這個聰明、遇事機警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讓孩子們心生佩服。

第一次在一(3)班試教時,我採用的是順着故事發展脈絡一步一步推進課文的方法,想通過設置故事的懸念讓孩子身臨其境的瞭解故事。後來發現這個故事本身非常簡單易懂,學生們通過讀書,已經非常清楚故事的發展過程,故事的懸念設置缺乏神祕感,孩子們的興趣點不在上面,對孩子來説也就沒什麼吸引力了,所以有些學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而且整堂課的內容比較單一,對學生的訓練不夠。自己反思了一下,覺得這樣的課文故事簡單移易懂,不能將講課重點放在理解故事本身,而應該挖掘故事背後的新的興趣點,讓孩子對課文重新產生興趣。

第二次在一(2)班試教,我調整了教案,第一課時完成生字教學,並教完要求會寫的六個生字,並做到讀通讀順課文。第二課時,增加了聽寫生詞的環節,把較難寫的三個生詞作為對第一課時生字掌握情況的檢測。課文的講解上,增加孩子多形式讀書的安排,特別是課文的第二、四、五段,讓學生們自由讀,同桌讀,比賽讀,學生們很快就把重點段落的背誦任務完成了。課堂進行的比較實效,但是課堂氣氛還是不夠活躍。

第三次在一(4)班試教,這次教學中,對重點段落的講解花了不少心思。比如講解第二段時,讓孩子瞭解了“水缸”非常大,而且裝滿水,孩子掉進去有生命危險。朗讀指導時,都先給孩子創設情景,讓孩子瞭解到時情況,帶着感情去讀。整堂課氣氛熱烈,孩子們興趣很濃,能夠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別的小朋友”的慌張,以及表現司馬光的不慌,舉石砸缸的鎮定有力。總觀整課,比前兩次試教效果要好。但是在延伸拓展時,讓孩子們説説還有什麼辦法救人時,學生的思維比較發散,説的辦法不合理、不實用,比如去找繩子爬到樹上去救人、或者幾個人壘起來把他拖出來。孩子們沒有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急,時間非常緊迫,缸裏的水會讓孩子很快就窒息。所以學生在想辦法時沒有考慮到這些情況,所以想的辦法不實用,不合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要改教學內容。

第四次上課,在一(1)班上課,我重新調整了上課的側重點。在第二段的解讀中,除了讓孩子瞭解水缸很大,掉進去很危險。而且創設情景讓孩子聯想,掉進水裏面有什麼危險,能不能等很很久來救。學生通過不斷思考,想到了,掉進水裏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水會讓人很快就窒息,此時情況危急,時間就是生命,要儘快想辦法把缸裏的小朋友就出來,也為後面凸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合理正確進行了鋪墊。在教學第四、第五段時,改變了按照課文順序先講別的小朋友,再介紹司馬光的想法。而是採用對比教學的方法,把第四、第五段結合起來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時,都時刻注意進行兩者之間的對比。朗讀課文時,也採用分段讀的方式,比如,老師讀“別的小朋友”的段落(第四段),學生讀司馬光的段落誇一誇司馬光。學生們在不斷的對比朗讀和講解中,理解了情況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別的小朋友慌張、哭泣是沒有用的,司馬光的舉石砸缸能讓水裏的小朋友最快脱險,這種辦法非常好。而且有了前面對情況危急的想象介紹,孩子們更容易明白,找大人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大人不在現場,就算找來了孩子也一定有救。但是孩子們畢竟還小,當他們解決不了難題,特別是遭遇危險時,讓他們樹立尋求大人幫助的意識也是對的。所以在課堂最後階段,我也引導孩子,在實在想不到好辦法解決時,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

每一次的講課,無論是孩子呈現的狀態,還是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都用不盡相同的地方。而通過不斷的磨課,不斷的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能讓孩子感受得更多,學得更有興趣,是我們的不懈的追求。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3

這節課我像往常一樣,根據課堂設計,按計劃打開了電腦,讓學生跟着朗讀課文《司馬光》。當孩子們讀完課文以後,我隨手關掉了電腦,正準備提問時,孩子們大喊大叫起來:“老師,別關!”,“老師,再放一遍!”,有的孩子甚至着急地站了起來。看着孩子們焦急的樣子,我便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打開了電腦。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看着,説着,一直到把這一課的生字全部學完。當我再一次準備關機時,還沒等我的手伸到電腦跟前,孩子們就又大叫起來,仍然不讓我關機。這下可難壞了我。關吧,看着那一道道期盼的眼神,聽着那一聲聲焦渴的童音,我實在下不了這個決心;不關吧,這一節課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就在我猶豫不決時,孩子們像突然長大了似的,自己已經安靜了下來,專注地看着下一課,那神情是少見的。於是,我便打消了關機的念頭,一直到臨下課前十分鐘時,我徵得孩子們的同意才關掉了電腦。這時,我按原計劃檢查學生的接受情況時,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學的回答都是那麼完美無缺,有些同學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習課上,孩子們在做練習冊時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我這堂與原計劃完全不同的課,由於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我們不應該輕視它們,而應該挖掘和激發它們,讓這些神奇的創造力爆發出來,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創造出奇蹟。只要老師在教學中真正地關注學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學生的每一點變化,就會不斷地找到靈感,不斷地從學生身上覓到新的課程資源,課堂教學就會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4

《司馬光》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從編者意圖來看,要引導學生從小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學習讀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承經典,發揚國學。

我談談我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梯級誦讀助體悟。

整堂課以讀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範讀引領、逐句練讀,通過不同形式誦讀記憶。通過反覆誦讀,學生以讀促悟,在誦讀中體驗、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二、逐層推進破難點。

初次接觸文言文,最難的還是讀句和節奏,而我通過範讀讓同學們畫節奏,然後多媒體出示我畫好的節奏讓同學們對自己畫錯的地方改過來,對於文中比較長的句子我進行指導,如:“光持石擊甕破之”,最後讓同學們跟着畫好的節奏試讀,讓他們讀通順,讀流利。

三、藉助插圖和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着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作為本單元的首篇課文,應該體現這個語文要素,我讓學生藉助插圖和註釋,以及自己的講解,讓同學們理解了課文的意思。

四、拓展讓同學們試着自己學習文言文《孔融讓梨》。

講完後,我自己覺得每個環節銜接的不是那麼緊湊,還有談到司馬光這一人物形象時,有些輕描淡寫,只説到了司馬光機智冷靜,勇敢無畏,而沒有對他要傳遞給我們一種怎樣的品質沒有進行拔高、昇華,此時,若能借助問題:同學們喜歡司馬光身上哪一點?為什麼?還可以設置一些更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別的小朋友是見死不救嗎?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通過問題,把學生引入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多聽取同事們的寶貴建議,我也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課堂的努力方向,吸取別人的閃光點,相信通過彼此思想的碰撞,我們會攜手走得更快更遠。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5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敍事性強,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着、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課文內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説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麼辦?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6

司馬光這篇課文是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一直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但是統編教材的編排很好的幫助老師們來解決了這個難點。統編教材在選擇文言文的時候,從學生兒時就熟知的歷史故事為出發點,引入文言文故事。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這個故事有了瞭解。這樣,在課堂上,老師帶着學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時候,就容易多了。特別是不少孩子在獨立閲讀的情況下,就能夠了解文章的大意,這樣為學習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起來非常輕鬆。使得本來應該令學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為學生樂於、易於接受的文字。特別是當學生了解到這是我們中國古代人的語言表達方式的時候。不少孩子對此也產生了興趣。

記得課堂上有一個環節,就是對比一下現代文和文言文的特點的時候。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點——言簡意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第一次對文言文有了瞭解,而且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嘗試去讀其他的文言小故事。所以我覺得,統編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時候,還是做了深入的考慮,結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的確是不錯的教材,這是從教材的角度來反思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情況。

那麼從數字教材的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這篇課文,在數字教材裏邊,它呈現了和語文書一樣的圖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沒有過多的視頻信息。

當時我在設計的時候,加入了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材料。將這些材料與數字教材上所給的內容進行了融合,那麼這樣就更好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所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摸索,能夠使數字教材的內容更豐富,更便於自己今後的教學。

那麼在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什麼呢?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去學習藉助課後註釋,查字典、組詞、課文的插圖等一些方法,去解釋文中文字的意思,這樣來幫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練習。這樣學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麼以後他自己在進行文言文學習的時候,也可以藉助於這樣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統編教材裏邊安排了不少這樣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老師也給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那麼這樣兩者結合起來呢,學生就能夠很好的進入到文言文學習的狀態中去。使得文言文的學習。不容易成為自己古文學習中的絆腳石。

對於數字教材的摸索,我覺得自己只是剛剛開始,那麼隨着以後對數字教材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我想自己會探索出一些更適合於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的好的材料來服務於教學。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7

《司馬光》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學習有難度,因為這是他們與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的時候,第一個立足點便是立足三年級,關注學情。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學生第一次與文言文接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朗讀問題,通過教師的兩次範讀,示範正音以及詞句間的停頓,幫助學生熟悉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從容面對,感覺舒服,從而願意去親近文言文。之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等方式,經歷多次朗讀後,幾乎可以背誦,至此,完成課後的第一題要求。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

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一方面,學生在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弘揚人文精神,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興趣。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8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時候誰在哪裏幹什麼。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可以用自己的話説出來,使得小朋友熟練説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我這裏犯了一個錯誤,我提的問題是把兩句話合併起來説,這樣的問題毫無必要,在師傅那邊受教了,以後要注意這一點。第二自然段中,主要強調別的小朋友在遇到危險時着急的動作表情,朗讀時要注意讀出着急的感覺。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對這句話進行表演,指名學生上台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情景,注意“使勁”、“搬起”這幾個詞語,小朋友們舉手非常積極,表演得也很到位。最後總結課文,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我沒有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我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經過本次師傅們的指點,我學會了很多細節問題的處理,在教學課文前一定要深入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才能將課文講通講好。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9

《司馬光》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説一説對司馬光的瞭解,並且引導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會寫有關司馬光的什麼事情呢?學生紛紛説,司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讀當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同位讀,同時還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認真讀,想象讀等等,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通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能夠感受到司馬光的確是遇事不慌張,沉着冷靜處理問題,最終能夠將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來。接下來繼續提升同學們的朗讀能力,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進一步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思想認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由於過於注重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學生的課上的寫字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是對於個別寫字稍差的同學,他們寫得不夠好,並且寫字速度稍慢,課上沒有寫完,因此就缺乏老師的指導,只能再另外找時間進行檢查,今後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0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説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説找梯子的,也有説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説,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説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1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説話,通過各種方式練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句子、課文,使課堂靈動高效。第一課時教學是讓孩子體會到司馬光的機智、冷靜,為了達成這一個目標,我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通過回顧“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讓學生意識到情況緊急,掉進這口裝滿水的大水缸裏會有生命危險,以此體現司馬光的多謀善斷。第二,讓學生勾畫別的小朋友的反應,抓住“為什麼哭”“喊什麼”“為什麼跑去找大人”讓學生充分感受他們的驚慌失措,以此反襯出司馬光的鎮定、從容。第三,通過句子比較,讓學生明白司馬光用“大石頭”“使勁砸”的原因,從而體會他的機智、果斷。在拓展訓練中,我只讓孩子説了説想到的其他救人的辦法,其實在訓練發散思維的同時,可以把這些方法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辦法相比較,更能突出他的多謀善斷、從容不迫。第二課時我主要是教學生字,具體做法為:

課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敏感地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進行巧妙的點撥、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老師結合生字和學生的識字經驗,讓學生自學互動的基礎上,加上老師指導時的示範作用,使學生學有所獲。

一、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造能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交流、檢查讀課文情況,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創新見解,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

二、點面結合,創設紮實有效的課堂。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生字,練寫生字,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讓學生明白要想把字寫好,就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構,揣摩筆畫的呼應、避讓、穿插,並要腦眼手互應,準確控制運筆的輕重疾徐。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沉着、鎮靜的習慣。這一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是有六個,高效課堂提倡學生自主互動。因此,課堂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分析、交流、練寫,使學生這部分的學習非常紮實,有實效。

上完一節課下來,我也感覺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時間上安排不到位,上課時沒有顧及到全班學生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其他老師的建議不斷的改進我的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2

《司馬光砸缸》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大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水,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讓水離開人。教學情感價值目標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

1、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裏呢?”先讓學生初步感知,使其依據自然段開頭“司馬光和小朋友常在花園裏玩。”聯繫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接着學生就能説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裏的,老師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不要攀爬高處,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並讓學生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低年級孩子愛動,愛表現,孩子們在表演中比較輕鬆愉快地理解了詞語和句子。緊接着,我問:他為什麼這麼用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對課文的理解顯得水到渠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

(2)看圖對比出司馬光的機智。圖畫中還有一個孩子也在救掉到缸裏的孩子,畫面直觀性強,所以我以這個孩子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司馬光和其他人的救人思維不同,別的孩子是讓人離開水,而司馬光是讓水離開人。司馬缸的機智聰慧,就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拓展思維,再次體現生命教育。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

在一開始的教學設計時,本想在拓展思維一處,為學生提供幾個故事環境,讓學生動腦在遇到什麼樣的`意外時該怎樣做,這也同樣對學生做到了生命教育,還讓學生學會怎樣面對意外。在與“你會想到什麼辦法救掉到缸裏的孩子?”做了一番取捨。最後,還是回到文本,讓孩子依據本課的故事創造思維,因為我們認為不論哪一種都達到遇事冷靜,積極動腦的教學目的。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3

《司馬光》教學反思《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説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用心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潛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説找梯子的,也有説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齊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説,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説幾個小朋友疊在一齊,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透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就應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心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用心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潛力的構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選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理解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個性用心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4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8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一不留意掉進假山下的大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交流,引導學生在簡單、愉悦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一、從課題入手,激趣導入

新課伊始,我工整地板書課題——司馬光,讓孩子們一邊同步書空,一邊思考:司馬光姓什麼呀?

孩子們根據平常所見到“張、王、李”等都是單姓的慣性思維,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司’”!

我擺擺手,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又疑惑地盯着我。我用紅粉筆在“司馬”兩個字下面重重地劃了的一條線,孩子們將信將疑地説“姓‘司馬’”,我微笑着點了點頭,在“司馬”旁邊寫上了“複姓”二字。然後適當拓展復興的來歷,“司馬”這個複姓是用官職名稱作為姓,司馬是掌握軍事的官職,並讓孩子們中午回家也用這個問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點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司馬光救小朋友的語句,看圖模仿司馬光的動作演一演。一年級孩子,愛動,也個性愛表現,我就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簡單愉快地理解詞語和句子。緊之後,我問孩子們:司馬光為什麼這樣使勁?學生立刻想到:他想快點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如此演一演,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較之中,攻克難點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看圖比較:引導學生看左面一幅插圖,直觀感受應對掉進大水缸裏的同伴,其他孩子驚慌失措的樣貌;再仔細觀察右面一幅插圖,兩相比較,感受司馬光遇事時的沉着、機智和勇敢。

(2)讀課文比較:當一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留意掉進大水缸裏時,別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先讓孩子們找一找相關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再出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想一想這樣做的後果會怎樣樣。孩子們説這樣耽誤了時間,掉在大水缸裏的小朋友會淹死的。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用不同的標記畫出相關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掉在缸裏的小朋友得救了”反覆讀一讀,細細體會司馬光救同伴時的沉着、機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間,體驗快樂

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聽完孩子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表示鼓勵,使孩子們感受到動腦筋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5

《司馬光》這一課是很傳統的課文,文中講述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裏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留意掉進了大水缸裏,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着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這篇課文一向深受老師和學生們的喜歡。教學本課時我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和學生實際出發,透過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課文資料,將語言知識,潛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不僅僅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説話,會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地讀,大膽地想,勇敢地説,盡情地演。引領學生學會積累語文。在平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善於積累的習慣。文中有一個關聯詞“有的……有的……教學中我藉機讓學生思考,還有什麼時候能用上這組詞語呢?學生們各抒己見。一個適時的點撥擦然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拓展了思維空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針對司馬光在危急時刻機智救們學生件事我適時進行拓展。下課了,有一個同學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這種狀況,你會怎樣辦學生們都説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十分可行。

透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就應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心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説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樣辦?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用心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潛力的構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説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6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資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導概括資料,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誰(司馬光),做了一件什麼事(砸缸),結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能夠把課文的大致資料用自己的話説出來。我利用説繞口令的方法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被充分調動,很快走進了文本。

1、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樣會掉進大水缸裏呢?請你聯繫這一段的資料説一説。”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資料的方法。之後學生就能説出他是因為玩時不留意才會掉進大水缸裏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留意,才不會掉進水缸裏,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資料。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誰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同學立刻站起來,我讓他到講台前表演司馬光,其他學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馬光的孩子,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

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

3、透過比較理解課文資料。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留意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能夠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説能夠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説能夠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説能夠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説他們能夠一齊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到達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7

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資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後,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着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並説出你的理由?”

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説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説:“因為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説法。

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着,他説;“因為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能夠説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説的也很好。接下來,研讀“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狀況發生了。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着喊着”時,第一個男同學説:“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裏了。”他在説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隻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貌,能夠説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

於是,我立刻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裏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裏在想些什麼?”有小朋友説:“啊呀!怎樣辦呢?”有小朋友説:“得立刻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裏都很着急,不可能會笑”。

教室裏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説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着叫、喊,透過主角互換,體會當時花園裏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狀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遊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的是轟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8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留意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小學低年級閲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資料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僅藴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帶給了機會。我透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能夠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閲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藴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潛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必須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必須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之後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透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9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説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由於我低年級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教學中存在着不周到之處。

其一,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在這除了口頭填,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的確,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

)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説找梯子的,也有説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周書記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我一聽,對呀,真是大大的失誤。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課文教學進入尾聲,學生了解了司馬光在面對困難時沉着機智,想出辦法救出了自己的小夥伴,不僅值得讚揚,更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藉機想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相處別的辦法就出那個小朋友嗎?這一問,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沒等我説“你先想一想”,就有幾個同學舉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時最喜歡發言,但他的發言總是不貼邊”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説話,可是見他急的直晃舉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軟”叫到了他,他的辦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裏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邊説還一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我一聽,笑了。心想:多好的辦法呀!這小傢伙今天的發言最“貼邊”了。看來,對於郭浩洋這樣的孩子,今後還是要多給他一些機會,不能老用那種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人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20

課文教學進入尾聲,學生了解了司馬光在面對困難時沉着機智,想出辦法救出了自己的小夥伴,不僅值得讚揚,更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藉機想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相處別的辦法就出那個小朋友嗎?這一問,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沒等我説“你先想一想”,就有幾個同學舉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時最喜歡發言,但他的發言總是不貼邊”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説話,可是見他急的直晃舉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軟”叫到了他,他的辦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裏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邊説還一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我一聽,笑了。心想:多好的辦法呀!這小傢伙今天的發言最“貼邊”了。看來,對於郭浩洋這樣的孩子,今後還是要多給他一些機會,不能老用那種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人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司馬光》教學反思: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要充滿着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幹、學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