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六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38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舉例説明化石記載着生物進化的歷史,説出各種生物出現的先後順序。觀察化石的圖片,推測每種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環境,並且對生物進化的趨勢進行推測。

2、列舉解剖學證據和分子生物學證據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的結論。

3、認同在生命演化過程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學習中難點:生物進化的順序

一、前置補償:化學進化論認為生命起源可分為那幾個階段?

二、導讀提綱:

1、化石證據:閲讀課本第7-9頁,課本插圖5.1-6,5.1-7和5.1-8分析並討論下列問題:

①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②為什麼化石能證明生物的進化?

③各個時期的馬在形態結構以及生活環境方面有怎樣的差異?這些差異與馬的進化有什麼關係?

④馬的系列化石説明了什麼問題?請説出你的觀點。

2、解剖學證據:閲讀課本第9-10頁,課本插圖5.1-9,分析並討論下列問題: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組成?(要求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説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為據,其他脊椎動物的前肢骨與之相比在結構上有什麼相似之處?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③通過比較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分子生物學證據:根據課本11頁表討論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比較近?你認為哪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比較遠?

②通過比較分析10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三、説出你的收穫:

四、鞏固練習:

1、下面對化石的敍述,正確的是[]

A.古代生物的屍體保存到現在就是化石B、形狀像生物的石頭就是化石

C.現在生物經過處理,過幾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遺體和遺蹟經礦物填充和交換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

A.越複雜越低等B.越簡單越高等C.越複雜越高等D.越簡單越低等

3、下面對生物進化規律的敍述中,哪一個是錯誤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簡單到復 C.由水生到陸D.由植物到動物

4、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

A、化石證據B解剖學證據C分子生物學證據D胚胎髮育學證據

五、課堂檢測:請閲讀下面從不同地層裏發現的化石的示意圖

1、從馬的進化過程看,在馬的進化過程中,它的前肢的數目是如何變化的?

2、馬進化過程中,體形是如何變化的?

4、馬的四肢有什麼變化?

5、從馬的進化過程可以説明生物進化有什麼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主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鯨的形體特點、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2、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怎樣建造住宅的;

3、瞭解海豚是怎樣救人以及海豚為什麼能夠救人;

4、通過閲讀課文,懂得蛇與莊稼的複雜關係,理解世界上事物的複雜聯繫;

5、學習運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表達方法寫簡單的説明文。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愛護動物和研究動物與自然關係的興趣;

2、強化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技能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自主地選擇主題學習;

2、善於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3、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想象力和創新潛能。信息技術:

學會利用網絡信息渠道查找信息,處理信息,積累信息。

二、專題教學內容

課本內容

1、《鯨》:2課時

2、《蟋蟀的住宅》:2課時

3、《海豚救人》:1課時

4、《蛇與莊稼》:2課時

5、《珍珠鳥》:1課時

課外內容

綜合拓展課:

1、開展關於科普文的課外閲讀,歸納寫作特點

2、我眼中的動物世界

3、製作與動物專題有關的電子報刊

三、主題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簡要描述

1、創設情境

2、研讀課文

3、自主探究

4、協作交流

5、演示彙報

6、積極評點

(二)模式的特點(創新點):

1、發揮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直觀、形象、接近實際的學習情境,做到科普文的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科學性有機統一。

2、重視人與動物的密切關係,確立以情感溝通為核心的學習交往,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討,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學習表達,在交流中感悟人與動物的真情。強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和諧友好的交往、對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6—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體會分與秒的關係。

過程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1分鐘的長短,並感受時間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數學的密切聯繫。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教學難點: 對一分鐘的感知

教學準備:學具袋、、秒錶、籃球、跳繩。

教學過程

(一)體驗 一分鐘有多長

師:同學們,我們放鬆一下唱首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師:剛才我們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鐘,那一分鐘還能幹什麼呢?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分鐘能幹什麼。

板書:一分能幹什麼

(二)動一動 感受一分鐘

師:首先我們來認識鐘面上的指針,前幾節課我們學習時針和分針,那鐘面上還有一根指針很特別,他叫什麼名字呢?有什麼特點?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長,ppt看大屏幕看兩遍

師:你可以用動作或聲音來表示嗎?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我們知道了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過這麼多方法我們記住了一秒。

(三)數一數:感受1分=60秒

師:秒針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齊説:60秒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針走60個小格就是60秒,那麼當秒針走一圈時,分針又走多遠呢?

師:是啊!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ppt,那你覺得他們倆是什麼關係?(板書1分=60秒)

我們知道1分=60秒,看來一分鐘真的很短暫,

(四)活動體驗 試一試

師:那大家來猜猜一分鐘究竟能幹什麼呢?

師:老師位同學們準備了10鐘不同的活動體驗一分鐘,現在我們體驗一分鐘到底能做什麼呢?能做多少

師:誰再來説一説,你都做了什麼?

師:同桌互相説説你一分鐘做了多少?

(五)説一説

師:太了不起了,一分鐘做了這麼多事請,看來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做更多的事

實際上一分鐘除了能做這些事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裏還能做很多的事,發生很多的事(PPT)

師:看到這些你想説點什麼?

師:是啊,一分鐘能做很多的事,也會發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啊!

(六)估一估

師:剛才我們一直是在鐘錶的幫助下來認識一分鐘。可是如果沒有鐘錶,你能用什麼方法來估計一分鐘有多長呢?老師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説説,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最多。(小組合作,師到小組中參與合作)

師:都找到好辦法了嗎?哪個小組先把他們的好辦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師:看來大家都找到好辦法了,老師要看看你們的方法靈不靈。現在老師要播放音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老師是不提醒的,聽明白了嗎?預備——開始!

(七)猜一猜

師:我們學習了這麼久,大家放鬆一下,老師請大家聽一首歌,不過可是有要求的:請你用最喜歡的方法估一估這首歌大約多長時間。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音樂)

師:想好了嗎?這首歌大約用了幾分鐘?

師:估計得很準確,我來考考大家!

72秒=( )分( )秒 你是怎樣算的

師:當秒數超過60時,就可以把60秒變成1分鐘,再把多出的秒數寫在後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於1分12秒。85秒=()分()秒 100秒=()分()秒

120秒=()分()秒

鞏固練習

師:分和秒是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下面是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寫得怎麼樣?改一改

(八)比一比

師:想必大家累了老師播放一分鐘動畫片,但是要閉上眼睛僅僅等待一分鐘,等老師説好了,再睜開眼睛,能做到嗎?

師:好了,同學們看得意猶未盡,那麼你們覺得,等老師弄和看動畫片同樣是一分鐘説説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同樣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短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漫長。

師:這節課上到這兒已經過了將近40個1分鐘,這40個1分鐘,你覺得是短暫的還是漫長的呢?為什麼?

師:珍惜每1分鐘有時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今後的日子裏,希望你們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讓我們共同來讀一句有關珍惜時間的話來共勉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最後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板書設計:

一分鐘能幹什麼

1分=60秒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郵票一枚,火花一張。

學具準備:

一張紙,一根針(可人人準備,也可以組為單位準備)。

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郵票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出示火花,談話:請大家看這張圖片,它是由十張美麗的圖畫組成的。現在我想把它們都分開,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用刀裁、剪刀剪、鉛筆尖在圖片連接處戳孔後再撕開……)

過渡: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辦法。你們知道嗎?郵票就是採用其中一種辦法來分開的。(出示郵票)

説起郵票這邊上的齒孔,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郵票齒孔的故事》,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大意。

2、藉助拼音自主識字,把記不住的字標出來。

3、合作識字。

“我説你找”。一人説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條中指出。

“我指你認”。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搶讀字音,讀準確為止。

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住?請大家幫助你。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2、合作學習。

組內夥伴輪讀課文,糾正易讀錯字音。

討論: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嘗試讀讀你認為重要的句、段。

在組內提出自己的疑問,互相幫助解決。無法解決的疑問留待全班討論解決。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動手操作,促進理解。老師提供印有“郵票”的紙,部分同學用手撕紙中的“郵票”,部分學生模仿酒館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據回答指導朗讀重要語句。如:用禮貌的語氣讀兩人對話;找出表現兩人善於動腦筋的句子,讀時突出他們的用心思考;“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英國郵政部門立即採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4、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決疑難。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讀課題。

回憶: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啟發創造

1、思考:帶齒孔的郵票用起來的確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用着這樣的郵票。這樣的方便是誰給我們帶來的?獨立思考後,與身邊的夥伴討論一下。

交流:從西服領帶上取下別針在郵票連接處刺上小孔的人,反映靈敏,聰明手巧;阿切爾善於觀察,用心思考,研製出郵票打孔機。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過渡:阿切爾通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經過研究,發明了郵票打孔機,讓我們能輕鬆地撕開郵票。可是,郵票撕下來後,身邊沒有膠水,郵票沒法貼到信封上。你能解決這個難題嗎?

(現已解決:郵票背面貼上特製膠水,用時只要用水將郵票背面打濕,就可以把郵票貼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們還發現有什麼不方便?(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不方便如何解決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動腦筋,想辦法,並動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現一番。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三、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出示生詞,認讀。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讀,擴詞。

指導生字書寫。

觀察字型、結構,書空記憶。

提出需老師指導的生字,老師範寫。

仿寫。

交流評議,改進書寫。

四、積累運用,指導實踐(根據教學情況,部分內容放到課後。)

1、數量詞積累。

找出文中的數量詞,讀一讀。

完成課後練習“讀讀填填”,集體訂正。

你還能説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2、郵票常識積累。

讀“我知道”的內容,瞭解部分關於郵票的常識。

你還收集了哪些關於郵票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郵冊。

3、口語表達實踐活動。

找一找、講一講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教育學生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要急於求成。

2、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

3、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並口頭聯繫實際學習、生活談感想。

教學難點:

在理解寓言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講出寓意,並口頭聯繫實際學習、生活談感想。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弄清題意。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

板書課題:揠苗助長

齊讀課題。

2、這則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長”是什麼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長”是拔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1)這個故事中講的是怎樣一個人?(2)他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指名回答。

(這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學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讀

思考: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

⑵從哪些詞語看出種田人很焦急?用橫線劃出來。

指名回答。

板書: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麼意思?(盼望)

為什麼不用“盼望”而用“巴望”?(為了説明他當時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講種田人為什麼要拔苗助長,也就是講清了“拔苗助長” 這件事的起因。

板書:起因。

⑸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種田人焦急地想幫禾苗長高。)

⑹讀的時候要體會種田人什麼樣的心情?(焦急)

指名讀,齊讀。

3、 教學第二、三自然段

(1)種田人一心想幫禾苗長高,他想出辦法了嗎?讓我們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沒有想出辦法?(有)

哪個詞語説明他好不容易想出辦法?(終於)板書:終於

他想出了什麼辦法?(拔苗助長)

他有沒有考慮一下這個辦法好不好?(沒有)

從哪個詞語看出他沒考慮?(急忙)板書:急忙。

為什麼他只想出拔苗助長的辦法,而沒有想出別的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

(因為他只想讓禾苗長高。)

他拔禾苗幹了多少時間?(“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

“筋疲力盡”説明了什麼?板書:筋疲力盡

(“筋疲力盡”説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費了很大的勁。)

(3)他幹得“筋疲力盡”後,回到家裏自我感覺如何?(很得意,自認為力氣沒白費。)

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算”)板書:總算

指名讀種田人説的話。

(4)齊讀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學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兒子到田裏一看,發現什麼?

(禾苗都枯死了。)板書: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為什麼都枯死了?

(拔苗助長會傷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齊讀四自然段

5、四人小組討論:種田人錯在哪裏?

小結:禾苗是不能拔高的,違背了它的生長規律。

板書 :急於求成

違背規律

6、朗讀課文

三、聯繫實際談寓意。

1、學習了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讓學生各抒己見,從各個方面來圍繞課文內容談。

2、請你舉一舉生活、學習中的例子來説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若舉不出,則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師叫我背誦一篇課文。我沒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課文,結果花了很多的時間也沒有背下來。

(2)有一天上午放學,我餓着肚子回家,發現媽媽還沒回來,就炒冷飯吃。我把煤氣灶的火開得太大,結果把飯燒焦。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寓言《揠苗助長》,同學們從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種田人一樣犯同樣的錯誤。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練習一。

板書設計: ya 揠苗助長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經 過: 終於 急忙 違背規律 拔 筋疲力盡 總算 急於求成 結 果: 枯死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語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滲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2、從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3、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也能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

教學重點:

1、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請指定學生向教師發問,增強師生交融。

一、導入

1、導言: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的這篇文章,題目就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板書課題)

2、讀課題,課題有什麼特點,(引號人物對話,反義詞)指生讀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對反義詞的對比語氣。還讀過其他帶有這樣有趣題目的文章嗎?下課記得講給同學聽。

3、如果給你這樣的文題,你打算寫什麼?大作家雨果就有這樣的讀書習慣,看了課題,馬上把書合上,卧到在牀,構思文本後再讀書對照,如果與自己想象一致,則暗喜,不如自己則小喜,比自己想的還好,則大喜。開想吧,同學們,與書本對照,看看你能喜到什麼程度。

4、彙報交流。教師口頭作文,拋磚引玉。

5、那麼,引號下的語言分別是誰説的呢?如果用笑臉怒臉標誌,分別貼在哪裏?(板書父親母親板畫笑臉怒臉)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習委員起立,初次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有勞你的指點了。我想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而且,因為時間有限,想請幾位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先來打頭陣,你看怎麼分角色,又分角色給哪些同學呢?

請學委分配,教師點撥。

2、朗讀高手已經確定,其他同學是不是可以閉目養神了呢?聽眾們打算做些什麼?傾聽是種禮貌,更是學習的方法。指明聽的同學注意學習他人朗讀的技巧。同時可以用鉛筆標註一下朗讀同學出現的小問題。聽後能作到指出他人的優點和缺點,那麼就是最佳的聽眾,最高明的評論家了。

3、聽讀後生生互動,點評交流。

4、一篇文章總有脈絡可尋,這篇課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後來的認識兩部分。那麼怎樣分呢,標誌的詞句又是什麼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彙報交流。

5、兩部分的閲讀有什麼困難嗎?(第一部分篇幅長,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義深刻)第一部分是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礎。第二部分作為下節課的內容。

6、面對我的第一首詩,父母的評價截然不同,那麼,母親怎樣評價的,我的表現如何,父親怎樣評價,我有什麼反應。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一部分,用橫線畫出父母的不同評價,用浪線畫出我的表現和反映。指生彙報。

7、初讀過後,我們可以加入個人的思考,與作者產生共鳴或發出疑問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細讀第一部分,思考題簽上的前兩題的正確理解。後兩題是我們第二課時的內容。

8、彙報交流。板書,鼓勵,鞭策,小結都是一個字愛,板畫心形。

9、分角色再讀。請學委指定朗讀有潛力的同學讀,那麼朗讀還不高明的同學又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下一節課,就是你們表現的時候了。

三、過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時候還不能正確對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母不同的愛使他最終走向成功。下節課我們細讀課文的第二部分。並將圍繞話題:到底是慈祥的愛好還是嚴厲的愛更好,進行實話實説辯論會。請同學們回家蒐集相關資料,並學習一點辯論技巧,希望下節課可以看到更多的辯論高手。這節課就上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