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九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23K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移、謀等10個生字。會寫斤、折等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諺語的美。

3、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對諺語的理解。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筷子。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做實驗嗎?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到講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觀察,筷子怎麼了?(筷子輕輕就被折斷了)

請這個小朋友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觀察,筷子有什麼變化?(他使勁折筷子,筷子沒有折斷。)

從這個實驗,你懂得了什麼?(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團結力量大。)小朋友很能幹,不僅説出了一條諺語,還説出了它藴涵的意思。這條諺語也正是識字5中的內容。想學習更多的諺語嗎?讓我們一塊走進(生齊讀課題《識字5》)。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注意字音準確。遇到難讀的字和不認識的字可問老師或同學。

2、出示有音節的生詞卡,請小老師教讀,認為難讀的字或易錯的字要提醒同學並再教讀一次。

如:謀不要讀成 měng;柴、折、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搓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斤是前鼻韻,不要讀成後鼻韻。

3、齊讀生詞。

4、出示無音節的生字卡,自己小聲讀。同桌互讀。

5、開火車讀,對易錯的字音相機糾正。

6、抽讀生字。

7、説説你記住了哪些字?怎麼記的?

如:採用加一加:禾──多──移、此──木──柴等。

三、讀課文,瞭解諺語意思

1、自己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

2、抽5個學生讀文,生評議。相機糾正讀音。

3、齊讀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準確,讀得整齊、注意停頓。

4、小聲讀文,説説共有幾條諺語?你最喜歡哪條?

5、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你喜歡的那條諺語的意思:

(喜歡的方式包括:畫畫、表演、實驗、敍述等。)

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就可採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其意思。

人心齊,泰山移可採用敍述的方式等。

6、在全班交流諺語意思。生評議誰理解得最準確、最形象。

7、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如:

計謀──主意、方法

8、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朗讀,注意每條諺語中詞語之間的停頓。

9、分組、分男女生讀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四、課後實踐

鼓勵學生收集諺語,學完本課後在班級進行交流,比一比,看誰找得多,看誰記得牢。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播放音樂《眾人划槳開大船》。

讓生説説聽了這首歌后能聯想到文中的哪幾句諺語,逐一把它説出來。

二、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注意斤、根是前鼻韻。

2、開火車認讀。

3、説説你記住了哪些字,怎麼記的?相機區別形近字。

如:斤──近──-折 挑──桃 根──跟──很

獨──蟲 容──谷 易──意

4、生字擴詞練習。

5、請大家仔細觀察這8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你認為哪個字難寫或容易出錯?

如:挑的第五畫是點,第六畫是提,第八畫是撇,第九畫是點。

獨是反犬旁,第三畫是撇,不是提。第八畫是提。

滿是左右結構,不是上下結構。

本課的折、挑、根、獨、滿都是左右結構,寫得左窄右寬。

6、教師範寫易字,學生評價。

7、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後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8、把書寫較好的進行展示、評價。

9、在本子上練習書寫,並組一個詞語。

三、鞏固練習

1、朗讀諺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諺語。

3、完成看看寫寫。

4、思考:

學了這一課,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會寫的字5個,會認的字2個。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種族歧視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詩中有關字詞。

2.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

導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在世界上除我們黃種人,你還了解到了什麼人種?你覺得他們一樣嗎?

二、初讀詩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全詩,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和同學互學。

2.教師通過不同的方法檢測。

3.同桌互相讀文,達到讀準讀通。

三、創設情景,引導理解詩文。

1.配樂範讀,學生感受。

2.聽完詩後你們有什麼感受?從哪兒感受到的?

3.根據學生所談引導學生體會世界人們平等相處,幸福平等的感情,並切入朗讀。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麼?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進一步體會感情。

四、學生交流資料,描述自己所見全世界兒童在一起載歌載舞的情景。

五、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有感情朗讀詩文體會感情。

2.指導學生會寫5個生字和有關的詞。

3.背誦全詩。

導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今天繼續學習《最美的花束》一文,誰願意給大家讀讀全詩。

2.師生共同評價。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4.課文中的你、我、他指誰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5.自讀全詩,練習背誦。

6.指名學生背誦。

二、引導學習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填一填,會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樣________。説一句話。

三、指導學生寫生字。

1.觀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難寫的字。

2.教師示範:冠、漆。引導學生説出怎樣記住這個字。

3.對於冠,同學們還有什麼發現呢?

4.學生練習寫字。

四、佈置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1頁的例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購買不同價格物品的情景中,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的問題。

2.使學生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認識用小數標的物品單價、加法含義及元、角之間的換算。)解決簡單的購買小件商品的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序思維及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進一步加強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不同單位的人民幣相加。

教學過程:

一、提供購物場景,複習引入課題

1.師:小朋友們,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人民幣、認識了商店裏物品的價格、還學會了怎樣換人民幣,你們知道人民幣有什麼用途?(買東西。)今天我們就應用前面所學的關於人民幣的知識來解決買東西的問題。

2.師:“瞧,商店裏有這麼多東西,你們會認這些商品的價格嗎?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兩件物品跟同桌説一説它的價格。”請幾個學生進行反饋。

〔改變課題名稱,變“人民幣的加法計算”為“買東西”,緊扣本節課的活動,使學生容易理解,還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商店裏的物品都是學生喜歡的學習和生活用品,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通過説價格,達到複習舊知的效果,為本節課的新授打下基礎。〕

二、模擬購物情景,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人民幣的加法計算

1.創設情境,出示3種氣球(圓形、葫蘆形、心形),並簡單認識3種氣球的形狀及價格。

(1)提出問題:老師發現這個商店裏賣氣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哪幾種氣球?他們分別要多少錢?你們喜歡氣球嗎?老師想買兩個送給表現最好的小朋友,你們説我可以買哪兩個?

(2)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猜一猜老師有可能買哪兩個氣球,有幾種買法?

(3)解決方案:反饋整理小組討論結果,在表格內表示出來。

買東西

要買的物品

一共要多少錢?

圓形、心形

5角+8角=13角=1元3角

葫蘆形、心形

1元2角+8角=2元

圓形、葫蘆形

5角+1元2角=

2個圓形

5角+5角=

2個葫蘆形

1元2角+1元2角=

2個心形

8角+8角=

2.嘗試人民幣的簡單加法計算。

師:你們知道買圓形和心形這兩個氣球一共多少錢?要求一共多少錢,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學生回答的過程並給予解釋。)如果要買葫蘆形和心形呢?

板書:

(1)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自己選其中一個組合計算總價。(你們能不能算出其他組合的價格?試一試,四人小組內商量每人選一組,比一比誰算得快。)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計算的結果,檢查自己的同桌或組員是否算對了。若發現錯了則給予指正。

(3)反饋並選其中一組進行詳細講解,其他小組進行核對。

(4)對小黑板上的六組進行比較,哪一組用錢最少?哪一種買法用錢最多?

〔從“買氣球”的情境中,學生討論發現6種組合,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並在探索中發現人民幣的加法計算。四人小組每人選一組合進行計算。不但馬上鞏固新知,還在交流中學會了評價別人,學習了其他組合的計算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大容量的練習。挖掘課本中的內容,利用板書,對六種組合進行人民幣大小的比較。〕

三、應用元、角加法計算解決生活問題

1.師:剛才我們通過解決實氣球的問題學會了人民幣的加法計算。你們想不想應用這剛學的新知識去買東西?請同學們拿出表格,看一看這次要買的東西是什麼?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

2.為每一小組準備商店裏的物品及其價格(出示貼紙商品,見附錄)。要求:在小組長的主持下,每個同學一次只能買兩樣東西並把這兩樣東西像老師那樣貼在表格中“要買的東西”一欄,最後在“一共要多少錢”中列式並計算。注意:要講文明,在選購東西時不搶購,如果你買完了兩樣東西並列式計算完,你還可以再去選購。

3.動手操作,結合表格鞏固人民幣加法計算。

4.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操作和計算的結果並給予評價。(四人小組交流,看看別人買了什麼,他算對了嗎?)

5.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給全對的學生加紅花。)

〔貼紙購物,首先是鞏固本節課的人民幣的加法計算,還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鍊。在自由選擇信息中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嘗試了成功的喜悦。以小組為單位,不但加強了合作意識和文明購物的教育,還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評價別人,也從中學了其他商品組合的計算。〕

6.猜一猜:10元錢可以買哪些東西?聰聰買東西用了10元錢,你説他買了什麼?(比一比誰拿智慧星多。)

〔“猜一猜”不但鞏固了本節課的計算,學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訓練,還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選擇信息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鍛鍊。〕

四、購物遊戲,在生活實踐個應用元、角加法計算

所用物品都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帶的玩具、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教師只要在各個物品上標上不同的價格即可。

1.四人小組內進行活動。(兩人先當售貨員然後交換。兩個“售貨員”要一起算錢,否則一個人容易算錯。)

2.全班進行購物活動。(兩個人外出買東西,兩個人留下當售貨員,然後交換進行活動。)

3.反饋活動情況。(先向小組成員彙報自己外出買了什麼,一共花了多少錢,其他成員檢查其是否算對了。)

〔將所學的抽象算式應用於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實際購物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實際購物中發現問題,從而達到本節課的目的。〕

五、指導看書,完成課本中的練習

六、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通過買東西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在生活中你會幫媽媽買東西嗎?但不能亂花錢。我們應愛護人民幣。(對學生本節課表現進行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禦、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後,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説《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説説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麼。

(2)請學生説説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麼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麼“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麼意思?武松是“就”着什麼“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佈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説説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後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説説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後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説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説説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着,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佈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融、匯”等10個生字。會寫“匯、欣”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抽出、嫩綠、匯成”等15個詞語。

2、瞭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1、一張中國地圖。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學掛圖。

3、小黑板兩塊或文字投影片四張。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出示中國地圖,教師談話:在我國東北有一個著名的林區──小興安嶺,為了加強旅遊業,林區管理局決定招收一批導遊,大家想報名參加競聘嗎?

二、明確要求

那麼大家怎樣在競聘中獲得成功呢?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確定“闖關”要求。

第一關: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第二關: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關: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當眾介紹小興安嶺的景色,要求舉止大方,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

三、讀書闖關

1、闖第一關──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⑴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⑵檢查“闖關”。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

同桌互讀,小組內輪讀,班級抽讀。

抄寫生字、生詞。

統計已“闖關”的人數。

2、闖第二關──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⑴學生自由練讀。

⑵學生在小組內過關。每人從“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讀一段,組員互相評議。不能過關的可再讀。

四、課後作業

1、認真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季節,想想該怎樣介紹,可先在父母面前練一練。

第二課時

一、檢查鞏固

1、聽寫生字新詞,聽寫有關句子。

2、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繼續闖關

1、闖第三關──展示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

⑴學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練一練,或和同座練説。

⑵學生自由登台介紹,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2、闖關總結:同學們經過自己努力,不但讀得好,而且説得好。你們都是合格的小導遊。

三、拓展活動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2、利用星期天觀察家鄉的一處景物,並且抓住景物特點寫一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並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企鵝爸爸是怎樣呵護小企鵝的,感受企鵝爸爸堅韌偉大的父愛。

3.體會課文的細節描寫。

教學準備

瞭解企鵝的生活狀態,蒐集反映動物艱辛養護子女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交流,引出課題

1.通過“動物的母愛”這一話題,引出本課課題。

2.讀課題,企鵝爸爸是怎麼撫育孩子的?交流已知信息。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幾個有難度的詞語,要求讀準確,初步瞭解它們的意思。

三、再讀分享,理解內容

1.從課後題入手,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2.企鵝爸爸的哪些行動最能體現它對孩子的愛?自由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再讀一讀,想象一下。(學生交流自己讀的情況,彙報自己的感受。)

3.抓住幾個重點句,體會企鵝爸爸偉大的父愛。

四、激情朗讀,暢談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受感動的句子;學生談談自己讀了課文以後的感受。

五、佈置作業

摘錄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

板書:

企鵝爸爸

難分難捨

刻骨銘心

冰雕石刻

愛是付出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脅、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能按提綱簡要複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5.瞭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教學課文第1、2兩段。

一、揭示課題。

簡介吳運鋒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

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

二、認讀字詞。

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閲讀障礙。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後頭。

三、初讀課文,分段。

1.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抽答,説出各段的起訖點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師生討論,第9自然段應歸第二段還是第三段,講明理由。

3.討論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師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讀第一段,理解揭不開鍋的意思,體會像油煎樣是寫我心裏焦急的程度,説出這是用什麼來比什麼。

五、1.抽讀第二段,生用筆劃出本段兩個最能反映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生命沒有保障的句子,齊讀。師生討論,聯繫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2.分角色朗讀我找從小在一塊玩的小趙商量準備半夜就走路這部分課文。提問:小趙説我像個瘦猴子,説明我身體怎麼樣?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麼聯繫?

(説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説明第天挑煤的艱難,為表達中心服務)。

3.這部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裏窮,勞動條件差?

(生默讀本段的最後小節,按提問要求劃出沒有燈籠、沒有火把、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擦過機器油等詞句,抽答)。

六、課時小結。並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重點教學三、四兩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準備複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經過。

教學過程

一、1.指名感情朗讀第三大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用筆畫出本段的中心句(窮人到哪裏都要受欺侮)。

2.生默讀,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麼受人欺、受人嫌的兩段話(指睡得正熟稱煤了和礦上辦事人所説的話這兩處)。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話,齊讀。生理解淵字的意思和整個詞語的意思。好像落在萬丈深淵,渾身疼痛説明我摔得怎麼樣?

(摔得重,摔得厲害)。整段活反映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樣對待窮人?

(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

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動身挑煤,板書)

二、1.抽讀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趕路和跌倒山腰分別屬於哪幾節,板書這兩個詞語。

2.指名感情朗讀我挑着煤趕路一節。生邊聽邊思考,劃出反映挑煤艱難動作的詞,抽答,深入體會,齊讀本節。

3.抽讀哪知挑東西走路一節。理解本節的一個比喻句,説出這是用什麼比什麼、説明什麼。

4.生自由感情朗讀我鼓起勇氣我怎麼辦呢?這部分課文,體會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艱難情境。(結合看插圖)

5.抽讀我空筐回家這部分課文。提問:課文哪幾處寫出我人小,卻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腳和我不餓這兩處)

三、熟讀三、四兩大段,準備按課後題3的提綱,抓重點,有順序地複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經過。

四、課時小結。

完成課堂作業本第2、3、4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教學最後兩小節。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分辨課文的詳略。簡要複述第一天挑煤的經過。

教學過程

聽寫本課的生字和部分難寫的詞語。

二、課文最後兩小節,提問:這部分課文主要寫什麼?

(第二天挑煤)板書。

三、提問課後題

1。先明確主要內容。再瞭解課文的詳略,齊讀本單元的學習提示,畫出重點部分,瞭解分辨詳略的方法,再明確課文描寫敍述有詳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複拖沓)

四、生再熟讀相應段落,指名按提綱複述第一天挑煤的經過。教給抓重點複述的方法。

五、歸納本課的中心思想。

(課文以第次挑煤為重點。寫了作者童年在煤礦挑煤的苦難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窮人受剝削受欺侮的黑暗現實和窮人孩子自強自立,刻苦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形成完整的板書。

六、課堂小結。完成餘下的課後和作業本作業。

附課文板書:

動身挑煤

挑煤趕路

詳寫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強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鍊

第二天挑煤

略寫

參考資料:

關於課後習題

第1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情況。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趕路、跌倒山腰等處)寫得詳細;第二天挑煤寫得簡略。因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現舊社會窮孩子的苦難生活,為突出中心思想服務,所以寫得十分詳細,而第二天挑煤情況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寫的簡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複繁雜。

第2題:

第(1)句寫出了看到一家人捱餓,我心裏的焦急程度。

第(3)句寫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歷害,反映了資本家及他們的走狗根本不顧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

第(4)句寫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擔艱難。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因、交、作、布、兩、左、右、它”8個字,會認“板、勞、第、世、界、更、能”8個字。認識新部首“點橫頭”、“巾字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使學生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課文(介紹愛因斯坦)

二、初讀課文

三、,多種形式認讀田字格、雙橫線生字

四、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設疑: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做三隻小板凳呢?

五、學會寫“作、兩、交、它”四個字,學會新偏旁(點橫頭)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激趣導入

1、複習生字詞( 田字格、雙橫線)

2、自由讀全文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體會。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

學習第一句話: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詞語

2、引導學生讀好詞語

3、通過讀好詞,引導學生讀好句子

4、相機理解“作品”

學習第二句話:

1、指名讀第2句話。

2、他指誰?

3、這是一隻怎樣的小板凳?(相機引導學生讀出愛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樣子很醜)

4、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讀中感悟。

1、師範讀第2自然段

2、問題提出:老師對愛因斯坦的小板凳滿意嗎?

學習老師的話:

1、出示老師説的話,引導學生讀出老師的很不滿意。

過渡:聽到老師很不滿意的評價,愛因斯坦又是怎麼做的,怎樣説的呢?

2、讀一讀,找出愛因斯坦動作和語言,做上記號。

3、同桌互相説一説劃線的句子。

4、師出示描寫愛因斯坦的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齊讀。

相機理解:不慌不忙

5、引導學生看插圖

邊讀課文,邊看插圖:愛因斯坦最後交的是第幾只小板凳?這三隻小板凳哪個更好?為什麼?

6、學生交流比較。

7、討論:愛因斯坦為什麼做了三隻小板凳?(相機理解“強一些”)

8、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9、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學寫四個字(因、右、左、布)

1、觀察這四個字,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2、師範寫“布”(認識新偏旁“巾字底”)

3、生練寫

板書設計:

第一次

6 三隻小板凳 第二次 強一些

第三次

堅持、認真......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B案

教學準備

張家界山水的圖片;配合朗讀的音樂。

教學過程

↘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①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索溪峪的“野”

②讀了課題,老師有疑問了:“索溪峪”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張家界的一條山溪,那“峪”又是什麼意思呢?可以根據字形來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來,根據字形揣摩詞義真是個不錯的方法呢。)

↘讀課文,解疑惑

①我們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於為什麼説索溪峪是“野”的?看誰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②學生解疑。如有困難,則教師提示:

“野”的本來意思是什麼?那麼在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

由此引導學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飾的。

③那麼文章從哪些些方面寫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精讀課文,談“野”論野

①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個方面,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野”的句子。②比較品評,感悟山“野”

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峯獨秀,也不是三五峯呼應,而是千峯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峯林”,令人浩氣長舒。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雲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學説到其中一句,建議將其它兩句話一起出示研讀,引導比較、體會。

(2)藉助圖片理解“斷壁懸崖”、“千峯萬仞綿亙蜿蜒”、“不拘一格”等詞語之意來引導學生分別感受“索溪峪”的山驚險之美、磅礴之美、變化之美。

(3)選擇其中一句,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③領悟寫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1)你覺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麼地方?其實,在常人眼中,這溪水是什麼樣子?(溪水彎彎曲曲,一路朝前流去)為什麼讀文章時你覺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導體會表達效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④體會野物的“野”。

(1)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出體現“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談談體會。

(3)野性十足的猴子驚得遊客慌不擇路。有感情齊讀課文,讀出“野”趣來

⑤體會人的“野”

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後,也變得“野”了;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能看出這一點?(返樸歸真)

大致理解返樸歸真的意思。

再讀這一段,看看遊客們“真”在何處,“野”在哪裏?

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再讀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