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七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教師備註

[學生活動設計]:朗讀

討論

自讀自悟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進行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辯論會。

(圍繞這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

二、分組討論

要求:發言時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擺事實講道理,説明自己的看法。

三、辯論賽

1、將看法一致的學生分成同一組,充分蒐集依據。

2、每組都推選幾名辯論代表。其餘的當各組的啦啦隊。

3、進行辯論賽。

四、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相信學生通過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縮寫《小英雄雨來》

教學重點:

分清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按照縮寫方法進行縮寫。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瞭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縮寫的步驟和方法:

(1)讀懂原文,把握要點;

(2)理清層次;

(3)邊劃邊記,逐段刪留;

(4)整理成文。

三、結合課文,具體指導。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共分六個部分,從縮寫的基本要求看,縮寫時按原文敍述順序縮,重點是三四部分,其餘各部分是非重點內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縮減,仍然是一篇內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縮寫,指導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

互相學習、批改。

反饋:(總結評比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⑶ 瞭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⑷ 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體會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質疑──討論自主、合作的瞭解課文的內容。

⑵ 通過體會句子,學會抓住特點進行描寫。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關鍵】

1、瞭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粗知文章內容,學習頭尾兩段。

3、瞭解遊覽順序。

〖教具準備

放大的頤和園插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簡介頤和園

1、生自由介紹頤和園:

最好由遊覽過此園的學生上台介紹,可出示圖片、相片,不管去過的,可憑見過的圖片或想象講一講。

2、師歸納:

北京西郊有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典園林名叫頤和園。它原名好山園,後又名清漪園,是古代皇帝尋歡作樂的行宮。清朝的慈僖太后執政後,為把它作為避暑遊樂之地,競移用海軍費用,重加修建並改稱頤和園。國內各種園林建築300餘間。該園善用地形,構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佈局結構,是我國建築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解放以後,這個園成了旅遊勝地。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識字。

2、出示詞語進行速記。

3、瞭解疑難詞語的意思:

畫肪:指裝飾華美、專供遊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內層用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製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豔、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宇宙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肪形欄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寫景的文章開頭與結尾一般採用什麼樣的結構寫,大家説説:

總分總。

看書,找出頭尾兩段,看看主要講什麼?

開頭主要講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結尾主要講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這開頭與結尾是什麼關係?

首尾呼應。

剩下的自然段圍繞着頤和園的美麗來寫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讀2~5自然段完成練習: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順序寫的。

(方位)

畫出表示方位順序的語句。生自由畫後彙報。

生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生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生3:登上萬壽山。

生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引導:到了昆明湖還遊覽了什麼?

(十七孔橋)

現在完成練習:

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五、總結

我們瞭解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作者是怎樣把處處景點寫具體的,下一節課再讀。

六、作業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聽寫:

宮殿 長廊 油漆 栽滿 昆明湖 清爽 閣樓

2、複習昨天學過的2~5自然段的遊覽順序:

(方位)順序,遊覽了(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講讀課文

大家自由讀課文。

最喜歡讀哪一段就先説哪一段:

採用的方法與以前的一樣,先找喜歡的段、句、詞, 再説好在哪,最後再感情朗讀。

生自學5分鐘。

聽取彙報。

生1、生2、生3各説一段,師為了結合方位順序講,故意選取最後一段──昆明湖。

1、精講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説、讀。

自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本篇是二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第五篇課文。它通過狐狸、小松鼠、小白兔、小猴子幾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形成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讀了這個故事,能品味到做事情、看事情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才有發言權,不能道聽途説。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加強師生、生生間的合作交流,以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等生動活潑的遊戲為主導。通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設置各種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生活哲理;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和教師範讀學生想像故事情節等環節探究問題的實際;通過自導、自演課本劇,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做事情、看事情要親自嘗試,不能道聽途説的道理。

2、知識:學生綜合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隨文識字10個,會寫8個字。

3、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地表演課本劇。

【教具準備】

1、小動物卡通卡及頭飾。小紅花、小金星等數個。

2、識字桃形字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説明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1、創設情景2、啟發談話小朋友們,大家好,你們都喜歡哪些小動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這樣一些小動物,大家請看(出示動物卡通貼在黑板上)這些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只小公雞在和他們説什麼呢?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就會明白了。出示課題17、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邊聽邊答,欣賞卡通進入課文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實踐,初感課文內容1、試讀2、互讀3、分自然段讀①範讀課文②自讀課文,查看生字表。提醒注意狸在狐狸一詞中讀輕聲。③齊讀課文,鞏固生字④讀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獎勵説得好的同學小紅花)剛才文中有些字,我們還不能認識,沒關係,我們還有同桌老師可以幫助你呢,得到別人的幫助以後,可別忘了,説聲謝謝呀!小組同學一起讀課文,討論共有幾個自然段。邊讀課文邊識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桌一起讀,邊讀邊正音小組討論後,分段讀。互相幫助糾正錯誤讓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合作交流共同體驗1、

發現問題討論探究2、

師生合作解決難點①默讀,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文中的問題並劃下來②小組討論找到的問題③小組長彙報自己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隨機提出本課的重難點。小動物們圍繞什麼問題在爭論?他們個是什麼觀點?你認為誰説的對?為什麼?(板書答案)學生默讀課文發現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開動腦筋,積極發言,理清課文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複習鞏固,拓展延伸1、自讀自悟2、表演課本劇課文大家都分析的很好,對各種動物朋友也都瞭解了,我們就帶着對他們的不同看法,再讀課文①師生共同分析角色,狐狸狡猾,小松鼠、兔子老實輕信,小猴子聰明敢嘗試②小組分角色朗讀,評選解説員、導演、演員、評委。教師佈置舞台,最後頒發小金星獎勵獲獎者重新讀課文,體驗各種小動物的特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集體評選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解説員。

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技能有機結合,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從而進行快樂地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説明

一、複習鞏固①上節課大家學得很好,認識了許多新字,還懂得了一個道理。現在,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出示識字卡接龍讀。讀卡片。鞏固提高,使知識自然銜接。

二、指導書寫1、重點指導反犬旁2、練習寫字3、同桌互評4、組詞練習5、完成課後練習6、聯繫實際7、佈置作業出示狐、狸、猴三個字,提問:還有哪些字是反犬旁?尋找帶有反犬旁字的規律。提醒學生注意反犬旁的書寫筆順,狐字的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字不要寫成侯要求先描紅,再臨寫,最後在本子上練習。注意提醒學生的寫字姿勢。巡視指導採用為生字找朋友的遊戲方式,把可以和本課的生字組成詞的字,出示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觀察本題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哪個句子好,為什麼?介紹資料。本課出自《狐狸和葡萄》一文中,簡要介紹故事及寓意。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和這個故事一樣?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人或小朋友聽隨教師空書反犬旁的筆順。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書寫同桌之間互相指出漂亮字和不規範的字並説明理由。為生字找朋友讀句子,做比較體會

迫不急待大口大口兩個詞在句中的作用。聽故事,集體討論。練習複述故事培養學生獨立的寫字能力,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語文教育的特點,最基本的就是品悟,即重感受、重咀嚼、重情韻、重意境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恰當的提升。

【附板書】

17、狐狸

小松鼠

小兔子

小猴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體會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及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羅爾美好的童心,並從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學習默讀,體會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學難點】

在默讀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薰陶。

【教學方法】

朗讀、談話、合作、交流。

【教學用具】

CAI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貓嗎?能説説為什麼嗎?(課件出示各種姿態的貓,學生感受貓的可愛)

有一個小朋友,她也很喜歡貓,她的名字叫(板書:卡羅爾),誰能讀讀?(要求領讀,齊讀,出示課文插圖,認識卡羅爾)卡羅爾和小貓之間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書和小貓),你們想知道嗎?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板書她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學生朗讀,師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師範讀。

三、合作交流,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其餘生字及我會讀圖標,各自認識,不會讀的向同桌請教。

2、同桌互讀,互相推薦最得意的記字方法。

3、指名認讀生字,交流方法,並組詞、説話。

4、遊戲:認真聽,仔細想,找字卡──根據教師的講述、表演,從字卡中找出相應的字,擺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見了(免)。

⑶土撒在熱水上(墊)。

⑷明白的反義詞(糊塗)。

⑸媽媽做飯的地方(廚)。

⑹做一下蹭這一動作。

⑺學貓叫。

⑻出示絨線團,學生找出絨。

5、生字搬家:(課件出示組合後的詞,指名讀,輪流讀)

舒適、軟墊、多餘、絨線團、糊塗、廚房、蹭着、洛陽、卡車、抽屜、羅漢。

四、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出默讀的要求與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問題。

2、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並作上記號,再向同學們解釋為什麼。教師輔導。

3、小組交流,各組歸納出本組意見。

4、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有趣的語氣讀,其它學生聽後提意見,教師範讀。

五、拓展思維,強化感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質疑問難,釋疑

七、總結全文,提出希望:讓學生學會關愛自己和他人,關注周圍環境,學會和諧相處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材、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等的課前整合過程。它是教師完成教學計劃,取得教學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

的步驟。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能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輔資料,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然後用教學方法論、信息論、系統論和教育傳播理論,全面規劃和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導和規範教學活動。

隨着教育技術裝備的日益發展,以電了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大量介入課堂教學,參與教學設計,並逐步取代傳統備課方式,使教學設計日趨科學,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那麼,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究竟給課堂教學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它與傳統備課相比,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以學生為軸心的全面整合

由於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備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問題,沒有擺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沒有思考如何構建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機制,教師把自己擺在一個相對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識信息的載體——教材作為教學的軸心來設計課

堂教學。教師成了書本知識的傳聲筒,學生成了教師灌輸書本知識的容器,教師備課也就成了純粹查資料、抄教案,堆砌生題、偏題、怪題,以備灌輸的簡單活了。教師不僅把自己束縛在大綱教材上,而且把學生的視野也限制在自己備課的範圍之內,整個教學設計模式千篇一律,繁宂而陳舊,令人望而生厭。

現代教育技術既是一種物質技術,又是一種觀念技術,是現代教育觀念和先進教育媒體的統一,是現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術上的直接體現。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的。那麼,現代教學設汁運轉的軸心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瞭解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即是素質教育觀,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也就是説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服務於學生學習,有利於教師教學,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在教學設計中,對大綱和教輔材的研究,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離學生這一軸心而我行我素。那麼,教學設計的核心支點是什麼呢?仍然是學生。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必須思考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教案給誰看,寫來為誰服務的,是寫自己怎麼教,還是寫學生怎麼學等;二是應用哪些教學媒體來促進師生合作,達到教學過程的和諧;三是師生運用媒體的共同指向是什麼,應該達到何種目的等。

總之,教學設計絕非教師與教材的簡單結合,也不是教師與媒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學生為軸心的教師、教材、輔材、教學媒體,在一定時空中的最優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學、最優化的特點。

二、以電教為手段的系統策略

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傳統備課側重對單個知識和單篇課文的條塊分割,並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而把教學媒體排斥在課堂教學內容之外,也就是説沒有把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納入教學設計的範圍,因此使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顯得孤立、單薄,無法形成完整的系統。

現代教育技術介入教學設計之後,教師視野更加開闊了。教師跳出了教材知識的圈子,能夠從更高層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並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學媒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擇系統的教學策略。例如,過去用傳統手段難以講清的抽象內容,是教學難點,現在用計算機演示,可使之具體、生動、形象,那它就不是難點了。就單個知識看是重點,但納入知識體系之後,或許是非重點。

由於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系統論和控制論的成果。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處理知識信息時必須從整體出發,並隨時與信息系統整合,從而確立單個知識或課文的重難點,以避免知識遺漏或重複教學,從而增加教學的信度和效度。

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是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教學思想在教學策略方面對教師備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前提。傳統備課的不合理性就在於把知識孤立起來,割裂其內容聯繫,忽視了知識的前後影響,更沒有突出知識的生長點,因而在學生頭腦中無法形成知識網絡,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現代教學設計就是要把知識作為一個系統來認識,發揮教學設計的系統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以導學為環節的人機共振

教學設計除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外,必須考慮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師生與媒體之間的和諧。這便是教學策略的核心內容。傳統備課在這方面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其側重點在於教師如何去“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更沒有考慮如何運用媒體去促進師生的合作,把教學設計片面看作是“備課”,只解決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問題。當然這是與傳統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在視學生為客體的前提下,教師只能選擇“填鴨式”灌輸方法,以實現“填”和“灌”的目的,當然也就是不用考慮師生和諧,人機合作的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説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通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兑斯把人生比作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悦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麼?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麼?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鬥的進程,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台階。起初輕鬆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着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説,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説,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麼“從精神上來説”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説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願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於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麼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願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註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説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麼?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説説作者讚頌了這類人的什麼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説説“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於寂寞,勇於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於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於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鬥、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説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鬥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課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着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着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説他只看到一個兒子,因為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卻能幫助媽媽拎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淺顯的文字中包含着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體貼、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勞動的艱辛,從而產生體貼、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所包含的深意,他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預設過程】

一、回顧導入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怎樣的三個兒子?

1、指名回答。相機板書。

2、讓我們再來驕傲地誇誇他們吧!

(課件出示媽媽話)

3、請三個小朋友扮演三位媽媽,表情朗讀。

二、朗讀感悟

1、質疑啟思:

⑴ 過渡:

這就是媽媽眼中的三個兒子。

(板書:媽媽眼中)

可是,在老爺爺的眼中

(板書:老爺爺的眼中)

又是怎麼樣的呢?

⑵ 學生質疑:

導語:

是啊,明明是三個兒子,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你認為老爺爺看到的是哪個兒子?

(板書問號)

(第三個兒子)

⑶ 為什麼你們認定他就是老爺爺眼中這唯一的一個兒子呢?哪告訴你的?讀給大家聽聽。

2、自主發現, 深入體會水的重和媽媽提水的辛苦:

⑴ 哦,這個兒子幫媽媽提的是一桶怎麼樣的水?(沉甸甸的水)從課文中哪裏可以看出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劃出來,仔仔細細讀一讀。

⑵ 體會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盪,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 生自由讀。

② 誰願意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③ 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書:“痛”、“酸”、“走走停停”、“直晃盪”)

④ 指名讀,評議:

(導語: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水桶的重和媽媽的累給讀出來呢?)

師傾聽學生朗讀的亮點,師通過及時評價引領學生有情朗讀。

⑤ 想象性、移情性體驗,感受母親的辛勞。

A、師範讀,生閉眼想象。

B、四人小組交流感受。引導:可以用你的語言,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

C、彙報交流。

⑥ 老師啊,也想請你來讀一讀。我閉上眼睛來聽一聽,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現像你們一樣的畫面。

(全體深情朗讀)

⑦ 聯繫生活體會: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曾經拿過,搬過或者拎過很重的東西嗎?請你回憶一下。此時,你最大的希望是什麼?

3、對比體會,深入感受:

過渡:

這時,三個媽媽也多麼希望有人能來幫幫她們呀!可事實是怎樣的呢?

(讀文説感受)

⑴ 你能用文中的三個句子來説説三個孩子的表現嗎?

(課件出示句子)

⑵ 朗讀感悟。

⑶ 你對三個兒子的表現是怎麼看的?

(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三個兒子的行為對比:

一個兒子只顧自己翻跟頭,一個兒子只顧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藝。獨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

兒子的行為跟媽媽的辛勞對比:

這時候,他們的媽媽在幹什麼?

4、想象體會,進一步感受第三個兒子的精神品質:

⑴ 那麼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動,一個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這麼重的一桶水,會是怎樣的情景呢?請你想象一下。

⑵ 你認為這三個兒子當中誰最能體會媽媽此時的需要呢?為什麼?

⑶ 揭示中心:

難怪老爺爺會説──只看見一個兒子。原來老爺爺看到的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兒子。

(板書:孝敬父母)

三、明意練筆,挖掘孩子的內心想法

1、提出建議:

此時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三個兒子、對三個媽媽、對老爺爺、對同學、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對自己説的,請你選擇一條,把你最想説的話寫下來。能幹的小朋友可以寫得更多。

(課件出示:我想説……)

2、師巡視指導。

3、交流反饋。

四、小結,昇華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來,我們都感動於媽媽對我們的愛,感動於媽媽對我們的付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相信小朋友也一定會用自己的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做一個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嗎?

【板書設計】

23 三個兒子

媽媽眼中 老爺爺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 既聰明又有力氣

只有一個兒子

② 唱歌好聽

③ 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