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8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85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彙總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蒐集資料: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説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蒐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敍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着重談學習,後五則着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説(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説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並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閲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並分別説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複習:學而不思則罔;温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麼?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閲讀《論語》,瞭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説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後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麼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説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麼人、什麼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嶽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説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死而後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蒐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講讀課文,語句優美,恰似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學習這篇課文會讓我們感受到充滿童趣動物世界,感受到小雞努力衝破蛋殼後,看到世界如此美麗的驚喜的心情。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小雞的孵化過程;小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變化);藉助課文插圖;抓住關鍵詞體悟小雞內心活動;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領悟。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鞏固掌握本課的9個生字,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周圍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誰能為大家説一説周圍的世界美在哪呢?

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師鼓勵評價。

2、以遊戲的方式複習生字詞:

師:(出示課前準備的粘貼畫)小朋友,你們瞧,這幅圖畫上那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嗎?只要你們能闖過生字關,把圖畫上的生字讀準,讀好,就能得到它!現在趕快練習吧!

學生分小組相互讀詞語,相互評價,小組推薦優勝者,再全班比賽,評出優勝者,獎勵一幅粘貼畫。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師:説説這幅圖美在什麼地方?

學生思考後,教師指投影圖下的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讓學生認真的讀兩遍。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是表示顏色的?能找出來後能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來嗎?

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三個詞,想象畫圖。

教師分別出示投影,向學生展示“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和“碧澄澄的小河”。並讓學生對比自己的想象畫,加深對錶示色彩的詞語的理解和認識。

4、複習詩歌《家》(新課標蘇教版語文第一冊中課文):

師: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祖國多美呀!孩子們,你們能用我們以 前學過的一首詩來讚美它嗎? 齊背詩歌《家》。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地感知課文,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時把過去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聯繫起來,起到以舊帶新的目的。)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談話引入,提出朗讀要求: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要通過這節課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學得的本領!展示什麼本領呢?第一,展示我們讀課文的本領;第二,展示我們小朋友寫字的本領。有信心嗎?好,老師要求你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句子的意思。(學生多種方式朗讀課文)

師:現在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你們能否把課文意思讀懂?

2、 出示問題,指導閲讀:

⑴、小雞在蛋殼裏認為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小雞啄破蛋殼看世界很容易嗎?

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後,小組討論。

教師板書關鍵詞予以提示:“先――後來”、“睡――醒了”;“看見――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學生自由回答問題,師生共同評價、補充。

⑵、小雞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樣嗎?小雞看到如此美麗的世界,它的表現會怎樣?它又會説些什麼呢?

⑶學生自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一撐”、“就·撐破了”。“嘰嘰嘰”,“慢慢”。

教師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境並準備對教師的朗讀水平進行評價。

教師引導並衷懇接受學生的評價。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以學生的閲讀為主,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創設情境,體會感悟

1、師生合作引讀課文並配上音樂:

師:看來,小朋友把課文讀懂了,現在老師也想讀讀課文,要想賽過老師,你們的眼睛可要盯好課文,注意老師的手勢,看誰接得好!

師生共同玩搶接讀比賽 。

2、師:小朋友讀得非常流利,老師覺得大家讀課文時再加把勁就更感人了。你們誰喜歡哪一部分課文就讀那部分課文。一會兒,讓大家評一評你讀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的動作和表情。

學生自己練習後展示讀課文的本領,師生共同評價。

3、出示頭飾:

師:老師這裏有4頂神奇的蛋殼,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小雞。誰喜歡演小雞?指名願意展示的學生戴上。

師:現在你戴上蛋殼的頭飾就變成誰了?想想,小雞的聲音、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請戴頭飾的同學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和驚奇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

表演結束,把頭飾獎勵給參加表演的學生。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在於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進一步讀好課文,活躍課堂氣氛,努力創設開放的、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指導書寫:

小朋友剛才欣賞了很美很美的圖片,讀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課文,那麼,你們還能寫出很美很美的字嗎? 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結構,説説要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麼?教師範寫,學生描紅,作業展示,評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字型掌握漢字的結構,養成寫好漢字的習慣。)

五、指導背誦:

教師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學生嘗試當堂背誦課文。

六、作業:

畫畫寫寫:《美麗的世界》。

要求學生課下在回憶課上內容的同時,想象畫出身邊美麗的世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拎、桶”2個字。

2、練習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人物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在家裏會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呀?

你們可真能幹!那你還記得爸爸媽媽是怎樣表揚你的嗎?

你們的確是既聰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講的也是媽媽誇獎兒子的故事。請看老師板書(23、三個兒子)齊讀。文中的三個兒子又是怎麼做的,你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快快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先聽清老師的要求: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圈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討論討論: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2、學生自學課文,識字。

3、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看他們字音是否準確。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大屏幕逐個出示生字)

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讀、組詞,相機正音)

生字寶寶們重新排隊了,你還認識嗎?(指名讀)

4、寫字:

(1)觀察“拎、桶”兩個字,有什麼特點呀?

(2)提醒同學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教師範寫,學生練寫。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找出三個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話,用“——”畫出來。

2、你畫了哪些句子,讀給大家聽。

3、想想媽媽平時怎麼誇你的,學着媽媽的樣子讀讀三個媽媽的話,要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自由練讀)。

4、(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其他同學評議他讀得像個媽媽嗎?想一想你們在誇自己兒子時心裏想了些什麼?(齊讀)。

5、(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其他同學看看他讀出了驕傲、自豪的語氣了嗎?(指名讀、評議)老師指導適當加上媽媽説話時的表情和動作。(學生練讀)指名讀。

6、(課件第三個媽媽的話)指名讀。前兩個媽媽都誇了自己的兒子,而第三個媽媽卻覺得沒什麼可説的,這是為什麼呢?指導讀出謙虛的語氣。

7、時間過得真快,三個媽媽打完水,走回家去,她們走走停停,這是為什麼?課文的哪段告訴我們水很重呀?(第八自然段)指名讀。是呀,水很重,媽媽們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誰能把它讀出來?

8、如果你看到媽媽提着這麼重的水,你會怎麼做呀?那文中的三個兒子又是怎麼做的呢?自讀9~11自然段,把三個兒子的表現用(~~~~~)畫出來。指名讀畫的句子。你們看到在三個兒子的表現有什麼感受呀?

如果三個兒子就在你面前,你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呀?

師總結:前兩個兒子雖然本領大,卻沒能孝敬父母,第三個兒子雖説沒什麼特別的,但其實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他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個(一隻)説一段話。

9、文中的媽媽和老爺爺也有一句對話,同桌兩個,一人當媽媽,一人當老爺爺,分角色讀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指名讀。

老師提問:奇怪了,文中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怎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呢?小組內討論討論,派一名代表發言。(學生彙報)

10、老爺爺認為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小朋友們,你們怎麼評價文中的這三個兒子呀?

學生思考後彙報

11、同學們説得真好,第三個孩子雖然沒什麼特別的,但他懂得孝敬父母,他是媽媽的好兒子,前兩個兒子,他們身上都有超凡的本領和特長,這些很讓他們的媽媽為他們感到驕傲,所以他們也是媽媽的好兒子。但是百善孝為先,即使有再大的本事,首先也應該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你們説是嗎?

那你們猜猜前兩個兒子聽了老爺爺的話,會怎麼做呢?

如果這樣,他們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了。

12、學到這裏,老師想起了《三字經》中的一句話,把它送給大家:(投影出示“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四、回顧課文,總結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課後把你的想法寫入日記,老師希望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能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課文描寫的景物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音樂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語》)

1、同學們,今天黃老師想和大家來談談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給你留下什麼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2、有位作家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3、請小朋友讀讀課題。(展示個人對語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讀課文,讀中感悟

1、個性化讀書。(自主讀)要求讀準音,讀通課文。

2、指名讀課文,檢查讀的情況。

3、通過這次讀書你又讀懂了什麼?(學生説)

你是想看看秋的顏色?還是想聞聞秋的味道?還是聽聽秋的聲音呢?

三、品讀課文,理解體驗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哪段就來學習哪段?)

1、説説是怎樣體會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的?(因為它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我們身邊,打開秋天的大門)

⑴ 請學生讀一讀不知不覺,文中是用什麼詞來寫的?(學生説輕輕地,輕輕地)

⑵ 請你讀一讀。即時評價讀得怎樣?齊讀。

⑶ 它打開了豐收的大門。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你是怎樣理解“五彩繽紛”的?(出示多媒體投影)

⑴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指名學生説。

⑵ 這麼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讀的?讀讀,如何讀出五彩繽紛。

⑶ 教師範讀指導。(配音樂朗讀)(學生傾聽)

⑷ 和老師比賽,相信你們讀得要比老師好。學生再讀,讀出五彩繽紛的味道。(個別讀,齊讀)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是哪些氣味?(學生説)

⑴ 請你讀一讀,黃老師來聞一聞,是不是真的聞到這種氣味。

⑵ 齊讀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麼?指導學生説讀。(個別讀,分男女生讀)

四、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比賽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配樂)

五、拓展延伸,鼓勵展示

1、交流擴展:

學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想法?

2、自主作業:

⑴ 寫一首詩(編寫歌詞)

⑵ 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加深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方法】

導、學、練。

【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整體感悟

1、精心導入:

(在輕柔的背景音樂中,出示紫藤蘿瀑布的視頻片斷,定格於一叢燦爛的紫藤蘿花,並以此畫面作為整個課件的背景)

美好的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生命的珍品。紫藤蘿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着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2、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練習。字詞教學:

P19讀一讀,寫一寫。

配樂範讀。明確要求:聽一聽全文的內容,從中感受那花的色澤,花的神采和花的氣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出示問題:

⑴本文學習什麼內容?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

⑶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麼樣的感悟?

學生聽讀後討論,再簡要回答。學生相互評論、補充。

二、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整體感知,只能瞭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要具體把握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必須研讀好的章節、段落、精彩片段。

2、自主探究:

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並體味。

⑴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⑶賞析語段中好句子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討論並回答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

3、學法指導:

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文章有感情,重音、語速及四聲。

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

⑴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

生命的永恆

思花──振奮精神

⑵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教師小結:理解時代背景,才能理解作者面對紫藤蘿瀑布感情的變化。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對人生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⑶賞析語段中的好句子,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的感悟。

教師小結:文章裏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是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説,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對生命的長久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念,不能被厄運壓倒,要振奮精神。面對新的生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徹悟,對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的語言魅力,從中找出好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性賞析。小組合作交流。

三、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⑴學生質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⑵教師向學生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拓展延伸:

⑴類文欣賞:《生命就是奇蹟》

⑵提供材料(如野菊花),學生口頭作文:《我看野菊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像一首深沉的歌,是一幅絢麗的畫,它不與羣芳爭豔,盡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的為自己的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説,“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象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係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説説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祕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 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 (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為(1)、(2)、(3)(4)為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為怎麼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閲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並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麼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麼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後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裏面也有奧祕。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後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探討結束後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係。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係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那麼,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係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麼知識?

6(1)有人説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麼?

(由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然後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説明】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堅持用自己的勞動來獲得食物,得到人們的賞識和接納。他的為人與尊嚴,後來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課文表達了人要自食其力,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維護個人的尊嚴和做人的原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尊嚴、逃難、款待、顯然、狼吞虎嚥、例外、蒼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結、讚賞、思量、愜意、僵硬、許配。(認知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標)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勞取酬的道理,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德育目標)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勞取酬的道理,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2、難點:

理解傑克遜對女兒説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課前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尊嚴”的人生格言、小故事。

2、風雪聲的錄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播放風雪大作的聲音),老師動情地描述: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風無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羣衣衫襤褸的逃難人,他們一個個面呈菜色,忍着飢餓,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艱難地前進……同學們,此時你們的頭腦中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

2、同學們都感到寒冷飢餓在侵襲這羣逃難的人,在這樣冰天雪地,風雪交加的時刻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他們需要食物、衣服、爐火)是呀,如果此時給他們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食物,他們一定會一掃而光。可是在這羣逃難的人中有一個年輕人卻拒絕了這份極需要的食物,這到底怎麼回事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尊嚴》。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分自然段檢查讀課文,思考:

這篇課文先講了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了什麼?(這篇課文先寫鎮上來了一羣逃難的人,然後寫哈默拒絕傑克遜地熱情款待,堅持靠勞動獲取食物,最後寫哈默得到人們的賞識與接納,後來成了石油大王。)

三、自讀自悟,體會內涵

1、這個故事非常感人,課文中主要講了哪兩個主人公?(哈默、 傑克遜)

2、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這兩位主人公之間故事?(2~5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三次對話,並用筆在書中標註出來。

指名分別讀三次對話。

3、自主學習第一次對話: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次對話,想一想,這個年輕人給留下什麼印象?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用筆在書中畫一畫。

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書中畫出來。

指名回答:

生:我是通過“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營養,他是多麼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過“當鎮長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這裏的“仰起頭”我感受到年輕人對傑克遜大叔的尊敬。還有他和傑克遜大叔平等的對話,不因為自己是逃難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過“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嗎?”這句話中感受到年輕人儘管飢餓,但他的態度很堅定,吃飯必須做活兒。

師:作者從年輕人的外貌、動作、語言來對這個年輕人進行了描寫,同學們也抓住了年輕人的外貌、動作、語言來體會課文,從第一次的對話中你認為年輕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不願意佔別人便宜,不是不勞而獲的人。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師:那年輕人説話時應是什麼樣的語氣?同桌之間互相練讀。

學生同桌互讀,小組分角色朗讀。

4、合作學習第二、三次對話:

當年輕人聽到傑克遜大叔告訴他沒有活需要做時,年輕人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第二、三次對話。在這兩次對話中,年輕人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用筆畫一畫。

小組討論,在書中畫一畫,議一議。討論後在班上交流。

⑴ 彙報第二次對話:

生:“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我認為他此時心裏很矛盾,他很餓,真想大吃一頓,可是他又不能不勞動就吃飯。

生:我通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事物!”感受到儘管他很飢餓,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要不勞而獲,寧願忍受捱餓。

生:我通過“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感受到年輕人很失望。當年輕人知道自己沒活幹時,他此時的心裏很失望,因為沒有活幹就吃不到飯,所以目光才變得灰暗了。

師:通過我們自學了第二次對話,你對年輕人又是怎樣認識的?

生:我認為年輕人是個堅定的人,不決定就不改變的人。

聽老師範讀年輕人説的話,三個“不”字加重語氣。聽了老師的範讀你體會到什麼?(年輕人堅定的語氣,表明立場、態度堅定)

學生同桌練讀,指個別組讀。評讀。師生分角色讀,互評。

⑵ 彙報第三次對話:

傑克遜大叔為了能讓年輕人早點吃上早飯,説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可是,年輕人接受了嗎?哪一組願意彙報第三次對話。

生:“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年輕人説話時的語氣特別堅定,一定堅持要先付出勞動,才吃別人的東西。

生:我通過“年輕人也蹲下來,輕輕地給傑克遜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輕人特別有耐心。儘管這是鎮長安慰他才安排給他的,而且又是簡單的工作,但他一點也沒有應付,而是極其認真地對待。

生:年輕人由站起來到蹲下去,再捶背的變化過程説明了他的尊嚴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

師:這時,在你的心目中,年輕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他是一個有志氣、自強不息的人!

師:那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

學生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師生互評。

5、由讀到演,體會內涵:

⑴ 三次對話我們已經分析完了,你對年輕人也加深了了解,那麼請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讀一讀、演一演這三次對話。

學生在小組內練習,指兩組上台表演。

師生互評。

⑵ 同學們演得真棒,充分表現了哈默堅持靠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這就是做人的的尊嚴。(板書:尊嚴)正是由於哈默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動了傑克遜大叔,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正是對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讚揚。

齊讀傑克遜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你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雖然這個年輕人現在什麼都沒有,但他有尊嚴,他會成為富翁的!

生:他誠實勞動,講究做人的原則,自立自強必將決定他擁有一切。

生:他現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為他具有堅強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這必將也會使他成為金錢和物質上的富翁。

6、教師小結:

是呀,一個人能夠自尊並尊重別人,堅持按勞取酬,堅持做人的尊嚴,必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最大的財富。(板書:=財富)哈默擁有尊嚴這比精神財富,也為他日後創造物質財富奠定了基礎,所以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同學們課前蒐集了有關尊嚴的故事,誰願意講給同學們聽?

(資料:杭州有個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到一家麪包房推銷黃油,和老闆約定第二天上午10點見面。第二天,這個大學生準時到達,但等到下午4點,老闆才慢慢趕來。大學生厲聲告訴他:“你可以不買我的黃油,但你不能傷害我的尊嚴!似這樣言而無信,你一輩子也成不了大老闆!”老闆驚得滿頭大汗,但很快就豎起了大拇指,不僅自己和這個大學生簽訂了長期合同,而且給他介紹了很多生意夥伴。 )

2、彙報資料,仿寫格言:

⑴ 出示有關尊嚴的格言:

尊嚴,就是拒絕乞討。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同學們説説你自己蒐集的有關尊嚴的格言,把你的理解説出來。

⑵ 讀一讀這些格言,試着仿照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麼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兩方面去想)

⑶ 擬好後交流。

3、總結昇華:

一個人在窮困潦倒、逃難流亡之際,仍堅守着自己的尊嚴,還有比這更可貴的嗎?我欽佩哈默的志氣,自尊是人生的底價,自立的基礎,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棄。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終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種廣告。走到哪兒,就會帶到哪兒。自尊更是一種高尚。因為自尊總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須首先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必然換來尊重。

【板書設計】

尊嚴=財富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説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名作。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這篇小説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3、學生討論,在全班交流明確:

(1)窮——富——窮

(2)據説做生意賺了錢,成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説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4、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瞭解小説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四、小結。

這篇小説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五、作業 。

1、找出小説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説説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2、課後練習四。

附板書: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望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誇讚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避 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