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長城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教學反思(15篇)

長城教學反思1

《長城》這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閲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1、整節課我預設是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使這句話就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入境始與親”,恰當的運用多種手段,去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去撞擊他們的心靈,從而給他們鋪墊一個情感基調,讓他們由衷地關注、全身心地投入,是為了更好的體悟作準備。在教學“遠看長城”時為了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結合錄象,同時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語文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教育,應多把語文和我們情感認識更緊密地聯繫起來,讓語文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裏。學習完這篇課文後,同學們都認識到了有形的長城的作用是抵禦外強,保衞國家主權。課文中長城的知識點學生也許能掌握得很好了,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更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象徵,我們國歌中就有這個新的長城,但是我沒有利用這個契機,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與時俱進的愛國情感教育,從而進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層次主題——在我們心裏築起一座無形的長城,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保捍衞、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樣才能將課堂提了一個高度,學生胸中迴盪的熊熊愛國豪情才根深蒂固,長城的精神才會世代傳唱,永放光芒。

3、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髮言時,我和學生的對話缺少配合。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説,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後,我應創設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後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也就是説這種能力的培養既要有方法上的點撥,但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實踐,留給學生充裕的閲讀時間,“在下水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本領”。如果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於不善於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成答案。這也許就是古人所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長城教學反思2

蘇教版國標版三下的第一課是《長城與運河》。閲讀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首詩是引導學生藉助長城與運河與祖先做一次對話。這個對話是非常美的,這個對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創造奇蹟是不朽的詩篇。

作為老師,都清楚長城與運河是用血淚築成,這一課給予學生是一種忘卻,是一種感謝,是一種欣賞,是一種享受……所以,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讀,讓學生誦,讓長城、運河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

另外,這一課還給着學生一種期待,那就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看運河,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的,雖然課本上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提供了兩幅非常美的圖片,但那空中拍攝其實也給學生一種期待。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為,老師要用這兩種期待來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誦,因為學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腦尋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蹟。

擁有這種期待的憑藉就是引導學生與學生對話。比對引導學生與古老的長城對話,他們就能夠發現長城的“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夠知道萬里長城的“萬里”是何意,要述説中,就能夠明白祖先創造這個奇蹟的過程。飛上藍天,看到那美麗的“綢帶”,你不想擁有它嗎?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學生想了,那肯定就會有着親切的交流,就會產生那動人的詩篇,理解那人間奇蹟。

大聲朗讀、高聲背誦,讓學生用心與長城、運河對話,他們就會自動產生一種自豪。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那是非常人文性的。它與自然形成的奇蹟不同,因為大自然的創造與人的創造那是不同的美。對話之中,其實也是讓學生感受這種不同。

這一課還有着寫的任務,就是看圖寫話,把圖變文,這也是對話成功與否的反映。

這篇文章只是為學生列出我們祖先創造的兩個人間奇蹟,其實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非常多,課後的第5題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去尋找,去積累,當然也是引導學生續着這首詩寫着尋找的靈感。

長城教學反思3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2課《長城》是一篇看圖學文,又屬於説明文,更確切地説它應該屬於導遊詞。至於這篇課文要教到什麼程度,眾説紛紜。有參考資料明確指出:挖掘起內在的思想涵義:古長城的戰爭防禦作用與現代憑弔作用——旅遊觀光作用;有的資料則乾脆規定了長城是讚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的文章;還有的資料説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些説法都對。而本人認為:應從:“……巨大的條石”和“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想開去。

試想:“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2000多年前,不可能有現代化運輸工具,可見當時的勞動條件是多麼低劣?再從萬里長城是建築在崇山峻嶺之上,把那麼多、那麼重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靠的是無數的肩膀和無數雙手,文中在一句話中連用兩個“無數”字眼,可以想見,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有是何等的艱難

假如一個人能扛或能抬50千克上陡峭的山嶺,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換算成千克就是1000千克或1500千克,這樣看來,要抬一塊條石上山差不多需要20到30人才能辦到的事。修築長城所需要的巨大條石數量是百萬、千萬……千萬個億,所需人力和時間那是多麼大銀河數字啊!只有通過數據演算,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古代勞動人民修築萬里長城所付出的汗水與智慧。因此,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才會在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開花……

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文章內在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應該説離開思想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聯繫,那才叫失敗的教育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4

《長城》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整個單元有開篇的作用,而且其中還連帶着單元的習作,所以,它的地位不言而喻。

開篇,我讓孩子們分享了提前準備的長城的資料,拓展了一些關於長城的知識,接下來出示了長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然後,讓學生説説你眼中的長城。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不吝讚美之詞。我順勢提出,作者眼中的長城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觀看課文朗讀視頻,找一找。學生找的又快又準,直接找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接着,我檢查了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通過叫小老師領讀詞語,和強調易錯字,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進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受這世界奇蹟—長城,並叫人單獨朗讀,再同學單獨朗讀的時候讓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都講了什麼內容。

我點撥指導朗讀,引導他們用一個詞概括出每段的內容,效果很好。每一次我都回到中心“奇蹟”。

最後,我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本文用了什麼樣的寫作順序,文章結構是怎樣的?他們都能發現並準確的説出。

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急於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準確,評價語單一。

三、不善於引導孩子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這一點需要多多學習。

四、教學設計簡單、常規,沒有亮點,第一次單獨授課語文,還不敢大膽突破創新。

長城教學反思5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要求教師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又具備現代文明素質,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學習,這就成了大多數老師困惑的一件事。

1“我知道長城”

早上第一節校領導要聽語文課。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優質課《長城》,課堂上所需的字卡、圖片讓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對這堂課沒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兩個插嘴的和唱反調的。伴隨着上課鈴,我提起精神小心謹慎地走進了課堂。

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全班哇啦哇啦地讀書聲,看來課前準備的還挺充分,我心中一陣暗喜。再看看學生,一個個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經意識到這堂課絕不能胡來,這讓我放心了許多。

開課不到5分鐘,在引出課題時,我給全班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見到過長城嗎?那它又有哪些特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問題一提出,教室裏頓時喧鬧起來,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着,這勢頭讓我感覺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後,還有好幾個學生不肯“罷手”,我知道,這必然會打亂我的.教學安排。為了貫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聽他們講述一段段關於長城的故事。

班長肖來福同學説:“長城是我國的奇蹟,它是有名的旅遊景點,我爸爸還去過長城呢!”牟琴同學説:“長城在我國的北方,它是一道城牆,用來防禦敵人的襲擊!”“小能人”黃文同學説:“長城不只是一個朝代所建,它歷經了四五個王朝,自秦朝的時候就有了長城。”故事大王潘志明説:“我還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呢!”看這情景,我心中焦急萬分,再不剎車就沒救了。我借評價學生之機把話頭一轉:“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長城的具體構造和它所具有的偉大意義吧。”

2“我有新發現”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長城的特點”話音剛落,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幾個讀書快的學生一會兒就搶着舉手回答,大家你來我往、互相補充,説得頭頭是道。最後,我總結性地接過話題:“是呀,你們看書上那幅圖,長城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的氣勢讓我們一看,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進入狀況,開始和學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為可以順水推舟的時候,牟曉曼發言了:“長城那麼長,並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兒來的材料呀?這些材料是怎樣弄上去的呀?我們家蓋房子還要用到一些勞動工具呢!”

這時我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羅星星同學舉手了,心頭一喜,立馬把機會給了她,她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説:“正因為附近沒有石頭,人們才會從很遠的地方運來,這不更充分的説明建長城時的不易嗎!”我讚許地點點頭,看到了她臉上少有的得意神情。他又説“過去我們的國家戰爭不斷,人們為了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不惜一切代價從遠處運來石頭,修築城牆,把敵人堵在外面,這不更説明我國人民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嗎?”

我們再看看長城的城牆,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峯火台,書上給我們説是屯兵和傳遞信息用的。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什麼呢?我的話音剛落,愛琢磨的周永吉同學立即舉了手,説:“我看到一個密祕:過去我們的國家很落後,傳遞信息用的是煙火、戰鼓、飛鴿傳書,而現在我們的人們用上了電話、傳真、手機、計算機。當今世界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水平也蒸蒸日上。過去我們國家老是遭受別國的欺負,可現在他們要來求我們做事了,這説明一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現在的長城雖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它的雄姿還在,也為世界人所矚目,它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來長城參觀的人也駱驛不絕。

……

最後,課文在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聲中結束了。

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最擔心的七嘴八舌的情況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時的我確實很着急,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阻止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熱情,因為我知道: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讓學生自由動起來。有發現才證明在思考,有討論才證明在探究。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課程標準裏也這樣寫道:

“教材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文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上,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我認為,語文課堂既要成為學生傳承文化的接力賽場,又要能讓學生在馳騁中逐漸激發自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這節課中,我試着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課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動了起來。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封閉、接受性地學習,而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轉變

長城教學反思6

《長城和運河》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把對長城、運河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祖先的頌揚均凝聚在詩文中。

在教學此文第一節詩時,我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反覆誦讀,充分感知語言文字材料,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去領悟作品所抒發的愛國情感,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教學伊始,我先範讀,在學生大聲讀本節詩後我問:“我駕駛着飛機在藍天上看到了什麼奇異的景象?誰來讀讀有關的詩句?”當學生讀完“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時,我再問:“讀這兩行詩時,你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文中蜿蜒是什麼意思?”我讓幾個學生談後,又説:“你能不能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龍之巨大?”“能配上動作就更好了。”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我讓他們同桌賽讀、小組讀、再齊讀。教室裏書聲朗朗,學味很濃。“讀了這幾句,你感受到了長城什麼特點?”(雄偉壯麗)“長達一萬多裏的長城起於哪又止於哪呢?”接着讓學生簡介山海關和嘉裕關。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呢?”學生接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後,我説:“我們勤勞能幹的祖先,歷經千辛萬苦,創造出這世界奇蹟,你們對此有什麼感想?”在學生暢所欲言後我説:“那就請你帶上深深的敬佩之情來朗讀最後兩行詩吧!”之後我讓學生齊讀整節詩,要求根據詩表現出長城的雄偉壯麗和表達民族自豪感。最後分組賽讀,然後熟讀成誦。

我覺得這樣根據詩歌教學的特點,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誦讀、感悟,可以讓學生在誦讀中接受知識,加深理解。特別是朗讀時注意想象畫面,配上動作,利於激發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披情入文,促進了他們對詩中所藴含的情感的感悟。

長城教學反思7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遙想當年,談古論今四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裏”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具體句子理解這個詞語。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這一句來理解。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投影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説説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説説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説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説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説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説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説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説,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在學習了長城後,我過渡到現在已經把長城作為國防的象徵,如今那古老的泥土城牆已被現代化裝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座鋼鐵長城取代,走進昇華主題的部分,朗讀詩歌《鋼鐵長城》。

最後展示解放軍圖片,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長城是祖國永遠的驕傲。

長城教學反思8

課前,還在和同仁閒聊,討論要上好這一課需要注意些什麼,大家一會兒達成共識,認為這課主要抓住朗讀訓練,詞語理解倒不是重點,因為文章出現的“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銀光閃閃”等詞,通過課件的展示,小朋友很快能得以理解。

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已經思路清晰,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課中要引導學生帶着激情品位文字,帶着激情體會詩意,但事實上這一教學的目標的完成的好像還不是太順利,一開始,學生完全不在狀態,朗讀平平,絲毫聽不到自豪的激情,怎麼辦?只有充分發揮老師的示範作用,讀給學生聽,讓他們從我的朗讀中感悟情感,我認為要讓學生有激情,首先老師得有激情,朗讀起來得聲情並茂,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在老師的帶動下,朗讀起來自然也有聲有色,如我在指導“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這句話時,我採用師生配合讀的方式,開始一遍,學生在讀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時,語氣平淡,那麼我又一次加重語氣引讀,尤其強調“是誰”一詞,師:“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學生很自然地也加重了語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語氣比剛才強烈了許多,就這樣我們在一遍又一遍的配合中,朗讀變得一次比一次更富有激情充滿自豪、驕傲之情。

課上還有一個目標,就是通過學習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多麼的勤勞,多麼的富有智慧啊。古代的勞動人民不但築起了驚人的萬里長城,還開挖了浩大的大運河工程,那麼他們還創造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工程呢?這一問題,其實課前我已經動員學生去查找資料,尋找答案,但課上問題下去還是略顯冷落,問題可能有點難度,需要平時有一定的閲讀和閲歷的積累,一下子學生回答不出來。所以我只有將國內外的名勝古蹟一一簡單介紹一下如:故宮、圓明園、墩煌莫高窟、兵馬俑、埃及金字塔……

當然,在我的啟發和介紹之後,有的小朋友還舉起了小手: “我知道東方明珠”“南浦大橋”等中國的現代藝術建築也走進了課堂,走近了學生。

課後我自然多了一個作業:仿寫段落,介紹古蹟和現代建築。

長城教學反思9

《長城》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説説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近看長城,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結合圖片、板書理解城牆的設計,從而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還拓展長城用於軍事防禦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第三自然段對勞動人民的聯想與歌頌是重點。我讓學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關鍵詞,體會作者用詞準確,並體會作者身臨其境時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我還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説話,讓學生弄明白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築長城的,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與歌頌。接着我讓學生聯繫前文解答疑問“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最後我利用外國人對長城的讚譽之詞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昇華。

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突破教學難點。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不足。

二、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急於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三、課堂總結不夠全面。應該結合板書,對講課時講漏的內容進行補充,並應結合課文運用比喻、列數據、準確用詞等方法滲透寫作方法教學。

長城教學反思10

《長城》是人教學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瞭解長城氣魄雄偉的特點,激發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閲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那麼現在,我就結合着自己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如下反思:

1、整個教學的設計思路清晰,起到了較好的提綱挈領作用。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髮現評價長城的那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下午的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路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講解太多,學生比較被動。我想,如果能讓學生上課前自己查閲有關於長城的資料,情況可能不一樣了。

4、第三段的教學我主要想讓學生通過體會修建長城浩大、艱鉅的過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以及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長城而驕傲。教學的時候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一句最受感動的話,找出來後談談為什麼被感動,我原先設計從石頭的重(每塊有兩三千斤),從工具的落後(只能靠肩膀和手),從山勢的陡峭中體會修建長城的艱難,但是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很好抓住學生語言中的機會,加以強調。好在後來出現一段擴展的資料倒是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語言中感受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結晶。

5、課文的開頭以國家元首對長城的題詞切入,結尾以學生的題詞收尾,前後呼應。我從可以讚歎長城氣魄雄偉,讚歎創造長城的偉大人民,抒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這三方面引導學生。學生的題詞都不錯,如果時間再長一些,學生交流後的效果就會更好。

長城教學反思11

《遊八達嶺長城》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21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通過記敍“我”跟着媽媽遊覽八達嶺長城時的所見所聞,介紹了八達嶺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長城在古代的作用,抒發了對長城的讚美之情。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做了一定的準備,上網蒐集了一些長城的圖片和有關長城的課外資料。在教學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問題,但還是有一些收穫的。

首先在導入課文這個環節上,我注意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伴隨着董文華優美的歌聲,學生的心情放鬆了不少,避免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我還注意了以談話方式導入課文,以“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導入,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意外,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想當一回好漢。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完整的。讓學生了解八達嶺長城的雄偉壯觀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在理解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向學生明確“雄偉”這個詞是描寫長城的,要想更好的理解這個詞,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長城什麼樣。然後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畫出相關語句。“高高的城牆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長城全長一萬多裏,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城牆上面很寬,能並排跑五六匹馬。”學生在談對這些句子的理解情況時,我並沒有停留在答案正確上,而是讓孩子結合具體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在學習這些句子的過程中,我還注意了使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學習“長城全長一萬多裏,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句話時,我就將“一萬多裏”變為了“10000多裏”,並繼續換成了學生學過的“米”,讓學生通過這些具體數字,感受長城的長。在學習“城牆上面很寬,能並排跑五六匹馬。” 這句話時,我不僅抓住“並排”、“跑”這些詞語,還讓六個學生手拉手站起來,讓學生對長城的寬有形象具體的認識。學習完這3句話以後,我並沒有急於出示結果,而是讓學生將3句話讀一讀,聯繫起來想一想長城什麼樣,讓學生由分散又回到整體,向學生滲透應該聯繫起來看課文。“批註”是中高年級要培養學生的重要能力。在重點句的教學中,我還注意帶着學生批註,讓學生將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加上着重號,並將理解的內容“長”、“高”、“寬”寫在書上,向學生滲透批註應該寫哪些內容,這種做法對於高年級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讓我感到很不足。首先,這堂課的學習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濃厚。出現這種情況,與教師的語言渲染不夠到位,方法選擇不是很恰當有很大關係。例如:在開始時,教師讓學生用書中的一個詞概括長城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學生感到很茫然,他們根本不清楚什麼叫第一印象。再有,老師讓學生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學生是否明白什麼是相關語句,我也有一定的疑問了。再有這篇課文當中“偉大”也是一個重點詞,需要突出,而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沒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長城的作用,學生對長城的偉大體會不夠。

學習過這篇課文以後,我有一個疑惑“烽火台是否在長城之上”,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幫助解決這個疑惑。同時也希望老師們在教學中注意這個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這是根據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來確定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後自然產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讚歎,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本課要突破的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説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的分析上,還要通過閲讀豐富的拓展資源,通過學生的情感昇華——打寫來實現。

學情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長城的瞭解也只限於課外書的簡單介紹,為了讓學生與文本有所聯繫,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長城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教師精心準備了有關長城圖片的課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長城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 、 城磚、屯兵”等詞語。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結合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和自豪感。

3、情感目標:激發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培養他們保護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長城教學反思13

當我和同學們朗誦起《長城和運河》的時候,作為教師———中華民族的兒女,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蹟,綿長秀麗的京杭大運河創造了中華民族交通運輸歷史的輝煌。聽着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許我的這種體會觸動了在座的學生的心,他們的臉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這首詩的朗誦,學生一定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

帶着激情品位文字,帶着激情體會詩意,教學的目的完成的的確較為順利,一看,離下課還有短短的兩分鐘。那就再來豐富一下孩子的閲歷,瞭解一下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吧!

於是,我順勢誘導:同學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多麼的勤勞,多麼的富有智慧啊。他們不但築起了雄偉的萬里長城,還開挖了浩大的大運河工程,你們還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創造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工程?”剛脱口。我就暗自思忖:問題可能有點難度,學生會不會回答不出來

誰知道,一隻只高高舉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來的回答更讓我瞠目結舌。什麼故宮、圓明園、墩煌莫高窟……有關的典型例子應有盡有,個別同學還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國古代建築和“東方明珠”、“潤揚大橋”等中國的現代建築也搬進了今天的課堂。我本想簡單否定,但轉念一想,這不是個拓展課外知識的極佳時機嗎?接着,我就耐給學生講明瞭各類建築的區別,並又補充介紹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馬俑”等諸多中華民族歷史建築奇蹟,學生們一個個聽得嘖嘖稱讚……

雖然最終稍微有點拖了課堂,可與原先的設計比起來,我對這個意外的結束設計感覺更滿意。

長城教學反思14

在上本課的生字新詞時,進行字音、字形的強調,我進行重要的再強調。然後,我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學生一起讀一讀。總體下來,大部分學生基本上掌握。

在上本課時, 我反反覆覆看教材參考。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 理解全文,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讚歎,鍛鍊學生的頑強意志。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出示長城的圖片,供學生欣賞,加深感受。激發學生對長城的讚歎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從而加深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師適當地進行引導,並創設情景,薰陶感染,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在突破文章的難點上,主要通過資料的蒐集以及語句朗讀來實現。特別是對長城的象徵意義的理解上,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讓學生在反饋中,逐步認識長城是中華 民族的象徵,是中華人們堅強不屈、雄偉氣勢的象徵。

反思這課,收穫還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講得含糊,學生還不很明白。以後我要多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使每課都得以成功。

長城教學反思15

為了上好《長城》一課我精心的準備了課件。詳細地書寫了教案,但是教案與課件並沒有向我預想的那麼好!

上課前,我首先從網上下載了大量資料,再重新進行整理做成了精美的課件。

當大屏幕上出現長城雄偉的身影時同學們一個個發出:“哇,哇!”的驚歎聲。説實話我的課件的確漂亮,不光展示了長城春夏秋冬的美麗圖片還將長城的過去和現在面貌進行了對比。加上視頻錄像的動態效果,學生當然喜歡。興趣很高,情緒高漲。

但是我覺得有好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只沉浸在精美的課件中根本顧不上認真思考問題。在講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哪裏看出長城高大堅固,學生們大多運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了,有的甚至心不在焉。我都有點失望了。

可是有一個同學的發現將這節課帶向了高潮,他説:“老師我還發現長城不但高大堅固而且設計合理。”“噢?何以見得?”我追問道。

你看每隔300米就一個城台,很合理。為什麼?可以傳遞消息,遠了看不見。”

“還有節省了材料,人力。近了沒必要。”

“還有即使敵人佔了一個城台也不會很快佔領另一個,還可以反攻。”

同學們一個個興致勃勃討論得很激烈。

唉!我精心準備設計的問題他們不感興趣,同學偶然間的一個小發現竟然讓他們那麼感興趣,我在失落的同時也反思我自己,看來我備課還是沒有備好學生。只有以後考慮了學生,這樣我的課才可以收學生歡迎,教學也才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