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長城》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1K

內容摘要:

關於《長城》教學反思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就只做到了一半。”葉老先生的話十分明確地闡明瞭什麼是略讀和略讀的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

【主題詞】審視略讀教學策略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是一片被忽略的角落。由於眾多原因,便出現了兩種傾向,要麼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麼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下面結合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語文第八冊第12課《北京的長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一)擺正其地位,重新審視“略讀”。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閲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後,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略讀?《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課文內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長見識,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讀自悟為主,教師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訓練學生略讀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鉅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學生在校或他日走出校之後,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閲讀其他的書籍文章,這種閲讀都是適用的。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成習慣,全在於語文課的略讀教學。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二)依據“粗放、應用、自主”三原則,制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求“簡”。

過高、過全、過細的目標導致教學結果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我們要求略讀課文中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閲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精讀課文,從精讀課文中提煉,從而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略讀課文《北京的長城》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從總結中學生知道:這一單元以寫景為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接着根據學生的信息,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把它的目標定位在:(1)課文講了北京的哪兩處有特色的長城?(2)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找到相應的語句畫下來。(3)作者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把這一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一來,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文。

2、教學流程求“粗”。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閲讀的時間。根據不同的文體我們可以採取合作探究式、質疑求解式、重點閲讀式、自測互評式等。例如在教學《北京的長城》時我便選擇重點閲讀式。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穫。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1)自讀課文,瞭解大意。(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彙報收穫。(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教學環節: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預習檢測,粗知大意。

四、圍繞“自學提示”,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五、彙報交流,學法實踐。

六、總結提升,拓展交流:蒐集有關長城的影像及資料,召開交流會。

3、教學方法求“放”。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學要豐;教略,而學不略。傳統的略讀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佈置,學生完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別人給予的,他沒有嚐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潛在的以及可見的學習能力。但這“放”也是有尺度的。

(1)捨得放手,自讀自悟時間要“足”。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把讀書時間交還給學生。

(2)亦扶亦放,語文實踐重“法”。

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將精讀教學中習得的閲讀方法應用於略讀中。例如在教學這一課時,問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引導學生學習了“司馬台長城”的特點,而“八達嶺長城”的特點放手讓學生來大膽的交流,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引導學生尋找準確文本的着力點,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集中,又把學生請到了舞台中間,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於閲讀實踐,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3)放中有引,精處需“雕琢”。

雖然説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有效性就降低了。葉聖陶先生説過:“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隻須提綱挈領,不必纖悉不遺,所以叫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於努力鑽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只是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比如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精彩之處,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閲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當學生説到長城“險”的特點時,我緊接着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找到這樣的句子。“天梯高達100米,傾斜度為85度,幾乎垂直最窄處只能容腳。”或是“天梯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緊接着我又追問:“輕聲地讀讀,給你的感受是什麼?作者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學生會很快的讀一讀,不難發現列數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4、課外拓展注重“用”。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能夠自主獨立閲讀,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基於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聯,根據不同課文主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閲讀。因此在這節課後,我為學學生提供了《慕田峪觀雲海》的文本資料,這次可真正是學生用課上的所學來自己閲讀了。

而閲讀教學還不可丟的是積累。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樑,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學略讀課文,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量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如我在教後的每一課作業中都設置“句詞小天地”的項目。

(三)更加註重評價

恰到好處的評價會對課堂和學生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不但要善於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如果點撥的妙,不但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方法,而且還會使學生大大增強自學的興趣。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所以説,略讀課文的教學,評價不但不能略,還應更加科學系統地引入和運用評價體系。

總而言之,“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略讀教學充分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略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略”中有“精”。這樣,利用略讀課文就可以實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利用略讀課文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略讀課文才能有希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真正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展示略讀課文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