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較大小》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

《線段的大小比較》是七年級上學期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在上課後的一節反思型設計,力圖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並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相接,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數學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從一開始就在創設的學生數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探索問題,自然的就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線段的大小比較;在比較的方法上也有時讓學生得出比較方法,此時設計了一個“兩個同學的身高問題”,學生很容易想到一些辦法,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得出比較方法;課中讓學生反覆動手操作,熟悉掌握方法,恰當引出“線段中點”的定義,讓學生在動手中摸索並熟悉工具的運用,和線段和、差作圖的策略和方法;在一組練習題中讓學生加深理解;並在思維上進行昇華拓展,為以後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也打下基礎。在教學中讓學生情調動手操作去主動地獲得性質方法,並學習用語言描述出事實結論;鼓勵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探索;小結交流所學所獲所感。整節課呈現一種層層推進的節奏,環環相扣的銜接,也讓學生經歷了“實際問題—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解釋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過程。

整節課的設計中既注重了平面幾何的起步,立足於學生的知識經驗水平,強調“知識源於生活”,從“貓狗獲取食物”到“身高比較”問題的設置都體現了這一點;反覆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圖強化知識的形成與過程的體驗,讓學生在動手中去摸索方法,並歸納形成理論。在動手中去體會工具的使用和表述,結論方法的得出使學生能夠理解並體驗深刻的。符合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平面幾何剛剛起步的基礎性工作,做好中小學的銜接教育。

整節課的設計中較多注重方法的獲得與解釋運用,特別是比較策略,強調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主動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反思整節課的設計的亮點,第一注重問題情景的設計,用一些生活中的習以為常的例子來引發問題,切入主題,又用學生身邊的例子來突進方法的探究。過渡自然,銜接流暢。第二、強調學生的小組合作、合作性學習、探究式學習。比如給足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去發現方法,讓學生動手工具的操作方法、摺紙問題等等。大大激發了學生都得主動積極參與,自覺探究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熱情和信心。第三,在設計中關注學生的人文價值和情感態度。強調知識的主動獲得,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有經驗水平。

本節課適當使用多媒體,並認真規範的做好示範性教學。例如用多媒體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恰當利用動畫功能演示兩種方法的比較,練習題的展示,但是老師工具畫圖的示範必須規範嚴格,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體會深刻。動手摺紙、動手畫圖、開口表達等方面訓練讓學生慢慢熟悉並進而掌握圖形符號語言,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問題解決去解決一個一個力所能及的問題,在實踐中獲得發展。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2

新課程教學目標十分強調“情景性”、“過程性”和“思考性”,在學習方式上強調“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本節課基於新課程的這些理念,設計並實施教學,總的看來效果較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發展和延續。

學生從一開始的情景題產生疑問引發興趣,雖然有學生説出正確答案,但許多學生的猜測是錯誤的,教師欲擒故縱,乘勢揭示課題,激發興趣,引領學生開展研究。接着,學生自己創造分數,給分數分類,獨立探究分數的大小,學習興趣開始發展。再進入小組交流與合作探討,懂的學生興致勃勃介紹自己的“成果”,有疑問的學生流露的是迫切解惑的神情,小組互幫融在其中,學習興趣進一步發展。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組織“説”、“畫”、“議”、“看”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保持中延伸。鞏固練習也產用多種形式,通過“比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潮。最後回訪“情景題”,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產生“成就感”,用以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較好培養和發展。

學生自行創造學習材料,並對自己所創造的學習材料進行研究,從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小組交流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其中,具體訓練學生交流、互幫、合作探究的能力。彙報討論時,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説一説、議一議、畫一畫、看一看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聽、説、辯、看、手”等多種學習能力。多種形式的鞏固性練習,使學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雙基真正落到實處。總結評價的過程,培養學生回顧、梳理知識的能力和對自己學習的評價能力。

感到存在的問題是個別學生對多個分數,尤其是其中既有同分母分數,又有同分子分數時的比較,思路上出現錯誤。在下節課裏,應展開研討。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同時在探究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中,學習通分的相關知識,體會通分的必要性和意義,為之學習母分數加、減法做好準備。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注重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策略解決異分母分分數大小比較的問題。

1、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

學生已經學習過分母相同或分子都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因此在複習階段,通過對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幫助喚醒學生已有的只是表象,為新知的學習打好轉化的基礎。

2、注重探索與交流,掌握方法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大小的計較時,注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掌握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並體會比較方法的多樣性。首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進行分數大小比較的需要;接着,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比較方法。在集體交流中發現,學生除了書本上介紹的方法外,還採用了化成小數、化成同分子分數等進行比較,我都及時給予了鼓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鞏固知識,發散思維

在練習中,重點引導學生用通分的方法比較每組分數的大小,讓學生體會到先通分再比較是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基本方法。但同時在交流中也強調,比較分數的大小,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靈活的方法選擇。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4

這節課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教材在教學小數的大小比較時,重點是比較的法則,教材裏列出若干方法與規則,要求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把比較小數的大小作為小數概念教學的一部分,比較時的思考是根據小數的意義展開的,並通過比較大小進一步充實小數的概念。

在教學例7時,我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比較,如6角大於4角8分,60個0.01大於48個0.01,還用圖形來表示等。這樣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他們自己建構的。再通過試一試的教學,使學生更加明確一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的比較,兩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比較,整數部分都是0的小數比較,還有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比較。

在比較大小的練習中,練習的量比較大,我讓學生説説應該抓住哪一點進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比較的方法。在開放問題中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掌握一些規律,從而提升比較小數大小的能力,效果不錯。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5

知識和能力的獲得都是在教師的激勵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內化活動來實現的,而學生的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教學活動化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牽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應相信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在辯論中形成表象。我在上《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一課中有了更深的認識。學生能在引導下把億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分為位數相同時和位數不同時兩種情況,由於億以內數位數較多,如果不把原數分級,很容易數錯位數,在課堂上我忽略了這一點,只強調讓學生知道比大小時先數數的位數,卻忽略了讓學生找出什麼樣的方法去數位數不容易出錯,在堂上作業的時候,部分學生採用了把數進行分級再比較的方法,很有效也很準確,但由於時間的問題,沒能及時在課堂上加以引導,需要在講解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有這樣的意識,進行補救。

在本次課堂本仍然暴露的問題是:小組裏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比較少,每次上課都是那幾個同學,這一點是值得思考的,第一次上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時候,很多學生舉手去數數,那是因為他們會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膽怯,不敢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不夠自信,在課堂上下,要多鼓勵這樣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才會綻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熱情。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6

“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自主觀察、比較、歸納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在引入時,我先複習整數的大小比較,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小數的大小比較。由於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難度並不是很大,所以在在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嘗試、自主研究、自主總結。但是為了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有目的、有條理有成效,我設置了三個引導性的問題。如:(先讓學生自主)嘗試:比較下面四個小數的大小:3.05、2.84、2.88、2.93,然後設問三個問題:

(1)你是怎樣比較3.05 和 2.93的大小?

(2)那麼,怎樣比較2.93 和 2.88?

(3)怎樣比較2.88 和 2.84? 這樣引導,目的是想讓學生傾向於思考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為下一步的方法總結做好思考性的準備。

但在課堂實際操作中,卻事與願違!放開了學生的“手腳”,但學生自主探討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學生甚至在發呆,只想等待老師的答案;另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欠缺,在總結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時,學生表述不清。這兩個情況導致了這個環節耗時許多,從而影響後續的鞏固練習環節、思考探究環節的進行!

這次課雖然失敗了,但我收穫了一些教學經驗。一是,備學生要備得再細些,要多做預設,以免措手不及;二是,要加強教學組織能力,其中要注意調控好學生的紀律,要注意樹立教師的威信。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7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整體上講是成功,但成功的背後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現在,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反思:

一、問題的引入: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只是從複習回顧導入,沒有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問題的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我設計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通過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素材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大小的實際意義,並以此得出可以藉助分數單位來比較,進而歸納總結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投身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藉助表象積極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整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還是過於關注教材,靈活性欠缺,如在教學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後,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圖隨意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要比老師出題或者直接完成書上的練習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其它:在驗證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方法的部分,設計得不夠緊湊,有重複。在得出方法之後,對於比較方法的多樣化的參透的不深。在教學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這一環節,學生討論用推理的方法進行比較後,應該請學生複述,並模仿練習,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可以達到更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的反饋交流外,還要注重生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多創造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碰撞中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擴展。注意教學的藝術性,傾聽學生的發言,並能用“點睛之筆”來引導學生簡潔、準確、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一定保證相應的環節,要在個體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另外在應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擴展適度,突出梯度。

在多次的課程活動中,在領導和老師們無私的幫助下,感覺自己有了很多的收穫,但仍然有太多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從有秀教師身上汲取更多的營養。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8

《小數的大小比較》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着豐富的經驗,所以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由於學生已有整數比較大小知識做鋪墊,我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比較商品價格的高低,充分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設交往、互動的協作學習環境,達到羣體智慧共享。鞏固練習以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為切入點,創設運動會比賽的情境串,讓學生結合跳高、跳遠、跑步等運動的真實情境,將多個小數進行比較,去解決問題,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而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從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的聯繫。我藉助教科書上提供的資源,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給學生創設了四名小朋友進行跳遠比賽的動態畫面的活動情境,並讓學生根據跳遠的成績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使學生感到小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它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空間。這節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繫。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位數多的小數一定比位數少的小數大”這句話對嗎?我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於學習。整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使學生感到親切、輕鬆、能主動的學習。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雖然也掌握了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但我總覺得本節課我上得不夠成功,許多地方不夠大膽放手,怕學生回答不出來,總是“牽“着學生走。例如歸納“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時,我應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式子,去發現,自己歸納方法,不要每步都啟發學生,這樣學生學習主體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現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識並不能簡單的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構建”。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9

教學中慢慢地發現數學的知識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總是有着一定的關聯,許多的知識都是隨着學生年級的增長逐漸地加深,善於運用學生的原有知識就顯得尤為的重要。隨着教學經驗的增長,我也逐漸地更加重視了在自己的課堂中善用知識的準備。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學生在掌握了千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後進行學習的,於是在課堂中我進行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教學複習準備,然後直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沒想到的是自己沒有一步一步的帶着學習的知識,學生利用知識間的聯繫,自己就已經把這個知識自覺消化了。

課前呈示:919()896 587()549 1003 ()999 讓學生用最快地速度選擇恰當的符號><=,填在括號內。學生立刻那種競爭心理就被調動起來了。很快利用2分鐘的時間就把練習完成,然後我讓學生要把自己比較的方法説出來,為何你能如此快地進行比較,學生也立刻回顧起以前的比較方法,想到了要區分兩種不同的情況,位數相同,位數不相同,該如何進行比較。接下來我引用自己暑假去西藏玩這一事件作為了一個過渡,出示一些西藏,四川,廣東等佔地面積,讓學生幫助找出老師到過的最大的省份是哪裏,最小的又是哪裏?學生立刻又跟同桌交流起來,很快就把幾個數據的大小排列了出來。我立刻肯定了學生的表現,我告訴學生其實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新知識,但是現在都由同學們自己自學完成了。學生的學習受到了老師的肯定,我及時地讓學生把自己剛剛的想法和比較方法表達出來,然後讓學生自己説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經過剛剛自主的學習,很多學生已經能説出原來比較方法不管數據多大都是一樣的,學習中利用以前的舊知識就可以解決好新的知識了。

看似簡單的一個小過程,但是卻把四十分鐘需要完成的內容在十幾分鍾成功處理好了。學生不僅是自己掌握了同時也認識到了學習就是不斷用舊的知識來學習新的知識的道理。我們時常説要提高課堂的時效性,或者我們自己充分考慮了知識的特點和教材中的位置,我們必然能把課堂的任務落實,也就減輕了我們自己課堂的負擔,不用費勁脣舌的解釋,不必費心塞進學生的腦子。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0

在教學本冊《數的比較》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種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內的數序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並已掌握了100以內的數序(當然中重度除外),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此刻,我反思的是這其中的第一個環節,認識大於號和小於號。以前學習“多和少”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比較。現在要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而且要用“>”、“<”來表示,是一種感知上的過渡——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想要過渡得好的關鍵還是舊知識的遷移,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已學的知識銜接起來。

遵循“小步子,多循環”的原則,我在導入過程中,用了很多實物來演示,讓學生説説哪些多哪些少,憑直觀觀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學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這樣的過渡,學生的已有知識又喚回來了,但目的是不僅僅停留在原有認知上,而要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上。例1是通過比較蘋果和梨的個數同樣多,引出兩種數量相等。出示例圖時,學生都在數是幾個,結果我沒問多少個,我問:“發現它們有什麼關係?”輕度的學生一下子就説出一樣多,都是四個。中重度的學生也緊跟的説出是一樣。這對於他們來講是比較容易掌握的環節。所以我也沒有浪費很多時間去講解,只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表示兩個數相等用等號“=”,如4等於4,寫作4=4,讀作4等於4。之後,也舉了很多例子,再説明幾遍。

等到學生基本掌握之後,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教學例2,認識“>”、“<”。過渡時,我設置疑問,問:“兩數相等用等於號,不一樣了,用什麼符號表示呢?”緊接着,我出示例2圖,小雞和小鴨、三角形和圓形。學生忙着數數,我讓他們先不用急着數,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這樣學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雞、圓形多,小鴨、三角形少。為達到教學目標,我進一步講解:“這就説明他們之間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麼相等用等於號,不相等用什麼呢?不等號有兩種—————大於號和小於號。”接着我讓學生數數,數後我板書。在我板書後,學生這下都蒙了,不認識這兩個符號,不懂得應該怎麼樣讀。借例題我進行一番講解:小雞5只,小鴨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寫作5>3。三角形5個,圓形6個,5個比6個少,所以5比6小,寫作5<6。講解完後又帶領學生讀了幾遍。為了讓學生記住兩個不等號的讀法,我又向學生説明:主要看左邊,把大於號小於號看成口,左邊張大嘴就是大於號,閉着嘴就是小於號。讀式子的時候,我指着左邊,讓學生反覆的練習,最後基本能分清楚大於號和小於號了。在分清楚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小小的課堂遊戲,我教他們用手勢語來判斷大於號和小於號。(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餘手指握緊;是>的,則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後出示1到9九張卡片,發給九位學生,告訴同學,這九位是數字王國成員中不可少的,他們現在要進行比賽,比比誰的年齡大。你們用手勢語來表示,老師分別請兩位學生上來,下面的同學紛紛舉起手勢,剛剛開始可以説是手無足措,都亂了,後來才慢慢適應了。這節課就在遊戲中結束了。

目的是基本達到了,輕度學生基本掌握,中度學生初步掌握,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遊戲這一環節,學生的情緒激昂,他們可能注重的是遊戲本身的趣味,而忽視了活動能給他們所帶來的認識。還有鼓勵做得太少,雖然知道有些學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應該給與表揚,至少參與其中了,不能給予忽視。這節課突出的瑕庇是玩與學的結合不是那麼的理想。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有突破的。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的《小數大小比較》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這節課的內容與前面所學的整數大小的比較有內在聯繫。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預習的基礎上,對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嘗試,激發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可有以下幾種方法思考:轉化成分數來想大小;畫成圖比面積大小;添單位想實際大小;數軸圖上看大小。這幾種方法學生有一定得知識基礎。但書上例題創設情景,從比較冷飲的價格來得出兩個小數的大小的,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只會從錢幣大小的角度來比較,就想不到其他方法了。

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到“比較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在探索中,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位數多的小數一定比位數少的小數大”這句話對嗎?我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不足:

1. 評價性語言太單一,不能及時的給與學生以鼓勵,也就是沒有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2.有的地方講的太多,還不夠放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在設計小數時,由於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數都帶着單位名稱,小數的範圍不夠廣泛。學生在語言敍述小數怎樣比較大小的方法時,説的不夠好,還要繼續培養。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有兩個主要內容:

一是學習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並能用符號表示它們的大小一;

二是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學設計時,立足以下幾點:

1、因為本節課容量比較大,為了儘快進入角色,我採用談話導入,學生出題。

2、為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

3、充任利用猜數遊戲這種緊張有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4、“練一練”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結合情境圖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第2題是選擇的計數單位,需要學生對“十”、“百”、“千”有具體的認識,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能在較短時間內對多個數字進行比較,並且較準確。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3

這一課是在孩子認識100以內的數和數的順序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比較100以內數的比較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課雖已上好,但留給我學習、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課中鼓勵,保護學習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給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這就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讓每個學生都樂於學習。

一年級孩子好動、好玩,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課堂難以調控。針對這一情況,如果你一味地批評,效果適得其反。不妨你改變一下方式,從激勵的原則出發,這會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在課上,我善於把握時機,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貼切的運用各種激勵方法。課堂上,當有的同學回答正確時,我經常會説:你和老師想的一樣,真不錯!你剛才回答得很響亮,表達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樣的!哎喲!你真了不起,我們還沒學呢,你就已經知道了,那麼大家來猜猜,他是怎麼想出來的?這樣的一個猜字,既可以把那個學生先穩住了,又能一下子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各自的思維方式展露出來。這樣做不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時還能夠激發他從腦中迸發出另一種獨到的極富有創造性的回答。

二、啟發運用多種策略的同時適時優化算法

在比較小松鼠和小白兔誰撿的多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分組討論,到底誰撿的多,為什麼?有的説46裏面有4個十,而38裏面只有3個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説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還有的説在百數表中,46在38的後面,所以46大,總之學生能運用不同的策略比較數大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啟發運用多種策略的同時適時優化算法,在教學時逐步滲透和引導學生用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多樣化的練習,學生樂此不疲。

練習題形式多樣,難易程度不同,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在課上,我設計了數字大比拼、猜一猜、寫寫比比、寫數遊戲等練習。特別是最後的遊戲,每人寫一個你喜歡的數,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個位是7的把卡片舉起來,大於70的數到前面排隊,從小到大。實際上這是綜合性很強的練習題,把課堂氣氛推向**,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4

本節課聯繫小學及課本內容,把兩個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系統的概括,體驗出兩個有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⑴利用數軸比較大小;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這兩種方法。在教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時,引入是採用温度的排序。根據常識,學生可以由低到高地排列這些温度,再讓學生把這些數表示在數軸上,可以看到表示它們的各點是從左到右的順序,由此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有理數大小的規定:“在數軸上,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在這部分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這些結論。在講解利用絕對值比較大小時,採用把兩個負數在數軸表示,利用在數軸上的數“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得出“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從而得出利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這節課的重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難點是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異分母負數大小;這是本節課較難的部分,為了解決難點,特別要讓學生清楚地瞭解進行比較時的過程:⑴先求出兩個負數的絕對值。⑵比較兩個絕對值的大小(要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⑶根據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的結論判斷這兩個負分數的大小。

上完這節課後,感覺到本節課還有不少地方設計得不好。結合實際,我的反思如下:

從學生完成學習卷的分析,學生對課本的知識掌握程度不錯,能運用兩種方法判斷有理數的大小,都能較好地完成A組題。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過多地推理概括有理數比較大小兩種的方法,缺少學生

發表自己意見,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機會。

2、教學的預見性還不夠,時間控制的不好,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充分。

3、比較幾個有理數大小的時候,學生容易正負數混淆。

4、學生對比較兩個負分數的大小,感到比較困難。例如:比較—和—。

它既用到新學的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結論,又聯繫到兩個分數比較大小的問題,學生往往只做一次比較,比較完兩個絕對值的大小後,就得出結論了。

教學設計的改進:

1、對於難點的處理,可以學生討論、講解思路,加強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

2、練習方面,多設計幾題學生易錯的題,讓學生髮現問題並加以改正,使學生加深印象。

3、習題的設計要更加細心,層次分明。

以上是自己對這本節課教學之後的一些思考。只有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多進行反思,才能得到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比較大小》教學反思15

在小班時,上了一節有關於《比較大小》的數學活動,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設計之初與提供材料時,注重於幼兒通過直觀感受、親身體驗、實際操作材料,進一步感知、理解物體的大小並且能進行三種物體大小的排序。目標定位為利用目測、重疊對比的方法來比較3組物品的大小,並進行排序。

在活動一開始,利用一個故事導入主題,一位小姑娘在森林裏迷了路,誤入小熊的家,發現小熊家的三張牀,小熊請姑娘找出最適合三隻小熊睡覺的牀,問題提出,小朋友都非常積極,很快的發現了三隻熊的大小不一樣,應該睡大小不同的牀,追問孩子:你是怎麼發現的?教師總結:目測比較的方法。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使幼兒的自由操作,,教師給每個組提供的材料不同:水果類、積木類、服裝類、玩具類,讓幼兒來試一試,你都可以通過哪種方法來比較物品的大小。

在幼兒操作中發現,在提供的水果類的比較中,幼兒很快就比出了物品的大小並毫無失誤的排出了順序。這對於孩子來説,有些過於簡單,在積木組的比較中,小位小朋友在比較球類的大小時,就説到了用小手握的方法去感知球的大小。通過手被撐開的程度,來判斷大小。在服裝類的比較大小中,教師提供的是平面物品,在準備材料時,將兩個物品之間縮小了差距,幼兒進行比較時,能夠有意識的進行重疊的對比。

下面一個環節,請幼兒上台講一講自己比較的方法,幼兒可以將自己的方法説出來,然後進行總結,出示圖例。

最後一個環節,我出示了一些動物大小的圖片,例如:大象與兔子,海豚與金魚等同種類的動物作比較。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對於這節課,我覺得在個孩子提供的可對比的種類上可以再豐富一些,開拓孩子的思維。在對於孩子的提問上,應該多追問:你重疊之後,你是怎麼發現它們大小不一樣的?在這節課上,應該也讓孩子瞭解,大小的相對性,有比較才有大小之分。

Tags: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