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三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1W

篇一:二年級語文園地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三篇

上完二年級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和“展示台”兩部分後,對我的觸動非同一般。“口語交際”一部分,讓學生明確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後,讓學生説説到哪兒秋遊,學生在組織語言時説的很完整,很通順。“我建議大家到……因為……”“我想讓大家到……因為……”。不光學生的語言組織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進行作業展示時,由於星期天給學生布置了做樹葉貼畫的作業,學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紛呈,有用樹葉粘貼成小兔子的,有用樹葉粘貼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樹葉粘貼成各種各樣植物的樣子……我問學生是自己做的,還是和家長共同完成的。有的説是自己做的,有的説是和家長一起完成的。總之,這一堂課學生學得自由,教師教得輕鬆。

園地二教後反思:

學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滿情趣的。在教室裏讀書、畫畫、做作業,在操場上奔跑、吶喊、做遊戲,在音樂教室唱歌、跳舞、練樂器,在植物園賞花、澆水、追蝴蝶......本組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時應注意結合學生的課內、課外活動進行教學,並注意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先讀一讀導語,然後再進入識字、課文的學習;教學中舉行了主題班會,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教學學生學習部首查字法時,我先在教學本組生字時引導學生按部首給漢字歸類認識部首,然後再實踐學習查字典。

園地三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口語交際也是語言表達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這是一個挑戰,也是語文教學的昇華。

今天上的口語交際課是《我們去旅遊》,我課前準備了一些資料,本以為上起來會如行雲流水,但是學生似乎興趣不高,很多同學懶懶地坐着,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自我感覺是唱獨角戲,帶着疑問下課後我去問學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學説不敢説,怕説錯了沒面子。

所以我感覺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是學生在口語交際課時要敢於説,這使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學的內容是《秋天》。這堂課不能説很成功,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流暢,重複話、羅嗦話也多,即便是同學老師指出答題學生的毛病也似乎不會影響他的情緒,學生們仍舊樂於參與,發言的積極性也高。

這兩節課前後不到多長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仔細分析究其因,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秋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也最熟悉的話題,這個美麗的季節剛剛的來到,學生喜歡有話可説。第二,學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對那裏的景色比較熟悉記憶深刻,説起來就不費勁。認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工夫。

園地四【教後反思】

“寫話時期”是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如何處理激發學生寫話興趣和培養學生寫作習慣之間的矛盾呢?筆者試圖以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教學片段(第一次出現寫話練習)為例,通過以下三點整理自己對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思考。

一、寫話興趣源於課堂情趣

閲讀學習一年多、日記剛剛起步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句子、段落的概念。他們不會分段,對問號、歎號理解也模糊不清。而標點符號憑停頓和語氣處理,是學生難以掌

握運用的抽象符號。這需要教師時常提醒,直到學生能正確地使用標點為止。因此本冊教材也安排了兩組標點符號的練習,本課是第一次出現標點練習。

怎樣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標點符號,從而更好地朗讀課文、樹立寫話自信呢? 筆者引入教學時十分重視兒童情趣,讓標點符號變成小朋友們的朋友,讓小朋友幫標點找到自己的房於。逗號和句號是學生填空時最不明白的地方,我將逗號另外處理,創設“逗號哭了”的情境,讓學生特別注意逗號和其他標點的區別。這樣的處理使學生更輕鬆地瞭解了逗號的特點。

通過這種有趣的給標點娃娃找房子的遊戲,讓學生深刻地感知標點的位置和作用,能夠讓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像識字教學一樣,標點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一印象需要濃墨重彩地處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快樂的找房子游戲中得到了學習的快樂。──通過這樣的引入,相信孩子們以後見到標點符號時,露出的是笑容。用童話或生活情境讓學生了解標點,甚至用這種方法瞭解段落,學生運用寫作技巧、樹立寫作信心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二、寫話真實出於生活實踐

課程標準提倡低年級的寫話要有真實的情感和態度,即“我手寫我心”。但學生對寫話卻有畏懼之心,因為看圖説話和提要求寫話都不知道從哪裏入手,沒有一個自然的、主觀的開頭就談不上“我手”寫“我真心”了。

考慮到學生這個學期初已經開始寫日記,而且對日記習以為常,我就創設“大家去動物園中玩”的情境,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大膽地想象自己到動物園中游玩,又在課文圖片的基礎上另外找了幾張圖片幫助學生想象、回憶。事實證明用這種方法避開“無從入手”的攔路虎是可行的。學生們果然結合生活、展開想象,結合上課時看到的圖片,把二者整合到自己的“日記”中去。很多學生的“日記”非常真實,有些學生把以前去動物園的事情寫出來,又加進了在圖上、課件上看到的猴子。

筆者認為把寫話練習放到日記中的方法有這樣幾個優點:

1、讓學生沒有“寫話要費力想”的概念,而是和平時寫日記一樣輕鬆自如。 2、日記是生活的一部分,把寫話的內容融入日記的形式來寫,是一種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造想象。學生既在寫話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又在日記練習時發展了口語、觀察能力。

3、獲得寫話成就感後,學生能更加用心地寫平時的日記。

4、讓學生能在文本和生活之間出得來進得去,逐漸將寫作融入生命之中。

三、能力發展來自實踐練習

語文要在實踐中發展。不斷在完整的實踐中比較、改進寫話技巧,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提高。課文中第一個練習側重比較各個標點;第二個練習側重説寫實踐。如果單出示帶標點的句子的練習,那麼也許課堂上知道了怎樣填標點符號,回家寫日記時還是沒有正確運用的意識。若和平常的語文園地一樣把標點練習和寫話練習分開,學生對標點的感覺就是脱離文章的,不真實的。為此筆者設計時將二者緊緊結合在一起,説話前做標點練習,寫話前提醒用對標點符號,寫話後又要求檢查標點。這樣學生馬上就能在寫話中更好地認識、使用標點,並在平時的日記中更留意標點符號。可見語文園地中各個版塊的內在聯繫可以挖掘得很深。

無論如何,寫話水平的提高需在寫話中實現,其間的技巧指導、習慣養成都應該融入日記中教學。

《語文園地五》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12個字與“釒、衤、疒”字的關係。第一行都有“釒”字旁,

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與服裝、被子等有關;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與疾病有關,通過"你還知道哪些“釒、衤、疒”的字?你在哪裏見過這些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讀讀背背:《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繞口令形式的兒歌,在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藉助插圖,在讀中感悟。1、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兒歌:走山路。2、藉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配樂朗讀)3、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4、説説你讀懂了什麼。5、小豬、小鹿和小兔為了什麼事急壞了?6、讓學生自由發言。7、指導背誦(四人小組合作、開火車) 8、齊背兒歌。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要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為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

園地六

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蒐集有關團結合作的詞語、諺語等。這一項活動我提醒學生做好準備。展示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比如:比比誰説的諺語多,比比哪組蒐集的有關團結合作的詞語多;同學之間進行詞語本交流,合作製作詞語卡片,互贈自己喜歡的詞語這堂課中孩子們特別感興趣。

課前我引導學生挖掘課程資源,走向社會,觀察瞭解殘疾人。針對孩子貪玩、好奇的特點,我展示了關於殘疾人的圖片,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讓孩子們合作交流,説説自己有什麼想法,會怎麼做。期間我播放了愛的奉獻的音樂,努力使課堂上得有活力、有生命力,有個性化,讓課堂散發着小朋友思維的火花,我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對觀察、玩、唱、跳等有着濃厚的興趣,讓特長生上台唱,讓其他孩子伴舞,還把想法寫在“愛心卡”上。通過這樣給小朋友們搭起交際的平台,努力拓展孩子們的思維空間,使用和發展語言,所有語言都在交際中發展。在不同層次的口語交際活動中,使小朋友們善於交際,樂於交際。

《語文園地七》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接到備課組的一個任務,上一節關於“語文園地”教學的課。星期二上午第三節,我在低年級語文備課組上了《語文園地七》的第一課時。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指導學生髮現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聯繫生活實際識記生字;積累成語。重點難點:學習一字多義的用法,積累新詞。我感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

一、營造了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

開始,我出示哈里波特的魔法學校宣傳畫,然後對學生説:“哈里波特的魔法學校需要招收新學員了,同學們你們想成為其中的一員嗎?”接着我説:“要成為魔法學校的一員,需要我們通過幾道關卡,你們有信心闖關嗎?”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準備。語文園地的幾個內容設成了不同的關卡,如“我的發現”為“我是小小觀察員”;“讀讀認認”為“我是小小認字員”;“讀讀背背”成了“我是小小背書員”等。

二、 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園地七學生剛開始接觸一字多義,這一內容到高年級學生都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利用字典和聯繫句子指導學生進行突破

電腦屏幕出現一個“回”讓學生讀“回”字。

接着出示“我的發現”的三個句子

①丹丹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藝。

②我的朋友馬玲是回族,陳琳是滿族。

③有一回,列寧去找養蜂的人聊天。

指名讀三句話,再讀學習夥伴的提示語,想想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集體查字典,瞭解“回”的幾種解釋。

①還,走向原來的地方。

②掉轉。

③旋轉、環繞。

④答覆、答報。

⑤量詞、指事件的次數。

⑥回族,我國少數民族名。

再讀句子,選擇“回”在句子中的準確意思。

句①:“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詞,指事情的件數。

在辨析第三個句子的“回”字,教師啟發學生把“回”字換成“次”。這樣學生對該句中“回”字的理解更深了。

學生彙報:説説從剛才的學習中發現了什麼。

教師小結:漢字有一個字多義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閲讀中,我們要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閲讀能力。

接着我又補充了兩個練習:

①小紅穿了一件花衣服。

②母親節那天,我給媽媽買了一束花。

③我花了五塊錢,買了一個筆記本。

① 火紅的太陽照耀着大地。

② 看到我的成績,爸爸發火了。

③我軍向敵人猛烈開火了。

三、與生活緊密結合

在學習“讀讀認認”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讓學生自由讀“讀讀認認”,藉助拼音讀生詞。出示相應的圖片認讀。小組交流;聯繫生活實際説説這些字跟偏旁有什麼關係,瞭解字義。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並説説識字方法。

學生彙報在家觀察廚房裏的用具,交流關於廚具詞卡。並彙報從中學到的生詞。學生説到:抽油煙機、電磁爐、微波爐、碗櫃、冰箱、電炒鍋等。

學生從生活中積累了許多關於廚具的知識,同時又在生活中識了字。

不足之處:

本來這節課想把語文園地七的“讀讀背背”的成語也在這節課完成,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完成一半,應該説是預算沒有全部完成。第一當時,自己把下課的時間記錯了。現在回想一下,在學習“讀讀認認”內容時,指導學生識字環節有點重複,可以節約一些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課堂節奏,使課堂更有效。

《語文園地八》教學反思

三年級人教版教材中的“語文園地”透露着對整個一單元知識的綜合與總結,課文的學習其實主要圍繞的是“習作”來編輯的。所以,“語文園地”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園地八》中的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教學中,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啟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誇獎別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遊戲互動環節,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同學們都能夠踴躍地上台來參加互動遊戲。下面以《語文園地八》中口語交際與習作為例來淺談幾點反思:

一、讓學生説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通過一件具體的事例發現同學的優點。有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日常中小小的事例來敍述同學的優點,觀察非常的仔細;但是有部分學生眼中看到的始終是別人的缺點,認為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發現,而發現別人的優點的時候卻是非常的難。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讓孩子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教學總結的時候,加以點撥,其實説出別人的優點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為你知道怎樣去“誇”別人了,知道怎樣給別人帶來微笑。

二、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

在口語交際教學 “猜猜我是誰”的環節中,有的同學卻説出了同學的“特點”來讓同學和老師來猜,在這一點上,反映出同學們對同學之間的特點很容易記在心中,但是要説出別人的優點的一、二卻有點難度了。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學習生活中,要善於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訓練他們能夠學會去誇獎別人,能夠善於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同時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取得優點並且共同的進步。

三、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愛”

關於“愛”沒有很確切的定義,但在這一單元的課本主要圍繞着“愛”而展開的,是要求學生理解的。但是,除了接受和理解知識,更多的是讓孩子們能夠懂得在生活當中其實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存在。生活當中“自己”也可以做一個擁有愛心的人,也可以做一個能付出“愛”的人,如給同學的鼓勵是“愛”;給同學的幫助是“愛”;給同學微笑是“愛”??自己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學習了這麼多的關於愛的文章,孩子們在習作中都記載下了關於自己的開心與不開心,有童稚的微笑、有天真的設想、有無憂無慮的歡樂??孩子們都在自己的筆尖下一一表達出來了。

篇二: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學反思

識字一反思

在教學時,我注重採用多種方法複習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詞語的意思。

這是我給這個班上的第一堂課,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很多的詞語還是一知半解,上課不認真聽,字跡比較潦草,沒有人積極回答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讀書習慣和興趣。

秋天的圖畫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帖畫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為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4、通過讓學生想象的説、練,讓學生學會語言、運用語言。

2 黃山奇石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張成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説:“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張成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3植物媽媽有辦法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後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着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4古詩兩首課後記

蘇軾的《贈劉景文》並不常見,我採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後,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教學第二首詩感到非常輕鬆。因為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後師生討論得出了一個預習計劃:1、讀、塗、注;(邊讀邊塗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2、再讀;(讀準、讀流利、讀美)3、討論。(查字典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説説詩意)。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其中自學成果展示精彩不斷,學生們紛紛主動上台讀詩、背詩,還有的同學通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

語文園地一單元后記

本組教材以“秋天”這一線索來編排的課文,其中《黃山奇石》、《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兩篇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學習使他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偉大,從而激起學生去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本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以秋天為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教學本組教材時,我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的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引導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醒學生在識字、閲讀的過程中注意積累詞彙;引導學生自己畫秋天、寫秋天,並動手利用樹葉等製作書籤、賀卡等。並注意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和認真讀書的習慣。

識字二課後記

本課的詞語表現的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讀起來感到親切、有趣。但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所不同,有的喜愛琴棋書畫,有的喜愛吹拉彈唱,也有的喜愛栽花種草。學習時,可充分發揮學生不同的優勢,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體驗不到的一些樂趣。學生在表達時,有的沒把心理話説清楚。學生在談話時引導他們説準普通話,想好了再説。

一株紫丁香

1、課文中的紫丁香,是學生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禮物,代表學生熱愛老師的那顆真摯的童心。這一點,教學時引導了學生讀中感悟。

2、默讀課堂中還是第1次出現,學生沒達到要求。

六 我選我

班級選小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很容易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在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心,適當地表現自我,更要有一顆為他人服務的心。在學了課文之後,對學生進行我選我的口語訓練及小練筆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七一分鐘

許多孩子都有睡懶覺的經歷,有的起牀後還磨磨蹭蹭的,所以也有遲到的經歷。但是現在的孩子往往不用自己乘公交車,不用獨自上學,快遲到了,自有父母替他們着急,甚至有父母為他們的遲到説情。為此,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回憶自己上學時那緊張的情景,在課

篇三: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六、七》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口語交際》教後反思:

學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滿情趣的。在教室裏讀書、畫畫、做作業,在操場上奔跑、吶喊、做遊戲,在音樂教室唱歌、跳舞、練樂器,在植物園賞花、澆水、追蝴蝶......本組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時應注意結合學生的課內、課外活動進行教學,並注意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先讀一讀導語,然後再進入識字、課文的學習;教學中舉行了主題班會,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教學學生學習部首查字法時,我先在教學本組生字時引導學生按部首給漢字歸類認識部首,然後再實踐學習查字典。

《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口語交際》教後反思:

本節口語交際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合作者。這一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為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為自己動腦動口。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樣的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原來那種教師強調“注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這就是注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需要説明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引導學生養成文雅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教是為了不用教。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自己會學。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空間展示自我時,就會不斷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會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促進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維的發展,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語文終究姓“語”,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工具性,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形象不能是課本的翻版,而是充滿個性思辯和眾人智慧的個性化知識體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創造空間的知識框架。活動的開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認知的歡樂,讓學生在聽做、説唱、玩演、讀寫、視聽等活動方式中不斷將知識積累、儲存。因此,本設計意在搭建一個活動平台,老師和和學生一起開動“知識快車”,教學活動中學生先將自己的收穫裝入“小成果袋”內,然後再有選擇地“買票上車”。這樣的活動,貌似無序,但卻會有很多內在的規則支持着有序的運作,學生會成為真正的知識主人。《語文園地》的教學設計更應如此。

語文園地七教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 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園地意在讓學生自主,有趣且相對集中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時間能力。所以我藉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達建了 一個有趣開放的語文實踐活動平台,讓學生在有趣中練,在練習中達成活動目標。

一、“我的發現”,引導學生展開交流,鞏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讀讀認認”是讓學生認讀八個表廚具名稱的新詞,從中認識其中的生字。主要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藉助拼音拼讀生詞,再讓學生髮現排列的規律,並聯系生活實際説説這些字跟偏旁有什麼關係,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口語交際在創設情景中,引導學生展開互動的有趣的口語交流,並聯系實際生活,挖掘學生的認識,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

四、展示台在教學時,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蒐集有關的資料,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時間機會,使得語文訓練紮實而有效。

篇四: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包含“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版塊。

一、“我的發現”:感知反義詞,並通過反義詞認讀9個生字。 導入採用了同學之間比高矮,通過學生自己發現,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反義詞的特點。相對來説,基本上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通過自主認讀幾組反義詞,發現反義詞的特點,並認識9個生字,兩兩合作認讀,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在識記生字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認讀,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生字記憶的更加深刻。但是,學生對於生字的識記方法還不能掌握,對部分後進生關注不夠,教師缺少了一定的示範,可把課堂多多交給學生,採用學生教讀來提高學生能力,對於生字缺少了一定的書寫來加強記憶。

學習反義詞過程中,採用了“師生對,生生對”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通過拓展,讓學生積累詞彙。但是,給學生自己發散思維,自由拓展的機會少了。

二、“日積月累”:感知近義詞,並能準確的運用。

讀讀説説:仿照例句説句子,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兒歌《我愛祖國》,擴大閲讀量,積累語言。

採用了“找朋友”的方式選擇相近的詞,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近義詞的特點,通過拓展,進一步感知,理解詞語意思,從而學會把詞語運用到句子中,但是這裏,近義詞的連接詞用錯了,因為意思是相近的,就不能再用“對”來連接,並且缺少了板書。

仿照例句説句子時,過渡語不夠自然,導致教學流程不通順,在拓展寫句子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學生口語表達和展示的不夠,教師語言在這塊顯得有點囉嗦,佔用了一部分的時間,導致朗讀兒歌部分,出現了時間不夠的現象。兒歌的朗讀形式單一化了,也沒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合理分配好每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教師語言要再簡練一些,過渡語要連貫通順一些;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嘴,夯實寫字,口語表達等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