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識字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69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識字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識字的教學反思

識字的教學反思1

《識字二》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鑑“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具有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對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融為一體。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但是,作為一年級下冊的課文,識字寫字依然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的基本設計思路是:

1、導入:板書“家”字,帶領學生認讀這個字,接着又讓同學們介紹自己家有幾口人,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接着我又出示單元導語:“我都有温暖的家我們愛自己的家,愛爸爸媽媽,愛家裏的每一個人。”揭示本組主題“家庭生活”。

2、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男女生讀、齊讀、拍手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及三字歌的認識和理解。在朗讀中,我又適時指導並激勵學生大膽質疑,幫助孩子們理解三字歌的內容。

3、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我安排了小組比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但後段時間裏,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這篇識字教學中也有幾處沒有做好的,如:由於前面讀字音和讓學生質疑三字歌內容花了不少時間,致使後面時間不夠,所以雖然安排了課後練習的環節,但最終因時間關係大大縮水,還沒來得及完成練習就下課了。如何提高識字效率,保證讀寫真正落實到位,我將在以後的課堂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這個問題。

識字的教學反思2

傳統的識字教學一般模式為:規範發音,強化聲旁;整體出示,指導認讀;語境辨析,凸顯形旁;創設情境,複習鞏固;示範書寫,培養習慣。

基於教學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授人以魚,基於課本教知識;第二種境界——授人以漁,基於知識教方法;第三種境界——悟其漁識,基於方法教思想。如果説“魚”、“漁”是靠“授”的話,那麼“漁識”則主要靠“悟”,“悟”的過程,有自發的,也有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我認為在識字教學中,不僅應關注知識傳授,更應關注能力的提升。所以,根據學生特點,我嘗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識字8》是一篇形聲字歸類識字課文。學習內容有兩部分:一是學習“包”字與“火、艹、飠、氵”4個偏旁組成的新字新詞。二是學習帶有這些形聲字的一首兒歌。本課生字只有四個:包、飽、泡、吐,結構簡單,不難掌握。

教學中如何變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為“悟其漁識”?我認為,必須變老師指導為學生髮現的基礎上教師點撥,讓學生自己發現形聲字的一般規律,並嘗試運用這一規律去探究新知,感受到尋找漢字規律的樂趣。

第一步:創設情境,説話練習

識字教學不僅僅是要識字,還要利用一切資源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欣賞插圖一是為了帶出所學生字,也是為了創設情境,看圖説話。學生自由地説,教師一旁點撥和激勵學生把話説完整、説具體、説生動,儘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第二步:充分展示,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四組詞語,請學小朋友上台做小老師教一教大家,給予充分展示的機會,初步瞭解字形特點。當學生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詞“咧嘴笑”後,我們採用做一做動作的方式理解。引導在兒歌中“發現”形近字,帶出基本字“包”。“包”的教學以字理法為主,聯繫生活豐富包的內涵,學生説出的“包”有可吃的,有可用,有可做動作的。

第三步:尋找規律,識寫結合

採用觀察圖片、比較、聯繫生活等方式強化學生對四組形聲字的認識。如“水泡”,啟發學生説説自己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泡泡?有的説媽媽洗衣服的時候,在洗衣盆裏見過;有的説自己洗澡時,在浴缸裏用了沐浴露有泡泡;有的説家裏的螃蟹嘴裏會吐泡泡;有的説媽媽買的泡泡槍可以打出五彩的泡泡。説得充分了,更容易感悟“泡”是三點水的原因。不將識字寫字割裂開開,如在讀兒歌的過程中學習生字“吐”,帶出帶有相同部件的“肚、灶、莊”和反義詞“吞吐”,並進行書寫指導、展示評議和反饋練習。

第四步:鞏固運用,拓寬渠道

採用“把生字送回家”的形式讓學生把形聲字填到相應的句子中,在思考的過程中感悟形聲字形旁表示意思的一般規律。學生尋找生活中發現的帶有“包”的字,如“跑步”的“跑”、“擁抱”的“抱”、“鮑魚”的“鮑”、“冰雹”的“雹”,拓寬了識字渠道,激發了識字熱情。在猜一猜、説一説、讀一讀、寫一寫的過程中,學生再次感受了漢字文化的獨特魅力。

識字的教學反思3

新課程強調:識字教學我們不能侷限在教科書上規定的那些生字,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所以,我們要準確地把握住識字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並掌握識字方法。《識字的小祕密》這一課為學生揭示了形聲字的祕密,讓學生學會使用形聲字的規律去識記生字。

我們知道,中華漢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它形象優美,極富魅力。識字教學的難點在於識記字形,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漢字字形,而是要經過一個精細辨認漢字各組成部分的階段。儘管一年級學生在知識量的掌握上少而又少,但如果我們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充分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在觀察中尋找識字的樂趣,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將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的習慣,使學生不斷形成自主識字、獨立識字的能力,是有可能讓他們的知識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的。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於形聲字總是容易搞混,有的是音近、形近替代錯誤,有的是缺少或增添筆畫,有的是同音替代。針對這些現象,我鼓勵學生結合字的意思認識字的形旁,讀準字的讀音掌握字的聲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形旁”與“聲旁”的異同,理解區分同樣聲旁形聲字意義上的不同以及相同聲旁形聲字讀音上的不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自主發現形聲字的規律,感悟藉助形聲字的規律來識字的方法。例如在教本課生字“澆、燒、饒、撓、翹、曉”時,我採用歸類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形聲字進行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側重從字音、字形和字義上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髮現它們都有“堯”字,拼音中都有“ao”,另外,用水就是“澆”,用火就是“燒”,用手就是“撓”。 這樣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規律就自然而然揭示出來了。接着,我再讓學生讀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什麼是識字的小祕密,對形聲字的特點進行歸類總結。掌握這一規律後,學生運用學法,就可以很快地辨認 “悶、問、聞”這三個相近的字和其他一些字了。如此一來在使用這些字時就不會相互混淆,寫錯用錯了。這樣獲得的知識,學生掌握得較為牢固,對於自己探索發現的這一形聲字的規律,學生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也會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

識字教學是一項艱鉅的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地總結、積累和探索識字教學的經驗方法,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識字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基本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個由“學會”變成“會學”,二個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對學生來説是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識字的教學反思4

沒想到我們班的孩子們這麼聰明“編”也能編的有水平,編的上道。前兩天剛講了識字8,我一高興,本應一節課結束的內容硬讓我抻了兩節課,為什麼?因為孩子們太活躍,太能表現自己了,我總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

識字課課文能分析的內容較少,識字上我花了較大功夫。今天讓孩子們説識字方法時,大家普遍都説“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我知識隨便應一句“誰能用猜謎語記住這個字”不想楊懷宇舉手了“我認識宇字,於字頭上戴帽子就是宇字。”這讓我想起了教學識字7時,我帶給孩子們的謎語“小牛頭上戴帽子,牢。”我暗歎孩子真不錯,還知道自主找謎語識字。接下來又有一個孩子舉手,我説“李京宇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好方法吧!”孩子迅速起立“我認識宙字,由字頭上戴帽子就是宙字。”這回我不是暗喜了,而是大大表揚鼓勵了孩子“你們真聰明,都會自己編謎語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自然講的順利,聽得舒心。但也不是沒有問題,讓孩子填句子“()的宇宙”時,我欠缺引導,在孩子茫然的時候,我應簡單講講宇宙,讓孩子們對宇宙至少有個粗略的瞭解。孩子們冷場了一小會兒我就急着出答案了,出了答案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簡單。我想我應多給與時間思考,在多一些引導。這樣才會讓課堂和諧。

識字的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前25分鐘,課堂井然有序,學生充分自學後討論交流,個人自學時,我能特別關注幾個後進生,重點指導其學習方法和個別難點問題,在小組交流時,能深入兩三個小組,進行零散性點拔,可最後預設的教學任務沒有達成,時間不夠了,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經過老師們細胞式主課,總結下來,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小組交流討論的效率不高,預設8分鐘,實際用時12分鐘;二是全班交流環節,針對“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這個教學難點,我的處理方式欠妥當,預設8分鐘,實際用時12分鐘。共超時8分鐘。

仔細聽了老師們的細胞式評課,特別是餘校長對我們三節引導自型課的總點評,我明白了接下該如何嘗試,讓引導自學型的課更高效。一、繼續改進個人自學,主要在識字寫字方面,識字時可以自已蓋住拼音考考自己;寫字方面,在原有要求:看清字的結構、筆順,説説記字方法和關鍵筆劃再書空的基礎上,加上餘校的建議——寫一個,通過自已動筆寫,能發現哪幾個字容易寫錯,比較難寫,最後説説如果你來當小老師,該如何提醒小朋友們寫好這幾個字?

二、加強小組討論的引導。何老説“小組討論的大體順序,一是對自學重點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交流;二是各自説出自學中沒有搞懂和質疑的問題,並進行分析討論;三是對討論過程中提出的新問題進行研究。”結合低段語文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這兩個教學重點,按以下幾步進行:1、識記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可以採用蓋住拼音,小組內兩兩抽檢的形式進行。2、課文朗讀,讓每一個組員都有機會在別人面前開口讀書,針對不同的課文,組員可以分自然段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讀完之後組員之間相互正音,組長適當點評。3、對照田字格,比比我寫的字;4、我當小老師教字,“我教*,它是……結構,可以用……方法記住它,在寫的時候需要注意……,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書空……擴一個詞。5、各自説出自學中沒有搞懂和質疑的問題,並進行分析討論,組長提醒彙報員記下小組解決的問題和沒有解決的問題。6、如仍有時間可以再讀讀課文。

三、充分相信孩子,讓全班交流更高效。

1、同桌之間互查生字組成的詞語;

2、1小組展示課文朗讀,隨機正音;

3、分享小組彙報討論時的收穫,“經過討論,我們小組認為……”,“我們小組討論解決了*個原來沒有搞懂的問題……”

4、“我們小組還一個問題沒解決……”

“我們小組認為……”

或“我個人認為……”小組代表未盡之言,該小組的其他成員可以作補充發言。“我想補充……”

5、小老師來教字。

幾點注意,要控制時間,只交流一兩個或兩三個小組,針對發言,老師要有簡明、準確的點評。

先這樣去嘗試,看課堂效率是否得到提高。

識字的教學反思6

教學本課,首先由談話導入新課,通過提問我國的首都在哪裏來簡單介紹下北京,由此引入北京的風景名勝。

通過出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故宮等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形成感性認識,師相機解説幫助瞭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接着,讓生藉助圖片自由認讀詞語,並通過開火車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鞏固識字;通過擴詞訓練讓生積累詞語。

最後是指導書寫環節,先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説説字的結構及書寫時應注意的事項,然後教師進行範寫點撥,接着讓學生自由練習,師巡視指導。

本節課,時間上的把握還是不錯的,也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授課節奏有些過快,學習步驟也較單調,學生的熱情不夠,如果能穿插一些遊戲識字的環節就好多了。

識字的教學反思7

教師要特別重視每篇識字課文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讓看似孤立的圖像、文字、歌謠、圖表等緊密聯繫起來,按照識字規律,創設一個有情有趣的識字環境,讓識字、寫字、誦讀同步推進,提高識字效率。“識字“8”教學時,我讓這幾個偏旁和青手拉手,組成了新字:出示 清、晴、睛、請、情、蜻,然後請學生自己讀一讀,從讀音中能發現了什麼?學生通過仔細比較,發現都有一個韻母ing,只是有的聲調不一樣,還有一個聲母和大家也不相同,老師再提示,這6個字音相近,甚至相同,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認識它,分清它們嗎?學生討論交流彙報後,老師總結在識字4中,小朋友就是藉助偏旁來理解字的意思,記憶字形的,現在,你們就用這個方法自己學學吧,還可以和同座交流一下,怎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由分小組討論,交流,彙報最先記住了哪個字。

此時,教師相機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課文後的池塘圖,並分別利用圖中的太陽、池水、蜻蜓演變成日字旁、三點水、蟲字旁,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記憶生字晴、清、蜻,幫助初步建立形、音、義的聯繫。然後教師點撥學生髮現形聲字的規律,自主認識字還讓學生自制學具,動手操作,在遊戲中識字,增加學習樂趣,進一步明白形聲表意的規律,加深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識字的教學反思8

這一單元以識字為主,滲透識字方法,特別是形聲字看聲部猜讀音的方法,也就是“讀半邊”。主要以“青、肖、艮、良、侖、倉”幾個母體字的教學為主,以淺顯易懂的詩歌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識字。在教學中,我發現詩歌學生愛讀,識字也在朗讀中輕鬆過關。但後面的詞語教學,有點難度,雖然一再講解母體字的不同,但在選字填空時,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錯,可能是字形相近的原因。

在寫字時,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書寫“倫、創”時,有幾個學生分不清右邊是什麼,都寫成了“侖”。這與他們沒有聽課有關係,如果能讀準字音,就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但不管怎樣,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今後,在識字教學中,要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樂學、願學。

識字的教學反思9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5》。其內容由五條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諺語通俗易懂,但給人的啟示卻很深刻。在教學中我本着“真實、紮實、樸實”的教育思想展開教學。

我以“折筷子”的實驗導入,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識字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識字後,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理。並始終把握住“團結力量大”的精髓,讓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學好、用好諺語。指導寫字中,通過課件有效實現了筆畫、筆順上的難點突破。遺憾的是,在展出學生作業後,沒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及時修改。

本課的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立足發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識字的教學反思10

《識字2》是一篇識字的韻文,所學的詞語都是描繪天安門廣場國慶大典的盛大場面的,具有時代氣息。節奏鮮明,聲律協調。

這篇課文生字多,而且前後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讀音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這篇韻文,詞語的理解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大典、檢閲”這類詞語,學生很難明白。我在教學時,通過檢查學生的生字讀音來強調音準。對於“大典、檢閲”這個詞語,我通過讓學生看圖,説圖,讓學生了解國慶大閲兵,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閲中國人民的海陸空三軍,來感受他們的威武雄壯。學生通過觀看後説:解放軍非常神氣,很威風。他們的隊伍非常整齊。在次基礎上,我讓學生朗讀第二行詞語“大典檢閲海陸空”,讀出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對於生字的教學,我主要是穿插於韻文中,比較隨機。總之,這篇韻文像開快車一樣匆匆忙忙地過了,學得有點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處,如:教學“城”這個生字,我只強調了讀音是後鼻音,沒有講它的結構和意思,蜻蜓點水。詞語的理解基本是老師在講述,留給學生的機會很少,遏制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3》教後反思

開學第一課習慣篇的教學,由於一改傳統式的看圖説話、模仿操練,以學生朗讀活動替而代之,也給我自己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快樂。在朗讀活動中貫穿讀書姿勢的訓練與讀書品質的培養,學生的興趣也隨之高漲,朗讀能力也在自己練習與欣賞同伴中不知不覺提高了。綜觀全課,在沉浸於教學快感的同時,也給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一、習慣篇教學要有“整體意識”

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拿起書來對着“習慣篇”就開講。孩子們不是很感興趣,自己也認為只是走過場,讓孩子們知道一下而已。其實內涵並不如此簡單,而教法更不能如此應付。在這一課“習慣篇”的教學前,我認真地通讀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發現,朗讀背誦是本學期語感培養的重點所在,而教材的開篇也正安排了“勤於朗讀背誦”的習慣要求。這正體現了教材編者在編寫教材時有着強烈的整體意識。作為教者,讓這種整體意識決定自己的教法,顯得更為重要。這就決定我們不能僅僅把“習慣篇”當作説話課來教,也不能僅僅只着眼於課本上的幾幅圖,應該着眼於全冊教學,甚至更遠。正是由於這樣的認識,我讓學生從全冊書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去練習朗讀。有選擇必定也有通覽、有比較,孩子們在通覽、比較的選擇中也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朗讀。

二、在習慣實踐中培養朗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低年段閲讀要求中有這麼一條: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興趣。朗讀也是閲讀的一種方式,因此可以細化成: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對於“勤於朗讀背誦”這一習慣篇的教學,我的語文實踐就是——朗讀比賽。學生在自主選擇課文的基礎上練習朗讀,又在比賽中大膽展示自我。朗讀者不僅能熟練流利地朗讀課文,有的還加上了適當的提示語,更有兩位同學已經把《青蛙看海》、《鄉下孩子》背得滾瓜爛熟,背誦起來聲情並茂。這正是因為在朗讀的實踐中興趣被大大地激發出來。而聽者,也在欣賞別人朗讀時,來了興趣。記得課堂上採取的非點名,自願者上台的方式。一開始寥寥無幾,而到後來每次都有很多同學要求上講台前朗讀。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活動中高漲起來,朗讀水平也產生了向優力,有了提高。

識字的教學反思11

《識字2》是採用“詞串”形式進行識字的課文,課文是由12個與體育有關的詞組組成。在進行教學時,第二、四行6個詞語可以藉助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較易接受。難點在於第一、三行的6個詞語是體育用品的名稱,需要在其前面加上“打”、“踢”、“擲”等詞才是體育運動。如果只是簡單地教師講,學生記,枯燥的教學恐怕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有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鐵餅”、“鉛球”、“標槍”等體育用品本身就較為陌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能幫助學生產生清晰有效的認知,並且在老師的講解下邊看邊理解每個動作的準確用詞,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方面也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演結合,加深印象。

有了觀看多媒體視頻的直觀印象,學生對每個動作的理解更加清晰。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動作與朗讀的配合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時,配合學生親身動作的表演體驗,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體育用品前面所加的動作已有了教學深刻的印象。

識字的教學反思12

我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是由五則諺語組成。它的教學目標是在識字和寫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收集諺語的興趣。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和學生真心交流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仍然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我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創設了愉悦可持續型的氛圍,讓學生走入“諺語城”,先去認識我們的老朋友,再學習新諺語朋友。識字中,通過和字寶寶交朋友,並坐上“識字列車”一同去遊覽“諺語城”。這種教學情境的設立,學生有了一種“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感覺。他們主動地學習,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整個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靈性服務。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有些不準確。

1.應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表達。

2.沒有做到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讀書的形式不夠多樣。

4. 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5. 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我應該感謝這次比賽,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教學生命,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識字的教學反思13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大屏幕展示星空圖)“看,這就是我的家,小星星們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多美啊!看到這麼美的夜空,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對課文的探究心理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播放歌曲,整體感知。

結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播放《小小的船》這首兒歌,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同時對學生提出要求,要想學唱兒歌,首先自己得讀懂課文,以此引導學生讀準、讀懂、讀出感情。

三、研讀課文,指導朗讀。

兒歌是歡快的,學生的學習也應該是快樂的。聯繫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展開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現在,你已經來到了月亮上,你看見了什麼呢?”“還看見了什麼?你從什麼地方知道的?”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通過想象親歷文字境內,讓畫面在他們的頭腦中浮想,讓旋律在他們耳畔響起,讓意境在他們的心中生成。

四、趣味識字。

低年級的識字應該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反覆認讀中加深學生印象,達到識記目的。本課生字採用猜一猜的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如:兩人坐在土上(坐)一人一下進了門。(閃)八張口(只)生日上下排(星)等等。

識字的教學反思14

每一個漢字都靜靜地散發着文化的氣息和生命的靈動。“漢字的形體,集形、音、義於一身的特性,漢字的構詞能力等等,無不體現了漢字的綜合功能,它是中國人綜合思維模式的產物,即重在整體把握。在引導學生識記漢字時要依據漢字的字理,即漢字的構字依據和演變規律,讓識字教學浸潤文化氣息,體現識字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識字3》

師(出示本課要認的13個生字):你有什麼辦法記住這些字?

生:“霧”上面是個“雨”,下面是個“務”。

師:你是用加一加的辦法記的,上面是個“雨字頭”,是我們要學的新偏旁。(教師板書,學生書空並讀一讀。)

生:我發現“霜”、“霞”和這個“霧”很像,也有“雨字頭”,可能都和“雨”有關吧。

生(搶着説):我發現“蜂”和“蝶”都有“蟲字旁”,它們都是昆蟲。

師:你們真會發現,這些字除了偏旁告訴我們字義外,另外部分和它們的讀音有關係嗎?

生:噢,這些都是形聲字,“霧”的下半部分就是一個“務”,讀音是一樣的。

……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字,形聲字約佔70%。如果我們能把握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髮現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幫助學生識記和理解生字。此外,可以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的體會,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依據漢字的字理,既幫助學生識記漢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人教版新教材一二年級識字量大,如果每個漢字都依據字理分析來達成識記目的,也是不可取的,提倡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增加生字的復現機會以達到鞏固的目標。一篇課文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典型生字依據字理進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則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反覆呈現,識字效果更好。一般可以考慮進行字形分析的字有這樣幾種:一類是生字中有本課要新學的偏旁,一類是字形容易混淆的字,一類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識字方法的字。

識字的教學反思15

本課是六個關於團結的諺語。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諺語,所以很感興趣。在預習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會背了。今天上課時已經晚了,所以我沒有進行讀,而是直接讓學生反饋覺得哪句最難讀,然後請會讀的學生領讀幾次。第二步則是你喜歡哪一句,説出理由再來領讀。學生有的説因為喜歡樹,因為喜歡]花,只有一個學生説因為喜歡大家團結。我當時還覺得是因為孩子的解讀課文的不同,所以認同了他們不同的看法。課下回想才覺得這裏好像中間應該加一個,理解諺語的過程:請你給大家説説,你理解哪則諺語。這樣一來,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得知學生對諺語的理解程度,然後再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講解。這樣也不會造成下一步理解上的更大差異。雖然講究每生的認知不同,可是從回答來看,這區別也太大了,甚至可以説學生根本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諺語的真正意義。當時一來由於時間緊,二來由於學生已經估會背了,所以心中很高興,竟然越過了這個重要的環節。好在有明天第二節課進行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