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6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篇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本文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1,課前,我讓同學們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的有關照片,文字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題眼"野",突破難點。

(1)邊讀邊圈點。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為什麼説索溪峪是"野"的 小組選擇內容,讀書討論,並説説自己的理解。

(3)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畫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這樣讓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想象,讀出感受,讀出韻味 。

收穫:在觀賞圖片時,我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被索溪峪的"野"所震撼。等有機會一定要身臨其境,讓自己真正的"野"一回。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一、成功之處

1、朗讀聲情並茂:

課文通過描述索溪峪的山、動物、遊人、水四個方面的內容,寫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種純天然的,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種野性的美。語言非常優美,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讓我們用朗讀來展現那迷人的風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躍躍欲試,我真誠地給予引導,鼓勵他們將一段段文字讀成一幅幅畫面。誰為這段畫面配音?給個機會讓老師讀讀,好嗎?老師,您的朗讀讓我感悟到了索溪峪山的磅薄之美!老師,您讀出了索溪峪的大氣,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謝謝同學們給予老師這麼高的評價,有沒有勇氣挑戰老師?激勵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着,用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真誠地評價,在充分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2、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後,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網上游覽張家界,為學生構建了自主學習的平台。課上,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3、課堂師生合作愉悦:

課堂教學是心與文本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鬆。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進之處

1、本節課教學容量過大: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要完成是不現實的。教學中,我偏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真正讓學生上網瀏覽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能看到的內容實在有限,我覺得語文味太濃,而缺少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應重新調整教學環節,將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分開進行,集中網上交流、品讀積累。

2、缺少人機互動: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堂課幾乎就沒有師生間的人機協作互動,網絡所提供給學生的大量圖片、文字等素材資料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覺得,整合課中的信息技術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雖不能過分依賴,但也可充分利用。如果在教學中,設立交流互動板塊,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將自己的感知、感受提交共享。那麼,最終會內化為對文本的理解,成為學生的東西,真正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思考:網絡環境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的特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的有機整體中,其主體是課堂而非信息技術。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所以,我認為,課堂應以教材藴含的情趣為源頭,以教師的情感外觀為主導,在媒體的助推下,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調動師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優化語文閲讀教學。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案例: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第22課,課文主要介紹了索溪峪是張家界的一個主要景點這裏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過讀課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這四部分,重點學習了山野和水野這兩部分。山野這部分寫了三種美,一種是驚險的美一種是磅礴的美一種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重點突出了索溪峪的那中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分析:

課前讓學生查找了有關索溪峪的有關資料,。首先,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山河。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索溪峪的野,課題的野是指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根據閲讀提示的四個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再讀課文學習山野這部分,學生通過桂林太秀了,廬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黃山太貴了和索溪峪的天然美野性美比美。學生找住了重點進行重點,最後通過山野這部分的三種美的特點,説出了這種野性的美。學生通過讀,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配樂齊讀更加突出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學生髮言積極主動,充分體現了課改的也學生為主,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又抓住了水野這部分,讓學生體現了水真是想從深山中蹦跳出來的野孩子。讀中感悟。學生通過看圖片讀進一步體會水野這部分。學生通過邊讀邊講解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習方法,學習了動物野和人野這兩部分,充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好處。最後我們和作者一起體會 他當時的思想感情。真是從慰有過是快慰,從慰有過的清爽。

放學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卻暖洋洋的。這節課終於順利完成,而且感覺還不錯。課前,心裏是有一些緊張的,因為沒有試教,對教程的熟悉和時間的把握,心裏都沒底;具有太大的不可預測性,真不知道在課堂上會發生什麼;而且,也是剛教高年級的語文,真擔心與學生的交流會生疏,生怕駕馭不了課堂但一堂課下來,感覺找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沒有感覺的東西又找回來了。上課真好!把課上好更是一種快樂。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這篇略讀課文,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沒有什麼“牽引”與“指導”,更沒有針對重點語段進行分析,而是讓學生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抓住一個問題“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索溪峪的野的?”深入研讀課文,採用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學習,讓他們在交談中理解課文,掌握知識,然後集體交流評議,在交流中讓學生從課文中收集詞句,看哪些詞句能反映“野”,通過體悟關鍵詞句片段,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因此,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首先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頭稱做“山路哥哥”、“石頭弟弟”的用意,這樣的描寫使索溪峪變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童趣十足。然後配樂進行朗讀,學生在閲讀中開闊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5

現在的教材不但貼近了生活,而且挖掘了生活豐富,靈動的一面。現在的孩子更渴望表達,和諧寬鬆的氛圍有助於孩子們沉浸其中。讓他們説,讓他們議,讓他們評,讓他們做,努力挖掘他們最純真善良的一面,是我們所追求的。本着這樣的思想,本課教學抓住文中"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上課伊始就讓天**玩的孩子們暢談遊山玩水的感想,情緒高漲。接下來的美圖欣賞給了他們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對資料的歸納則是理性的提升。這樣引出課文水到渠成。

二,檢查預習,領悟題眼

看了課題有什麼疑問讓學生質疑。體會"野"乃文章之魂。一個"野"字生動地詮釋了索溪峪的天然,自然之野趣。學生不難理解,所以同學們通過預習後是可以回答。教師歸納的語言有"點睛"之功效。這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也培養讀文質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三,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表達方法。還有選擇性地運用媒體,在學生品詞品句,揣摩表達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再現畫面,或是營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難點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為學生的"情動而辭發"奠定了情感基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趣盎然,也被美景陶醉。

四,昇華情感,環保教育

講完課後,從播課件,讓學生從遊索溪峪,讓學生陶醉景物中後,師提出:"野"趣天成,這裏會永遠地自然純淨嗎,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自然引入環保教育,達到情感的昇華。

以上幾點是自己認為做得好的地方,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表現在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不多,雖然具有代表性可是讓大多數處於旁觀的聽眾地位,沒有顧及到整體。老師本身偶爾也有出現講白話現象。這有待於今後改正。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6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為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還初次提到了探究性閲讀:“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

探究性閲讀是探究式學習的一種。它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目標,即為了探索、研究、解決某一個問題,廣泛蒐集相關材料,進行閲讀。探究性閲讀是對閲讀能力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摒棄教師一手抓的現象,該放手時就放手,把學生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實現自主,提倡自身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收到良好效果。

一、放手形式,自主選擇

課堂形式豐富多彩,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使課堂變得輕鬆、愉快。因此,老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多是煞費苦心。新課程強調師生平等,老師要尊重學生,真正地把學生當作朋友,並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佔主體地位。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你想怎樣來表現索溪峪的美?你想不想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小組可以一起討論,推薦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同學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製作幻燈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意願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二、放手朗讀,自主感悟

語文的能力訓練包括很多方面,朗讀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我們習慣於一句一句地教學生朗讀,這個詞應該讀得重一點,那句話應該讀得慢一些等。這樣教地結果是“一千個讀者,只畫得出一個哈姆萊特。”學生的個性體驗變成了老師的體驗,讀的時候雖也是抑揚頓挫,但都是一個腔調。在朗讀的過程中,老師教給學生一些表達感情的方法是必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表達和流露。新課程下,我們十分重視學生的這種個性體驗、個性情感。

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問: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為什麼?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學生帶着無比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朗讀中去。我還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大部分都讀得很好。個別學生朗讀不能到位的時候,我請其他的同學來評價,讓他們自己討論應該怎樣讀。有些段落,如談到遊人野那一部分時,有的同學都手舞足蹈起來,讀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新課程下的開放遠不止內容、形式、朗讀訓練,還有作業、對學生的權力等。就如帶着學生走路,我們不再是扶着、攙着,也不再是在前面領着,如今,老師只是站在旁邊,告訴學生前面有路,學生自己去摸索,去尋找,學生所走的不再是唯一的一條路,而可能是多條路,有的甚至是彎路,但可貴的是他們所走的是自己的路,而且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8

教學《索溪峪的野》首先,引導學生解題。理解野的含義。體會“野”乃文章之魂。一個“野”字生動地詮釋了索溪峪的天然、自然之野趣。學生不難理解,所以同學們通過預習後是可以回答。教師歸納的語言有“點睛”之功效。這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也培養讀文質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最後提出:“野”趣天成,這裏會永遠地自然純淨嗎,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自然引入環保教育,達到情感的昇華。

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表現在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不多,雖然具有代表性可是讓大多數處於旁觀的聽眾地位,沒有顧及到整體。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透過描述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情緒。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述。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之後,分別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在教學中理清文章脈絡,抓住“野”這個重點,圍繞“野”設計問題,組織學生選取相應方法進行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整體處理,利用網絡課件的形式重新科學安排教學程序,使學生透過初讀、細讀、悟讀文本來感知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0

一、教學目的:

1 讀懂課文,感受索溪峪的美,受到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思路: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表達特點,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採用先概括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從全篇看,首先用一個"野"字概括出索溪峪風景區景觀的特點,然後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等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述。從這四個方面的描述看,也是先概括出特點再具體描述。教學時以第二自然段為例,要引導學生談談這一寫法上的特點。

要讓學生多讀,體會文中"野"是種純天然的美,從語言中感受索溪峪美麗的.自然風光。中間我還設計了"模擬法庭"這個環節,讓學生現場為索溪峪的山、水、物、遊人做辯護人,從辯護出進一步感受到索溪峪的這種自然美。

開頭環節放《索溪峪》風光片的錄像,目的是讓學生用視覺去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美,然後再從語言文字中來體會。為了把學過的知識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課堂結束前我趁機讓學生為風光片寫導遊詞,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感受整體美。

1.師: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為它太秀了,而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又太尊了,黃山又以黃山奇石而聞名世界,它太貴了。 今天,我們一起去湖南省張家界的索溪峪旅遊一番,旅遊歸來後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個字歸納一下索溪峪的景色給你的感覺。(錄像:索溪峪的風光 可配音樂)

2、説説看索溪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從課題中能毫不猶豫地説出是"野"字,但是他們還不理解"野"的意思,教師這時可結合風景適當點撥一下索溪峪不是家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不加修飾的野性美。}

3、板書課題: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索溪流過的"山谷")

"野"字上為什麼要加引號?

課件出示引號用法——"我來想想",學生選擇。(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特定稱謂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否定或諷刺的意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1

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寫。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在授課之初,我們通過業研,確定了教學目標,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瞭解課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寫了幾方面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4.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一、本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淺顯的再認識: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學生們學過的寫景的文章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哪一篇文章用“野”字來形容景色的美麗。課後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篇課文的題目,感覺我這節課的導語設計的太平淡了。沒有最大化的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導入部分再設計:

師:同學們小小年紀,但眼界卻很開闊,請用三言兩語,講一講你到過的景區。

生1:我去過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那裏很險。

生2:我遊覽過桂林,姿態萬千,那裏很奇。

師:中華大地藴涵豐富,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請欣賞圖片。

師:我們今天足不出户,卻要一起神遊索溪峪。結合你查閲的資料談一談。

生:結合自己查閲的資料暢所欲言。

師:大家都暢談了自己眼中的索溪峪。在作者看來一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裏一切意念遍都淨化了,單單地剩下了一個字——野。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一下它所感受到的野。

設計的意圖:創設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繫,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共同點,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貼近生活,讓教材“活化”是學生所需。天性愛玩的孩子們上課伊始就暢談遊山玩水的感受,情緒必然高漲。接下來的美圖欣賞給了她們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對資料的歸納也是理性的提升。這樣引出課文水到渠成。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時,從全文的角度設計問題,如:課文寫了索溪峪哪幾方面的野?每一部分都採用了怎樣的寫法?引導學生從佈局謀篇的角度去考慮,瞭解課文的組織結構,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然後找出作者介紹了索溪峪山哪幾方面的美。然後用師生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佈局謀篇的方法。

在讀文之後,適時地出示索溪峪山的圖片,美圖的欣賞給了學生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作用。但是,課後自我反思時發現,這部分內容處理的還是太粗糙了,還可以再細緻一些。例如:可以把圖片的賞析,按照山美的三方面內容分別出示,品讀完“驚險的美”這部分內容,立即出示圖片欣賞,然後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讀表現出索溪峪的山驚險的美。這樣安排更細緻,效果更好。

品讀再設計:

師: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這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着也讓人覺得害怕。)

師:通過你的讀,如何讓大家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然後引導學生互評互議,如此這般逐漸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學法延伸,領悟“野”

精講完山“野”後,讓學生自學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這三部分。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讓學生認知: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的段落。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讀,説説為什麼喜歡?並在課文中做批註。教學設計中的設想是好的,但是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缺失,這些內容學生都瞭解了,但是都浮於表面,感覺是走馬觀花。如何長文短講,精講精煉,還需要今後多研究。

二、針對業研的再認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但須有法,這個法就是老師自己獨有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但是這一風格也要基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上。教材整體的準確把握還有賴於集體業研。本次業研,雖説工作都已經作了,但是從實際的情況看,做的還是不夠細緻。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2

沒有反饋,沒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發現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了活力。學生合作學習後,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穫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彙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3

教學的成功之處是:

教師能利用網絡,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帶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式學習,能努力體現學生是知識意義主動建構者的主體地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上資源,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在學生自學前進行一定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

有待商榷改進之處:

1、本課教學內容過於龐雜: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並要在論壇中進行交流,寫作小詩,這麼多的學習內容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內完成是不現實的,最終只能導致學生的自學如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流於形式,走馬觀花。

改進意見:重新調整教學環節,最後的論壇交流和寫作小詩可用綜合實踐課的時間另行安排。初讀感知和細讀感悟應分開進行,分別組織交流。

2、缺少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堂課上幾乎沒有學生間的協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協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最終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

改進意見:學生的自學可以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共同進行,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以進行交流協商。自學結束後,也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小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能獲得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閲讀感受的機會,在交流中讓全體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的論壇交流也可安排在自學過程中進行,這樣要比最後孤立的進行更為合理。

3、學習目標落實不到位:

由於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時間不足,導致了學習目標的形同虛設。最明顯的是,教師開始有求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研讀課文,領悟作者表達方法,品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但最後“領悟作者表達方法”,“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這兩點在學生的交流中均未體現。

4、個別精英學生的自學交流取代了全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本課中交流自學採用的是個別學生的交流,發言學生一共不到十個,而且幾乎每個段落只有一兩個學生髮言,其餘學生沒能獲得參與的權力。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4

《索溪峪的“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文意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描寫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個方面具體描寫。從而,使學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有序地描寫出了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

由於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課前導讀,梳理清楚自讀的要求。

1、認真讀讀下面的短文,想一想“野”在課文中的意思。

2、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了索溪峪的“野”?對於這兩個問題,表面看都不難,這就關鍵看學生能不能靜下心來帶着問題閲讀思考了,接下來,我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同學們,一般説野是來説誰的?那如果説景物野,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想不想知道,相信讀了課文,你會有一番新的發現的。”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下,饒有興趣地邊讀邊思考。

經過同學們認真閲讀,仔細思考,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兩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看來,在學習略讀課文時,培養學生認真閲讀的習慣很重要。

不足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對於個別沒有認真閲讀的同學,尤其是欠缺思考的同學,關注度不夠,有些學生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悟方法,今後應該在這方面多加琢磨,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

本課教學抓住文中“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為此,上課伊始通過播放張家界索溪峪的錄像,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理解文中的詞語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説説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感受。這樣有選擇地運用媒體,在學生品詞品句、揣摩表達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再現形象,或是營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難點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為學生的“情動而辭發”奠定了情感基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同,所以要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關鍵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意識,善於捕捉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的聯繫,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惟有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進入生動活潑的境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當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後佈置小練筆:請寫一寫學校或家鄉的“野”。是對全文閲讀感受的再昇華,學習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自然而然,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