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5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篇)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老師是導遊?”——《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透過描述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情緒。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述。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之後,分別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思路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難在讓學生透過文字的描述,想象索溪峪的野性風光。幸好我在三年前去過那裏,實拍了當地的風光,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了我遊覽的過程。“老師,這不是您嗎?”“啊,老師,您是導遊!”………不僅僅讓學生羨慕不已,還調動了他們的興趣。而不少孩子也在家裏就找到了很多圖片,課堂上小組之間能夠互相欣賞。最後的工作就是教給學生語言文字的品味賞析。課堂上,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讀山的野。讀水的野,讀動物的野,讀遊人的野,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孩子們興趣盎然,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特色。讀得感興趣了,再試着背一背。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出來,將一發不可收。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師:請各小組來彙報你們的成果。哪個小組先來?

(“配音小組”先來。)

師:你們打算怎樣配音?組長先來説説你們的創意。

生1:我們是男女生分開,男生讀前半部分,女生讀後半部分。我們讀的和片子的長度差不多。

師:下面的同學看他們的配音是否符合創意,要認真看,認真聽,因為你們現在就是評委了。

其實教師也應該成為評委,這樣既可以參與學生學習,又能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説得不充分時,教師可以比較輕鬆的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體現平等、合作、互助。

(放風光片,學生面對風光片配音。)

學生表現比較好,此處稱“配音”是不是準確?

(學生讀完後。)

師:組長自己評價一下。

生1:我們比練習的時候(讀的)好。

師:找評委來評一評,你(組長)自己找。

生2:他們讀得非常好,就是沒有音樂。

師:開始他們想配音樂,可是我這裏沒有音樂文件夾,這個男同學想讓女生配音樂,女生不願意,結果就成了這個樣子。沒有合作起來,有我的原因。

(面對“配音小組”學生。)

師:好了,謝謝你們的辛苦勞動,請回。

師:請“水的自述”小組來展示。請組長來説説你們的創意。

生3:我們主要以課文原文為主,加了其他文章的句子,使句子更優美,歡迎大家提意見。

(學生:我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我清澈見底,小魚在我的懷裏游來游去。我隨着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歌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師:請組長找同學來評價。

生4:他們讀得很認真。師:態度還可以。

生5:你們應該先把那些句子寫在書上,然後一起讀,要不效果不好,感覺好像都沒有背過,應該背得更熟練一些。

師:你自己來説説。

生3:本來我們的分歧大了一點,現在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師:説説你們的創造。

生:我們加進了一些其他句子。

師:加進了什麼?

生(齊):《遊金華的雙龍洞》的句子。

師:你們的創造在哪裏?

生3:我們的創造在後邊。

師:聽出了嗎?

生(齊):沒有。

我的話誤導了全體學生,否定了這個小組同學的創造性,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

生3:我們的創造稍微少了一點。

師:其實,我們都聽出了他們在努力創造,把他們的想法表現出來。非常感謝你們!

師:我剛才看了,導演組最終分化了三個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面我們就讓幾位總導演拿着劇本到前面來彙報一下。

(三名學生上台。)

師:你們先自我介紹一下。

生6:我叫王榮田。

師:王導。

生7:我叫黃曉玉。

師:黃導。

生8:我叫王恆。

師:又一位王導。看哪一個王導導得好。

師:請各位同學注意,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節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你們決定了這幾位導演的劇本能不能開拍。

生8:我們有三個場景:場景一、在大家歡樂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下經過,猴子惡作劇,向他撒起尿來……

場景二:遊人吃飯,一羣猴子來和大家鬧,有些人嚇得大叫,有的忙着趕猴子,小孩和猴子一起玩耍。

場景三:人們向猴子扔吃的(東西),幾隻調皮的猴子爭搶食物,那可愛的樣子逗得人們哈哈大笑,猴子向遊人鞠躬。

師:咱們等他們三個説完一塊評價。

生6:我們的就遜色一些了。場景一:人們來到野生動物園,猴子在樹上飛騰跳躍,猴子到遊人面前,人們和猴子合影,到處充滿笑聲。場景二:猴子走了,大象豎着鼻子,旋轉着走來。遊人和大象拍照,有些遊人把花生餵給大象吃,大象衝過來,一羣大象搶花生吃。

師:大象為花生打起來了。

(笑聲。)

生7:場景一:一羣人來到索溪邊,把香蕉給猴子,猴子抓耳撓腮,得到香蕉的猴子很高興,沒得到香蕉的來搗亂,人們只得向猴子道歉。

場景二:人們給猴子拍照,猴子怕閃光燈的亮光,紛紛逃跑,人們去追,想和猴子和好,猴子拿樹上的水果向遊人投擲。

場景三:人們看到樹上的果子非常誘人,就摘樹上的果子品嚐,沒想到這裏是猴子的聖地,猴子發怒了,人們拿香蕉和猴子交換(水果),人們和猴子和睦相處。

師:下面請大家評論,決定他們的劇本能不能開拍,下面我來採訪一下給為專家。

生8:我覺得王榮田把大象都拍進去了,很好!王恆的有欠缺,只摘抄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

生9:我覺得黃曉玉他們設計好,有連貫性,從始至終圍繞猴子,有變化,最後人類和猴子和睦相處。

生10:我也覺得黃曉玉的好,他們的劇本演起來更滑稽有趣。

師:下面請各位總導演談談他們的想法。

生8:我們要吸取意見,改進一下我們的劇本。

生6:我要謝謝組員,他們幫了我不少忙,我們也要吸取別人的優點。

生7:聽了王榮田的劇本以後,我覺得我們的(劇本)死板了一些,應該考慮到其他動物。

師:我希望你們再組織一個導演組,把劇本放在一起,各取所長,肯定能拍得更好!謝謝你們。

〖反思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對課文有更深的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當時的場面比較熱烈。但是,整理時發現,對學生的某些説法,教師當時並沒有作出積極反應,學生的有些話偏離了課文的中心,教師作用發揮不好。再就是,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但是組長説得多,其他組員沒有多少機會,從而降低組員的積極性。小組合作時,發現學生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彙報時,還是強調了組長的意見,有的組是合作的結果,有的組不是,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為語文學習服務。

師:我的任務大家幫助我完成了,我心裏特別輕鬆。得到大家的幫助,非常感謝的大家。你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山、水、動物之美我們通過活動都體會到了,你們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讀山你就是山,讀水你就是水,讀猴子你就是……

(學生自由朗讀。)

師:你們讀到什麼了?除了山水之美,還感受到什麼?(學生無語)那我請同學來讀讀,看能不能喚起我們的感覺?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讀得太好了,又讓我們重遊了索溪峪的山。你們感受到什麼?

生11:作者很喜歡這裏的山。

生12:我感受到作者非常激動的心情,因為他看到這麼高的山,他當然會很激動了。如果是我,我一定驚歎山的高、陡。

師:你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還有嗎?

生13:我感覺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師:作者的情感、想象力我們是通過什麼感受到的?

生(齊):讀課文。

師:對,是通過課文的語言。

師: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是作者的語言美帶給我們的感受。(板書語言之美)

師:學習一篇文章我們不但要體會景物之美,思想之美,好要體會語言之美。作者通過他的語言告訴我們這種美是野性的美,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就是不加修飾的美,就是天然的、質樸的、純真的美。索溪峪的山水如此之美,猴子如此可愛,人返樸歸真,可是卻有人把他們告上了法庭,並且法庭已做了宣判。現在他們想請律師為他們辯護。二審馬上就開始了,你們能不能幫助他們?

生(齊):能!

師:你們想先為誰辯護?

生:山。

教師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山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山太“野”了,讓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半邊懸空的石頭在山風中搖搖晃晃……直插雲天,敢戲白雲……

法庭宣判:把懸空的石頭用水泥固定。直插雲天,敢戲白雲的山峯,削平或者炸掉。

(教師朗讀,學生笑。)

師:他們的命運就握在你的手中.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的每一句話都關係他們的命運。我來提醒大家,只有感情是不夠的,法律更相信證據,最好能運用你們手中的課本和資料。誰來辯護?

生14:我想問法官,這麼美的山,直插雲天,敢戲白雲,如果炸掉了,就看不到這樣的風景了,你不覺得可惜嗎?

師:是很可惜,但是很安全。法庭相信證據,不能僅憑感情用事,希望各位律師能用證據説話。

生15:直插雲天,敢戲白雲這些是山的特點,就像書上説的:桂林太秀了,廬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黃山太貴了──它們都已經“家”化了。人工的美不是野性的美,我們需要的是自然的美,不應把索溪峪的山再家化了。

生16:我們國家高的山峯很多,如果都炸掉,還有珠穆朗瑪峯,你能炸掉嗎?

師:太大了,不好炸。

生17:我想問法官,索溪峪的山對人類造成了什麼危害?

師:讓我們害怕它。

生18:俗話説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索溪峪的山就是用野性美吸引遊人,它們不應該遭受這樣的折磨。

生19:既然遊人害怕,還來遊覽幹什麼?不如不來。

師:你是説不遊也可以。

生20:不能固定,如果固定了就不是自然的美。我認為山也是有靈性的,只要人類不破壞,石頭就不會掉下來。

生21:遊人因為想看直插雲天,敢戲白雲的山才來遊覽的,人們到索溪峪就是看這些山的,如果沒有了這些山,就沒有人到這裏來了。

師:看來我們再也不能把索溪峪的山“家化”了。我宣佈,索溪峪的山無罪。

師:下一個?

生:水。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水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水太“野”了,想怎麼走就怎麼走,連山路都沒有了,給我們造成了很多不便……

法庭宣判:索溪水只能順着一條路走。在溪上覆制“趙州橋”,讓美的景物更美。

師:誰來辯護?

生22:不應該這樣,因為索溪峪的水太“野”了,給人帶來歡樂,老叟複習童年的功課他們不是覺得很美嗎?

生23:咱們肯定能看到路邊的小溪,文中作者也寫到“平生沒走過用鵝卵石在水底鋪成的路”,如果索溪水只能順着一條路走,就和別的水一樣了。沒有什麼新鮮刺激,就沒有遊人來觀賞了。

生24:有溪水的特點,才叫索溪峪,如果只順着一條路走沒有這個特點,就只能叫“索峪”了。

生25:因為索溪是在山裏面,水不會太大,趙州橋這麼大,怎麼能建上去呢?

師:不能建趙州橋,不能家化了,那樣就不是索溪水了。看來我也要站在你們一邊,你們的辯護能力很強,我宣佈釋放他了。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猴子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猴子太“野”了,竟敢向人類温柔善良的女性頭上撒尿……

法庭宣判:在城市裏建一座猴山,把索溪峪的猴子統統抓起來,關進籠子。

師:你們覺得滿意嗎?

生26:如果把猴子關起來,他們就放不開膽子了,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自在。

生12:如果猴子被捆起來,性格自由自在的猴子就沒有了,就不會有樂趣了。

師:沒有樂趣了嗎?

生27:可以給人樂趣,但是失去了他們自己的樂趣。

生8:把猴子關起來就和動物園的猴子一樣了,失去了調皮的性格,就看不到這種“野”猴子了。

生18:被告是“索溪峪的猴子”,如果關起來就不是猴子了。不是索溪峪的猴子了。

師:為什麼?

生18:不是猴子性格的猴子。

師:是別的猴子。

生28:如果猴子把你捆起來,你感覺會怎麼樣呢?你願意嗎?

師:你願意嗎?

生17:我想被告是“索溪峪的猴子”,我覺得他們就應該有自己的特點。

生29:如果把所有的動物關起來就只能欣賞靜物了。

生30:人們到這裏就是要貼近自然,觀賞自然就要到大自然中去。如果把猴子關起來,就只能到動物園去看了。

師: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欣賞到自然的美。

生31:我反對,如果猴子向你頭上撒尿你會有什麼感覺?

師:就是,你有什麼感覺?我採訪一下你。

生8:猴子是動物,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如果向我頭上撒尿,我當然不願意。

師:你也把他們抓起來。

生8:我不會,猴子不像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師:想法是什麼?

生8:他們並不懂向頭上撒尿是什麼意思。

師:其實文中有個地方可以説明,大家一起找一找。

生8:“惡作劇”,猴子表示友好,但是他不知道應該怎麼表示。

師:他們就用這種熱烈的方式表示。

師:雖然方式不能接受,但是他的本心是好的,是想和人類建立聯繫,和人類親近。無罪釋放。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到過索溪峪的人

狀告理由:這些人太不像話了,60歲的老頭在石頭上蹦來跳去,摔壞了怎麼辦?大姑娘啃玉米棒子,成何體統?

法庭宣判:只能呆在城市裏,永遠不能到索溪峪去,不能到大自然中去。

(生自由讀。)

師:讀完了嗎?有什麼話説?

生33:要把人放回自然,人就是自然給予的,就跟關猴子一樣,如果把人類關起來,整天愁眉苦臉,沒有自然人就沒有快樂了。

生34:我想問法官,你想不想去索溪峪啊?

師:我保密,不告訴你。

此處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的機會,如果説:我當然也想去了。引導學生討論下去就好了。這種避重就輕的調侃,看似機智,其實是教師缺乏引導的策略,沒辦法了。

生35:城市裏烏煙瘴氣,到處是垃圾,造成污染,如果到了大自然去……

師:就去污染大自然。

生35:不是,到大自然中才能體會那種純淨。

師:文中説到的六十歲的老人蹦來跳去,多危險!

生20:老年人有自己的自由,如果人們只是呆在城裏,智慧就會死板。

師:就是僵化。

生27:人們去索溪峪是想追求一種野性美,想在自然中獲得這種快樂。

生36:看“滿溪的嘻嘻哈哈,滿山的親親熱熱,人們,全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索溪峪的山水就是讓人們欣賞的。

師:所以人們到了這裏就“返樸歸真”了?什麼叫返樸歸真?老頭變成小孩兒就叫──

生(齊):返樸歸真。

師:有這個意思。

師:這個律師很好,他找到了證據。

生30:我想問法官,整天呆在城市中,不去大自然中,你有什麼感受?

師:我想我的感受跟大家一樣。看來自然還要去,到索溪峪去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返樸歸真。

師:我宣佈撤消原判,重新宣佈:遊人無罪。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模擬了法庭。我們感受了自然的美。下面,讓我們再到這些圖像中領略一下索溪峪山水的美?

(放配樂錄象。)

師:同學們看完了,能談談你們的感受嗎?

師:其實大自然是很美的,人類善意的、無意的、有意的、惡意的破壞,大自然的形象每天都在被破環。西湖的水渾了,西雙版納的天暗了,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垃圾,青藏高原上偷獵者的足跡……本來完美的大自然正在悄然改變模樣。索溪峪的明天仍然會這樣“野”嗎?老師心中有隱隱的擔憂。

師:請同學們以《我心中的索溪峪》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引用文中的詞句,也可以根據大家查閲的資料。把自己心中的索溪峪描寫得更美。

下課!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索溪峪的“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文意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描寫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個方面具體描寫。從而,使學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有序地描寫出了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

由於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課前導讀,梳理清楚自讀的要求。

1、認真讀讀下面的短文,想一想“野”在課文中的意思。

2、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了索溪峪的“野”?對於這兩個問題,表面看都不難,這就關鍵看學生能不能靜下心來帶着問題閲讀思考了,接下來,我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同學們,一般説野是來説誰的?那如果説景物野,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想不想知道,相信讀了課文,你會有一番新的發現的。”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下,饒有興趣地邊讀邊思考。

經過同學們認真閲讀,仔細思考,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兩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看來,在學習略讀課文時,培養學生認真閲讀的習慣很重要。

不足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對於個別沒有認真閲讀的同學,尤其是欠缺思考的同學,關注度不夠,有些學生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悟方法,今後應該在這方面多加琢磨,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提高。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課堂“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索溪峪的野》一課教學談

合作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合作”、“探究”和“思考”。在學習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評價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

教學中,為了體現合作探究,教者經常用到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但這樣,往往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合作探究不僅是小組之間的合作,還有個人與全班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同學之間自由選擇夥伴、自由選擇合作方式等等,多種合作方式的運用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學習的快樂,並且在快樂的學習中打開思維,進行創造,最終實現自主的創造性學習。

李蘇蘇老師所授的小語十一冊《索溪峪的“野”》這一校內研究課,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一、打亂座位,自由選擇合作伙伴

《索溪峪的“野”》這一課,作者從山野、水野、動物野、人變野等四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美麗的自然風光。教師在帶學生初讀完課文,瞭解課文脈絡以後,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教師把代表課文四部分的圖片分別置於教室的四個方位,然後説“同學們現在可以自由下位,你喜歡課文的那個部分你就坐到代表那部分的圖片旁邊去,喜歡同一部分的同學在一起説説為什麼你們都喜歡這部分。比比看,哪部分同學的理由最充分。”老師的話剛落音,教室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很快坐到新的座位上,各抒己見。之後的反饋環節更是一番“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激烈場面。

二、合作互動,自由選擇合作方式

為了進一步體會索溪峪的野,進一步發揮合作的作用,教師又提出:各部分的同學分工合作,採用各種方式來展示你喜歡的那一部分,如,讀、畫、展示蒐集的資料等等都可以。這個任務一下達,小組內又馬上分好工,開始準備,大組合作下很自然地產生了小組合作。擅長朗誦的同學組成的小組,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擅長畫畫的小組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畫展示出來;蒐集了資料的那些小組則整理着各種文字、圖片資料;還有的小組則對課文用到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一輪的反饋,場面更熱烈。課堂上同學們的“野”把索溪峪的“野”展現得淋漓盡致。

像這樣的課學生就“動”了,而且“動”得好。

新課程理念中有一句話:“教師要做學生的伴遊,而不僅僅是導遊。”所謂“伴遊”,就是要自始至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在學習當中與學生同甘共苦;所謂“導遊”,就是要指導學生學習,為學生排疑解難。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核心,“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以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描寫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在教學設計中,我以“哪個方面的美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位主線,讓學生自主感悟。學生的自學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教師引導他們在讀中領悟索溪峪的自然美。在感悟山野以部分時,抓住“磅礴的美、驚險的美”來領會。當學生為驚險的美而動攝魂魄、為磅礴的美而浩氣長抒時,我藉助旅遊照片讓同學們置身其中來體會,並請去過張家界的同學談見聞和感受,同時,再根據“一線天”、“百丈峽”、“十里畫廊”、“西海峯林”等詞語來想象畫面。學生感同身受,朗讀起來聲情並茂、入情入境。

本課教學,處處迴盪着美的旋律,基本做到了美文美讀,美文美學。在此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並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6

一、成功之處

1、朗讀聲情並茂:

課文通過描述索溪峪的山、動物、遊人、水四個方面的內容,寫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種純天然的,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種野性的美。語言非常優美,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讓我們用朗讀來展現那迷人的風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躍躍欲試,我真誠地給予引導,鼓勵他們將一段段文字讀成一幅幅畫面。誰為這段畫面配音?給個機會讓老師讀讀,好嗎?老師,您的朗讀讓我感悟到了索溪峪山的磅薄之美!老師,您讀出了索溪峪的大氣,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謝謝同學們給予老師這麼高的評價,有沒有勇氣挑戰老師?激勵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着,用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真誠地評價,在充分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2、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後,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網上游覽張家界,為學生構建了自主學習的平台。課上,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3、課堂師生合作愉悦:

課堂教學是心與文本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鬆。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進之處

1、本節課教學容量過大: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要完成是不現實的。教學中,我偏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真正讓學生上網瀏覽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能看到的內容實在有限,我覺得語文味太濃,而缺少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應重新調整教學環節,將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分開進行,集中網上交流、品讀積累。

2、缺少人機互動: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堂課幾乎就沒有師生間的人機協作互動,網絡所提供給學生的大量圖片、文字等素材資料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覺得,整合課中的信息技術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雖不能過分依賴,但也可充分利用。如果在教學中,設立交流互動板塊,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將自己的感知、感受提交共享。那麼,最終會內化為對文本的理解,成為學生的東西,真正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思考:網絡環境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的特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的有機整體中,其主體是課堂而非信息技術。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所以,我認為,課堂應以教材藴含的情趣為源頭,以教師的情感外觀為主導,在媒體的助推下,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調動師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優化語文閲讀教學。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7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寫。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接着,分別描寫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

在重點段的教學設計上,我以“哪個方面的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中心問題提出,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感悟美的幾個方面,我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以學生自主品悟為主,而老師只是在其中起個牽針引線的作用。一節課下來,整個教學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教學節奏也把握得教好。

不足是:孩子的想象力很弱,理解出現了問題。擬人手法的本意理解得不到位。原本簡單的、靈動的文章學生學起來卻感到很吃力。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8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的課文。文章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發了作者暢遊其間的無比愉快的心情。姚老師的這堂課,能夠放手讓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中自由地翱翔,運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自主合作學習,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並將其感悟和體會到的內容、學習的結果作全班交流分享,就這一點來説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本着討論研究共同發展的思想,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

《索溪峪的“野”》是第11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緊扣一個“野”字,分別描寫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先概括,後具體地對索溪峪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姚老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上網學習的方法來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她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

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上課之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張家界和索溪峪的風光,把學生很快帶進了課文。出示課題後,讓學生關注這個字體、大小、顏色、粘貼方法不同的“野”字,讓學生讀出感覺。我覺得在這一環節上,這樣處理不當。感覺很生硬。學生第一眼看到的課題上有變化,很自然地就會關注到這個字。這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引導,讓學生來説説你對這個字的感覺。當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之後再來讀課題,這樣,教師就不用再反覆、沒有目標地讓學生讀課題了。另外,還可以在教學完課文之後回過頭來再讀課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在導入課文之後,姚老師又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很多同學説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麼説索溪峪“野”?“野”在哪裏?怎樣“野”等等……在教學完課文之後,老師有沒有把孩子所提的這些問題給解決了呢?如果沒有回答,那麼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浪費了時間。姚老師説:“帶着你想知道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接着她就介紹製作的專題網頁。網頁製作得很漂亮,板塊介紹也非常清晰,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可以用讀課文的方法,進行初讀──默讀──研讀──品讀;也可以用上網學習的方法,查資料──交流體會──進行網上討論和寫作。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了上網學習的方法。

二、從教學方式方面來看

姚老師較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悟、自己搜索資料、自由探討的能力,效果較好,教師只在疑難處上作適當點撥。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根據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製作出各種形象、生動、有趣的畫面,創設出多種和諧的情境,這些情境是課文內容的再現,是教師教學色資料,是訓練語言文字的憑據,更是學生獲得大量知識的寶庫。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運用網絡,整合反饋方面來看,姚老師的設計還是非常好的。她能根據課文內容和結構,體現教學上的總──分。結構清楚、層次分明。

三、從語言訓練方面來看

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語言能力。就這一點來説,訓練不到位。“關於語文多,語文本體少”。在一節語文課上,讓學生認識了很多課文之外的東西,沒有很好地落實朗讀。一節課下來,學生連最基本的課文句子都讀不通,更不要説讀得優美了。就這一點來説,姚老師語文訓練不夠。

四、從訓練反饋方面來看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預期目標制定非常好。上課後,教師讓學生讀了學習的方法和目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一個很好的指導,預期的目標沒有達到。學生沒有對課文有初讀──默讀──研讀──品讀這樣一個深化的過程。

教學完課文之後,教師馬上讓學生寫一首小詩和文章來讚美索溪峪。學生寫不到位。

以上觀點如有不當之處,請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

案例: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第22課,課文主要介紹了索溪峪是張家界的一個主要景點這裏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過讀課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這四部分,重點學習了山野和水野這兩部分。山野這部分寫了三種美,一種是驚險的美一種是磅礴的美一種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重點突出了索溪峪的那中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分析:

課前讓學生查找了有關索溪峪的有關資料,。首先,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山河。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索溪峪的野,課題的野是指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根據閲讀提示的四個問題進行學習,讓學生再讀課文學習山野這部分,學生通過桂林太秀了,廬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黃山太貴了和索溪峪的天然美野性美比美。學生找住了重點進行重點,最後通過山野這部分的三種美的特點,説出了這種野性的美。學生通過讀,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配樂齊讀更加突出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學生髮言積極主動,充分體現了課改的也學生為主,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又抓住了水野這部分,讓學生體現了水真是想從深山中蹦跳出來的野孩子。讀中感悟。學生通過看圖片讀進一步體會水野這部分。學生通過邊讀邊講解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習方法,學習了動物野和人野這兩部分,充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好處。最後我們和作者一起體會 他當時的思想感情。真是從慰有過是快慰,從慰有過的清爽。

放學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卻暖洋洋的。這節課終於順利完成,而且感覺還不錯。課前,心裏是有一些緊張的,因為沒有試教,對教程的熟悉和時間的把握,心裏都沒底;具有太大的不可預測性,真不知道在課堂上會發生什麼;而且,也是剛教高年級的語文,真擔心與學生的交流會生疏,生怕駕馭不了課堂但一堂課下來,感覺找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沒有感覺的東西又找回來了。上課真好!把課上好更是一種快樂。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0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我本人是很喜歡的,因為身臨其境的感受過張家界的山水和動物,自己在那大自然的情境中返璞歸真了,所以決定選擇這一課來講。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媒體的運用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不只是孩子,聽課的老師也對索溪峪的美景歎為觀止。只有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才能激發出他們讀書的熱情,才能讓孩子們愛上課文,愛上語文,由愛引思,課文的內容,文章的中心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最後這節課的最大問題便是時間的分配,匡校長聽後也對這節課提出了中肯的建議,索溪峪的山講的、讀的是很到位,但對於一片自讀課文來説,這樣的時間安排是欠妥當的,後面的水、動物、遊人只能一帶而過,課的後半段略顯突兀,這也是我以後要斟酌和修改的地方,謝謝領導的引領和指點。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1

本課教學抓住文中 “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體驗,聯繫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同,所以要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關鍵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意識,善於捕捉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的聯繫,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惟有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進入生動活潑的境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當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後佈置作業:假如你是導遊,你是畫家,你是詩人,你是歌唱家,你會怎樣讚美索溪峪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彙報,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提升了情感。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2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還初次提到了探究性閲讀:“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

探究性閲讀是探究式學習的一種。它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目標,即為了探索、研究、解決某一個問題,廣泛蒐集相關材料,進行閲讀。探究性閲讀是對閲讀能力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摒棄教師一手抓的現象,該放手時就放手,把學生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實現自主,提倡自身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收到良好效果。

一、放手形式,自主選擇

課堂形式豐富多彩,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使課堂變得輕鬆、愉快。因此,老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多是煞費苦心。新課程強調師生平等,老師要尊重學生,真正地把學生當作朋友,並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佔主體地位。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你想怎樣來表現索溪峪的美?你想不想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小組可以一起討論,推薦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同學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製作幻燈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意願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

二、放手朗讀,自主感悟

語文的能力訓練包括很多方面,朗讀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我們習慣於一句一句地教學生朗讀,這個詞應該讀得重一點,那句話應該讀得慢一些等。這樣教地結果是“一千個讀者,只畫得出一個哈姆萊特。”學生的個性體驗變成了老師的體驗,讀的時候雖也是抑揚頓挫,但都是一個腔調。在朗讀的過程中,老師教給學生一些表達感情的方法是必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表達和流露。新課程下,我們十分重視學生的這種個性體驗、個性情感。

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問: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為什麼?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學生帶着無比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朗讀中去。我還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大部分都讀得很好。個別學生朗讀不能到位的時候,我請其他的同學來評價,讓他們自己討論應該怎樣讀。有些段落,如談到遊人野那一部分時,有的同學都手舞足蹈起來,讀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新課程下的開放遠不止內容、形式、朗讀訓練,還有作業、對學生的權力等。就如帶着學生走路,我們不再是扶着、攙着,也不再是在前面領着,如今,老師只是站在旁邊,告訴學生前面有路,學生自己去摸索,去尋找,學生所走的不再是唯一的一條路,而可能是多條路,有的甚至是彎路,但可貴的是他們所走的是自己的路,而且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3

課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 “蹦跳而出”的,充滿着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着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鬆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了索溪峪的“野”。文章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在概括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採用同樣的方法。從內容到謀篇佈局,學生學得得心應手、紮實到位,是學生仿寫的佳例。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透過描述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情緒。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述。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之後,分別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最後,作者説由於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盪滌胸懷,使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和清爽。在教學中理清文章脈絡,抓住“野”這個重點,圍繞“野”設計問題,組織學生選取相應方法進行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整體處理,利用網絡課件的形式重新科學安排教學程序,使學生透過初讀、細讀、悟讀文本來感知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閲讀課文,但是執教者並沒有按閲讀課文來處理,看來是覺得這篇課文的語言很美,內涵很深,想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吧.這就是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縱觀本課的實錄,感覺老師教得非常輕鬆,老師並沒有講什麼美,也沒有用微言大義來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但是,我想所有的學生都會有很深刻的感受,並且這種感覺是源自內心的,是令學生難忘的。之所以能夠這樣,我覺得是教師處理好了幾個問題。

第一,語文究竟怎樣學的問題。言語作為一個承載物,必然承載很多意藴,然而這種意藴不可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就完全可以傳遞。需要學生非常投入的去學習,就像教師説得“神遊“一樣,學生必須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而這種溝通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教師設計了幾次讀,每一次都有目的、有反饋,並且體現了讀書的層次。朗讀整體感知,接讀檢查效果,瀏覽理清層次,默讀充分感受。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還是提議讓學生去研究課文。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這兩課時中教師始終尊重學生的感受,不管是“猜詞”,還是“我來創造”,都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從小組彙報學習成果也可以看出來,教師先讓彙報小組説創意,然後彙報,彙報以後讓他們自己找人評價,等其他學生評價完了,再讓彙報小組評價自己。教師很多地方都使用激勵性的評價,對學生説得不好的地方也能及時引導。教師把學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

第三,充分體現了三個維度。教師重視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在讀書中理解課文。更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教師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評價自己,評價他人,讓學生和山水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人和自然的關係。激發了學生的情緒體驗,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和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和學習的夥伴產生共鳴。讓學生深入體驗作者的情感,就必須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作者的情感表達之間建立一種聯繫。這種聯繫就是情境。教師就要在閲讀的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走進文本表述的世界,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