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教學目標:

(1) 瞭解人在戰爭中的遭遇,認識戰爭摧殘人的精神、毀滅人類文化的罪惡。

(2) 整理分析小説情節,把握作品構思特點。

(3) 心理活動、環境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4) 學習作者的創作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閲讀課文,把握小説情節。

(2) 品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

(3) 環境描寫的意義。

一、導入:

以“南京大屠殺”為話題導入,談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引起學生共鳴。

二、默讀課文:

要求:

(1) 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

(2) “我”一直處在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中?對戰爭的認識是什麼?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3) 文中反覆描寫學校的環境佈置,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三、研讀課文:

深入課文,通過對主人公內心種種感受的細緻品味感受從學校走上戰場的一代青年在戰爭中所經歷的深刻心理創傷,讓學生對主人公不幸命運的根源各抒己見,加深認識。

四、作業:

(1) 同樣是遭遇了戰爭的不幸,《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兩篇小説中兩位主人公有何不同?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2) 課外閲讀描寫戰爭題材的小説,並在同學中交流,找出一部最使你感動的作品,談談你的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設置懸念的作用。

(2) 諷刺的藝術。

一、導入: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願望,本文中的“我”呢?請想一想,這些普通人原來的生活是怎樣的,戰爭又是如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二、研討問題:

(1) 文中“我”的敍述給人造成怎樣的懸念?結合其他小説談談懸念的設置在小説中起的作用。

(2) 名著《第二十二條軍規》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閲讀這本小説,處處令我忍俊不禁,笑出聲來,但笑過之後,我又有一種枯澀的回味,一種沉重的感覺。作者用幽默諷刺的語言告訴人們,這條軍規是一個套在弱者身上的枷鎖,在它的控制下,貧民百姓和普通士兵就成了被任意玩弄的對象,無辜者成了戰爭的犧牲品,本文也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諷刺手法的運用,請同學在文中找找,談談這樣寫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微型小説是一種“博採眾長”的文體,要使人“一見鍾情”,可造成懸念,引起興趣,“描寫環境,烘托鋪墊”,“運用諷刺,以小見大”,請同學嘗試着寫一篇微型小説。

課堂練習(一)

1、下列詞語中加點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威風凜凜(lǐn) 戳進(chuō) 疲憊(bèi ) 斑斕 (lán)

B、顛簸(bǒ) 詛咒(zǔ) 憎惡(wù) 印痕(hén)

C、襁褓(qiǎng) 油膩(nì) 愕然(è) 赫然(hè)

D、震顫(chàn) 惟妙惟肖(xiāo) 瘦削(xuē) 甲胄(zhòu)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搪瓷 凝眸 逼真 臉譜

B、顫悠 肅穆 發黴 波濤

C、睏倦 窗幃 寬蔚 動彈

D、清晰 筆跡 耀眼 震撼

3、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甲胄:盔甲。

B、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

C、 景深:指用攝影機拍攝景物時,可保持該景物前後的其他景物成像清晰的範圍。

D、 粗獷:粗野,豪放。

4、下列括號內所填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1、這一切從眼前匆匆( ),因為我並不重,所以抬擔架的人走得很快。

2、也許這一切都是( );我在發高燒,渾身上下到處都疼。

3、擔架( )着拐彎時,迎面而來的竟是赫耳墨斯圓柱。

4、透過右邊的窗户,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雲( )地飄浮而去……

A、掠過 幻覺 顫悠 肅穆

B、經過 錯覺 顫悠 肅穆

C、掠過 幻覺 顫動 嚴肅

D、掠過 錯覺 顫動 肅穆

5、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①、 兩扇門上都掛着搪瓷小牌。

②、 先經過一條長長的燈光昏暗的過道。

③、 這裏的牆壁刷成綠色。

④、 牆上釘着老式的黑色彎形衣鈎。

⑤、 寫着“一年級甲班”和“一年級乙班”。

A、②③④①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① D、③②①⑤④

6、根據上下文補寫兩句話。

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風, , 

,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着他們。

課堂練習(二)

現在,我聽見外面重炮在轟鳴。要沒有炮聲,周圍幾乎一片沉寂;只聽見偶爾傳來大火的吞噬聲,以及黑暗中什麼地方山牆倒坍的巨響。炮聲均勻而有節奏。我在想:多出色的跑隊啊!我知道,炮聲通常都是這樣的,但我還是這麼想。我的上帝,多麼令人寬慰,令人愜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於優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高雅的,確實是圖畫書裏打仗的模樣……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着更大的金色鐵十字,並裝飾着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那麼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麼我的名字也將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後面將寫着:“由學校上戰場,為……而陣亡。”

7、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吞噬 ( ) ②倒坍( ) ③愜意 ( )④粗獷( )

8、節選部分主要運用 描寫刻畫人物。

9、主人公對戰爭的認識是什麼?作者通過塑造這個人物表達了對戰爭怎樣的看法?

10、從人物的獨白中,你能感到“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在柏林

[美國]奧萊爾

一列火車緩慢地駛出柏林,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車廂裏,坐着一位發白的戰時後備役老兵,坐在他傍邊的是個身體虛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着:“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他又不時重複起來。兩個小姑娘看到這種奇特的舉動,指手畫腳,不假思索地嗤笑起來。一個老頭狠很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裏平靜了。

“一、二、三。”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又重複數着。兩個小姑娘再次傻笑起來。

這是那位灰白頭髮的戰士後備役老兵挺了挺身板,開口了。

“小姐,”他説,“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可憐的婦人就是我的妻子時,你們大概不會再笑了。我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爭中死去的。現在輪到我自己上前線了。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

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11、“車廂裏盡是婦女和兒童,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是小説的環境描寫。這一描寫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暗示了什麼?這是一出伏筆,下文什麼內容與此照應?

12、小説中老婦人數“一、二、三”的細節反覆出現,有一石三鳥的作用。請分條闡述其作用。

答:(1) 

(2) 

(3) 

13、小小説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瞬間,表現深刻的內涵,時代的風雲。這篇小説也是如此。請你分別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小説描寫的生活瞬間(情節)和表現的主旨。

情節: 

主旨: 

14、結尾處寫道:“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人們為什麼不説話?他們在想什麼?請你想象乘客們的情緒,作一段心理描寫。

答案:1、 2、C 3、D 4、A 5、A 6、略7、①shì ②tān ③qiè ④guǎng 

8、心理

9、"我"雖然因傷回到臨時的戰地醫院接受手術,但並未表現出對戰爭的憎惡,相反,在轟鳴的炮聲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隊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鐫刻在陣亡戰士紀念碑上,認為自己是為國捐軀,青史留名。通過這個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軍國主義戰爭,告訴人們戰爭是對人的摧殘,不義的戰爭不僅摧殘了文明成果,也摧殘了人的心靈。 

10、從人物的自述話語中,還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獨特性格。"我"是個有點渾渾噩噩的人,一個可憐的小人物。在戰爭環境中早熟,有點玩世不恭,他不滿的是學校的單調的學習生活,對侵略戰爭則缺乏認識,他糊里糊塗地上了前線,糊里糊塗地受重傷回來,不知道為什麼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價值。這可能比較準確地概括了納粹德國時期青少年真實的思想狀況。 

11、這一環境描寫渲染了戰爭帶來的悲涼氣氛,德國瀰漫着的失敗情緒;也是暗寫戰爭慘烈,戰死者眾多。這出伏筆,與下文老兵夫婦的遭遇照應。

12、暗示戰爭讓老人失去了三個兒子;表現老人內心無法言説的痛苦;形成一個懸念,推動情節向前推進。

13、情節:預備役老兵失去三個兒子,妻子因傷心而發瘋,自己又要上前線。

主旨:侵略戰爭給被侵略人民帶來苦難的同時,也給侵略國人民造成無盡的傷痛。

14、答題思路:“寂靜”是表象,隱含了人們內心的“動”。車廂裏的婦女兒童們。那一個沒有或喪失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話,使他們陷入沉思,引發他們的共鳴,聯想到自己的境遇。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