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時間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8.21K

 12.時  間

 

一、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一  )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季羨林先生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他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二、詞語:

瀲(liàn)灩   優哉遊哉   《羅摩衍那》        

詞解:瀲灩:①形容水滿或滿而溢出②形容水波流動。

三、課文研討:

在本文中,作者以一個智者的思考,形象地展示了他對時間的理解。在平淡卻深藴哲理的文字中,時間的特性、時間與人類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被剖析得淋漓盡致。

(一)結構    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歸納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由座鐘引發了對時間的思索。

文章從日常生活的感觸出發進人哲理的思索。第一段從桌前的鬧鐘,到思接千載念起孔子對時光的感歎,不由自然引發了作者對時間的思索。

研討:時間最大的的奧妙是什麼?

時間看不着,摸不到,它的流逝你感覺不到,然而確實是在流逝。

--第二部分:分別從人類的發展史、自然、生死、印度、中國等不同層面來剖析時間的奧妙。

給第二部分劃分層次:

1、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提出人與時間關係中的一個悖論。

在人類從遠古到發達的現代文明過程中,人一直解讀時間,控制時間,但是鐘錶的發明,卻讓人類在進步的同時成為了時間的奴隸,這不能不是人與時間關係中的一個悖論。

研討:為什麼説成為時間的奴隸就正是文明的表現?先用書上的話回答,再用自己的活回答。

--第70頁2-7行。從對時間感受的“依稀隱約”到表示時間的“清清楚楚”,正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儘管人類因此受到了時間的制約,成為時間的奴隸,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提高了,這正是文明的表現標誌之一。

2、大自然對人類的暗示及時間的無限性。

大自然以它的永恆性和神祕性,使時間成為一個標誌,但是周而復始的循環卻讓人類陷入了不可知的無奈。

3、從時間的角度談生與死的辨證關係。

在生死中,時間的流逝似乎是無痕的,生生死死,一切不過是時間流中的一個過程,是自然但又無法逆轉的規律。

研討:生與死的辨證關係是什麼?用書上的四個字回答。--生即是死。

4、比較中國人與印度人對時間與死亡的看法。

面對時間,不同國度的人有不同的觀念,文章以印度與中國為例作比較,在信仰佛教的印度,他們把死亡與時間視為同一,順其自然成為面臨時間的最佳方法。但在中國,不少人卻要與時間一比高下,欲求通過其他手段來把握流逝的時光。對此,作者作了善意的嘲弄,並表達了對人間時光流逝安之若素的態度。

 研討:①在中國,爭取長生的主要是什麼人?--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富有天下的天子。

②怎樣理解“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無涯之生!”--體現了作者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一個人應該在限制的時光中珍惜時間,體現生命的價值。

在最後一段文字中,作者以辯證的觀點,將人與時間的關係視為戴着枷鎖跳舞,人類應該學會在限制的時光中追求生命的美麗,珍惜時間才是珍惜生命。

(二)內容研究

1、練習第一題: --命題意圖: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的核心思想。

參考答案:第一種。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抒發作者對時間的哲性感悟,通過敍説不同時期不同國度人類對於時間的看法來烘托作者自身對時間的理解:承認生命的有限,在有限生命中珍惜時間,把握生命。

文章第二段到第六段,主要描寫古今中印兩國的人對時間的態度。文章最後一段點出作者自身如何面對時間的觀點。

 2、練習二: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訓練學生通過咬文嚼字來把握文章思想的能力。

參考答案:第一段文字的重點字詞是流逝,時間如流,作者由此點出生命的無常與時光的可貴。

    第二段文字的重點字詞是奴隸。人類在進步的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來劃分掌控時間,不料自身卻被時間牢牢掌控,人類面臨時間時無力抗爭的悲劇性由此可見。

     第三段文字的重點字詞是“戴着枷鎖跳舞”。時光無情,生命有限,人類更應該學會在有限中發揮生命的最大能量。

3、練習三    命題意圖:本題重在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參考答案:通過形象化的手法來描述時間的流逝與無情,在文中起到了印證和拓展文章內容深度的作用。以下的語句都是與時間有關: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桃花不知何處去,人面依舊笑東風

4、練習四:    命題意圖:本題着重培養學生的比較鑑賞能力。

參考答案:

三段文字都通過形象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憂懼,人類面對時間的無奈。

但在寫法上卻各有特色。季羨林着重從哲理的思考出發來探討時間的流逝。朱自清則通過輕巧的抒情加擬人的手法來形象展現時光流去的無情。豐子愷則採用整齊的排比和富含哲理的比喻來寫時光的逝去。

 語言上,季羨林的文字是飽含哲性、理性而又博學的。朱自清的文字則是輕巧流麗,帶有濃郁的抒情。 豐子愷的文字平淡、自然中帶有哲理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