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來自論壇)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W

梅子

教學目標

1明確説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説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 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説明的層次。

2.學習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3.掌握説明順序。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説明的層次。

2.掌握説明順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巖。(屏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巖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麼,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屏幕顯示標題)

二、識記字詞

腐蝕(shí) 渾濁(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爛(kū)

粗糙(cāo) 龜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們大聲齊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打開書63頁。《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我們一起來看正文。請同學們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提綱如下:(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巖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

2.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麼,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看我們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獨句成段,引出下文。從結構上講,這是一個過渡段。

請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得同學讀第六自然段。 讀得好極了。

本段點明瞭物質時刻都在運動着這一普遍規律。巖石的運動規律是什麼?

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巖石。這是總起段。

巖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巖石, 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研讀課文8至18自然段。看巖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邊讀邊討論並用筆勾畫出其中的重要環節。

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學生複述、點擊,顯示流程圖)

這是一幅沉積巖的圖片,巖石像書頁一樣平卧着,一層一層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據層與層的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研究巖石的形成過程是為了説明什麼?

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

這是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

3.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並閲讀22到29自然段,然後回答問題: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①巖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 ②巖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説明方法:舉例子)

③巖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 ④巖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⑤巖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學生總結,屏幕顯示)

小結:普普通通的巖石上,竟有着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可以説,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

4.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巖石有了新的認識,瞭解這些內容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 (教師朗讀最後一段)大家邊聽邊找出答案。

明確:增加知識、尋找寶藏,造福人類(屏幕顯示)

總結: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後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繫、逐層進行説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四、品味説明語言

1.説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説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説明。

如: “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巖石”。

(大屏幕顯示。插入説明方法:列數字)

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大屏幕顯示)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説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點擊,顯示)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請你找出文中的擬人句,並用“我喜歡……句(段),是因為……”的句式説話。(屏幕顯示,適時點評)

五、拓展遷移訓練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巖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保存歷史的記錄。可以説,

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巖石是大自然的語言。

巖石還可以比作什麼?請你用“巖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顯示)

六、結束語

大家説出的這些比喻句,新穎、貼切、生動、形象。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巖石記錄時間、保存歷史痕跡的功能。其實,除了巖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

七、作業

1.找出本文的過渡段並簡要説明其作用。

2.根據你對巖石的瞭解,以“海枯石爛”為題,寫一篇短文。

附:相關網站:

①陶世龍個人主頁五柳村

②時間的腳印網

③中國科普博覽

④探索天地

編輯 2004/05/27 10:53pm IP: 已設置保密 [本文章共 4786 字節] 

梅子

信息:

威望: +5 投票

魅力:

經驗:

現金: 100 本站幣

存款: 59916 本站幣

貸款: 沒貸款

來自: 保密 

在線: 344 時 10 分 49 秒

總髮貼數: 1182 篇

精華貼數: 0 篇

註冊日期: 2003/10/04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  [第 2 樓]

《時間的腳印》説課稿

初中語文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的説明文,每個單元都有各自的教學重點。

第一單元讓學生重點掌握説明特徵以及説明文準確、簡明的語言特點。

第二單元讓學生重點掌握常用的説明方法。

第三單元要求學生了解科技説明文的特點,並重點掌握説明順序。

第三單元的説明文,與本冊前兩個單元所選文章有所不同。前兩個單元的説明對象比較具體,比較熟悉,而本單元的説明對象比較抽象,比較陌生,這就決定了本單元的説明順序一般都採用邏輯順序。而邏輯順序對剛接觸説明文的初二學生來説較難理解和把握。所以,如何讓學生把握説明順序成為教學重點和難點之一。

本文介紹的知識相對來説比較深奧,又因為它的讀者主要是青少年和非專業人士,為增加閲讀興趣,在準確、嚴密的前提下,作者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既有理趣又有情趣。所以,品味説明語言也成為本文的教學重點。

想讓學生把握説明順序,就要理清文章的內容和層次。

巖石從毀滅到新生的過程較難把握,在讓學生閲讀、討論的基礎上,我採用了圖示法,這樣,學生對巖石的生成有了較為直觀的認識。然後,用更為直觀的圖片加以印證説明,進而讓學生明白:巖石從毀滅到新生的過程就是記錄時間的過程。理清了文章的內容,説明順序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擴展遷移訓練,是本課的亮點之一。讓學生仿寫比喻句的活動,既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為配合教學內容而設計的課件,條理清楚,容量較大。考慮到學生對教材不夠熟悉,我充分利用了學生入場到上課的這段時間,播放了部分課文錄音,讓學生儘快瞭解學習的內容。後半部分插入的音樂,為課堂營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

本次講課,使我明白,説明文教學並不全是枯燥無味,只要善於摸索、善於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説明文教學也同樣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這對日後的語文教學將有極大的幫助!

本課最大的遺憾是,對科學精神的滲透只停留在表面上。擴大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將成為我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