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馬説教案合集6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説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説教案合集6篇

馬説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託物寓意的手法,理解文章內涵。

2.理解文章脈絡清晰、中心突出的特點。

3.掌握一些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我們現在常用“千里馬”來比喻什麼?(比喻有才幹的人才)“伯樂”(“伯”,讀bó音)比喻什麼?(比喻善於發現和選用人才的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千里馬”的文章。

二、解題、簡介作者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標題既突出了文章的體裁,又強調了本文是借“千里馬”及伯樂為喻,來表達中心的。

簡介作者略。

三、熟讀課文

做到讀準、讀通、讀熟,然後進一步達到“美讀”。要求學生至少讀五遍課文。

(一)初讀。

第一遍默讀:對照註釋,正音,解詞,試譯個別難句;實在不能理解的字、詞、句,請劃上記號,準備質疑。作好朗讀的準備。然後,教師答疑。

抽三人分段朗讀:讀的人要儘量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讀出感情,讀出輕重緩急的變化來;聽的人要注意聽,看讀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在哪裏。朗讀後,師生共同評議: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由學生評定其中讀得最好者。

再抽三人分段朗讀後,教師點示: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敍事敍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葉老講的“美讀”,是一種聲情並茂的吟誦,是以聲傳情、以情動人、能給人以美感的朗讀。要做到美讀,必須經過讀準、讀通、讀熟三個階段。準、就是不讀錯音,不讀破詞語句子(“讀破”可適當解釋),不添、漏字;通,就是讀明白,正確把握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內容;熟,就是讀得連貫流暢,且有一定的速度。剛才朗讀得不好的同學,就是因為沒有讀準、讀通和不熟的原因。現在我們來看看文章寫了什麼,解決“讀準”“讀通”的問題。

(二)初步分析課文,結合詞句瞭解段意。

抽學生翻譯:從“故雖有名馬”到“不以千里稱也”。翻譯後,師生評議。然後,教師補充強調:“雖”,即使;“名”,可譯作“出色”“雄健”;“駢”,本義為兩馬並駕一車,引申為並列、一起,“駢死”,可譯作“(和普通的馬)一起死”。

提問:第一段中的“故”字什麼意思?(所以,表結果)那麼原因是什麼?(是前兩句)這第一自然的段意是什麼?(闡述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抽學生翻譯第二自然段中“且欲與……其能千里也”。翻譯完評議後,教師補充強調:朗讀時,這兩句詞語間短暫的邏輯停頓應是這樣的: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音本段中“食”字的讀音:“一食,,(‘食不飽”,均讀shí;“食馬者”“而食也”(下段中的“食之”)均讀sì音,通“飼”。“是馬也”的“是”,代詞,可譯作這些、這。

提問:這些馬指什麼馬?(千里馬)千里馬為什麼不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引導學生由“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推及“食馬者”的無知,並由此得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是: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的無知)

教師點示:第二自然段,從全文看,這是承開篇句而來,是從反面論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道理,但作者的意圖在於譴責“食馬者”。

又提問:“策之不以其道”,這句話的主語應該是什麼?(食馬者,但翻譯時不必補出)那麼,“鳴之”句的主語應該是什麼呢?(翻譯時也應該把“食馬者”當主語,作“聽它叫……”譯)“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這句話寫得很形象,表現了“食馬者”的什麼?(無知之極)那麼,這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是什麼?(着力寫“食馬者”的愚蠢無知)

然後,抽學生翻譯最後兩句。

翻譯完評議後,教師點示:“其真不知馬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不知馬”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全文圍繞“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首段指出只有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不以千里稱”是必然的了;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一食,或盡粟一石)出發,進一步揭示千里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仍在於“食馬者”的“不知馬”,揭示了問題的實質;第三段痛斥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由此導出“其真不知馬”這個結句,點明瞭中心。

(三)再讀課文。

仍抽第一次朗讀的三人分段朗讀課文。讀後,師生評議:肯定比前面所讀有進步,但仍沒有讀出最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感情還沒有讀出來。

教師引發:要真正朗讀好一篇課文,達到“美讀”的效果,先要確定朗讀的基本浯調,有的課文應以莊重、嚴肅的語調讀,有的應以活潑、愉快的語調瀆,有的是貶衝、斥責的語調……這篇文章的基本語調應該是什麼呢?要確定它,必須要了解文章更深層次的寓意,理解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四)進一步議論、分析課文寓意。

教師激發:結合作者。寫作此文時的境況和“預習提示”,大家議議,這篇文章是不是隻寫“千里馬”?是不是表現出作者更深層次的見解?這個見解是什麼?全文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

學生議,老師評,邊議邊評,直至弄清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治者應當善於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作者抒發的感情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接着教師點示:借“千里馬”的遭遇來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是採用了一種託物寓意的寫法。文章借有關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集中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抨擊。這種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於具體形象之中。那麼,這篇文章朗讀的基本語調應是什麼?(悲憤)基本語調確定後,要貫穿全篇,但並不是説語氣、節奏等方面就沒有變化。隨着內容的展開,語句的變化,語氣可有急有緩,聲調可有高有低,速度可有快有慢,節奏可有強有弱。還要讀出詞語、句、段間的邏輯停頓和邏輯重音。現在我們來聽聽課文朗讀錄音。

(五)聽朗讀錄音。

要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體會: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錄音朗讀的語調、語氣、節奏等。

(六)再朗讀全文。

集體朗讀全文一遍,接着,分小組分段朗讀。然後,要學生評議推選一位朗讀得最好的朗讀全文一遍。

四、佈置作業。

在做好課文後的練習的基礎上,再補充兩道練習如下:

1.文中五個“也”字都為語氣助詞。在課後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五個“也”字的語氣有些什麼不同?

2.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字,弄清其意義和用法。

朗讀,確實是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涵,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使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本設計以朗讀為主線,以此開展教學,正是基於以上認識。

要學生朗讀,在現時的語文教學中,是個普遍採用的方法。然而,因種種原因,對朗讀的具體指導還略顯不足。本設計以葉聖陶先生提出的“美讀”去高標準要求學生,並給予切實的指導和有效的引導。首先,是方法上的指導。

如本設計提出要達到“美讀”,必須先經過讀準、讀通、讀熟三個階段,接着,提出“美讀”的第一步,是確定朗讀的基本語調,然後,提出“美讀”還要注意語氣、聲調、速度、節奏、邏輯停頓、邏輯重音等方面的變化,從理論上給予指導,使學生明白朗讀好的過程,掌握怎樣才能朗讀好及怎樣才算好的方法和理論依據。其次,結合朗讀實踐,給予具體指導,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使理論認識指導與朗讀實踐結合,使之落到實處。

本設計囿於篇幅等限制,不可能將具體指導一一點明寫清,這就不得不提醒一下:在具體的操作中,執教者應結合本課,在自己反覆朗讀和反覆聽錄音的基礎上,體會朗讀時應注意的方方面面,預測學生朗讀時可能出現的種種不足,設計出準確無誤的糾正、改進方法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裏有底,在要求學生朗讀時,給予準確無誤的切實有效的具體指導。再次,把朗讀和分析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學生“初讀”後,對學生講清要朗讀好,達到“美讀”的效果,必須切實弄通、理解課文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結合朗讀訓練的需要,分層次逐步引入對課文的分析,如設計中就安排了“初步分析課文”和“進一步分析課文”兩個階段。最後,要學生反覆朗讀,這時的朗讀,既是學生進一步體會本課內容、感情的過程,又是朗讀訓練深化的過程。

馬説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作者及其説的文體特點。

2、讀懂文章,領會本文詞、句的含義。

3、誦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學習重點】

1、文中重點詞句的掌握。

2、力爭當堂成誦,加深對文章的寓意的理解。

【學習時數】

(應用一個半課時完成)

【導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成語接力遊戲: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給同學們上課,可我覺得我們之間是不陌生的,因為我們在同一個校園裏已經生活了快兩年了。在座的許多同學跟我有過交往,給我留下過很好的印象。所以希望大家放輕鬆些,我們先來做個成語遊戲:

規則:以小組為單位,逐個寫馬字成語,每人只限兩個,每組一次只能有1人在台上寫。多者為勝。

2、説説

馬説即説馬,是談談馬的意思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 性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種問題的觀點;寫法上十分靈活 ,跟現代的 雜文相似。

3、作者簡介。

二、 聽錄音、 試讀

(每個學生都要記到筆記或書上)

1、請劃出重要字詞音形。(正音、正字)

2、請找出疑難句子。 (會讀注意停頓、語氣)

聽完錄音即全班齊讀,找出誤音和節奏的錯誤。

A、食字的讀音 粟石的讀音

B、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C、節奏:駢死於/槽櫪之間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三、學習探究 串通文章

1、讀第一段完成

⑴ 找出文中的重要實詞和虛詞,同位探究解決。(先個人讀同桌討論,最後解決不了的集體解決)

請同學翻譯演板──重要詞句:

辱──辱沒 駢──一同、一起 奴隸:指僕役

不以千里稱也

⑵ 內容點撥

提問1:第一段文字提出了什麼觀點?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

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決定作用。

提問2: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將如何呢?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齊讀第一段。鼓勵一些同學試背

2、學習第二段

⑴ 重要詞句

能:①能夠 ②能力 ③能夠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

等:等同,一樣 安:怎麼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⑵ 提問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⑶ 提問2: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罪魁是誰?作者對他們的感情是怎樣的? 飼馬者(無知)──憤恨不滿

⑷ 女生齊讀第二段。男生齊讀

3、自學第三段(主要由學生完成)

(1)找出重要字詞。

策:①用鞭子打 ②鞭子 ③方法,正確的方法。

執──拿着 臨──面對 知──識別,瞭解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

(2) 哪些句子揭示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3) 本段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是?

其真不知馬也

四、再讀課文體會本文的中心。

1、提問: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説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狀作了揭露。

2、提問: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伯樂即善於識別人才的人。千里馬即人才。

3、提問: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恨的心情。

由文中每段尾的也的語氣就可以看出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4、提問:你是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嗎?

仕途坎坷,多次被貶,懷才不遇,生不逢時。

有詩為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五、背誦全文(3~5分鐘)

課堂延伸能力培養

1、假設你是文中的千里馬,請你對飼馬者説幾名話?(假如你是文中的飼馬者看了這篇文章後你想説點什麼?)

2、課外思考:從本文看來,人才的埋沒是必然的,當今社會也不例外,那作為有知識、有才幹的你,將如何免遭被埋沒的命運呢?

【板書設計】

馬説 韓愈

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命運: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主旨:其真不知馬也。

全文感情:(感慨悲歌)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馬説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2.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3整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整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整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一定聽説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投影顯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呼喚人才,呼喚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談到了作者的人才觀,它是唐代大作家韓愈的《馬説》。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關於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韓吏部”之稱。諡號“文”,所以又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

韓愈三歲而孤,由嫂撫養,刻苦好學。及長,盡通六經百家之學。貞元八年進士,曾任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察御史等官。因關中大旱,上疏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得罪權貴,被貶為陽山令。後又因上書諫阻迎佛骨,觸怒憲宗,幾乎被殺,乃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學上,他領導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浮豔華美的駢文,恢復散句單行、自由樸實的秦漢散文藝術,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散文無論説理、敍事、言情,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放,被譽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2.關於文體:

説,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説明議論,也可以記敍事物,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

本文是《雜説》第四篇,“馬説”是後人加的標題,“説”比“論”隨便,是一篇託物寓意的散文。

3.關於背景: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

4.關於伯樂: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傷心流淚,並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仰頭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在感激伯樂體貼它啊。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

教師抽查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生字、通假字。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大聲讀課文,注意語調的變化。

(4)學生齊讀課文。

2.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考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2)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容如下:

①積累重點詞語。

相、駢、櫪、策、粟、邪

②掌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駢死於槽櫪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裏。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供學生研討。

(1)提問: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麼?“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學生明確:“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識別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來説,應是先有馬,然後才有對馬的認識。然而對於千里馬來説,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是常有的,可伯樂不常有,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被當作一般馬對待。所以,對千里馬來説,貴在發現有“馬”,貴在伯樂。

(2)品讀文章三個自然段最後一句的“也”字,看看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後明確:“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容決定的。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流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後用“不以千里稱”作結,“也”字流露出作者無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於“食馬者”的無知,然後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問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強烈地表現出來。“也”字凝聚着作者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對“食馬者”的嘲諷之意。

(3)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采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治者應當善於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幹。從這一見解出發,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字裏行間洋溢着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情。

學生推選一位同學讀課文,力求讀得鏗鏘悦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五、體驗與反思:

1.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特點。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課文的感受。

2.組織學生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此次討論意在引導學生聯繫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學生只要説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動輒評判,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六、課堂小結:

《馬説》是韓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顯著特點是文辭形象簡練,藴藉含蓄,讀起來迴環跌宕、格調鏗鏘,好像遊歷小巧的園林,有咫尺萬里之勢。特別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要學會珍惜一切,努力磨練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樑,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七、佈置作業:

運用以物喻人或託物寓意的手法,寫一個片斷。

馬説教案 篇4

教學任務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下)課本第五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馬説》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學生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學習了二十幾篇的文言文,而且課外也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短文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學生理解大意應該不難。但是他們畢竟才是初二的學生,以他們現階段的生活閲歷和接受能力,難以完全理解文中韓愈所要表達的感情。基於此種情況,本堂可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背誦課文,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而對於內容則點到為止,不作過深的講解。

教學目標

1。 能夠當堂背誦課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3。 掌握幾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安排

一)導入新課

由《神鵰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象是我們傳説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奴隸他的人運運柴火,還要遭羞辱;遇到楊過之後,本是一匹幹蹩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前裏的寶馬。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説》,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於千里馬是多麼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駢(pan) 一石(da) 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三 )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

3.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

4.學生在看完註釋後大聲朗讀兩遍。

5.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6.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7.學生齊讀。

(四)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選擇題目討論。

(1) 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的”

(2) 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 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飢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6) 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要求: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用原句回答)

討論明確: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只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③,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馬説教案 篇5

《馬説》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説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韓愈文選》中《雜説》的第四篇,“馬説”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雜文馬説優秀教案,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能正確翻譯文言語句。

3、學習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4、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能正確翻譯文言語句。

3、學習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方法

自學加點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把握文中詞語的讀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3、能正確翻譯文言語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説説有關馬的成語,(一馬當先、-躍馬揚鞭、天馬行空、千軍萬馬、馬到成功、馬不停蹄、老馬識途、車水馬龍------)從這些成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馬,對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學家韓愈就寫過一篇有關馬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板書課題並釋題

説,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在某種程度上與現代雜文或雜感相似。可以記事,也可以發表議論,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其主要特點是一事一議,要求作者寫出對社會生活中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或對某種現象的看法。

三、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在河南南陽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父母早亡,由嫂撫養。卒諡“文”,又世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韓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這篇《馬説》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歎。

四、自學課文

1、要求學生藉助書下注釋、工具書和已有的文言知識理解文中實詞虛詞的意思,嘗試着翻譯文言語句。

2、將自學中碰到的問題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3、將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羅列,留待集體解決。

五、集中解疑

六、檢查自學情況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世有伯樂(lè),然後有千里馬

駢(pián)死於槽櫪(cáolì)之間

一食(shí)或盡粟一石 這裏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讀(shí)。

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這裏的“食”同“飼”,餵養的意思,所以讀(sì)

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 這裏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讀(shí);這裏的“見”同“現”,顯現的意思, 所以讀(xiàn)。

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馬伕)

一食或盡粟一石 (有時) (本指小米,這裏泛指糧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這,這樣的)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猶,尚且) (等同,一樣)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麼,哪裏)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執策而臨之 (握,拿) (面對着)

3、 辨析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一食或盡粟一石 (吃)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餵養)

食不飽 (吃)

食之不能盡其材 (餵養)

不以千里稱也 (用,拿)

策之不以其道 (按)

雖有千里之能 (的)

執策而臨之 (代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節助詞,無義)

馬之千里者 (定語後置的標誌)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千里馬)

其真無馬耶 (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 (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驅使)

執策而臨之 (鞭子)

策勛十二轉 (記載)

雖有千里之能 (雖然)

故雖有名馬 (即使)

一食或盡粟一石 (吃完)

食之不能盡其材 (使----盡)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轉折連詞,卻)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順承連詞,來)

4、 翻譯句子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②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③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④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⑤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⑦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⑧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七、佈置作業

思考書後探究●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2、正確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

二、研讀課文

(一)朗讀課文第一段並思考問題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係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作者認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你們認為到底是先有千里馬,還是先有伯樂呢,為什麼?

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馬而言應該是這樣的。然而對千里馬來説,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從普通的馬羣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識別就成為前提了。

3、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二)朗讀課文第二段並思考問題

1、作為千里馬與普通馬有什麼不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食馬者能注意這一點並區別對待嗎?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朗讀課文第三段並思考問題

1、本段中那些語句刻畫了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本段中哪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瞭中心,諷刺揭露了昏庸無能,不能選賢任能而報怨世無人才的統治者。

3、本文通篇寫千里馬,難道韓愈僅僅為馬的不幸而鳴不平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狀作了揭露。

4、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慨心情。

5、本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三、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韓愈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無可奈何的發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1、那麼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馬,卻暫時不被重用,你會怎麼做呢?

韓愈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絕對。我們要主動地去爭取,像毛遂一樣的自薦,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2、那麼作為千里馬,你們又想對伯樂説些什麼呢?

我相信所有的伯樂一定會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讓千里馬能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願伯樂們能夠擁有一雙慧眼。.因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馬,而是缺少發現千里馬的眼

四、小結::

韓愈以良馬喻人才,寫自己知遇之難,是因為它生不逢時,我們有幸生長於新時代,能夠人盡其才,那麼我希望大家能夠發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豪言,天馬行空任我行的壯語。同學們,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後,你們一定會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説:天下誰人不識我!

五、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本文。

馬説教案 篇6

師:“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人才實現自身價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封建社會,很多人才常哀歎生不逢時,不能施展自身的志向,甚至被扼殺,這是一種經常性的社會悲劇。今天,我們學習韓愈的《馬説》(板書:題目、作者)反映的就是這種現象,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這一現象的深刻考慮。關於“説”這種文體,我們以前學過嗎?

眾生:學過。

師:從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中,我想大家對“説”這種文體一定還記憶猶新吧。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温故一下吧!

(生齊舉手)

生: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説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與現代雜文大體相近。

師:很好,大家知道“説”這種文體相當於現代雜文,那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作者韓愈,請看屏幕。

韓愈:字退之,河南人,自號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是唐代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倡議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主張。他是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魁首,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故寫此文。(屏幕顯示)

那麼,讓我們邊聽錄音邊看書,注意字詞的讀音和文章的節奏。

lè zhǐ pián cáo lì shí sù dàn sì xiàn

伯樂 祗 駢 槽 櫪 一食或盡粟 一石 食馬者 外見

(屏幕顯示字詞讀音)

師:你們聽了他人的誦讀,自身也想展現一下自身的風采吧。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朗讀,每人讀一段,然後互相交流。交流的內容請看屏幕:

1、找出難懂的詞、句。

2、疏通文意。

3、初步瞭解作者的思想。

(具體做法:四個學生為一小組,甲生讀完,其他組員肯定他讀得好的地方,同時找出讀錯或特別注意的地方,再一起討論,互相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或採用大家邊讀邊口譯,互相更正,一起補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具體做法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教師從旁點撥。)

師:經過老師的一番巡視,發現同學們交流活躍,例如第四小組的同學能發現“食”字在這篇文章中的有幾個義項,還有前面這一小組知道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等等。可見,大家討論非常認真。現在,我們一起做一下練習來鞏固對文言文詞語的掌握。

之:死於槽櫪之間

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一食或盡慄一石

食馬者

食不飽

策: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策之不以其道

(屏幕顯示)

師:下面有請一位同學來回答。

生:第一句的“之”是結構助詞“的”。第二句,代詞“千里馬”。第三句,調節音節,無意義。

師:嗯!很好,(同學鼓掌)繼續有請第二位同學。

生:第一句的“其”表反問“難道”。第二句,表推測“恐怕”。第三句,作代詞,代“千里馬”。

師:大家説,這位同學回答得對嗎?

眾生:對。

師:好,我再請一位自告奮勇的同學來回答。

生:第一句的“食”, 作量詞,餐、頓。第二句作動詞,餵養。第三句,吃。

師:這位同學不但有膽量,而且有才智,真所謂“智勇雙全”,我們同學怎麼沒有表示?

(眾生邊笑邊鼓掌)

師: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和練習後,大家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為了深刻理解韓愈寫《馬説》這篇文章的精髓,讓我們再讀一遍課文。

(生大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我們一起研討下面幾個問題。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是怎樣的?哪一句是集中體現?

2、文中通過哪些語句體現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3、本文中“千里馬” “伯樂” “食馬者”各比喻了哪幾類人?

4、通過千里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是怎樣對待人才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屏幕顯示)

師:對於上面幾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任選幾個來考慮,還是依照剛才的小組展開討論吧。

(老師巡視,從旁指導)

生:我選擇第1、2題來回答。課文中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標明作者的觀點認為伯樂是最重要的,就是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至於第2個問題是“食不飽,力缺乏,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示意此同學坐下,另外一組的同學補充)

生:對於第四小組回答的第2個問題,我覺得不夠全面,還應該補充這一句“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師:這位同學補充得很好,關於第3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回答吧!千里馬指哪些人?

生:人才(異口同聲)(板書)

師:伯樂呢?

生:善於發現人才的人(板書)

師:食馬者?

生:統治階級。

師:統治階級可以分為賢明的君主和平庸無能的君主,或殘酷無比的君主,在這裏我們應該加上一個什麼形容呢?

生: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師:太好了,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板書)。關於第四個問題,這個小組來回答。

生:通過千里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時代統治者既不識他人才又不重視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沒。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心情。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得很好。的確,在韓愈的那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是不會重視人才的,而在我們當今的信息時代,人才可謂是“原子彈”,他們迸發的能量是無法估計的,因此,國家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並提出了“科技興國”的口號。雖然文中強調了“伯樂”的重要性,也並非它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我們應深信“是金子的總會發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同學們,再退一步來説,假如你是伯樂,你將會如何對待你的千里馬?

(生考慮片刻紛紛舉手)

生:我會給他金錢、樓房、車,讓他死心塌地為我服務。(眾笑)

師:可別笑他,這是很實際的問題,你不支付他報酬,他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你服務,講貢獻也應有一定的報酬。

生:我覺得應給他權力,有了權力才有助於工作的開展。

生:我認為是如何重用他,把他佈置到一個恰道好處的位置上,充沛發揮他的才幹。

師;我很欣賞同學對人才觀的看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對待人才,我們應持有怎樣的態度,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請看屏幕。

對待人才:識他人才,重用人才

尊之以高位

養之以厚祿

任之以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