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生活哲理故事(集錦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2.59W

生活哲理故事1

救人

生活哲理故事(集錦15篇)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生活哲理故事2

蒂姆.鄧肯是NBA的一名巨星,不過他這個巨星卻有着不同常人之處。

在採訪當時與之爭鋒相對的另一名巨星凱文是他這樣説:

“有一次我在鄧肯的頭上用了一記後仰跳投。”

球進之後,鄧肯對我説:我封蓋住你了,還差一點。

聽完後我十分懊惱,以為他在挑釁我,於是我就對他噴起了垃圾話。記得當時我幾乎把那場比賽的輸贏都忘了,只記得我整場都在向他噴垃圾話。

不過使我更加生氣的是,不管我怎麼挑畔,對他説什麼樣的話,他始終一句話也沒和我説過。

等我們再碰到一起時,我還像之前那樣噴他,試着激怒他,擾亂他的心機,可他就是無動於衷。

再後來我就不噴他了,因為這毫無意義,不管我説什麼他始終是一個表情,不僅我這樣,包括後來的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當別人無理取鬧,試圖挑釁我們找我們麻煩的時候,我們真正該想的不是怎麼去還擊,而是怎樣平復自己————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生活哲理故事3

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生活哲理故事4

有人説,經歷高考後你就長大了。我曾對這種説法嗤之以鼻,我覺得,人在什麼時候都能成長,為什麼一定要在高考後呢?後來才發現,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此言不虛。

從經歷挫折到重新振作,每個人所需要的時間或長或短,但不管怎樣,最後還是要走出來的。這就像一個天氣變化的過程:不管雨下多久,最終一定能守得雲開。

6月21日

晚上7點,閨蜜打來電話,告訴我高考成績已經出來了。“你考得怎麼樣?”“太差了,不想説……”閨蜜疲憊的聲音讓我的心沉了下去。這時,網絡早已癱瘓了。我拿起手機準備查詢成績時,發現電池快沒電了。我問媽媽要手機,不動聲色地對她説:“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同學説她考得很糟,但她的成績一向比我好。”如果沒有閨蜜那通電話,我想我應該在悠閒地看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法律講堂》欄目。

我回到房間,找出成績查詢密碼,翻出紙和筆,安靜地聽完電話那頭的電腦語音。掛斷電話後,我看了兩眼紙上的數字,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像往常一樣走出房間,平靜地向爸媽彙報了那比一本線高不了多少的分數。我從沒想過,我會考得如此差。

那天晚上,我不停地回覆手機上的信息,屋子裏靜得有些過了頭。我跟朋友發短信瞎聊,這樣我就不用去想分數了。我以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已經足夠強大了,可是一覺醒來之後發現,很多事並非是自己不去想就不會發生的。

6月22日

這一天,我幾乎是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度過的。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表現得太過堅強了,所以都沒有人來安慰我。其實,我挺討厭那些懦弱的經不起風浪的人,也討厭聽到那些安慰的話,因為那隻會讓我更傷心。

我想起有一次化學課上,老師在講評試卷。我看着卷面上六十幾分的分數,突然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這麼久的辛苦和努力全都白費了……想着想着,眼淚就掉了下來。我急忙用手遮住了眼睛,假裝在做眼保健操。那節課,除了我,沒有人知道我哭過。

我還想起小學二年級時,老師教我們認鐘錶上的時間,我怎麼也學不會。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批評了我幾句,雖然不是什麼重話,但我覺得很委屈。回到教室後,就放聲哭了出來,誰勸也止不住。後來上課了,老師照常講課,同學們照常聽課,我一個人趴在桌子上哭得精疲力竭。很久以後突然覺得沒有意思,就自己擦乾眼淚,繼續聽課。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可以獨自承擔所有的苦樂悲歡。所以,在這次高考失利後,我沒有哭,只是有點恍惚。

6月23日

我已經宅了兩天。在這兩天裏,我感覺像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但是又似乎什麼也沒有改變,每個人照常做自己的事情,生活還是按照它原來的軌跡繼續。原來,就算失敗了,天也不會塌下來。

同學叫我把《招生計劃》給她送過去,她會在車站等我。我本不想出門,但最後還是出去了。幹完所謂的正事之後,我們倆一起去逛街。從早上10點逛到下午1點多,我們毫無目的地滿大街閒逛。我們一邊忍受着從腳底傳來的疲憊感,就像在忍受此刻心裏的疲憊一樣,一邊感歎“真是宅久了,路都走不動了”。到最後實在想不出可以到哪裏玩,就各自回家了。言在此,而意在彼,大家心裏都牽掛着一些東西。但誰都不説,因為那是我們心底不可觸摸的痛和沒有癒合的傷。

6月24日

我看了看前一天發的日誌——譚洪崗《評〈妙筆生花〉》一文中的片段。他説:

生活中,你會做出很多選擇,帶着這個選擇活下去,才是最難的部分。

當事已至此、無法重來時,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都於事無補,也沒有意義。那隻能表明你還不願意面對現實,還沒有勇氣説出:“當初我是那樣選擇的,我會承擔那個選擇帶來的後果。”

人的成熟包括生活上的獨立,也包括接受自己的侷限。

記得一位詩人説過:

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

世界仍是一個,

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園,

天這樣藍,

樹這樣綠,

生活原來可以這樣安寧和美麗。

重讀這段文字,我若有所思。其實,以前抄它的時候,只是覺得它富有哲理,沒想到,在不久後的今天,我被它救贖了。你看,人生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沒有人可以始終活在歡樂之中,有些苦難我們必須承受,然後慢慢成長。

所以我想,我會慢慢走出來……一個人走出來。

6月25日

就在高考前,我和同學拿着一本介紹大學的書,嘻嘻哈哈地討論着今後要去的地方。她合起書,很認真地問我:“你想去哪兒?”我曾經很霸氣地説:“我要去清華,旅遊!”現在我也可以很霸氣地説:“我要去清華,旅遊!”只是心境大不一樣。就這樣吧,似乎又還有些不甘心。我是一個喜歡滿世界跑的女孩,《哥斯拉不説話》裏的小糖也是,我們都不甘心只在一個地方出生、成長、生活、老去……“那樣多沒意思”。我們也曾説過要走得越遠越好。我遠遠地望着窗外,我還要滿世界地跑,我還要去西藏、去敦煌、去哈爾濱、去不丹、去墨西哥、去紐約……我還特別想去三毛與荷西結緣的地方——撒哈拉沙漠。我還要去追狼、去騎馬……我還有這麼多事沒做,怎麼可以就停在這裏?

所以啊所以,我終將像鳥兒一樣,在世界上空自由地飛翔。

生活哲理故事5

天使降臨人間,把地球上最可愛的小朋友登記造冊送給上帝審閲,上帝看後説,最優秀最聰明最可愛的小朋友閲讀了生活中的哲理故事:贈詩趣話,各路神仙保佑他,讓他永遠幸福快樂!

詩詞是名人名士抒發情感,志向的一種文字表現手段,有時也可作為譏諷時弊,人的一種方法。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今天咱就説有個小故事來領略一下用詩來“誇獎人”。

話説清朝嘉慶年間,古都洛陽名人名士不少,其中有一位姓孟名習歐的才子,此人詩詞在當時可稱一絕。可此人有個習慣,從不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用今天的話説休閒!

有一天他心血來潮也要換一下衣裝,於是來到洛陽一家有名氣的裁縫店,走進去老闆和店員看他其貌不揚,衣着不講究,就説:“客官,我們忙着呢等會你再來吧。”老孟聽罷轉身到外面遛逛一圈,這時有人告訴老闆,此人可是洛陽城大名頂頂的孟習歐啊!

一會老孟再回來時,老闆忙上前賠禮道歉:“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得罪!得罪!”待量好尺寸後,老闆請孟習歐贈詩,老孟道:“裁縫嗎要用針,就以針為題吧;‘一條鋼針明粼粼,拿在手中抖精神,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眾人聽了哈哈大笑!

這就是俗話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今天的話説,人與人都要相互尊重。以禮,以愛,以真,以誠相待。

生活哲理故事6

最近在看這本書,還沒有看完,不過裏面的道理還是不錯的。其實很多都是生活中瑣碎的事情,道理可能很多人也懂,但是可能有些是不容易做到的,就像他裏面説的道理一樣,生活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怎樣使自己擺正一個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一滴水,可以折身太陽的光輝;一本書,可以滋養無數的心靈。我感覺這本書裏面的有些故事和道理也有點理想化了,讓小學生看應該更合適。

願書中的這些哲理故事能成為點亮你人生的燈,在它的照耀下,我們可以把不快的憂傷變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沒有意義的人生之旅變得格外輕鬆、歡快、達觀。

生活哲理故事7

來北京闖蕩的女孩

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北京闖蕩。18歲的她,沒有像樣的文憑,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好不容易託老鄉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裏做打字員,一個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離得不算太遠,騎自行車40分鐘的樣子,是和幾個老鄉一起住在一間地下室,一張牀鋪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幾乎沒什麼別的事做。她從家裏帶來的書還是高中唸的英語書。沒事就拿出來翻。書的邊上都起捲了。她閉着眼睛從書的最後都能背到最前一頁。就這樣,她攢了一年的錢,終於夠上個英文班。同屋的老鄉笑話她,“你這麼學根本是沒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公司裏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畢業生不要,要你?”她什麼也不説,只是笑笑。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六年中,工作換了很多個,待遇越來越高了,開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後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級提高到二級、繼而三級,最後是四級和六級的證書也拿到了手,並且已經能和老外交流了。最近,她又換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從前住的那個地方,與另一個女孩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不久,她認識了一個和她公司有着業務來往的部門主管,小夥子也是外地人,畢業後獨自留在北京打工。

後來,他們結婚了,並買了自己的房子。

她那天上街碰到了曾經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鄉———老鄉還是住在那裏,老鄉説一切都沒有什麼變化,只不過是自己周圍牀鋪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了。

生活哲理故事8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為,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生活哲理故事9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説:「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會説: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生活哲理故事10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漬抹掉,説:“看,這不就乾淨了嗎?”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户髒了。

生活哲理故事11

老卡爾的絕技

老卡爾是法國波爾多地區的一位農場主。在他的農莊裏,種植着一大片葡萄。每到收穫的季節,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就掛滿了枝頭,讓人垂涎欲滴。除了平時對葡萄園悉心照料外,老卡爾還有一個從來不對外人説的絕技,那就是:他能提前預測出當年的葡萄有無病蟲害,甚至連具體是哪種病蟲害也能準確無誤地説出。

很多人來向老卡爾請教其中的奧祕,但老卡爾總是閉而不談,一笑而過。一些農業專家聽説這件事情後,也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時光如流水,一晃十年過去了,老卡爾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覺得,是時候把自己的絕技傳授給兒子卡爾了。老卡爾把卡爾叫到牀前,問他:“你注意到葡萄園裏的那幾株玫瑰了嗎?”卡爾有些疑惑地回答:“看到了,這跟您的絕技有什麼關係呢?”

老卡爾笑了笑,説:“當然。那幾株玫瑰,正是我絕技的核心所在。因為玫瑰和葡萄常患的病蟲害是相同的,而玫瑰開花時間比葡萄早,所以一旦玫瑰出現病蟲害,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葡萄採取防治措施了……”

卡爾聽完後,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原來這麼簡單呀。我幾乎每天都從那些玫瑰花旁走過,卻從來沒有留意過。”

很多時候,機會就藏在我們的身邊。只不過,我們沒有仔細去觀察和思考罷了。

生活哲理故事12

蛋卷冰激凌的奇特來源

哈姆威是西班牙的一個只做糕點的小商販。在狂熱的移民潮中,他也懷着掘金的心態來到了美國。

但美國並非他想象中的遍地是金,他的糕點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國出售,根本沒有多大的區別。

1904年的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國即將舉行世界博覽會,他把自己的糕點工具搬到了會展地點路易斯安那州。值得慶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許在會場外面出售他的薄餅。

他的薄餅生意實在糟糕,而和他相鄰的一位賣冰淇淋的商販的生意卻很好,一會兒就售出了許多冰淇淋,很快就把帶來的用來裝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

哈姆威見狀,就把自己的薄餅捲成錐形,讓他盛放冰淇淋。

麥冰淇淋的商販見這個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餅,大量的錐形冰淇淋便送入顧客的手中。

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這種錐形的冰淇淋被顧客們看好,而且被評為世界博覽會的真正明星。從此,這種錐形冰淇淋開始大行於市,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蛋卷冰淇淋。

別忽略你生活中的偶然,也許它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生活哲理故事13

那年夏天,我跟隨一個旅遊團來到黃山。同行者中有幾對正在熱戀的年輕人。導遊説,在天都峯那條長達千級的石梯兩邊的扶鏈上,繫有一串串同心鎖,大都是雙雙來黃山遊覽的`戀人繫上去的,象徵着始終不渝的愛情。幾對戀人顯得異常興奮,趁登山前紛紛鑽進店鋪挑選鎖具。

一路上,隨着山路的攀升,漸漸地在石階兩邊出現了一串串同心鎖。它們緊緊相扣於長長的鐵製扶鏈,因為太多太沉,粗壯的鏈條都被壓得墜下來,彷彿難以承載這麼多份沉甸甸的感情。細看這些鎖,有老有新,新的在太陽照耀下宛若一塊閃爍的金錠,老的則被多年的黃山煙雨浸染得斑駁陸離。

幾對戀人氣喘吁吁地坐在冰涼的石階上,顧盼兩邊的萬丈深淵,再眺望仍然升向雲端的石梯,不免有點灰心。一位女孩開始和男友商議,是不是中斷前行,就將同心鎖系在這裏?男友堅決不同意,認為只有將同心鎖系在天都峯的峯頂,才能見證偉大的愛情。男友毫不猶豫地蹲下,將女孩背起來,跌跌撞撞地向山頂走去。

那一刻,我目睹了愛情的巨大能量。

大家向着峯頂進發,越接近頂峯,石階兩邊的掛鎖愈來愈稀落,看來能執著地將同心鎖繫上峯頂的人確實不太多。我的感歎讓一個旅伴笑出了聲,那是一位30歲出頭的女子。我注意到,當大夥都在買鎖的時候,她一臉漠然。

“只有傻瓜才相信一把鎖能將愛情守固得天長地久。”她説。“你不相信愛情?”我問。她堅決地搖搖頭:“我什麼都不信!”我沒有追問,因為我知道大凡不相信愛情的女人和男人,都有一段受傷害的感情經歷——可能會因為一個男人的背棄而不相信天下的男人,也可能因為一個女人的背棄而不信任天下的女人。

天都峯的峯頂終於到了,一對對戀人熱淚盈眶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接着紛紛掏出揣了一路的同心鎖,莊重地將它們懸掛在黃山之巔。風兒搖晃着扶手鍊,串串銅鎖相互碰撞着,銀鈴般迴盪在雲端。

當我不經意地回過頭時,忽然發現了同樣令我感慨的一幕:不相信愛情的那位女子,正拿一把鑰匙試圖打開鐵鏈上繫着的一把滄桑老鎖。無論她如何費力,那鎖都像一隻緊扣的河蚌,怎麼也打不開。鎖眼已經鏽死,無奈的她撲在鐵鏈上失聲痛哭……

10年前,她和初戀情人一起來到黃山,也像那些痴情的戀人們一樣,在天都峯留下了愛情的信物,上面還刻着“海枯石爛”四個字。下山的時候,她痠疼的雙腿邁不動步了,靠着男友的攙扶才一步步挪下來的。他們來的季節是冬天,由於雙腳磨得紅腫不堪,簡陋的旅館裏又沒有暖氣,那天夜裏,男友將她冰砣似的雙腳摟在胸口,整整摟了一夜。

幾年後,他們衝破雙方家長的阻撓結了婚,還沒來得及要孩子,感情已出現裂痕。又過了兩年,他們離了婚。她説,是男方背叛了她。從此,這把當年歷經艱難繫上去的同心鎖成為她心中的一個結,她沒有扔掉留作紀念的鑰匙,而是默默起誓:有朝一日再去黃山,將那把同心鎖打開,然後像扔一塊廢銅爛鐵似地扔進深谷。

為了打開這把鎖,她參加了旅遊團來到黃山,她應該想到但偏偏沒有想到,經歷了這麼長的歲月,鎖眼早鏽住了。生鏽的同心鎖仍然牢固地掛在大山之巔,彷彿和碩壯的鐵鏈融為一體,彷彿黃山在它就在,甚至黃山不在了,它還會在。

看着身邊氣喘吁吁的攀山者,我不知道有多少是來系同心鎖的,又有多少是來開鎖的。但我相信,每一把鎖掛上去的時候,都有着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而當初親手將它掛上去的戀人們都是真誠的。

生活會變化,正如同心鎖也會在風雨中變得斑駁,然而黃山始終將它作為一道美景珍藏着。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生活哲理故事14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説:“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裏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説這種話的人,口袋裏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裏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着他父親説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她沒有罵人。”

(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3.有兩個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導遊連聲抱歉,説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然而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説:“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4.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説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國的老師則會説:“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地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5.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剷起來!油放得太多了!“老公,”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你當然懂,老婆。”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時我的感覺如何。”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上看問題。)

6.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着下坡路快速前進着,有個人在後面緊緊地追趕這輛車。一位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説:“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説:“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

7.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突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衝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有理虧的地方,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8.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欣賞着美麗的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口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户對他大罵一聲:“豬!”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羣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地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出悔意。)

9.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當然啦!”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爸爸説:“是愛迪生。”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麼沒有發明電燈?”

(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10.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醫生説:“我現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小明媽説:“在你來之前,我該做什麼?”醫生説:“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讓他用力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時間了。”

(放輕鬆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對?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生活哲理故事15

人們一想到母親,心頭都會盪漾起温暖的漣漪,可他一想到母親,就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母親總是向他要錢,只要他有一個月沒有寄錢回家,母親就打電話對他破口大罵,像討債一樣。而且他越是出名,母親要錢就要得越兇。他對母親有些耿耿於懷。

母親去世的日子裏,他趕回故鄉奔喪。一進家門,想到自己多年在外,沒能好好照顧母親,他不由得悲從中來。他想,母親雖然總是要錢,可養育之恩畢竟比海還要深,於是,他對母親的不滿早被他拋到九霄雲外。

辦完喪事,他要離開家的時候,他的大哥把一個包裹遞給了他,並對他説:“媽媽交代我一定要交給你。”北原武傷心地打開小包裹,看到了一本銀行存摺和一封信,信中寫道:“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媽媽已經不能在你身邊了。你們幾個兄弟姐妹當中,媽媽最不放心的是你。你從小不愛念書,又愛亂花錢,對朋友太過慷慨,不懂理財。當你説要去東京打拼,我每天都很擔心你。有時半夜驚醒,向神明為你祈福,怕你在東京變成一個落魄的流浪漢,因此我每月向你要錢。一方面希望可以刺激你去賺鐵娘子之父

她,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續三次當選。她在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立場強硬,做事果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為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然而,她絕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培養起來的高度自信!

她的家教十分嚴格。小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幫忙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枱。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許女兒説“我幹不了”或“太難了”之類的話,藉此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父親常諄諄告誡她千萬不要盲目迎合他人,並經常把“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的道理灌輸給她。因此,她從小就學到了很多關於自信和獨立主見的道理。當看到同學們自由地玩耍和嬉戲時,她覺得小夥伴們有着比自己更為自由和豐富的生活。她開始羨慕朋友們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遊戲、騎自行車;也開始嚮往週末能和小夥伴兒們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期待能得到父親的同意。然而,父親卻沉着臉並嚴厲地對她説:“孩子,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什麼事情你就也去做同樣的事情。你要自己決定你該做什麼,千萬不能隨波逐流。”聽完父親的話,撒切爾夫人默默地低下了頭,不吭聲。見到女兒不説話,父親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女兒:“寶貝,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日後將會一事無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凡事要有主見,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隨波逐流只能使個性的光輝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在父親的教育下,她在上中學時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輝煌。

Tags:哲理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