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人生哲理小故事(集錦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1.4W

人生哲理故事1

財富修養

人生哲理小故事(集錦15篇)

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美國傳媒巨頭A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轉到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位大亨為什麼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如此有損形象的事情。

不一會兒,他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揚揚手中的雪茄,平靜地説:“對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親告訴過我,應該愛惜自己的每一分錢。”

麥卡錫是億萬富翁,照理説,應該不會理會掉在地上的雪茄,但它卻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是一種財富修養,這種修養正是他們創造巨大財富的源泉所在。

人生哲理小故事2

信守承諾

美國有一個小學校長,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公開打賭:如果學生們在11月9日前讀書15萬頁,他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全校師生刻苦讀書,終於在11月9日前讀完了15萬頁書。有學生打電話問校長説話算不算數,校長回答:“當然!等着瞧吧。”

11月9日早晨7點校長果真四肢着地開始爬行上班。為了安全和不影響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是在路邊的草地上爬。過往汽車向他鳴笛致敬,有的學生索性和校長一起爬。

經過個小時的爬行,校長磨破了5副手套,護膝也磨破了,但他終於到了學校,全校師生夾道歡迎自己心愛的校長。當校長從地上站起來時,孩子們蜂擁而上,抱他,吻他……

人生哲理小故事3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宰予問了孔子一個很古怪的問題:“老師,一個君子,假如我們誆騙他:‘有人掉到井裏啦!’他會馬上跳下井去救人嗎?”孔子皺眉回答説:“怎麼會呢?君子會馬上趕去察看,但不會糊里糊塗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段對話的價值不在於宰予的這個問題有沒有技術含量,也不在於孔子對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於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的觀點。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這種觀點。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説,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用合情合理的騙局欺騙。

孟子舉過一個例子。鄭國國相子產,是個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經向他討教,還誇獎他是“古之遺愛也”。一天,有人給子產送來一條活魚,子產仁慈,讓手下小吏把魚拿到院子裏的池子放生,這人卻把魚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產見到他,問:“那魚放生了嗎?”他説:“已經放生到水池裏了。”為了增加這個謊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編造説:“那魚啊,挺逗。一開始放到水裏,半死不活的;過了一會兒,它就恢復了生氣,搖頭擺尾地遊走了。”子產一聽,很高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條魚終於到它該去的地方去了。

這個把魚吃掉還騙人的小吏真是個小人。他事後還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講:“誰説子產聰明呢?我明明把魚吃到肚子裏去了,他還連聲稱讚,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產可笑還是這個小吏可惡?子產讓他把魚放了,他答應後不僅沒有照做,違背承諾,還把謊話編得活靈活現,合情合理。一個人,把別人對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麼他希望別人把他看成什麼樣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別人,不僅是仁者,也不失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騙之前,已然站在小人無法企及的高處。

用合情合理的謊話欺騙別人,不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損害別人之前,自己先已墮落。

君子不懷疑正當的東西,不質疑合情合理的東西——因為,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信任底線,比防範受騙還重要。

人生哲理小故事4

海豚與鯨互相交戰。他們爭鬥了很久,並越打越猛烈。這時,有一條白楊魚游過來,勸告他們停止爭鬥。海豚卻説:“我們寧可爭鬥到同歸於盡,也比讓你來調解要好受得多。”

這是説,有些人本來無足輕重,遇着亂世,自以為是地稱起英雄來。

人生哲理小故事5

有一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啟示: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人生哲理小故事6

春天來了,花園裏萬木爭榮,百花爭豔。

這時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頂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們看見空地就佔,遇到縫隙就鑽,妄想稱霸整個花園。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鮮花一株株地凋殘,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氣活現。可是,當它們爬到一棵參天大樹底下的時候,卻被那粗壯的樹幹頂住,任憑如何使勁,再也無法向前。

“喂,你是甚麼東西,膽敢阻擋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厲聲吆喝。

“放心吧!”參天大樹巍然屹立,輕蔑地答道,“我是不會和你爭的!你搶佔的,是腳下狹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是頭上遼闊的天空。”

感悟:野心常出之於自私與佔有,而理想則是追求真實與美善。

人生哲理小故事7

小城裏來了個小馬戲團,每場表演1個小時,成人10元,兒童5元。我替他們擔心:這麼低廉的票價,這麼長的演出時間,怕是隻能賺飯吃。

小馬戲團的生存哲學進場之後,我發現自己是杞人憂天——小馬戲團只怕要賺大錢。票價上,兒童5元,微不足道。但每名兒童至少帶來一個大人陪同,所以,場子裏的近300個位置座無虛席。場地設在一個廢棄的建築工地上,場租費要不了幾個錢。離馬戲開演還有十來分鐘,場子裏牽出一匹馬來:小孩騎馬服務,每人5元。

開演了,是獅子鑽火圈。全場關燈。團員捧出熒光棒開始售賣:大的20元,小的5元。一個節目完畢,小觀眾幾乎人手一個。表演的過程,始終兜售各種飲料、花生瓜子,價格自然是外面的兩倍。

一個小時的表演,需要多少種動物?四種:老虎2個節目,獅子2個,狗熊3個,猴子1個。加上完全由人表演的兩個雜技、一個魔術,共10個節目。動物演員們的一專多能讓馬戲團的“演員”成本縮減到最小。一專多能的不只是動物,還有團員。以一個青年女演員為例:她開始時售賣熒光棒和零食飲料,隨後在魔術中客串一角,最後在壓軸的空中飛人表演中唱主角。此外演魔術的當主持人、解説員,還賣東西……

還有一點,演員們的表演誠意很足。觀眾的口口相傳就是活廣告,這讓他們表演了5天,每天兩場,場場上座率達90%以上。粗粗計算下,一場拿到手的錢,不是太多,但也不少,幾千元上下,日人均收入600元。折算他們的表演水準和動物們的.水平,應該是普通白菜賣出了有機白菜價。

充分利用每一個人的才能和勞力;減少一切能減少的開支;發揮短短一個小時裏能從觀眾手裏掏錢的多種手段;演員認真勤懇、敬業的精神(收錢騎馬屬一小時演出之外),這就是一個小馬戲團的生存哲學。

人生哲理小故事8

有一位北大學子對成功充滿渴望,可在現實生活裏卻屢屢碰壁。他便給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寫了封信,希望能夠得到些指點。蔡校長看完信後,便約了個時間和這個學生見面。

綠茶的哲學學生很激動地進了校長辦公室。沒等他開口,蔡校長就笑着招呼道:“來,快坐下,我給你泡杯茶。”説完便起身,從抽屜中拿出茶葉,放進杯子裏倒上開水,遞到學生面前的桌子上,和藹地説道,“這可是極品綠茶哦,你嚐嚐。”

學生受寵若驚地端起茶杯,只見茶葉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是慘白慘白的,毫無綠色可言,他喝了一口,跟白開水似的,沒一點茶的味道。學生的眉頭不禁一皺。蔡校長卻不理學生的表情,而是隨性地和學生談了些不痛不癢的話題。學生的表情很不自然,好不容易等到蔡校長住了口,他站起來想告辭。

蔡校長擺了擺手,説:“急什麼,把茶喝完再走,這可是一杯極品的綠茶,浪費多可惜!”學生只好端起杯子繼續喝,可這一喝,一股濃郁的味道使得滿口生香!學生愣住了,詫異地看了看杯子:只見茶葉都沉到了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汪青綠。

蔡校長笑了笑,滿含深意地問道:“你明白了吧?”

學生當即點頭,欣喜地説:“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追求成功就要像這綠茶一樣,不能心浮氣躁、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沉澱下來才行!”

人生哲理小故事9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徒弟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

等到徒弟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徒弟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説啊。”

寓意: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才是真正的人才。

人生哲理小故事10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閲讀了一本書:《勵志故事全集》,使我和爸爸都深有感觸。

這本書囊括了許許多多名人的勵志故事。全書分為“親手叩響機遇之門”、“給夢想一個支點”、“一路行去,春暖花開”等9個章節,有300餘篇勵志美文。故事雖短,但總能發人深省。其中最令我回味無窮的故事叫《一枚戒指》:一位小夥子覺得十分自卑,因為別人總説他又蠢有笨,便去向他的老師訴苦。

老師給了小夥子一枚戒指,讓他把這枚戒指賣了,得到的錢不能低於1金幣。他先來到集市,那裏的人説戒指只值1銀幣。而他來到珠寶店時,珠寶商人卻説它值70金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只有真正的“內行”,才能發現它耀眼光芒。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自己,並精心“打磨”,才能領世人矚目。

這本書告訴了我“堅強、勇敢、自信、樂觀…………”等做人的道理。它就像一碗心靈雞湯調養我的身心。當我疲憊、困惑、煩惱的時候,它給了我心靈的洗禮。同時也讓我知道要少小勵志,就像一句名言所説“在人生中找到目標是‘志’,一鼓作氣幹下去是‘氣’,二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人生的成敗決定於此。

人生哲理小故事11

人格特質有的是與生俱來,有的受家庭影響,也可由音樂薰陶。

有一項統計,O型和A型血型的人進行五千公尺賽跑,在中途,O型的心想:“好棒喔!我已經跑三千公尺了。”A型的心想:“唉!還有兩千公尺。”其實,正面思考模式,可以慢慢培養。

我時常在孩子用晚餐時,説笑話給他們聽,不但用餐氣氛良好,又可胃口大增、幫助發育,當然菜色也要常變化,才能事半功倍。當孩子不小心弄翻湯汁,我不會責備他們,小時教他們如何處理善後,以後就會自己整理了。

有一次,孩子正在吃飯,我端了一大碗的湯,卻在餐桌上翻倒了(平時我做事都很細心),此時,我對孩子説:“今天很難得,媽媽把湯弄倒,如果買彩券一定中大獎。”他們聽了都很高興,紛紛起來幫忙整理。

我在“心靈雞湯”這本書,看到一則故事:有個媽媽,有天在公司,很不如意;剛好那天,兒子在學校也很不愉快,這位單親媽媽就對孩子説:“為了慶祝今天的壞心情,我們去麥當勞。”我想,這樣的母親教導出來的孩子,必定相當樂觀。

我在幾次重大手術之後,都能平安回家,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説:“因為我在人間的功課還沒做完,上帝不讓我去天上報到。”

在去年手術後,我行動不便,喪失許多機能,許多親友都為我難過,我告訴他們:我的生病經驗豐富,這樣會更有愛心,以後才能去幫助別人。

有一次,孩子在抱怨,為什麼要下雨。我説:“下雨了,外面的樹可以免費洗澡,我們也不會熱,省下很多電費。”後來就不再聽到孩子埋怨下雨了。若能養成幽默的性格,不但能改變命運,也能讓身邊的人快樂,亦能增進人際關係,何樂不為呢?

人生哲理小故事12

愛情巫師

非洲一個部落酋長有三個女兒,前面2個女兒既聰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頭牛作聘禮娶走的。在當死者是最高規格的聘禮。到了第三個女兒該出嫁時,沒人願出九頭牛的聘禮,原因是此女非但不漂亮,還很懶惰。

後來一個遠方的遊客聽説此事,就對酋長説:我願意以九頭牛患你的女兒。酋長非誠高興,把女兒嫁給了外鄉人。

過了幾年,酋長去看遠嫁他鄉的女兒,沒想到女兒變成一個氣質超俗的漂亮女人而且能下廚做美味佳餚款待父親。酋長很震驚,他偷偷問女婿:難道你是巫師嗎?你是怎樣把她調教成這樣的?

女婿説:我沒有調教她,我只是始終堅信你的女兒值九頭牛,所以她就一直按九頭牛的標準來做了,就這麼簡單。

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神奇,尤其在婚姻關係中。如果你每天試着發自內心地讚美你的愛人,而不是訴苦和抱怨,那麼你一定會發現,對方也在悄悄地改變,而且,是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

人生哲理小故事13

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説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牀就會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1建築師回答説,“我來看看。”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牀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建築師剛上牀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牀上幹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説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人生哲理小故事14

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上書“知止”二字。

我們一般説“知足”,其實“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

“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説: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止”,簡單來説,就是知道什麼時候夠了,知道什麼時候該走,知道“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

不是難在不知道。是難在不捨得,不願意。

“知止”,是從心靈出發的。心裏這麼想,付諸行動,才會成為“行為”。

“知止”,不但是針對“欲壑”,懂得説,夠了;也要對“痛苦、煩惱”,懂得説,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

快樂固然短暫,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

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其實也是不瞭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細微處。一念起來,知止,不被帶着走;一念消失了,知止,不動如山。

人生哲理小故事15

某天,一隻蠍子要過河,就對身邊不遠處的青蛙説:“我想到河彼岸去,但我不會游泳,你揹我過去吧。”“揹你過去不是問題,可我不會揹你!”“為什麼?”蠍子問。“因為你有個毒鈎子,如果我揹你到河心,你蜇了我,我就要死翹翹了。”聽了青蛙的話,蠍子哈哈大笑:“你弱智啊,你揹我到河中間時我蜇你,你死了我還能活嗎?”青蛙一想也是,就背起了蠍子。當它們游到河心時,青蛙突然感到背上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接着便四肢發麻。青蛙用最後的力氣問道:“你想自殺?”蠍子答道:“誰想自殺啊?我蜇你完全是出於下意識。”説完,兩個小傢伙就都沉入了河底。

在這個故事裏,青蛙開始是對蠍子保持警惕的。換言之,青蛙對蠍子的行為是有預見性的,它預測到了蠍子的行為將會導致的後果。但它放棄了正確的行動設想,錯誤地認為任何動物都會珍惜自己的生命——蠍子蜇我,它就會喪失生命,因此它不會蜇我。但它忘記了一條重要的規則:邏輯只適用於理性條件下,而下意識又往往能戰勝理性。

知道習慣可怕,但由於“意識複製”的特點,人們對習慣還是難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