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生活哲理故事31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9.72K

生活哲理故事1

養牛之道

生活哲理故事31篇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為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説:“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着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生活哲理故事2

幼子拼圖

一個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色彩鮮豔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説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是沒過10分鐘,兒子又來敲他的房門。牧師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

“啊,”小約翰説:“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角5分錢。“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點評】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改變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態度是積極的,你的生活也會是快樂的;如果你心理態度是消極的,那麼,生活也會是憂傷的。

我們不要總是夢想着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朋友,只要我們用樂觀的態度看待世界和生活並努力奮鬥,那麼未來的生活就一定是美好的、幸福的!

生活哲理故事3

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説八門語言?

店主説:不。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生活哲理故事4

日本一位名叫信重的彪悍武士向白隱禪師請教:“真有地獄和天堂嗎?能帶我去參觀參觀嗎?”

“你是做什麼的?”白隱問。

“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土!”白隱叫起來,“哪個蠢主人會要你做他的保鏢?看你的面孔簡直像一名討飯的乞丐!”

“你説什麼?”信重跳起來,熱血湧上臉孔,伸手要拔腰間的寶劍,他哪受得了這樣的刻薄話!

白隱照樣冷嘲熱諷:“哦,你也有一把寶劍嗎?你的寶劍太鈍了,砍不下我的腦袋。”

武士勃然大怒,哐地一聲抽出了寒光閃閃的利劍,目露兇光,對準了白隱的胸膛,此時,白隱安詳地注視着武士説道:“地獄之門由此打開!”

這位武士一剎那恢復了理智,覺察到自己的冒失,深感禪師的道法非同尋常,於是急忙收起寶劍,向白隱鞠了一躬,謙卑地道歉。

這時候,白隱微笑而温和地告訴武士:“天堂之門由此敞開!”

這位武土頓時省悟過來:當你萌生行兇作惡之時,你正在向地獄邁進;當你謙卑慈愛時,你已處在天堂裏了。

一位中國禪師,一位日本禪師,不約而同地以幽默的方式,形象而生動地解答了宰相與武士的問話。他們的幽默除了來自於智慧,還來自於“無私無畏”。

試想,如果看到宰相就奴顏卑膝,極盡逢迎拍馬之能事;如果看到武土就膽戰心驚,避之唯恐不及,那還幽默得起來麼?

禪師的幽默,並非一味挪揄嘲弄,更非惡作劇,他們善於區別對象,分別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生活哲理故事5

來北京闖蕩的女孩

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北京闖蕩。18歲的她,沒有像樣的文憑,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好不容易託老鄉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裏做打字員,一個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離得不算太遠,騎自行車40分鐘的樣子,是和幾個老鄉一起住在一間地下室,一張牀鋪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幾乎沒什麼別的事做。她從家裏帶來的書還是高中唸的英語書。沒事就拿出來翻。書的邊上都起捲了。她閉着眼睛從書的最後都能背到最前一頁。就這樣,她攢了一年的錢,終於夠上個英文班。同屋的老鄉笑話她,“你這麼學根本是沒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公司裏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畢業生不要,要你?”她什麼也不説,只是笑笑。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六年中,工作換了很多個,待遇越來越高了,開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後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級提高到二級、繼而三級,最後是四級和六級的證書也拿到了手,並且已經能和老外交流了。最近,她又換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從前住的那個地方,與另一個女孩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不久,她認識了一個和她公司有着業務來往的部門主管,小夥子也是外地人,畢業後獨自留在北京打工。

後來,他們結婚了,並買了自己的房子。

她那天上街碰到了曾經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鄉———老鄉還是住在那裏,老鄉説一切都沒有什麼變化,只不過是自己周圍牀鋪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了。

生活哲理故事6

機會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瞭解老總的奮鬥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生活哲理故事7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漬抹掉,説:“看,這不就乾淨了嗎?”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户髒了。

生活哲理故事8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生活哲理故事9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揹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生活哲理故事10

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説,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生活哲理故事11

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囱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説,煙囱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囱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説:“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生活哲理故事12

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卧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牀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牀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生活哲理故事13

佛塔上的老鼠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佛塔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祕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説跪就跪下了!”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為你!”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生活哲理故事14

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説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説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

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己説: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生活哲理故事15

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説:「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生活哲理故事16

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着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説:“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生活哲理故事17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説:「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會説: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生活哲理故事18

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鬆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説鬧着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説: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悦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説: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説些什麼。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生活哲理故事19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羣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着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着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説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生活哲理故事20

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生活哲理故事21

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生活哲理故事22

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生活哲理故事23

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説。”袋鼠説∶“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生活哲理故事24

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生活哲理故事25

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經常向人訴説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説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着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着我學。”

路人説:“這樣説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於才能來説,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生活哲理故事26

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説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説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説,“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生活哲理故事27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為,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生活哲理故事28

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説,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生活哲理故事29

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着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生活哲理故事30

神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着枴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着同情的回吻説:「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説:「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生活哲理故事31

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説:“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Tags: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