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人生哲理小故事(合集1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人生哲理小故事1

有個很喜歡説大話的人,只要從他口裏説出的話,一定含有“一定”,“肯定”,“保證”,“絕對”之詞,人們稱他為“大話王”。

人生哲理小故事(合集15篇)

他喜歡説大話,即使説出的話被破,他仍然理直氣壯的一爭到底。很多人都煩他,不願意與他多作爭辯,他自以為很牛,事後總是得意的笑。

一天,他閒來無事,到處溜達,聽到有人説今天恐怕要下雨,他一陣大笑,“今天一定是個大晴天,你們看,天上有烏雲嗎?天氣預報也是人説的,信不得,我説不下雨,一定不會下”。

有人回他一句,“這麼説,你比天氣預報還準?”

他很得意,“肯定啊,我預言的天氣,一定不會錯”

另一人挑釁道,“這樣沒意思,倒不如賭點什麼”

大話王爽快的迴應他,“好,我就賭不下雨,我馬上就將屋頂的瓦片揭個精光,你們呢,一人準備一袋糧谷,準備好送到我家吧”

大家商量了一下,同意了。

大話王回到家,上屋頂,將瓦片揭得一片不留,然後讓妻子將家裏的糧谷拿到大廳,好好的曬曬。他得意的坐在廳中,哼着小曲,喝着熱茶。到了下午,仍沒有下雨的跡象,他心想,這下咱家有糧食了。於是鎖好門,拉着妻子去趕場子打麻將了。

因為麻將館比較遠,走了差不多20分鐘,即將到的時候,一陣狂風,隨後襲來一場暴雨,還來不及多想的他,夾着妻子直往回趕,因為雨大,路遠,待他趕回家時,打開門一看,家裏已經變成了一個游泳池,上面漂着一顆顆的稻穀,妻子一邊哭一邊大罵,他懵了,嘴裏飆出一句話,“這一定是個夢!”

所以説,人就是人,不是神,説話做事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説話太滿,不給自己台階下的人,其實最愚蠢。滿則溢,溢則失。

人生哲理小故事2

1、有位木匠砍了一棵樹,把它做成了三個木桶。

一個裝糞,就叫糞桶,眾人躲着;一個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着;一個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着。

桶是一樣的,因裝的東西不同命運也就不同。人生亦如此!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2、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人中了100萬,大部分人會蠢蠢欲動跑去買,覺得“説不定我也有機會中獎”,覺得“這麼幸運的事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

但如果你在報紙上看到一起車禍,50個人裏只有兩個人買了保險,各賠了200萬,你會覺得這兩個人沒買錯,但你不會立馬去買保險,覺得“這麼倒黴的是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這兩件事反應了人性的兩種心理:貪婪和僥倖!

3、一個人若想成功,要麼組建一個團隊,要麼加入一個團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單打獨鬥者,路就越走越窄,選擇志同道合的夥伴,就是選擇了成功。用夢想去組建一個團隊,用團隊去實現一個夢想。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團隊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一個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那裏的時候,在他身後站着的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4、狼行千里吃肉,馬行千里吃草,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逐流。有這麼一句話我非常欣賞:“ 真的很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變,才是命運 ,忍,才是歷練,容,才是智慧,靜,才是修養,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擁有!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

5、拉麪説: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説:臉皮不能太薄。窩頭説:還是留個心眼好。豆腐説:關鍵階段,需要點化。蝦説: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啤酒説:別急,總有讓你冒泡的時候。麪包説: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後,覺得空虛。油條説:不受煎熬,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為老油條。

這就是人生,成功的路上離不開貴人的幫助,名師的指點,朋友的理解,遠人的刺激,近人的支持。

人生哲理小故事3

當機立斷

電腦名人王安博士生稱影響他一生最大的教訓是6歲時的一件事。

一條,王安走在樹下,突然,一個鳥巢掉在他的頭上,從裏面滾出一隻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於是連鳥巢一起帶回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準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把小麻雀放在門後。然後走進屋內,請求媽媽允許。

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他,他興奮地跑到門後,卻發現小麻雀不見了,一隻黑貓爭議有未盡地擦拭着嘴巴。

這件事讓王安得到一個很大教訓,只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

不能作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人生哲理小故事4

許多年輕姑娘的人生夢想只是考上一所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找個好男人結婚,最後成為好媽媽,但一旦出現比較壞的結果,就會嚴重影響到女人的健康、情緒和兩性關係。和“什麼都想要”這種思想相比,年輕女人們更應該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哪個部分對自己最重要。

經驗比物質重要

擁有物質並不壞,但不要變得物質主義。物質主義不會提升你的幸福感,反而卻是不幸福的開端。曾經有一項針對1萬20xx名大一新生開展的研究,試驗的目的是調查他們在37歲時的生活滿意度,結果發現那些對物質具有很強慾望的人,20年後的生活滿意度都較低。

自我效能比自尊重要

自尊是對你自身價值的評估,而自我效能則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備能成功的要素。當你贏得一個高分只是為了炫耀時,就被剝奪瞭如何調整心態、接受失敗這件事的能力。

別怕冒險

當你被要求做公開陳述報告或迎接新的挑戰時,你會採取逃避的態度嗎?年輕的女孩往往受到的稱讚是“聰明”或“很棒”,而年輕的男孩經常受到“繼續努力”的稱讚,因此,很多女孩就形成了思維定勢,避免挑戰,希望自己看上去更聰明,放棄了看似毫無結果的努力,而男人們則傾向於以發展的心態開發自己的能力,去擁抱挑戰,遇到挫折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別困在錯誤的思維裏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削弱了對幸福的復原能力,並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生活中有一些信仰是你必須思考的,試着問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

別人如何看待我?

我想不想變得更完美?

我要實現哪些目標?

我是否具備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完美真的不存在

追求完美是一件具有破壞性的事,過多地專注在這件事上會粉碎你的創造力。研究發現,完美總是與抑鬱、焦慮、麻痺的生活、錯失機會相伴。

有漏洞是好事

對完美的關注越少,就會對漏洞的關注更多,也意味着更多的機遇擺在眼前。

避免陷入幸福的陷阱

許多女人想當然地認為,當人生達到了某一點時,自己就會變得更幸福:

當我找到意中人,擁有了一段婚姻後就會更幸福;

人生哲理小故事5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説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裏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

「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説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

『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説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

「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人生哲理小故事6

有一個推銷員,常挨家挨户地推銷產品,而把腳都走破了。一次這個推銷員在拜訪一客户約三十次後,客户卻在最後關頭想轉向別人購買。這推銷員百思不解,也很失望;但他仍不放棄,決定拜訪該客户的總經理。他帶着“有望客户表”,裏頭記滿三十次拜訪的談話紀錄,誠懇地請求總經理告訴他“失敗的原因”,以便改進。那位總經理看了密密麻麻的“客户卡紀錄”之後,抬起頭,看着這個推銷員,感動地説:“我佩服你的精神,現在,我決定買你的產品!”

感悟:成功的原因不在力量大小,而在堅持多久。把握任何上台的機會,堅持到最後一分鐘,讓它始終完美。

人生哲理小故事7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揹着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有什麼別的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説,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揹着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説“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裏,等來電後坐電梯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他們有説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説,“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80樓到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包包裏了……

有人説,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揹負着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後,離開了眾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留在了20歲的青春歲月,還沒有來得及完成……

人生哲理小故事8

一個誠實的老人忍受着正午的酷熱,在自己地裏耕作,親手將純淨的種子撒播進疏鬆肥沃的泥土裏。

驀地,在一棵菩提樹寬闊的樹蔭下,出現了一個幽靈,驚得老人一下子愣住了。

“我是所羅門,”幽靈語氣親切地説,“你在這兒幹什麼,老人家?”

“你要是所羅門,還問什麼?”老人反問,“在我年輕的時候,是你叫我去螞蟻那兒,看它們忙忙碌碌幹活兒,學習它們勤奮和積攢東西的本領。那時怎麼學的,我現在還怎麼幹。”

“可你只學會了一半,”幽靈回答,“再上螞蟻那兒去一次,也學學它們在生命的冬天如何休息,並且享受自己的積蓄。”

人生哲理小故事9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宰予問了孔子一個很古怪的問題:“老師,一個君子,假如我們誆騙他:‘有人掉到井裏啦!’他會馬上跳下井去救人嗎?”孔子皺眉回答説:“怎麼會呢?君子會馬上趕去察看,但不會糊里糊塗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段對話的價值不在於宰予的這個問題有沒有技術含量,也不在於孔子對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於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的觀點。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這種觀點。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説,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用合情合理的騙局欺騙。

孟子舉過一個例子。鄭國國相子產,是個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經向他討教,還誇獎他是“古之遺愛也”。一天,有人給子產送來一條活魚,子產仁慈,讓手下小吏把魚拿到院子裏的池子放生,這人卻把魚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產見到他,問:“那魚放生了嗎?”他説:“已經放生到水池裏了。”為了增加這個謊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編造説:“那魚啊,挺逗。一開始放到水裏,半死不活的;過了一會兒,它就恢復了生氣,搖頭擺尾地遊走了。”子產一聽,很高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條魚終於到它該去的地方去了。

這個把魚吃掉還騙人的小吏真是個小人。他事後還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講:“誰説子產聰明呢?我明明把魚吃到肚子裏去了,他還連聲稱讚,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產可笑還是這個小吏可惡?子產讓他把魚放了,他答應後不僅沒有照做,違背承諾,還把謊話編得活靈活現,合情合理。一個人,把別人對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麼他希望別人把他看成什麼樣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別人,不僅是仁者,也不失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騙之前,已然站在小人無法企及的高處。

用合情合理的謊話欺騙別人,不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損害別人之前,自己先已墮落。

君子不懷疑正當的東西,不質疑合情合理的東西——因為,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信任底線,比防範受騙還重要。

人生哲理小故事10

朗布利奇:“兩個人同時向窗外觀望,一個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看到了星星。”

有一個美國年輕軍官接到調動命令,人事令上將他調派到一處接近沙漠邊緣的基地。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着他離開都會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為了證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執意陪同前去。

年輕軍官只好帶着妻子前往,並在駐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幫妻子找了個木屋安頓。該地夏天酷熱難耐,

風沙多且早晚温差變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語,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有問題。

過了幾個月,妻子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於是寫了封信給她的母親,除了訴説生活的艱苦難熬外,信末還説她準備回繁華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親回了封信跟她説:“有兩個囚犯,他們住同一間牢房,往同一個窗外看,一個看到的是泥巴,另一個則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離開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發發牢騷罷了!接到母親的信件後,便對自己説:“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來。”

從此後她改變了生活態度,積極的走進印地安人的生活裏,學習他們的編織和燒陶,並迷上了印地安文化。她還認真的研讀許多關於星象天文的書籍,並運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觀察星星,幾年後出版了幾本關於星星的研究書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專家。

“走進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這樣跟自己説。

打敗自己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走進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歸與生活的目標,請不要抱怨環境讓你無法一展長才,並努力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閃耀星星。

人生哲理小故事11

擴路

劉傑大學畢業後,進了交通局,在西關崗街當隊長。

西關街街長1500米,雙向四車道,中間被鐵柵欄分開。街的盡頭是六個萬人大廠,每天上下班的時候,三四萬職工一齊擠到街的一側,人山人海,浩浩蕩蕩。幾年來,這條路每天都得堵上幾個小時。交警隊一直想擴路,可苦於沒有資金,一直拖到現在,成了局裏的頭號難題。

劉傑上了十天班後,拿着一份西關街街況報告找到警隊的王局長。

王局長接過報告,問:“想改善西關街的交通,你有什麼想法?”

劉傑伸出三根手指,對着王局長一晃,説道:“給我三萬,我保證在一個月之內把西關街變成雙向六車道!”

王局長頓時來了興趣,忙問他具體方案,可問了半天,劉傑就是不講,只是一個勁地説:“請領導相信我。”

王局長沒辦法,大筆一揮,給劉傑批了三萬,説:“這個月我要到省裏開會,希望我回來的時候,路況能有所改善!”劉傑拿着批款,連連點頭。

怎麼可能?王局長開完會,立即坐車趕回天水市,一看究竟。

當他來到西關街的時候,正趕上工人們上班,西關街上的工人比以前還多,可似乎不那麼擠了。

王局長定睛一看,原來那排三里長的鐵柵欄底下都裝上了鐵軲轆,上班的時候就往這邊推過來一個車道,原來是這樣的“雙向六車道”啊。

指揮交通的劉傑也看到了王局長,他一路小跑,過來“啪”地給王局長敬了個禮:“請局長檢查工作!”

王局長拍了拍劉傑的肩膀,歎了口氣,説:“十年了,這麼簡單的辦法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總説要擴道,其實最應該擴的就是我們的思想啊!”

人生哲理小故事12

在古希臘,處死囚徒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砍頭,一種是用繩絞死。

一次,好惡作劇的國王派劊子手向囚徒們宣佈:“國王陛下有令——讓你們任意挑選一種死法。你們可以任意説一句話——如果説的是真話,就絞死;如果説的是假話,就殺頭。”

這樣的法令真是太奇怪了。但囚徒們的命運操縱在國王的手裏,反正都是一死,也就顧不得多想,就很隨意地説一句話。結果,囚徒們不是因為説了真話而被絞死,就是因為説了假話而被砍頭。

國王看到殺囚徒像玩遊戲一樣有趣,覺得十分開心。

在囚徒中,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當輪到他來選擇處死方法時,他巧妙地對國王説:“你們要砍我的頭!”

國王一聽,頓時感到好為難。如果真的砍他的頭,那麼他説的就是真話,而説真話是要被絞死的;但如果要絞死他,那他説的“要砍我的頭”便成了假話,而假話又是應該被砍頭的,但他説的又不是假話。他的話既不是真話,又不是假話,也就既不能絞死,又不能砍頭。

國王無奈,只好揮揮手説:“放這個聰明人一條生路吧!”

於是,國王那條奇怪的法令,只好馬上宣告廢除。

人生哲理小故事13

人生的祕訣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説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着年輕人説:“孩子,人生的祕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説:“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説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裏聽到人生的一半祕訣,拆開信封,裏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哲理: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人生哲理小故事14

一次坐飛機,遇見一個小夥兒,一路上我們用普通話聊天。飛機到北京,他問我:“你是北京人嗎?”

“不是,”我答,“我是南京人。”

生存還是生活,你説了算他頓時驚歎起來:“我也是南京人啊。”

原來聊了一路,卻是老鄉。老鄉相見分外親,各自留了電話和MSN。網上經常問候,有一次他説,他在北京兩年了,我是他唯一認識的南京人。

“不可能吧,”我説,“北京有的是南京人啊。”

“可是沒有人互相來往,”他沮喪,“北京沒有意思。”

“那你為什麼來北京?”

“生活所迫,公司派我來的,我現在就希望把我派回上海,離家可以近一些。”

“是嗎?”我想了想,“我有個建議,以我們為原點,希望半年之後,至少認識20個南京人。”

“從網絡上嗎?”他搖搖頭,“網上什麼人都有,不可靠。”

“不,”我説,“我們從現有關係網中來。”

他沒有明白,只是看着我。我説:“你看,我們在南京都有很多親朋好友,他們肯定分別在北京有信得過的朋友,請他們把信得過的朋友介紹給我們,我們不就有朋友了?而且還有共同話題,又能互相信任。”

“這主意妙!”他拍手稱快。一週後,我們7個南京人坐在了一起。3個月後,我們20多個南京人在後海划船。4個月的時候,他沒有被派往上海,而是派去了美國。

臨行之前,眾人AA製為他餞行。他在飯前致辭,大意是説,沒有想到在北京最後的時候,會有30多個老鄉為他送行。他覺得北京很温暖,南京人很哥們兒。

人生哲理小故事15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接着他們就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煮了魚,他狼吞虎嚥,很快連魚帶湯他吃了個精光。幾天後他餓死在魚簍旁邊。而另一個人卻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一步艱難的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的大海時,他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大海,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長者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他們兩每次只煮一條魚分着吃,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海邊,從此他們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孩子,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Tags: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