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馬説教案參考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19W

馬説教案參考

馬説教案參考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食、石、見、祗”的音與形,理解文中“辱、駢、雖、等、安、策、臨、其、之、盡”的意義,重點學習加點的多義詞。

2、掌握文中倒裝句的定語後置句與介賓短語的用法,掌握省略句。

3、理解文中“伯樂”“千里馬”與“食馬者”的比喻義。

4、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與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5、結合已知的文言知識,加以區別比較,來鞏固文言文的語法與句式。

【課堂設計思路】

由於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而且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將文言文的語法與句式加以綜合掌握,學會區別比較,並能舉一反三,温故而知新。所以本文的教學重閿β湓謐幀⒋省⒕淶慕萄Ш屠斫獗疚鬧行乃枷胗胱髡咄形鐫⒁獾男捶ㄉ稀?br>

1、字:本文中有如下多音字與通假字:(可製成幻燈片出示給學生看,加深印象)

食(shí) 石(shí/dàn)見(xiàn)衹祗(zhǐ)

2、詞:(加點詞可製成幻燈片,用於“一詞多義”的教學,從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辱、駢、雖、等、安、策、臨、其、之、盡”。

3、句:

⑴ 倒裝句

① 定語後置:“馬之千里者”即“千里馬”。

聯繫以前學的:“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即“富僧者”。

② 副語前置:“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即“欲與常馬等且不可得”。且該句的句讀也非常重要。

⑵ 介賓短語的用法:

① 策之(不以其道):此處介賓短語作動詞;

② 駢死(於槽櫪之間)的補語,在動詞之前;

③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或之後翻譯均可;

④ 今(以蔣氏)觀之:作動詞的狀語;

⑶ 省略句:

① (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 (人)食之不能盡其材

③ (馬)鳴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此練習也可以作一詞多義“之”的練習。第③句的“之”是語氣助詞,無義。可聯繫舊知識,出示幻燈做課堂練習。如“久之,蛇竟死”,“公將馳之”,“填然鼓之”,都是“之”做語助詞,無義。

4、中心:本文中心是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罪行,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進一步指出伯樂對於千里馬命運的重要作用。

⑴ 進述統治者的罪行,可出示“板書2”輔助進行。由“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不知”來引導出千里馬之悲慘命運。(被埋沒在馬伕手裏,與普通馬老死在馬廄之中)。板書“埋沒”。在分析第三節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引導學生明白食馬者不讓它吃飽卻又要讓它日行千里,學生自然而然會得出食馬者摧殘(虐待)千里馬的結論。另外在分析最後“嗚呼”一句作者感慨時,可在原板書“不知”之前加一個大的鮮紅的“真”字,加以強調食馬者是真不知千里馬也。

⑵ 在分析韓愈的創作意圖,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如教師是填鴨式直接告知學生,將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板書需事先有安排。在書寫“韓愈”時,在其正下方空兩行再板書“千里馬”,在歸納出千里馬被“埋沒”時,引導學生用成語來表達。學生會説“懷才不遇”或“報國無門”,再擇一寫在“千里馬”的下一行。再引導學生看板書,“韓愈”、“人才”、“千里馬”成一條直線,可得出“千里馬”是喻“人才”的。接着引導學生看板書去歸納作者創作此文的意圖,那麼作者懷才不遇的憤之情便水到渠成。

⑶ 同時在分析第一部分時將如下詞語板書在“千里馬”與“食馬者”之間:①(真)不知②埋沒③虐待(或摧殘)。箭頭則從“食馬者”指向“千里馬”,再引導學生得出“食馬者”有何三大罪行?這樣學生便可輕而易舉完成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任務。教師應重點講述“埋沒人才”這一罪行。

【上課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家是否記得第五冊學過沙葉新的話劇?(《陳毅市長》)大家都來説的陳毅市長是怎樣的一個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遠見卓識,極富個性的人)他尊重齊仰之這個人才,那麼齊先生在未遇陳市長之前,他的遭遇如何?(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毫不重視齊仰之,他報國無門,受盡冷遇)幸虧他遇到了陳毅,終於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這使老師想起了伯樂相馬的故事,陳毅市長就好比是善相馬的伯樂,他發現並重用了齊仰之這個人才。而古代的人才可沒有齊仰之那般幸運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馬説》,看看韓愈是怎樣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罪行。

1、註解:採用了導語導入法,這可以進行知識的遷移,温故而知新。這冊書中剛剛學過沙葉新的戲劇《陳毅市長》。其中的齊仰之的遭遇就與千里馬的遭遇相同,在舊社會裏他報國無門,受盡冷遇,也是懷才不遇。而陳毅就好比是伯樂,發現了這匹“千里馬”,重用他,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此種導入法與板書導入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可以結合來使用,也可有選擇地來使用。

板書課題:齊讀註釋①,明確文體。

2、可以用另外種“板書導入法”導入新課。可以先出示作者的簡介畫面,讓學生對韓愈有一個初步印象,教師可同步進行作者簡介,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直接點明他的懷才不遇。提示學生想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他所遇到的是個昏君,昏君根本就不知他是個人才。所以,要讓學生明白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沒有明君,人才只能空有一身的才華,卻無處施展。這樣學生便很容易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在此同時播放板書1,加深學生印象。再點明本文講的是“千里馬”與“食馬者”、“伯樂”的關係。此時可出現板書2的畫面,讓學生知道文中的“千里馬”其實就是“人才”,即是韓愈這樣的人才。昏君就是文中所説的“食馬者”,而明君就是文中的“伯樂”。找到了這樣的語句對應關係,學生就不難理解“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比喻義。自然學生對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悲憤之情“懷才不遇”的理解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3、請同學推薦三位聲音宏亮的同學來朗讀第1、2、3節,其它同學看屏幕上的“字的教學”的內容,注意這三位同學有無將這些詞唸錯。同時來掌握其讀音與意義,以及其中的通假字。

二、“字的教學”

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 (shí或dàn)

食(shí)不飽,力不足 食:shí,吃。

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幹裏而食(sì) 食:sì,通“飼”,餵養。

食(sì)之不能盡其材(caí) 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見(xiàn) 見:通“現”,顯現。

註釋:屏幕上是沒有參考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