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中班城裏來了大恐龍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8W

一、説教材: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中班城裏來了大恐龍説課稿

《城裏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徵作為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裏給大家帶來麻煩和快樂的故事,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穫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容淺顯,易於幼兒理解。

二、説學生: 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閲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能夠正確地説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閲讀,在閲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係,並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展。

《城裏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在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學習詞組: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彙、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誇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在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裏,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以及發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驗,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的引導有關,因此,把這點作為難點。)

四、説教學準備: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驗上的準備,可以為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境裏學習。

1、幼兒經驗準備:對恐龍相關知識的瞭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五、説教學方法 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為主線,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的語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誇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隻恐龍嗎?為什麼?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帶來了麻煩,這是他願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麼做?等。

2、説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生。

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講述都是基於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複出現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説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採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徵、猜測故事的發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六、説教學過程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開始部分:欣賞激趣,談話引出。

展示圖片——提問——談話

展示恐龍圖片,吸引幼兒。恐龍是遙遠時代的動物,活動前幼兒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活動一開始出示大恐龍的圖片,讓故事的主人公出現在兒童面前,集中幼兒注意力。

提問:這是什麼動物?它長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一些特徵,教師提煉,突出重、大、長等特徵。

談話:如果恐龍來到城裏,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講,然後教師提出學習內容故事《城裏來了大恐龍》,幼兒會思考:故事的內容和自己講的一樣嗎?這樣幼兒就帶着好奇心去欣賞故事。

2.基本部分: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完整欣賞,加深印象——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逐圖講述,理解故事。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根據需要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在聽聽、看看、猜猜、講講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感知恐龍來到城裏後帶來的麻煩和便利,以及其中的原由。

展示第一幅圖,然後提問:恐龍來到了什麼地方?它是怎麼走路的?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通過多次提問,為幼兒創設一個問題情景,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結合已有經驗,運用講述法講述發生的事情,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提煉語言,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恐龍“啪噠啪噠”地走路,身體很大,堵塞了交通。在講述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地突破活動的難點。

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講述第二、三幅圖。第二幅圖突出,恐龍身體太重,鐵路發出“吱咕吱咕”聲音。第三幅圖突出:恐龍脖子太長,把房頂掀翻。

前三幅圖的內容,都是恐龍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教師在此引導幼兒講述“恐龍製造麻煩後,他的心情會怎樣?”

接着,引導幼兒看第四幅圖“恐龍變成立交橋,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體驗恐龍此時的心情,提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突出教學目標。

完整欣賞,加深印象。

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完整展示故事圖片,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

談話活動,情感體驗。

提問“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依照恐龍的各種形體特徵説出與眾不同的回答。幼兒把自己當成恐龍,設身處地去思考講述,更能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會快樂。

3.結束部分:幼兒閲讀故事,自由講述。

兒童在看故事,聽故事後,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再讓幼兒自由看書,拉近幼兒與讀本的距離。個別表達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在這一環節個別指導,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有研究者指出,要讓幼兒成長為一個流暢的閲讀者,需要具備反思、預期、質疑、假設的策略技能,不同的策略技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次活動,我就有意識的發展幼兒相關的閲讀技能。

比如:“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發展幼兒反思的策略技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第一幅圖觀察講述後再講述其它幾幅類似的圖,發展幼兒的預期策略技能,有利於幼兒快速理解閲讀內容;

“恐龍為什麼會給人們製造麻煩,它願意嗎?”發展幼兒的質疑技能,在助於深入準確理解閲讀內容;

“恐龍前後心情一樣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一隻恐龍,你想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就是發展幼兒假設的策略技能等等。

這些策略的逐步發展,將有利於今後的閲讀。

俗語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的説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行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Tags:恐龍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