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説課稿8篇

説課稿 篇1

我選擇的是一節常識課,如何擺脱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説,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歌曲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裏,客人説出自己從哪裏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徵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後是複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遊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並參與遊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複習了新課。最後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瞭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慾望,培養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境創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複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後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佈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遊戲,複習知識,並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説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説一説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説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慾望、激發他們以後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説一説自己所看到的。最後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後,創編舞蹈,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鑑賞力。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花潮》一文是我國現代作家李廣田於1962年寫的散文,記敍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圓通寺看到的海棠花開的盛景,讚賞了美妙的春光和社會的平和安詳氣氛。課文詞彙豐富,句式多變,文辭優美,適合學生反覆誦讀。

二、説目標:

認知目標:

1、學習理解“炫耀”、“鼎盛”等詞,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研讀第四自然段,在自主研讀、自讀自悟、誦讀表達中,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領略海棠花美麗與生機。

3、培養質疑的能力,並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海棠花的美麗與生機,感悟生命的魅力。

2、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説教法

1、整個教學過程,從課題入手,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從課題入手,為什麼稱花為潮?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引入課文重點段(第四自然段)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還啟發學生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是怎麼感受 的,幫助學生温故知新,樹立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4、在品讀句子中,設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氣勢,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5、培養質疑的能力,並能通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四、説學法指導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知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模式中,提煉主線,設計研究問題,引導學生自讀探究,並在交流中落實訓練點。

2、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知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課文的理解。

3、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

五、説教學流程:

一.由“潮”切入,揭示課題:

1. 師:(板書“潮”),同學們看到“潮”,你的腦海裏會出現一幅怎樣的景象?

2. 小結過渡:今天我們要去欣賞另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3.讀課題,看到“花潮”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初讀,感受“花潮”

1、介紹圓通寺

2. 初讀要求:

(1)、請大家自由朗讀全文,努力讀正確,讀通順。讀完以後用一、二句話談談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2)、初讀反饋,欣賞了雲南昆明的花潮,談談你的感受或理解?借用詞語闡述。

(3)、花潮是美麗的。文中哪一自然段最明顯的寫出了花如潮水。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

三、精讀第四自然段,感悟“花潮”

1、細讀這一自然段,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反覆讀,細細體會。

2、交流感悟

(1)、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彷彿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

(2)、誰知道呢,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的蜜蜂的嗡嗡聲,也許什麼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麼地方傳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

(3)、向高處看處,隔着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雲望不到邊際。”“大家一口氣攀到最高峯,淹沒在海棠花的紅海里。”

(4)、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條花都在枝頭上顯示着自己的喜悦。

四、整體迴歸

1、這麼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讓我們走進花潮。(欣賞配樂圖)。

2、學習了課文,欣賞了海棠花,你有什麼感受或理解嗎?

3、齊讀

五、質疑

六、介紹海棠花(課件)

七、總結

作者看到大片的海棠花,聯想到波濤洶湧的潮水,我們體會到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在看花?其它的人是如何興致勃勃去欣賞花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八.作業:

1、摘錄第四自然段中你最欣賞的句子。

2、我與花兒有個約會(賞花品花)

圓通公園的海棠花讓作者感慨萬千,看來,花是有生命的,同時又具有靈性,花和人之間的關係還需要我們去細細地品味,如今正是春光明媚,讓我們一起去公園,去山林,去田野,和花約會,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細細地觀賞花的美麗,用你的明亮的心靈去感受花的神韻,穿行在花叢間,如能再吟上幾首詠花詩。那便是這個春天裏最詩意最浪漫的事了。

説課稿 篇3

第一,説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數字卡、鈕釦、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説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説:“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鈕釦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説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説説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説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説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着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敍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説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説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説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説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本節課是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方面的基礎知識。在“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4、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等理念指導下,結合新課程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節課目標設計如下:

1、 知道“天氣”的內涵,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

2、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 養成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習慣,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因為天氣跟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而且對終身發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又由於天氣符號、天氣圖比較抽象,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再加上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因此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教法和學法

針對以上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用演示圖片、談話、實踐、強化和發現等方法相結合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再根據學生的的心理髮展規律,我主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體採取了視聽、討論發言、小組合作交流、比賽、角色扮演等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教學過程

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那麼誰能來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呢?(注意描述過程中都用到哪些關鍵詞!)

2、我對能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的學生作出肯定評價後,讓學生繼續描述給出的三張表示不同天氣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天氣情況,並提出問題:“那麼描述天氣要從哪些方面來講呢?天氣又有什麼特點呢?”

3、接着再根據學生的生活提問:“在你的生活中都經歷過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對你產生了哪些影響?”

4、學生自由發言後,我小結到:由剛才同學們的發言可見,天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那麼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哪些方面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張關於豐收、洪澇、乾旱的圖片,學生看完後,再展現兩則資料(關於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借東風和今年9月10日——12日“海馬”颱風對北部地區影響的資料),由此讓學生議一議天氣對人類活動還有哪些影響?

5、學生交流時,如果有學生總結出:天氣對人類活動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方面。我會肯定這種一分為二看問題的觀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從而讓他享受成功的喜悦。

6、在以上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設計的層層遞進的系列生活化問題紿終貫穿其間,這樣通過創設真實吸引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而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地理的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7、以上是讓學生知道“天氣”的內涵,學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天氣”這一術語,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本節課的另一重點也是難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簡單天氣圖。”

8、先由我説出並解釋一些民間諺語:“青蛙叫,雨水到。天上星星跳,風雨就來到 。蜻蜓一起飛,表示有暴雨。”。意在讓學生要日常生活中能具備看雲識天天氣的能力,由此提出問題:那麼我們怎麼來看懂衞星雲圖和在城市天氣預報圖上辨別各城市的天氣情況呢?

9、於是出示一幅衞星雲圖,提出問題:衞星雲圖中不同顏色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10、師生共同完成後,讓學生先仔細閲讀辨別書本和地圖冊上的天氣符號,再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節目”給他們看,要求學生注意天氣預報員是怎樣播放城市天氣預報的。並讓學生為下面的小組比賽作好準備!如果天氣預報節目中有出現與書本不相符的天氣符號,要給同學們作解釋:天氣預報節目中常用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每過一段時期可能有所改變。

11、小組遊戲比賽規則:小組內的一位學生上前負責抽取出城市;另選出一名天氣預報員到大屏幕前在城市天氣圖上找到城市後,播報出該城市的天氣情況;其他組員根據天氣預報員播報的天氣狀況在我準備的天氣符號卡片中找出相應的天氣符號,向大家展示,其他同學作評委;最後評出優勝組並頒獎。

12、在這裏我把這一環節設計成遊戲形式,讓學習小組儘可能多的識別天氣符號,對優勝小組給予表揚和象徵性的物質獎勵。不僅創造機會讓學生識別更多的常用天氣符號,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內在需要,讓學生有了直接興趣,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13、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為了把形成結論的過程變得更生動,我讓學生進行視聽、實踐、比賽、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本文來自"大文章"

14、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理念指導下,我又設計瞭如下的角色扮演活動:明後天學校將舉行秋季運動會,如果你是運動員,班主任、體育教師、校長都有應該充分考慮天氣情況,那麼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作準備呢?

這一活動讓學生可學以致用,同時也可使我自己對本節課作一個客觀、理性的思索,是教師發展的又是一重要途徑!

佈置作業:回去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與同學交流明後天我們威海的天氣是什麼樣的。目的讓這一節課能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和延伸!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二《元素》第一課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內容作出説明。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元素》一節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課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本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水的組成、原子構成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引領學生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和微觀構成的認識統一起來,為今後學習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打下基礎。同時元素作為“雙基” 知識 ,是構成學生化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因此,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十分重要 。

本節內容是後面章節《離子》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元素的概念;瞭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元素週期表發現史的教育,體味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元素週期表探究元素之間規律性聯繫,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量變引起質變的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記憶與書寫,元素符號的意義。

教學難點: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説學情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説,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對於化學知識以及物質的宏觀組成已經有了一定積累,但對於物質的微觀結構還沒有太深入的認識,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説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結合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情況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講解法、談話法、指導發現法。

四、説學法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

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藉助多媒體,採用了 “自學輔導,當堂達標”教學模式,以學為主,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我確立了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學、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充分體現我校教學模式:1、3、6教學模式,即一個教學理念:創設有效課堂;三個案:預習案、教學案、鞏固案;六個教學環節: 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六個環節。

(一)預習案版塊

根據所學部分的核心內容和知識主線設計有思維價值的問題 ,明確主幹知識,基本掌握簡單知識,以便檢查學生預習效果。以此完成以下預習目標:

1、讓學生明確預習的方法及目標;

2、引導學生完成預習思考題

3、鼓勵學生提出預習中產生的疑問

教師應瞭解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哪些問題並期待教師解決。

(二)教學案版塊

具體流程包括: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六個環節。

自學質疑:指導學生圍繞預習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嘗試知識建構,基本解決預習、自學中的學習問題。

比較學生熟悉的幾種物質,O2、O3、H2O、H2O2等物質中都含有化學符號O這種成分,引導學生認識它們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對元素的概念的質疑。

交流展示:課堂討論,交流解決學習問題共享成果,教師組織學生以多種形式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具有類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幫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組合無數英文單詞的26個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幾個積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築的兒童玩具積木,等等,由此説明元素可以組成多種物質。由此引出目前已發現一百多種元素,這些元素組成豐富多彩、形態萬千的物質世界。

學生自己閲讀教材圖4-4“地殼中的各種元素的含量(質量分數)”,得出結論:地殼中各種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異很大,氧、硅、鋁、鐵含量相對較多,而與生物關係密切的氫、氮、鉀等相對較少。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記憶位於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鋁、鐵),並指出跟生物關係密切的元素不足,有必要適當施加化學肥料,以提高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保證人類生存的需要。

互動探究: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質疑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互動探究,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指導。

對比觀察化學反應前後,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元素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將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 P71討論題。引導學生分析

貢獻,瞭解化學週期表對於化學研究的重要作用,並通過完成課本76頁的活動1來練習使用元素週期表。 元素週期表的發現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學探究史,通過呈現補充材料、引導學生討論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還要應講究科學誠信。

矯正反饋:矯正學習存在問題,特別關注學習困難學生,訓練方法多樣,學生大面積參與。

元素是宏觀概念,是對物質的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説説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

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着。

第一步:由“愛”導入、激起愛國之情,揭示課題。

我這樣創項:首先教師用很隨和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引出“愛”字,繼而因勢利導:愛的含義很深、很廣。然後舉生活中,學習中的愛的實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順利地引出課題:我們愛祖國。

第二步: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師多媒體出示問題與答案、印證學生的反饋、理清詩歌的思路。

第三步:精讀詩歌、情感昇華

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了閲讀,因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因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了讓讀者去了解祖國、新近祖國、感受祖國是實實在在的。在教學中,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營造着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置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後,給予其充分的肯邊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當然,這讀也不定枯燥,刻板,一味地“唸書唱山歌”,而是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達到情感的共鳴”,如:詩歌的最後一節是情感的昇華,尤其是“我們愛祖國”這一句詩反覆出現了三次。通過我的點拔和引導,學生們終於讀出了三句詩層層推進的情感變化形成了高潮 。

最後,説説媒體輔助

將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恰當地運用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説説課堂擴展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世界前進。學生理解課文後,我設計了“朗誦或背誦”、“表演歌唱”、“提筆仿寫”三種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愛”。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主創造,既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張揚了個性、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

當然,本節教學過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希望各位老師,給我多提寶貴意見,我表示非常感謝!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國論》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唐宋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文章所總結的歷史教訓以及所闡發的人生哲理了解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蘇軾的《六國論》,強調了“士”的作用;蘇轍的《六國論》突出了團結的力量。蘇洵的《六國論》不同於以上兩篇。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借題發揮。蘇洵的寫作目的不在於總結六國滅亡的教訓,而在於警告宋朝統治者勿蹈六國滅亡的覆轍。借古喻今,以談論歷史供當今統治者借鑑,這是蘇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全文論述非常嚴密:第一段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二三兩段分別論述兩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和“不賂者以賂者喪”。最後兩段總結歷史教訓,諷諫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知識,讀背全文,領悟文章所總結的歷史教訓,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緊扣中心論點逐層論述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閲讀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還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也是與文言文教學密切相關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高考《考試説明》對古代詩文的閲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的要求:

①理解(能力層級B):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篩選並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鑑賞評價(能力層級E);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課後練習設計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非常認同這種傾向,因為讀背是“理解、內化、學以致用”的基礎環節,是積累語言,澡雪精神,形成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體會借古諷今的寫法,理解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的一篇,是屬於搬運號子類的抬木號

“吆號子”,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境內的原始森林區中,羣體性勞動很多,因此這種勞動號子十分繁盛。通過對《哈腰掛》的學習不但使學生感受《哈腰掛》的特殊風格,同時對孩子愛勞動教育。

二、説教學目標:針對本課的內容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哈腰掛》,感受體驗《吆號子》的風格。

2能力目標:瞭解吆號子的相關知識和文化。進一步體會上聲部、下聲部的不同作用與唱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我國傳統民族音樂。

3情感目標:聆聽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印象,培養學生鑑賞能力。通過欣賞,感受到勞動人民創造音樂的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熟悉樂曲的曲調和所表現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是:能夠感受、體驗《哈腰掛》風格的音樂在表現音樂上的作用。

四、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於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系統學習,積累了許多的欣賞曲目,音樂欣賞知識有不間斷的增加,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聆聽是很易忽視的重要環節。我沒有單純地“聽”,而是運用問題策略,引導學生帶着問題 “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在欣賞的時候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在一篇大森林裏,一羣伐木人在進行着伐木搬運工作,在搬運的過程中,木頭兩側各站四個人,邊走邊唱。前邊一個領唱的,當領唱的長處第一句詞時,大家一起哈腰,用鈎子掛上木頭,當挺起腰來開始起步後邊走邊唱,領唱者唱一句上聲部,大家挪動一步,同時應和一聲下聲部,形成一幅很壯觀的勞動場面,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特有的勞動號子的喜歡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2.採用討論法,本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這樣一首優美的藝術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採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多方面去感知音樂,瞭解音樂作品及音樂形象。

4.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

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

五:説學法: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

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主感受、自主體驗、自主思考反饋,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1.在教學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聽中有想、聽中

有畫,聽中去品、聽中去創。學生們學得自然、輕鬆、投入,達到聆聽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問學生你“感覺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從而進一步瞭解《哈腰掛》這種勞動號子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森林和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和熱愛心情。

六、説教學設計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欣賞的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來自感性認識,卻又高於感性認識,音樂欣賞可以藉着媒體,圖片、情景讓學生從視覺的空間得以很好的提升,讓音樂成為立體的音樂,而不是單調的、看不見、捉不到的。 這一理念貫穿於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在聆聽中讓學生感受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關鍵,本課則通過多媒體架起師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橋樑。

七、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放視頻,聽有關歌曲等等。)

1.音樂簡介。

2.簡單説説音樂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聽,先期感受大森林羣體伐木、運木的勞動場面。讓學生馬上對本節課樂理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欣賞作一個鋪墊,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欣賞樂曲。

(一)初步感受音樂。

1.提一些問題

2.學生邊聽邊想,聽完後四人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是三個有梯度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地理解音樂,對樂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問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第二問可以引導學生帶情境去聯想, 啟發學生的思維,運用聯覺現象,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第三問則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本身,去關注音樂結構上的幾大要素,為進一步

深挖作品做鋪墊。)

3.師提問,生反饋。

4.介紹該音樂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這是以音樂為主線學科的綜合,建立與音樂學科外的聯繫,使它能為教學服務。)

8.出示課題:剛才我們欣賞是《哈腰掛》。

9.樂曲簡介:

《哈腰掛》是電影《漩渦裏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龍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勞動場面的勞動號子。 (設計意圖:樂曲簡介主要是介紹這首樂曲的一些基本特點,讓學生在深度聆聽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二)二次感受音樂。1.你可以邊聽邊唱主題旋律嗎?(學生與老師一起哼唱音樂的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瞭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樂曲結構,聽懂音樂。這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欣賞的重要手段。)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高漲的?為什麼?

3.通過再次地欣賞,進行討論 。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欣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作曲家創作的情緒與情感,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快樂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常説的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達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三)再次感受音樂。

1.音樂中有哪些節奏令你感覺十分獨特?

(設計意圖:樂曲中大量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風格十分鮮明。通過節奏要素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種獨特風格的形成和節奏有很大的關係。)

4.小結。

八、説板書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本課,輔助教學,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

我的説課完畢,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