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説説

【必備】師説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説 / 發佈於: / 人氣:9.85K

隨着社交網絡開始流行,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在社交平台上發佈説説,用以記錄日常生活。你在發説説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説説課稿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師説説課稿四篇

師説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化學肥料》,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中的第十一單元鹽化肥中的課題二,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 説教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肥料”一節內容是安排在最後一個單元《鹽化肥》中的第二節,是學生認識了酸、鹼、鹽之後要學習的內容,是對鹽的進一步認識,也是把化學知識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一個典型課例,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題材,學好本節內容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⑵鑑別幾種常見化肥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加工;

(2)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道化肥、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學種田”的道理;

(2)通過分析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利弊,樹立關注環境、熱愛自然、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

3、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儘管“化學肥料”在教學中,中考的要求較低,但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探究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體現化學知識聯繫實際,是我們農村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認識化肥對農作物的作用,以及對化肥的鑑別,是本節課的重點。

學習化肥的簡易鑑別,瞭解這些鹽的物理、化學性質是前提,鑑別的思路和實際操作是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從常見氣體,常見酸、鹼、碳酸鹽的鑑別經驗中,總結鑑別物質的基本思路。化肥鑑別涉及到的物質種類比較多,方法和步驟也比較複雜,缺少專用的試劑(像酸、鹼)和固定的方法(像碳酸鹽),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活動和探究”,指明鑑別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感受,從而在教學中降低和化解難點。

二、 説教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採用實驗探究、問題討論、展示交流、閲讀討論、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素養。

三、 説學法

教與學是雙邊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師如何教,更要看如何指導學生更好的學,主要採取以下方法:1、重視課前預習;2、做好課堂實驗;3、課堂師生互動,解決重點難點。

四、説教學程序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投影出示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圖片,提出問題:在一派欣欣向榮的農村景象中,多姿多彩的植物給美麗的自然畫卷,增添了無窮的活力。植物生長需要哪些元素?

投影出示農作物最需要的營養元素,指出農作物最需要補充的是N、P、K,因此,人們把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含有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肥料施入土壤。這種肥料就是化學肥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時間約1分鐘)。

2、檢查學生的課前調查情況:先讓學生分組交流整理結果,然後讓小組代表把組內的整理情況在全班進行交流,並展示化學樣品,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把化肥的名稱和組成列在黑板上,然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來認識化肥的類別和對農作物的作用以及化肥的鑑別方法。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明確學習目的(時間約3分鐘)。

3、進行新課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明確教學內容。本節課第一標題——化肥簡介,安排學生帶問題閲讀課本76——77頁(時間約3分鐘),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化肥到底如何促進作物的成長嗎?”學生非常好奇,“請大家自己尋找答案吧!”同時教師把表格用大屏幕出示,讓學生在看書的同時歸納填寫。然後師生交流歸納重點,讓學生把剛才列舉在黑板上的化肥按氮肥、磷肥、鉀肥分類,同時教師設問“硝酸鉀屬於哪類化肥?”引出複合肥的概念。

(2)學練結合,邊學邊鞏固:投影出示3幅分別缺乏氮、磷、鉀元素的植株,讓學生根據症狀説明缺乏哪一種營養元素。讓學生思考討論後作出回答,接着投影出示缺乏氮、磷、鉀元素的典型症狀,讓答錯的學生閲讀。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再投影出示2、3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時間約5分鐘)

(3)、再創情景,導入使用化肥與農藥的利弊的學習:“上世紀70年代剛使用化肥時,生產隊裏種黃豆,為確保增產,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時,黃豆苗生長非常旺盛,農民很高興。結果,到了秋天,黃豆的結實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黃豆結實卻較豐厚,令人哭笑不得。”你能幫他們分析一下原因嗎?這樣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同時指出“種田也必須學習科學知識,否則就要付出代價”讓學生閲讀課本78——79頁的有關內容,思考: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會帶來哪些環境問題?如何合理使用化肥?投影出示討論問題:

(1)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利與弊;

(2)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在化肥與農藥的使用方面,你應當給父母做哪些宣傳?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合理答案。(時間大約8分鐘)

(3)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小結,導入“化肥的簡易鑑別”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為保護我們的家園而努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化學肥料在農業生產中廣泛的應用,我們在座的同學中在將來可能會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那麼我們怎樣鑑別常見的化學肥料呢?這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老師乘機提出活動與探究的要求,投影出示探究一的要求及表格,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表格。教師深入小組,瞭解實驗情況,適時指導。

交流實驗結果,提出問題:

通過實驗一能不能把氮肥與鉀肥區別開?要想區別開請同學們再做實驗二。投影出示探究二的要求及表格。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填寫表格。教師巡迴指導。讓學生先在組內自由交流實驗結果,然後小組代表彙報交流,同時請學生寫出該反應的好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總結出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投影出示思考題:

現在你們桌上有四包編號為1、2、3、4的化肥,它們是硫酸鉀、氯化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中的一種,請你將它們區分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小結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步驟和方法(投影出示)(時間大約15分鐘)

(4)課堂小結:你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起來説出自己這節課的收穫。(時間大約3分鐘)

(5)形成性測試:投影出示本節課的鞏固練習題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時間大約3分鐘)。

(6)佈置課後作業:

1、調查你的父母在貯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問題,並給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

2、課本習題4、5題

五、 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採用瞭如下的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謝謝!

師説説課稿 篇2

教學目的:

1.作者是如何看待孔孟的,二者之間差異的根源是什麼。

2.學習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化現象的方法。

3.積累詞語,掌握成語的用法。

4.感悟文化與文化現象。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通過複習前一課內容,由道家引到儒家,引到孔孟二人的區別。

二.介紹作者:黃仁宇(見教材框文)

三.詞語積累:

(1)注音正確有誤的一項是( D )

A.曾皙xi 浴乎沂yi 舞雩yu 庖pao廚

B.馬廄jiu 餓殍piao 老羸lei 溝壑he

C.譎jue詐 桴fu筏 經筵yan 商鞅yang

D.贈儀yi 篡chuan位 熱忱chen 貴戚qi

(2)判斷解釋有誤的一項( D )

A.形影相隨(跟隨) 毫不諱忌(忌諱) 斬釘截鐵(砍斷)

B.禮尚往來(崇尚) 不為已甚(太) 改弦更張(拉弓弦)

C.草菅民命(茅草) 無的放失(箭靶的中心) 一針見血(看見)

D.百家爭鳴(發表意見) 截然相對(界限分明) 融會貫通(懂得)

(3)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提示:課前提示內容。把孔孟二人加以精細比較,找出二人的差異,進而研究造成這些差異的時代根源。

四.內容板書:

相同點相異點個性原因間接原因

孔子儒家聖人,形影相隨,宗旨相配。生活態度輕鬆愉快對人性看法性惡來自先天對“禮”的看法重視閒雅熱忱春秋時期,不至於完全失望

孟子凡事緊張人性本善不重視革命性戰國時期,國君草菅人命

五.討論:作者認為,孔孟的差異,折射了春秋戰國時期間劇烈的變化,中國古代社會如此早熟,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要解釋這種現象,應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特點。你認為應該怎樣結合中國歷史地理特點來解釋這種現象?

(教師不説標準看法,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難句理解:(可穿插於內容清理中)

1.説孟子“凡事緊張”,“緊張”一詞含義是什麼?

提示:所謂“緊張”,是為尖鋭的社會矛盾、兇險的前途而焦慮、憂心、痛心這樣的情緒。

2.“雖為聖賢,仍要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從這個話裏怎麼見出“性惡來自先天”?

提示:經常警惕才能防範不仁,就是認為人的修養是用理智不斷克服性惡的過程,也就是認為惡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3.“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的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表因果關係,用“針對”一詞是否恰當?

提示:不恰當。“針對”一詞不表原因,而上文內容也並不是什麼“條件”。應改為“因此”。

4.“他的閒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一句是什麼意思?

提示:當時社會還相當寧靜,整個社會心態都比較閒雅,孔子的閒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心態。

5.為什麼説“全民為什伍”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户籍編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相聯相保。“什伍”又是古代軍事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所以説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

6.為什麼説孟子的性善論帶着一種強迫性的推論?

提示:由性善論這個前提推論到對人的道德要求,不過是要求保持天性,回覆天性而已,很容易做到而做不到,就可以斥之為“失其本心”,所以帶有強迫性。

7.何謂“低水平平等思想”?

提示:低水準是指生活水平低。如“樂歲終身飽”,但求吃飽肚子而已。

8.“可是今日我們讀《孟子》和《四書》全部,卻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一定也要考究他們的歷史背景,有時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説的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應怎樣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書》全部都是有其歷史背景的,並不是句句話都適用於任何歷史條件。政治哲學,是研究政治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體系,包括《孟子》在內的《四書》含有政治哲學的成分,但是不能一體視之為政治哲學。如果不考究其歷史背景,一概奉為經典,是要犯錯誤的,在這個意義上説“盡信書不如無書”。

9.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應該怎樣來研究古代文化現象?

提示:1.善於同中求異。2.要進行歷史的考察,探究其精神實質。3.研究歷史文化現象,要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並以之為依據。

七.完成課後練習。

師説説課稿 篇3

 一、主體的選定:

自我校“心靈小屋”開辦以來,有許多學生通過書信、詢問、交流等方式抒發內心的感受,我發現小學生成長到中年級,其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獨立性增強。不僅體現在和父母的交往上,還體現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同甘”但不能共苦,當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或是和同學發生矛盾時,很少能過主動分擔,友善相處。從發展的角度看,引導小學中年級學生接納人際交往的基本法則,搞好同學關係能為今後與他人和睦相處、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與同學友善相處、共同進退的前提就是能夠體察、感受對方,進而“以心換心”,傳遞彼此的理解和關懷。所以,確定“換位細考”這一活動主題既是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現實問題的引導,也是為他們社會性成長奠基。

二、目標的解讀:

基於該階段學生與同伴的交往進入一個雙向幫助、但不能共患難、仍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心理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以下三點:

1、創設情景,嘗試換個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

2、引導學生接納“換位思考,以心換心”的人際交往法則;

3、學會積極樂觀的看待和思考問題,學會寬容,欣賞他人,做一個快樂的兒童。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我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教學環節: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對形式的趣味性相對低年級要求略低,但對於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班級特點、開展活動的環境條件等。本節課,我還考慮了學生之間的交往現狀這一因素,課前深入學生生活,留心觀察,分層瞭解學生的情況,積累了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突出問題-----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不懂得理解、關懷他人。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交際困難,學會交往,我設計了活動過程四部曲:

1、情景導入,心有所動;

2、參與體驗,互換角色;

3、情感分享,結交朋友;

4、拓展互動,共建快樂。

下面,我具體説説我是怎樣教學這一課的:

 一、情景導入,心有所動:

本節課上,我由一封信引發學生對類似感受的體驗,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產生共鳴。聽完了這封信,教室裏格外的安靜,我説“:同學們,相信大家也曾遇到過類似的煩惱,有誰想和老師、同學們説一説你當時的心情?”我記得其中有名學生這樣説:“老師一次課上我想上廁所,但又怕耽誤學習,我的身子接不自覺的左右搬動,老師看見了卻狠狠地批評了我,説我不遵守課堂紀律,當時我又委屈有難過。”這樣通過幾個同學的發言進一步呈現裏在學校生活中與老師、與同學間的種種煩惱和內心的感受,此時傾訴自己的苦腦和傳遞彼此的理解關懷,就成為大家共同的願望。

 二、參與體驗,互換角色;

“是啊,當我們感到苦惱、感到孤獨的時候,多麼希望得到朋友的支持和鼓勵。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在校園生活中遇到過這樣不開心的事,現在你們可以在小組中盡情的傾訴,小組的同學會非常的歡迎你們!”聽了我的活,孩子們消除了心中的顧慮,敞開心扉盡情的傾訴,在進一步激發小組合作後,我請同學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是他們,你希望身邊的同學怎樣做?是一句最真誠的話語、一個最有感染力的動作、還是一幅最漂亮的圖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關心和理解傳遞給彼此,同時感受集體的温暖。”伴着大家熟悉的歌曲《朋友》,孩子們第一次真正嘗試了換個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

三、情感分享,結交朋友: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我提供了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人人蔘與,我通過巡視監控、個別輔導、參與其中來發現典型案例,以便情感分享。在我參與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向我説出了心中的故事,我們彼此換位,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們,剛才我真希望有一個攝像機,把大家傳的理解和關懷的動人場面拍攝下來,因為老師看到了每一位同學臉上真誠的微笑,你們到底做了什麼?是什麼感動着你們呢?”在學生的自由發言中,我感受到他們的思維是那樣的靈活,那樣的富有創造力。我記得我們班的孩子用了好多表達關懷和理解的方法:有真誠的話語、富有感情的動作、講笑話、唱歌、親手繪製圖片、傾聽心聲等等。當時我真的被他們打動了,並及時的做了小節:“同學們,一句温馨的話語會像春天燦爛的陽光,驅散內心的陰霾;一個富有感染力的動作傳遞着無言的理解和鼓勵;一幅親手繪製的圖畫包含着多少關心和愛。”這樣,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納了人際交往的法則“換位思考”。

四、拓展互動,共建快樂:

“同學們,我們通過互換角色找到了彼此升上的閃光點,結識了更多的朋友,你們高興嗎?”孩子們異口同聲-----高興。“那麼,説一説怎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兒童?才能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班級、校園、社會?”帶着問題,伴着歌聲,孩子們在一次擁有了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老師

的啟發下,他們聯繫社會,拓展到更多的人身上,使教學得到昇華,真正學會了積極樂觀的看待和思考問題,總結出只有多點溝通、多點理解、學會寬容、欣賞他人,才能給他人和自己帶來更多的`快樂!

師説説課稿 篇4

韓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説》,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揮得無餘,富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説文——《師説》。

一、説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師説》是韓愈鍼砭時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不僅文言現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課本即範例,學習教材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中對學生“掌握古論文的論證方法和基本知識點”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基礎知識目標

瞭解“説”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德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篇文言現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為教材規定背誦篇目,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為: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二、説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範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

3.針對現實中不尊師重道的現象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

三、説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着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願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本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的指導思想。我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B.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採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瞭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為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閲讀鑑賞,熟讀成誦,擴展閲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藉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背景介紹(略)

二、齊讀第1自然段:(力求背誦)

重要詞句分析,如古今意義,通假字、名詞的意動用法等;

三、竄講。

四、根據課文內容討論:(有些人認為不靠老師、自學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師的。)

————明確,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説話、寫字等等,教他們的父母和他請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師,連他自學用的課本、材料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成果,嚴格説來也是他的老師。

凡是某一方面對我們有啟發、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身邊的人都有其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對身邊的老師們也應尊重,互相尊重。

五、佈置作業,整理文學常識、第一段字詞;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自由朗讀第2、3、4自然段,竄講,提問,釋疑答疑:

重點句子解釋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②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斷句,“非……也”構成否定判斷)

③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樂師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看不起他們,現在士大夫之類的智慧竟然不如他們,難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嗎?)

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聽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⑤餘嘉其能行古道我讚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

四、討論、歸納本課特殊的文言現象:

此部分為突破重點之環節,在上節課佈置作業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以板書示出。加深學生印象,並通過此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並歸納文言現象,最終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通過前面的學習,達成了本課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目標,那麼,如何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其他幾個目標呢?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以期達成基本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五、討論、解讀課文:(學生活動為主)

(1)思考本文是立論文還是駁論文?

明確:是立論文。並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來論證。説理性很強。

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現實中的例子展開討論,明確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數學獲獎的學生對其老師的態度”。認為老師應該謝謝他,沒有他老師也不會成名。讓學生評價。

-————明確:這位學生完全否定了教師在學生成材過程中的作用。應清楚的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不能否定學生的主觀作用,他的個人天賦、個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也不能誇大教師的作用。

六、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1.字詞強化訓練:佈置相關的解釋多義詞練習

(此練習的設計,是為着學生能將知識合理地向課外延伸,實現知識的遷移)

2.寫作訓練:

(由於本課不僅有較強的知識性,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性,可以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而且,對本文思想內容的探究,也正體現了本課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的設計意圖。)

啟發學生思考:

作者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他説,“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學者必有師”,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韓愈突破教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侷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關於從師學習的途徑,也就是擇師的標準,韓愈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並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些思想閃耀着民主、進步的光芒,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第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發展的餘地。

學習本篇後,以“談教師的作用”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字數600字左右。

第三課時背誦指導、擴展閲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