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説課稿7篇

説課稿 篇1

以下按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步驟,説板書設計六部分來説課。

一.説教材

本文是選自初三教材文言文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作為一篇經久不衰的經典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同時也是整個初中階段的重點篇目。文章出自《左傳》,記載了春秋爭霸時期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把戰前的準備,戰中的指揮,戰後的總結做了簡練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讀懂課文,在情境中體會重點字,詞,句,結合上下文情境分析文章。

過程與方法目標:鍛鍊自學的能力,查閲資料書,整理筆記,反覆誦讀感知,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深入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曹劌的機智,愛國的品質。

三.説教法

本篇課文我打算採用語境導讀法,因為這是一篇先秦的散文,語言環境和語言背景皆脱離了現代語境,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還原語境,找準語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文章特點設置焦點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放棄傳統的字子落實,句句清楚,有言無文的教學方法

四.説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範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顧問語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以訓練為主線,包括聽,説,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查資料,課堂討論,課後寫作的方式進行。師生在平等自由的言語交際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語言習得。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一篇描寫戰爭的文章,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要知詳情請翻開課本

2、學生自讀

要求學生不堪註解,通讀全文,標出不懂的字詞句。然後再對照註解讀,再標出疑難字詞,並寫入自讀筆記。教師巡視,檢查自讀情況,篩選出有針對性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寫上黑板彙總。

3、解決疑問,先請同學翻字典自己查不懂的字詞,教師提問

伐:有侵略,還有攻打的意思,請同學思考哪個更符合本文語境(落實攻打的語境意義,因為本文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纂寫,侵略帶有貶義,故不可能)

靡:有倒下,還有傾斜的意思,聯繫上下文語境理解詞義(落實傾斜的語境含義)

下視其輒:有向下看,還有下車的意思,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落實下車的語境含義)

4、字詞討論分析完畢,請同學再通讀課文,再次整體感悟。

5、深入理解課文,通過自讀筆記,檢查出主要疑問

(1)這場戰爭誰是爭議的一方?(討論得出春秋無義戰)

(2)課文怎樣塑造曹劌的英雄形象?(討論得出機智,愛國的品質)

(3)魯莊公鄙乎?(引導學生聯繫現代生活,把魯莊公放到現代環境中來討論,無標準答案)

6、作業佈置:以本文出發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的街頭,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人們對此都無動於衷。而當詩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句子,讓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紛紛解囊相助。這篇文章語言精煉,情感豐富,説明了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動人心。

二、説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組課文在教學時“要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的訓練重點,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打動人心的原因,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導學生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情感,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説教法和學法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以生為本”,通過採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尋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並立足於“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讀代講、讀中領悟、結合情境創設,讓學生合理展開想象,學會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①質疑課題,導入新課②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③品讀感悟,深入體會④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品讀感悟課文內容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具體流程如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學貴有疑。”開課之初,我由問題入手,通過提煉有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板書課題後,先讓學生讀題解題,聯繫生活談談自己所理解的 “魅力”,再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語言到底有什麼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具體體現在哪兒?……這些疑問會讓他們帶着濃厚的學習興趣步入課文。

(二)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並交流自己的初讀感知後,教師就趁機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語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並以這個句子為切入點,探究這句富有詩意的語言之所以產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通過抓住重點問題使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學生迅速進入閲讀與理解文本的情境。

(三)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1、尋找語言魅力的體現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討本課中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來寫的句子“我什麼也看不見!”詩人添上幾個字之後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通過比較句子談體會,得出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是詩人添字前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由當初淡淡一笑、無動於衷轉變為紛紛慷慨解囊。

在這一環節,通過讀、議、交流,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高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品味語言,探尋語言魅力的原因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課文第六自然段文字優美,點明瞭語言文字能夠產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學這一部分,我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放手讓學生去讀,通過讀中思考、讀中想象、讀中感悟,促使學生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展開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①圖片欣賞,直觀感知春天的美。

②説話練習,加深體驗。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見了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這怎能不讓我陶醉呢?”進行説話練習,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

③反覆讀,感悟春天的美。

通過學生自讀、師生互讀、把課文改為小詩的形式配樂美讀等多種方式讀出描寫春天美好的句

子,讓學生在不僅在讀中品味春天的美還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美。

④前後對照,體會老人的不幸

通過情感朗讀第六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但這良辰美景,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説,只是一片漆黑。……”請學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這明媚的春光裏又是什麼樣的情景?如果你在街頭看見了這個老人,你會怎麼做?這樣通過鮮明的對比,層層深入的體驗,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真正走進了文本併產生強烈的共鳴:對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後,讓學生換位思考:詩人為什麼能寫出這打動人心的句子?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僅是能讓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對比、激發同情心,而是充滿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要用愛去關心幫助他人,學生也受到愛的薰陶和感染,此時,感悟語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

語文教學要把聽、説、讀、寫落到實處,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最後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的練習,將課堂內外有機地聯繫起來,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滿懷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詩人一樣,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去感染周圍的人,寫出了許多精彩警示語,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會疼!”——草地上

“請別讓我一直流淚到天明!”——水龍頭邊

“請別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牆壁上

……

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寫、議、評,由課堂學習語言轉變為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切身感受到語言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五、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語言的魅力——打動人心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

無動於衷——紛紛相助

板書的呈現方式為隨學習的內容逐步出示,整個板書設計,集中體現了教學的重、難點,體現教材的特色與特性,一目瞭然,形象直觀。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字詞。

2、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3、熟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歌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德育目標〗

詩歌展示、歌頌母愛。學習它,激發我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把獨特的歌喉獻給我們至愛的母親。

【教學重點】

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機詩歌託物言情的寫法。2、熟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詩,篇幅短小,語言凝練含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情感的薰陶、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導入

有人説: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

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詩。

二、作者簡介

印度近代偉大作家、詩人、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國後》等。一九○三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説《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著名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帶有神祕色彩和感傷情調。一九一三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影響也是廣泛的。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三、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禱告()

嗅()衍()摩()

2、解釋下列詞語:

匿笑:

禱告:

沐浴:

四、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給予指導

1、自由朗讀。

2、聽課文示範朗讀磁帶,注意對朗讀技巧的把握。

3、個別學生讀。

4、學生評價。

5、朗讀指導:

朗讀詩歌,須注意以下幾點:

⑴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應讀得輕鬆活潑,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

⑵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如果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敍,速度採取中等為宜。

⑶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⑷根據語境的關係,確定詩句的停頓。

總之,現代詩歌的誦讀,不同於一般的課文朗讀,它具有很濃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將情感投入其中,反覆吟詠,方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學習,質疑探究

1、請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⑴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事?

⑵三次嬉戲具體是什麼?

⑶詩歌表現了什麼?

2、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3、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 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詩人為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結合註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1、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⑴寫了孩子的三次嬉戲。

⑵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我”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我”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我”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⑶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愛。

2、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3、因為媽媽找到孩子,非常着急。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呈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是責怪的口吻,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的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國人喜歡把兒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樣。金色花是印度最美麗的聖樹上開的一種金黃色碎花,詩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讚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

【板書設計】

六、遷移拓展

1、欣賞歌曲《燭光裏的媽媽》,注意體會其內在思想感情。

2、閲讀泰戈爾的另外一首散文詩《審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內容。

審判官

你想説他什麼儘管説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

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處與壞處兩兩相權一下,恐怕你就會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愛罷。

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人。

3、學生談感受。

4、以孟郊詩《遊子吟》作結。

説課稿 篇4

一、關於教材與學情

《建一個垃圾填埋場》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環境和我們”的第2課。同學在以前的科學課中,瞭解了一些環境教育的內容,本單元將聚焦環境教育,從貼近同學日常生活的垃圾問題開始深入探究。同學經歷了第一課《垃圾堆裏有什麼》的學習活動之後,從無意識到有意識關注生活垃圾、甚至整個城市垃圾發生的現象。六年級同學憑藉經驗知道一些關於垃圾處置的方法,但是他們並不一定知道或者關注在用這些方法處置垃圾時容易發生的問題。這一課就是引導同學去研究這個問題,並且進一步引發同學考慮: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方法?

本課內容分為兩個局部:一是用模擬實驗研究垃圾簡單填埋是否平安;二是探索垃圾的最終處置方法。

二、關於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同學實際,結合科學學科的性質特點,我以為本課的教學應達到以下目標:

1、科學知識:知道垃圾對環境會發生污染,簡單填埋等方法處置仍會對空氣、水、土壤造成污染。

2、科學探究:做垃圾填埋模擬實驗,經歷嘗試設計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的活動;瞭解現代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積極主動地探究,自覺關注環境污染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科學教學不只僅是讓同學獲得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我們應該注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和體驗,培養同學的探究能力。應該把科學探究目標放在首位。因此,把“設計一個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同學探索認識垃圾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只有充沛認識到垃圾的處置有什麼問題,才會發生解決好垃圾問題的強烈願望。因此,“設計一個合理、清潔垃圾填埋場”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關於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在遵循開放性、啟發性原則的前提下,本課教學除了採用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方法外,還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將同學不容易看到的情景用課件展現出來,拓展同學的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以同學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是科學課程規範倡議的教學理念。六年級同學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採用“合作探究”、“研討”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大局部時間交給同學,讓同學分組實驗、設計方案、討論交流,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

四、關於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資料:廣口瓶、墨水、鑷子、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洗淨的`小石子和沙、紙巾。

2、多媒體課件。

五、關於教學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即定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

課的開始,我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我們平時的生活垃圾都放哪兒?垃圾桶滿了,怎麼辦?垃圾屋滿了呢?接下去又該怎麼處置?

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對話,創設一種問題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為新課做好鋪墊。

在與同學的交流、對話活動中,同學根據已有經驗,可能會説出露天堆放、埋掉、點把火燒了、倒入河中等處置方式。這時,老師引導同學明確:露天堆放、倒入河中肯定不對,知道我國生活垃圾的處置,主要採用填埋法和焚燒法,其中採用填埋法居多。這樣很自然地進入第二個環節的教學。

2、模擬實驗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組織同學分組進行模擬垃圾簡單填埋的實驗。實驗前先出示“温馨提示”和“注意”,使同學明確實驗方法和步驟。實驗中,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指導。實驗後,組織同學討論:實驗中的各局部分別代表了什麼?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説明了什麼?假如這就是一個垃圾填埋場,還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哪些危害?使同學認識到簡單填埋不是個好方法。

3、設計方案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打算分四個層次展開教學活動。

第一個層次:小組討論。圍繞怎樣對簡單填埋場進行改進,從而儘可能地減少對地下水、空氣、土壤等的危害,進行廣泛深入地討論,明確設計的方向。

第二個層次:動手設計。同學有了初步的設想之後,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設計。可以用文字敍述,也可以畫圖。

第三個層次:展示效果。各組方案完成後,每組派一名代表上前展示自身的方案。用文字敍述的,就讓他讀。畫圖的,讓他用視頻展台展示出來,並解説。

第四個層次:對比完善。當同學展示各自設計方案之後,老師出示現代清潔填埋場的構造圖,引導同學瞭解各局部設施的作用,讓同學看看和自身的設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他們會高興地發現,真正的現代清潔填埋場的建設與自身的思路是一樣的,甚至有的小組設計的方案更完善,從而體驗到勝利的喜悦,也再次調動了他們探究的積極性,難點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也可能有小組的設計達不到要求,老師引導他們發現自身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鼓勵他們再作改進、完善。接着師生討論:這樣的垃圾填埋能保證平安了嗎?垃圾場填滿垃圾後,為什麼不能在它的上面種農作物和建造房子?通過討論,進一步發現問題,並對問題表示關注和進行考慮。

在這個環節的合作探究過程中,既培養了同學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又培養了同學的創新意識。

4、課堂拓展

同學認識到清潔填埋仍存在潛在危害,那另一種垃圾處置方式——焚燒又怎樣呢?接下來播放焚燒垃圾的錄像,觀看後讓同學討論,焚燒垃圾和填埋垃圾相比,有什麼優點和缺點。通過多次對垃圾處置方法的討論,同學從中感悟到垃圾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會在感情深處對垃圾發生一定要處置好的慾望。

5、課後延伸

於是提出課後考慮問題: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方法呢?並對同學提出希望,老師相信同學們會關注垃圾問題,關心環保事業,做環保小衞士。同時告訴同學幾個相關網站,希望同學課後利用網絡資源深入研究。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帶着問題離開課堂,使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從而培養同學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能力。

説課稿 篇5

前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很珍貴,很頑強,但也 很脆弱。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汽車這一現代文明的產物的出現與更新,交通事故,便成了隱藏在我們周邊的第一殺手,時時伺機而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頃刻間便消失了。它留給生者的難道僅僅是綿綿的悲痛與思念?西師版教材《法制教育讀本》小學四年級第六課《安全與我同行》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向小學生開啟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這一法律世界的大門。

一、説教材

本課是小學四年級法制教育的一部分,由“智慧迷宮”、“法官提示”、“交流園地”、“生活實踐”四個部分組成,選取學生身邊的實際案例,按照學法、守法、用法的邏輯順序展開,讓學生在探索、交流、實踐等活動中形成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意識。這在減少或避免交通事故,保障學生安全,提高學生法律素養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同時這也為學生終身安全行為的形成,奠定基礎。

小學四年級學生年齡小,法制觀念較淡,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理性思維能力較弱,自控力差。

二、説課標

根據以上現實、教材及學生特點,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初步懂得國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瞭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特殊規定;

2、能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並糾正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養成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習慣;

3、建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以上目標,既注重了知識的學習,能力的發展,也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説教學法

為了有效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案例分析、自主活動、課內外結合等法創設教學情景,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教師、學生、文本多向互動,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接受法律知識,並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説教學準備

同時,課前師生還將作如下準備:

教師——製作一套多媒體課件,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學生——瞭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收集自己身邊因忽視交通安全而造成的傷害事故例子,收集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標語口號、圖片、標誌等資料。分小組準備一張白紙、膠水、水彩筆等。

五、課時安排:

1課時(以上的教學內容我準備用1課時完成)

六、説過程

為了達到預設教學目標,我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案例分析,知曉法規;合作探究,學以致用;宣傳發動,拓展延伸;總結歸納,結束全文”五個環節,下面我就具體談談如何運用相關教學法組織各個環節的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內容)

1、首先課件展示:四通八達的道路,彩虹般的立交,車水馬龍,井然有序。特寫:紅綠燈,交通標誌,斑馬線等。讓學生在鮮活的情景中感知:現代交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同時也初步認識到,這一切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無聲地指揮着。接下來是一幅幅慘不忍睹的畫面,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這樣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緊接着老師提問:看了這段錄象,你想説什麼?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發表感想,提出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2、接着,讓學生交流彙報課前收集的自己身邊因忽視交通安全而造成的傷害事故例子。由自己的耳聞目睹再一次感受到交通事故給人們帶來的生活的不幸與無盡的悲痛。

3、最後,我順着學生的感情發展線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出示法官提示語,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後果,懂得國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突出本課的情感目標。

(在學生初步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以後,接着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案例分析,知曉法規

1、課件出示課文案例,讓學生對“陽陽為什麼不聽阿姨的話?造成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麼?”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彙報,使學生明白陽陽不聽話是因為不知法,造成交通事故是因為不守法,從而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法中來。

2、接着引導學生將課前收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特殊規定進行自主學習、交流。

3、然後,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搶答賽,由多媒體一一出示搶答題目,根據學生回答顯示答案。這一活動的設計,不僅檢測了學生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瞭解,明確法規內容,同時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知識目標。

(三)、合作探究,學以致用

在學生初步瞭解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以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合作探究,學以致用,進行第三個教學環節。

1、對號入坐: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將圖下提供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未成年人的一些特殊規定進行對號入坐。

2、爭當小小報警員:多媒體展示動畫案例——一個小學生放學途中被汽車撞傷,倒在血泊中,怎麼辦?通過小組設計方案,全班交流,現場演示,引出遇到類似的緊急情況如何撥打110、120等電話報警和尋求他人的幫助,最後評出最佳報警員。以上兩個活動,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並糾正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的能力,增強了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效地完成本課的能力目標。

(四)、宣傳發動,拓展延伸

為了拓展教學空間,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讓學生體驗和展示成功的快樂,接下來,進行第四步:宣傳發動,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內容:

1、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手中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利用課前準備的工具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貼一貼、畫一畫、寫一寫,辦一份手抄報,同時設計一條標語口號作為小報名稱。課件出示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

(2)設計一條標語口號作小報名稱;

(3)小報內容可以貼,可以畫,可以寫播放音樂,老師巡視,相機指導。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音樂、美術、語文等學科間的滲透和整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完成學習任務,掀起本節棵的學習高潮。然後將學生完成的小報進行展示。

2、成立“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自願隊。將本校1——4年級的同路同學組成一個路隊,由自願者領隊並作宣傳,這樣將學習的空間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強化了守法習慣的形成。

(五)、歸納總結,結束全文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綜上所述,本節課我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學生實際,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活動為主,展開教學,整個教學活動板書精練,目標突出,思路清晰,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愉快中學法、守法、用法,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養,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就會給自己,給他人,給社會營造一個和諧的交通氛圍,共建一條自由、舒適、安全、文明的平安大道。這是我們本節課的追求,也是您的追求,更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追求。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享受心安理得》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雖語言平實,但讀來令人感動。課文采用分總的結構,先具體敍述了三件“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事情,再從中總結出道理,告訴人們怎樣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課文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學生容易理解。文章敍述的三件事情也是有內在聯繫的,從作者“耳聞目睹”到”親身感受”再到“身體力行”層層推進,讀者的思想隨着作者的心理變化逐漸深入。課文以作者在歐洲所見到、感受到的三件事詮釋了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理念,教育學生懂得只有隨時隨地為別人着想,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二、説學情

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識字能力比較強,不需要在課堂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但對於容易寫錯的,讀錯的字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中作些指導。對於詞語意思的理解,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不過對於一些重點詞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依託文本,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在閲讀方面,學生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同學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也很欠缺,因此對於課文的理解常常浮於表面,品析詞句更是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説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領悟文章的中心。由於本班學生基礎較差,因此,創造性複述課文難度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訓練。還應重視對兩頭的兼顧,充分進行個別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提高。

三、説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詳見教學設計)的制定除理解與積累詞語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常規目標外,目標2重在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結構,把握課文脈絡,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服務。目標3結合品詞品句,體會隨時隨地地為別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通過本課學習,需要學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抓關鍵詞、聯繫上下文、説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課文,領悟文章的中心。目標4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發揮想象嘗試創造性地複述。聽説讀寫是語文的四項基本功,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的説話訓練被忽視了。本單元是創造性複述單元。教師應該肯花時間、捨得放時間,讓學生進行復述。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説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抓住課題為線索,展開教學。

本文的課題《享受心安理得》直接表明了作者寫作的意圖,濃縮了課文的精華,揭示了課文的主旨。因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課題進行學習,這是分析課文的要訣,也是理解課文的捷徑。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心安理得”一詞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章結尾處一句中心句“當你能做到隨時隨地為別人着想時,就自然可以毫無愧色地享受他人給你帶來的好處,享受心安理得。”再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在這三件事中,人們享受了什麼?並藉助表格幫助學生概括這三件事,理清課文脈絡。然後重點研讀三件事,體會“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含義。這樣本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重點也較為突出,教學內容就不會零散,而變得更為集中。

(二)抓住重點句子品讀,理解主旨。

閲讀教學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品讀,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整篇課文教學以文章結尾處一句中心句“當你能做到隨時隨地為別人着想時,就自然可以毫無愧色地享受他人給你帶來的好處,享受心安理得。”為主線將三件事一一串連。在課文教學中,突出一句話,抓住一個詞,圍繞這句話,這個詞,分析課文,並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是通過本課學習,需要學生明白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抓關鍵詞、重點句、聯繫上下文、説話訓練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邊讀邊悟,領悟文章的中心。

(三)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三件事情都是寫人們怎樣隨時隨地為別人着想,享受心安理得的,所以在指導學完第一件事後,我讓學生四人小組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合作學習,再進行大組交流。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及自主探究的精神。要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老師要肯花時間,放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閲讀,這樣經過多次反覆的訓練,使其轉化為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讀書的方法,由會讀書逐漸養成了喜讀書、好讀書的習慣,養成了一種自能讀書的能力。

(四)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一堂語文課應該能將閲讀與表達緊密結合在一起。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力求將閲讀訓練與表達訓練能合理展開,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選擇最感動的一件事發揮想象嘗試創造性地複述。於是在學第三件事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假如你就是那個登山忘了帶雨具的人,在暴風雨中突然發現作者留下的雨具,心情怎樣?你會怎樣想?你又會怎樣把“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理念傳下去呢?展開想象複述第三件事。這一方面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在創造性複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鷹》等六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脱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敍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藴含的強烈情感上。

2、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覆毒、讀反覆,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森林裏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羣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隻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了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

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温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複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動詞進行復述,同時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敍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後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本作業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譴責狩獵隊的違法行為,喚起學生動物保護的意識。)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置 1分鐘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