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34K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我們中國的文藝創作歷來講究一個“情”字,“情者文之經”、“情動而辭發”等闡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脈。小學語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產物,每一篇都藴含着作者豐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説的《荷花》就是這樣的一篇美文。

【依據課標説教材】

《荷花》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書中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旨在從語文角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篇出自於葉聖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寫了夏日裏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之感。

【以學定教説目標】

本課是《荷花》教學的第二課時,根據課標要求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如下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感受荷花的美麗,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是教學的難點。

【立足教材説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為本説學法】

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進行以下學法指導:1、比較學習法:“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比較,推敲語言文字,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2、自讀自悟法:通過讀中想象、角色換位、音樂渲染、比賽背誦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豐富語言積累。

【入情入境説過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四個部分進行: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景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兒童的情感就像一條“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還需要外力的推動,就像一隻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如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麪,讓學生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有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於是在課開始時,我就把一池美麗動人的荷花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課件)大家看,這“風吹蓬動”、“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呈現了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其中。在這種美的力量的驅使下,他們一定會充滿熱情地初讀課文,並初步感悟課文情感。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所説:“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該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我相信,有了這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學生的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

二、以讀助解,描繪情景。

本節課中,我力求突出語言實踐活動,特別是讀的實踐過程,強化語言實踐,注重語言積累,也是新課標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孩子在初步感情課文情感併為之動情時,情緒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契機,並順勢推進教學過程,從初讀進入精讀。精讀時力求做到:

1、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老師引入:作者看到了這麼美麗的景象,那他是怎樣用文字描繪這美景的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説説你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後組織彙報交流。教師做兩個層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層次。對多數的語句,只要學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開,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二是點上的層次,對少數重點語句,要重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並做出多元解讀。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解讀:先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覺得它美,學生會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説不清到底美在哪兒,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你能察覺‘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長、鑽、伸、露、探、衝、蹦)

老師:“那麼請你用心默讀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

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爭先恐後地、急切地、興高采烈地、喜氣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體課件,説:“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你們想想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彷彿想幹些什麼?”學生可能會説:“它想到外面來透透氣!它想向人們展示它的美麗!它想和我們交朋友!她還想看看這個精彩的世界!”像這樣,通過多元解讀,學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語言,並使情感移入對課文描寫的對象上。

2、在讀中展開想象

課文第三段並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要學生做出荷花的姿態,並展開想象説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還有的______。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3、在讀中表演、背誦、積累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們會不可遏制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此時,讓他們同桌互讀第4小節,並採用老師和學生比賽背誦的方式,將他們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定會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孩子們肯定會情不自禁地配上動作進行表演、背誦。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和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學生的情感。

三、角色換位,感悟情景,突破難點

我認為,《荷花》這篇課文最精彩的一處,莫過於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於此時作者已不是人羣中的一個,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設計時,我受此啟發,將學生自身角色與荷花進行換位,讓孩子們變成一朵朵的白荷,整個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後,讓學生擺出自己最喜歡的姿勢,像白荷花一樣地冒出來,此時的學生儼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會低着頭,有的可能會翹着嘴,有的可能還會展開自己的雙臂……老師順勢説:“看!這麼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同學們,到底是誰畫出了這麼一大幅活的畫?”面對這個難點,可能有同學認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學認為是畫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誰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課件,讓學生又一次身臨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與美麗,真實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此時,他們一定會清楚地知道,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教學的難點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學生背誦第4段之後,趁他們還沉浸在情景之中時,順勢問道:“可愛的白荷花,你聽到小魚對你説了些什麼呢?”這種角色換位,既有利於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學的模式化,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四、音樂渲染,昇華情景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因此,我打算將音樂搬到語文課堂上。舒伯特的《搖籃曲》舒緩而優美,與《荷花》一課配合正合適。我想學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積澱作基礎,然後聽到這支搖籃曲,不僅僅會身臨其境,而是整個身心都會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時讓學生在音樂中自主選擇學習活動方式,此時的學習

效果也應是最佳的。説不定,他們會和着音樂再讀讀課文,説不定他們想閉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動的景象,説不定他們會與蜻蜓、小魚展開對話……

【緊扣重點説板書】

聞 一陣清香

看 葉:挨挨擠擠 碧綠

花:冒 展開 活的畫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書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用箭頭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説是一個微型的教案。

【關注發展説效果】

我預設的效果是:

1、通過朗讀、交流、感悟,讓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豐富了語言積累,發展了語文能力。

2、構建了一個情景交融,富有誘惑力的課堂,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漸懂得熱愛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這種自主學習的情景,也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説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着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為一體,反覆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 説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説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 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説的?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交流資料

讓學生説説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資料舉例:

“楓橋的鐘聲”:(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漠的孤煙”:《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的重要活動,就是賽龍舟,這一民俗,由來已久。相傳戰國楚三閭大夫屈原眼看祖國滅亡而報國無門,自投汩羅江而亡。當地居民為防止水中魚類咬壞屈原屍體而在江中遍撒魚食,劃舟保護,後有神魚將屈原屍體馱至他的故鄉秭歸。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劃舟來懷念屈原,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陽龍舟競渡已形成為羣眾性的水上體育運動。

哈達:哈達是藏族最珍貴的禮品。據傳説,黃教祖師宗喀巴時代已經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贈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另有一種民間傳説,聲稱菩薩的佛光,天上的祥雲,都是幸福無疆、吉祥如意的徵兆。於是,下界百姓,爭相模仿,互贈哈達,以取吉利。哈達是一種工藝水平很高的編織品,有白麻織的,也有繭絲織的,長度二米、三米不等。哈達的顏色有四種:紅、黃、藍、白。上面編織着蓮花、寶蓋等宗教的八寶紋圖。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製的笙鬥;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經過多次改革,先後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蘆笙出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説多少是多少,要試着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為自己掌握的知識。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⑴ 讀準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莽莽、崑崙、水滸、女媧、大禹、縈繞、蹣跚、敖包、銘記、焊接、璀璨、蘆笙、嗩吶、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哈達(hā hǎ)

⑵ 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語文説課稿 篇3

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品讀自然,美不勝收——談《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曾發出感歎:“大地的詩歌是從來不會死亡的”!的確,大自然有如一首首耐人尋味的詩,細細品來,其芳香沁人心脾!有如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畫,久久凝望,其神韻美入心田!有如一支支動人心絃的曲,靜靜聆聽,其旋律情韻悠長!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山中訪友》寫的就是作者李漢榮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這幅美麗的山水畫,與山裏的眾美景,有如“朋友般”、“親人般”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根據課標對散文的閲讀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含,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可見,本單元作為散文的閲讀,其鑑賞重點,應是在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山中訪友》作為本單元第三篇美文,應進一步提高學生鑑賞和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操。

二、説教學目標

據此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的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體會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目標:1.感受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2.提高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精美散文,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美不勝收。但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把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教學重點。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景”,獨特的語言表達能把景物特點的詩情畫意發揮極致,收到把美盡收筆尖的效果。因此,我把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為本課的難點突破!

四、説教學方法

1.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學時着重創設一種情感與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又陶冶情感,所以整個課堂貫穿情境陶冶法。

2.這篇散文意境優美、深邃。詩一般的語言將作者與“山中眾朋友”互訴心聲的童心和好奇心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我採用“誦讀法”教學本文,通過聽讀感染、品讀感悟、細讀賞析、互讀揣摩等多種形式的誦讀,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3.突破難點時,採用問題點拔法。

五、説學法

1.我認為讀是走進文學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鑰匙。學生通過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在讀中説等多種形式,文章內含便領會於心。所以,我指導學生學會“品讀法”,感受文章畫面美、語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動法。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説説我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五大板塊。分別為啟發激情、引領美;引讀入情,感受美;品讀悟情,欣賞美;想象動情,創造美;導行延情,昇華美。

(一)啟發激情,引領美

為了很好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所以一開始我以一段抒情的啟發式提問導入:同學們,走過朱自清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春天和濟南温晴的冬天,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相信同學們也曾與大自然有過親密接觸,那麼大自然在你們眼中是怎樣的呢?

在學生暢談了自己對大自然的感觸後,進一步激情引入(同時一邊展圖片):是啊!美麗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豔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詩人徐志摩的眼裏,美麗的大自然是“夕陽中的新娘”,光豔照人;是萊蒙托夫眼中的戀人,帶給他人所不知的快樂;是郭沫若眼中的“母親”,幸福地“赤裸着雙腳和她相親”;是牧童眼中的少女,夢寐着朦朧而又美麗的遐思!那麼,大自然在作者李漢榮的眼裏,又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隨着作者一起走進《山中訪友》。

學生在老師動情的抒情導入和一幅幅優美的風景圖片中自然受到感染,從而為走進作者李漢榮所描繪的童話世界做好感情的鋪墊,為感受課文的自然美,體會作者情感美起到一個很好地引領作用。

(二)引讀入情,感受美

首先,播放動畫視頻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兒,我通過簡單移植遠教資源flash動畫朗讀,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等多種感官,感受課文情境,初步領略文章的畫面美、語言美、情感美。

完了,學生交流聽讀感受。大致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到文章的美——語言美、繪畫美、情趣美,怎一個“美”字了得!得知拜訪了: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等自然中的景物!字裏行間流露出“朋友般的真情和親人般的深情”。

(三)品讀悟情,欣賞美

首先,學生自由品讀,並提問:文中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作者與山中美景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你能不能把這份情感讀出來?讀給同學聽呢?同時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文中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讀時要加重語氣、要讀出神韻,讀出作者的陶醉感。

通過學生動情品讀,讀出課文的畫面美,然後互讀揣摩,品出作者的情感美。接着,在學生品讀賞析課文之前,教師先示範賞析古橋,指導學生從句子關鍵字詞中品讀體會作者情感,其餘由學生自由選擇,依照老師的方法賞析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石頭等景物描寫,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親切的稱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等稱呼既符合景物特點,又顯得親切,形象地體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貼切的擬人修辭,如:山泉捧着明鏡照我,溪流吟着小詩邀我唱和,瀑布從早唱到晚等擬人動詞的妙用,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進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變成了樹,在年輪裏旋轉、流淌,表達了對美景愛得如痴如醉。等等,無處不融入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熱愛之情。

接着,在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進一步提問:你最喜歡文中哪些對自然景物描寫的句子?為什麼?

此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自由選讀,在精美語句中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賞析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

在這環節完全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四)想象動情,創造美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為激發學生想象的熱情,寫作的衝動,達到對文章獨特的寫景表達技巧的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一個討論題:詞人辛棄疾曾説: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那麼,在作者親切的呼喚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聲呢?試着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迴應的話!

同時提出要求——仿着本文的寫作技巧:親切的稱呼,貼切的擬人,神奇的想象。同桌兩人互相配合,先互讀揣摩,合作對話,再用鍵盤把對話輸入自制的幻燈片,再從老師所給的眾圖片或配樂中選擇最喜歡的圖片,配上最喜歡的曲子,完了,到講台演示對讀自己的“創作”。在這裏,我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圖片與配音資源,為學生髮揮個性的創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五)導行延情,昇華美

即以抒情的語言深化主題,提醒學生: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要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六)作業佈置

1、選擇文中優美的段落,完成一張精美的幻燈(要求配畫、配曲、配朗讀)

2、選一個好天氣與好友結伴,到郊外一起去觸摸大自然。

(以此作業佈置,激發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通過圖示法,既直觀簡潔,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語文説課稿 篇4

説教學目標 :

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和本文情趣性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讀全文,尤其是讀好三次對話;

2、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練習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第三次對話;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 本文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的,所以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理解小鷹與老鷹在飛行中三次説的話,感受説話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教學難點是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勤奮努力,虛心好學。

説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學法,採用多種方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通過情境導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閲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

2、品詞析句法,朗讀訓練時,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反覆比較,讀,悟,表演使學生體會到文中語言運用精當之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學生的學法是:讓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想一想,説一説,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寓意。

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將情境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寓意。據此我如下設計教學 ;

一、通過朗讀張揚個性。

課標對閲讀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

1、初讀課文時,先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劃分自然段,並思考小鷹在學飛過程中一共説了幾次“自己會飛了”。接着分自然段讀,同時思考小鷹説這些話時到底學得怎樣?老鷹怎麼回答的?

2、在學習第2-3自然段時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老鷹和小鷹的話多讀一讀,結合插圖,讓學生看到小鷹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會怎麼想?再結合文字“高興”、“喊”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進入情境體會小鷹自以為飛到了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已經學會了,自然地讀出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這時候,再問學生老鷹是怎麼説的?你是從哪兒看出老鷹不滿意。學生通過讀,指出“搖搖頭”,“還不算”,明白老鷹希望小鷹飛得更高。老師用親切的語言點出母親對孩子的愛,鼓勵學生讀出親切、和謁的語氣。(初讀階段讓學生讀了3遍課文,學習2、3自然段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入情境感情朗讀,這不僅使學生的讀書有了量的保證,而且不同的要求與形式讓學生每次讀書都有新的目標,也就是讓閲讀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的過程。

二、通過活動演繹精彩。

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學中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活動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1、在學習下文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着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四、第五自然段)。

A、小鷹怎麼説?

B、老鷹怎麼回答?

C、老鷹為什麼這麼説? 孩子是最喜歡動起來的,在交流時播放插圖使學生體會飛到大山上空,小鷹更加高興了。指導學生自己編動作朗讀老鷹和小鷹的對話,指名學生上台表演,鼓動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讓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在邊讀邊演中學習朗讀,理解詞語。

2、在半扶半放中學會了小鷹的第二次試飛後,我放手讓學生同樣帶着上面的三個問題自學小鷹第三次試飛(第六、第七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説明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説小鷹反覆地練飛,“急促地喘着氣”是説快而短促地喘着氣,這些都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於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探問的語氣説:“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説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在小組內表演朗讀並體會小鷹當時急促地喘着氣説話的神態和不敢肯定的語氣。(這一環節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小鷹第一次試飛時,教給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學第二次試飛時,半扶半放引着學生分析朗讀,在學小鷹第三次試飛時,教師適度放手,讓學生運用方法自學,教師只是在一旁畫龍點睛,引導學生利用重點字詞體會分析。

三、通過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這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説説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會想些什麼?它又會怎麼去做?從而悟出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説,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 在課文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麼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

各自交流談體會,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明白了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板書設計:

針對本課是童話故事這一特點,在板書設計上,力求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實用性直觀性。有故事內容小鷹跟老鷹學飛,到思想教育,通過移動圖片,展示學飛的過程的階梯性。

在這節課上,在課件的有效輔助之下,我們的孩子體驗到的情感都是令他們終身難忘的。最為重要的,是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將小鷹學飛的精神運用到自己今後的學飛生活中去,勤奮努力,不斷進取,那麼這節課的目標就達成了,教學重點得以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我説的課是浙江義務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文《葛洲壩工地夜景》,文章寫了我在葛洲壩工地上看到的熱火朝天的緊張勞動場面,讚揚了勞動人民巨大的力量和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偉大貢獻。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學好這種方法,又能為下一單元學習抓重點段理解課文的方法打基礎,本課又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所以在本課學習中,若能更好地領會這種學法,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本課教材,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根據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8個詞語。

2、學會根據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方法,這是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決定的。

3、理解課文,體會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和偉大貢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為本課文字優美,感情豐富,所以確定這一目標。

教學重點: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所以我確定目標2學會根據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和偉大貢獻。這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而且要從文章中的詞句中去挖掘出人民的力量和貢獻,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確定這一目標為難點。

本課我將分3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習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並理清脈絡進行分段,找出重點句

第二課時:抓重點句學習課文

第三課時: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詞句,進行仿寫

教法:

我想主要採用重點詞句突破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這一學習方法,落實教學重點。同時還採用情境教學法,因為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勞動專場迷人的夜景,通過老師生動而充滿激情的語言、課件、錄音等手段,使學生入情入境,拉近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文;採用舉一反三,學法遷移法,因3、4自然段結構相似,用此方法能促使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轉換的過程。

學法:

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辦法,而本文感情豐富,更是適合用此方法;另外,還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讀-劃-品-想-讀等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充滿激情的導語,將學生引到美麗迷人的葛洲壩工地,使學生入情入境,一下子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從而產生課文的興趣。緊接着簡介葛洲壩的雄偉,為下文體會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力量物偉大貢獻作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三、檢查預習,學習新詞

四、理清脈絡,分清段落

五、找重點句,初步落實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再次讀後,很容易能找到兩句話:

(1)課文開頭第一句,(2)第5節第一句

在此,應該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兩句話的意思,再確定重點句,這時,學生的思維會入於積極活躍狀態,從不同角度分析出第(1)句是概括課文了主要內容,第(2)句點明文章中心,所以要確定第(2)句為文章的重點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讀重點句

二、理解重點句,引導質疑

1、讓學生反覆讀重點句,然後問:你讀懂了什麼,你有什麼疑問?

由質疑入手,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智慧,並能找準教與學的起點,起到教學導向的作用。

2、梳疑後,歸納出三個問題:

(1)作者目睹到怎樣的工地夜景?(2)從哪裏看出大壩凝聚着工人、幹部、技術人員和 廣大人民羣眾的熱情和智慧?(3)作者為什麼要高喊人民萬歲?

三、抓重點句,根據問題(1)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領會葛洲壩的美麗和巨大作 用,初步領會感情

1、學生速讀課文,劃出寫葛洲壩工地夜景的句子

2、出示第二節課文

(1)這句話運用比喻寫法,寫出大壩的美,所以我採用先讓學生在讀中品味你怎樣感受到大壩的美--引導仙女、珍珠、寶石分別指什麼,從而學生能初步感受到大壩的美,為了深入理解,我再通過CAI課件播放,讓學生再次感受美,最後讓學生帶着讚美的感情讀這句話。

(2)這麼美的大壩有什麼用呢?引導讀第5節,理解夜明珠指的是葛洲壩建成發電後各地的電燈,從而領會大壩的巨大作用,為理解工人們熱火朝天地幹是為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作鋪墊。

四、抓重點句,根據問題(2)學習第3、4自然段,深入領會感情

1、先扶學第3自然段

(1)讀:讀段落

劃:劃出寫了哪些工人,他們在幹什麼

品:從哪些詞句中最能看出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和智慧

想:閉上眼睛聯想當時場面,加深理解

讀: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個別讀、小組讀、比讀、齊讀等方式,體會工人緊張地為建大壩而不分晝夜地緊張勞動

(2)總結學法

2、遷移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4節,既理解內容,又形成自學的能力

在學生學習反饋後,教師幫助理解本段中的幾個比喻句,因為這幾個比喻句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這樣比喻及作者傾注在句子中的感情理解起來就較難,所以我先採用播放由工地上各種聲音合成的錄音,再播放一些合奏曲、交響樂,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聲音的異同,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比喻,達到領會作者內心的感情。

五、抓重點句,根據問題(3),昇華感情

再讀寫大壩作用的句子,理解人民萬歲,及作者當時的心情,達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最後讓學生飽含深情地讀課文結束本堂課的學習。

第三課時

一、指導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二、選自已喜歡的語句再進行朗讀,背誦,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仿寫練習《參觀____》

板書:

5 葛洲壩工地夜景

迷人:你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項鍊

大壩

作用:夜明珠撒遍祖國大地

迷 人 人 民

夜 景 工人:緊張工作

勞動情景 萬 歲

聲音:像-像-像-像-

板書的設計既能突出抓重點句幫助理解課文的特點,又能提綱挈領地將課文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起到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的作用。

總之,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讓學生積極動腦,發展思維,同時注重學法指導,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培養語感,讀中陶冶情操。

語文説課稿 篇6

《師説》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集中反映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對從師與學習的認識的論述。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於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

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本課出現的文言知識。

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閲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由於本文是論説文,韓愈對比論證的手法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習作中借鑑。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導入課文,我計劃從學生們學習過的有關“説”這種文體的知識導入,介紹寫作背景。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單個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範讀、全體學生共同誦讀三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瞭解,明確課文論述的中心。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分析課文的第一段,明確課文的中心。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後佈置作業,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藉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為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鍛鍊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係一一列出,並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並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後要求當堂成誦。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聖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後所藴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後,要求學生當堂成誦。最後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背誦最後一段。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背誦全文。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語感。同時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説》都市和學習有關的論説文,説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係的發展。

最後總結全文,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敍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春天裏的發現,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着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4課以及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為領會編者的意圖,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筍芽兒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對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揉、漆、辮、”的識記,“喊、筍、喚”的書寫。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説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閲讀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學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對童話故事興趣濃厚。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閲讀感受,在閲讀過程中注意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説教法與學法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準備:我通過PPT課件展示筍芽兒、竹子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瞭解筍芽兒與竹子。通過情境朗讀,為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

四、説教學程序

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學會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文。第二課時學寫6個生字,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體會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今天我主要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我將分 環節來完成。(一)複習舊知,情境導入。(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一)複習舊知,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第3課筍芽兒,認識了14個生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指名學生讀一讀。

然後要複習的是: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師:板畫:筍芽兒。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鞏固本課的生字,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播放課件,師導語:小小的筍芽兒不到兩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説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圖畫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我利用課件出示筍芽兒和竹子的圖片導入課文,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創設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本角色。】

(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文,啟發思考: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

誰呼喚筍芽兒?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用“——”畫出有關句子,筍芽兒聽了是怎樣表現的?用“~~~”劃出有關句子,並用“○”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這樣,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⑵反饋

①隨學生回答,板書:春雨呼喚

②相機做朗讀指導,如低聲的説,説明語氣要輕柔,給人“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筍芽的話可讓學生做做動作讀。

③説一説對動詞的理解:揉、伸,做動作理解,説一説體會到什麼?

⑶角色表演,配樂誦讀

⑷小結學習方法:讀——畫——議——讀。

【學後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使學生掌握了閲讀的方法,並應用這種方法進行下面的學習,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2、學習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一畫,小組內可交流。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⑵反饋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誰幫助了筍芽兒,筍芽生長的過程。

重點引導第六段

如:筍芽兒鑽出地面看到了什麼?省略號説明什麼?你能説説筍芽兒還看到了什麼?那些句子寫出了筍芽兒很高興?

(3)朗讀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説邊讀,教師相機指導。

3、感情朗讀全文,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1)播放情境朗讀,讓學生注意聽一聽範讀中的語氣,以及聲音的高低,停頓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讀後,讓大家評一評讀的好的地方,如果認為哪句讀的不夠好,就讓這個學生或其他學生為大家作示範。

【通過聽、練、聽、評之後,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

【低年級學生入學前接觸的多是口語,語言很不規範,他們更需要積累更多的書面語言,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像《筍芽兒》這樣文字優美的文章最適合學生積累。】因此,在學生充分的朗讀之後,我這樣説:“孩子們,筍芽兒多可愛啊!現在讓我們走進竹林,當一棵棵小筍芽兒,來體驗筍芽兒成長的快樂吧!”這時,教師播放課件,讓孩子們看着課件,帶着表情,加上動作,邊説邊演。(教師和學生邊説邊演)

課本劇表演:

小組內合作,指名前面表演。

師:你們表演得太精彩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看了這段表演,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筍芽兒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師:是的,成長的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得到別人的幫助你會成長,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筍芽兒在這麼多人的幫助關愛下,自己努力長大。

(師板書:奮發向上)

【德國有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一環節將語言融入到美麗的景色中,讓孩子們在情中演,在動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積累了語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露痕跡地突破了本課難點。】

(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

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生讀一讀,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説一説你要提醒同學什麼?

3、教師範寫:轟,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這個字上窄下寬,這樣字更穩定,下面的兩個雙字一定要把上面的車字托住。

喊:口字旁位置要偏上,不要寫得太大。要先寫裏面的一、口,後與斜鈎,撇,點。

4、生看後抄寫生字,學生寫字前,我強調,寫字姿勢。師:巡視,個別指導。

5、評一評:學生通過小組內欣賞與互評,評出“小小書法家”。

【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髮現生字的構字規律,進一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通過評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練習

2、完成課後練習“找找抄抄”。

(1)自主完成練習。

(2)同桌交流。

【通過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美句。】

(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

師:孩子們,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能不能向同學們説一説,都有誰幫助過你成長啊?

師:是的,我們也一樣,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親人的呵護、老師的關心,同學的鼓勵。面對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心存感激,學會感恩。

【通過談話,使學生感受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圍人的關愛,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問號中被激盪,不斷昇華。】

(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閲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畫筍芽兒或竹子的畫或編一條有關筍芽兒的謎語。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孩子們,筍芽兒長大以後的故事呢,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還有興趣,請在課下多收集這方面的知識,你會知道得更多。

五、説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針對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喚,以及筍芽兒成長過程,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語文説課稿 篇8

《竹影》説課稿

1、教材分析:

《竹影》是豐子愷散文作品中一篇內涵深刻、耐人尋味的佳作,全文敍述幾個小夥伴,藉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門汀上游戲,描畫映着的竹影,你一筆,我一畫,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孩子的遊戲,在成年人眼裏也許不屑一頤,但在豐子愷的眼裏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也許,藝術和美就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竹影》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受。-

2、教學目標:

〈1〉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確立與’情感和態度目標:領會藝術和美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創造藝術的美;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以及初一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確立知識和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確立過程和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二、説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一一感知一一品讀一一欣賞一一遷移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説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現在也教我女兒唱這樣的兒歌,每當這時,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m盼,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設計這一導語,是按照情意原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從生活走進誅堂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可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i型'

〈二〉作者介紹,力求創新: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侶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由生活中的發現,進行藝術i

美的創作的故事。

(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資料蒐集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教師過渡語: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白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

(學生找到後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水平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賞,藝術薰陶:

教師過渡語:一次童稚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多媒體展示,自己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的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氣通過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強了語文課的容量,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對自己的終身發展也有益.)

〈六〉口語交流,人文培養:

.教師過渡語: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蔘與説話,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弦,這也符在合活動原理.)

〈七〉課堂小結,歸納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藴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結束語: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通過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説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進行語文學習,語文課堂的寬度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