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24W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説課稿4篇

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題目是《論讀書》,它是八年級(上)第四單元拓展閲讀中的一篇隨筆。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單元選的課文都是關於“讀書妙悟”的,而《論讀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傳世佳作,是一篇精美的思辨文,對讀書的目的、方法、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提出了理論與時踐相結合的讀書方法。語言洗練,善於修辭,條理清楚,節奏分明,讀之朗朗上口。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的設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據此,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3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

重點:

1體會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

2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作用。

難點: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 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這篇思辨文的精美,培養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批註式閲讀法、朗讀法、討論探究法、卡片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應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培根大師對話。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卡片 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1、談話式導入,其目的是調動學生閲讀的激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用時大約2分鐘。

2、掌握培根的有關文學常識,讓同學們自主交流蒐集的資料,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用時約3分鐘。

3、整體感知,先是讓學身在閲讀中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體會誦讀中的語氣、情感,再是分小組討論、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思考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用時約15分鐘。

4、品味欣賞,讓學生邊讀邊體會經典格言,感受哲學家敏鋭、精闢、深刻的見解,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用時約10分鐘。

5、拓展閲讀,通過讓學生試着寫一段讀書的感悟或體會,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理性思維來駕馭語言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用時約8分鐘。

6、結束語,其目的是為了再次激勵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用時約2分鐘。

附板書設計

目的 比喻論證

論讀書 方法 對比論證

作用 歸納論證

説明:這樣的板書簡單、明瞭,直觀。

説課稿 篇2

同學們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籃球原地運球,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本節課。

第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快樂學習。

第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中學《體育與健康》內容中基礎模塊中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原地運球技術,原地運球是籃球運動中最基本的運球技術,是學習其他高級運球技術的基礎,為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

教材要點:五指自然張開,壓迫球的頂部,運用手掌將球向下壓的.動作(不可用“拍”的方式操作)。運球時,眼晴要正視前方,不可看着球。根據教材安排,體現本教材強調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不過於強調技術的規範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原地運球動作方法,並能完成相應的原地各種運球的基本動作技能。

第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對籃球運球的興趣。

2、技能目標:通過學生練習,努力使95%以上的學生全力投入籃球運球的項目活動中。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鑑賞能力及發展學生自學、自練、自控、自調、自評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體驗成功感。

第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基本運球技術動作

難點:變換運球時手對球控制能力

第五,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初中學生,雖然存在差異,但這些學生對籃球項目都有着一定興趣或希望自己在籃球運動中有所發展,同時他們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自學能力。因此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第六,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第七,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可將本課教學分為引入情境階段、激發動機階段、技能學習階段、總結整理階段。

(一)引起注意階段: (4分鐘)

1課堂常規 ,包括正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等,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 2向學生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激發興趣階段: 熱身階段 (2分鐘) 繞籃球場慢跑2圈。

關節活動:1、頭部運動 4*8拍 2、肩部拉伸 4*8拍

3、手腕、踝關節運動4*8拍

(三)新授知識階段: (20分鐘)

1、原地運球

2、指出重點與難點。

1、教師講解、示範各種運球技術動作及注意點。 2、學生分組結合球做有球練習

3、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學生代表做正確示範 5、查看課堂反饋意見

6、如有反饋意見及時召集學生作進一步講解並繼續分組練習 7、安排各組進行展示並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導

(四).興趣提高部分:分組展示 (10分鐘)

小組長牽頭,選擇適合本小組的運球技術作小組集體展示,要突出有新意

目的:同學積極的投入到遊戲中去,讓學生在遊戲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技術,體驗籃球帶來的樂趣,放鬆心情。

(五).恢復調整階段 (4分鐘)

1、邊做好放鬆練習,邊總結本課的教學效果。 2、宣佈下次課內容和課外練習內容。 3、安排歸還器材。

第八,場地器材:

室外籃球場2片,籃球40個。

第九,預計教學效果

練習密度預計:35 % 運動量預測:平均心率110次左右,最高175次左右。 學生對籃球本身興趣比較大,因此學生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參與程度高,課堂氣氛活躍,能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效果。達到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學內容安排在“統計與可能性”這一單元中,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並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想請全體學生出謀劃策的教學情境,引出怎樣購買鼓號服這一學習任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説,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校服。圍繞購買校服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則仍然採用畫“正”字的方法

,得到的數據仍然採用單式統計表描述。所以教學中應突出數據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這部分知識,形成相關的統計技能。為今後更進一步學習統計圖表、概率等知識打好基礎。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

難點: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具體化,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第一個辦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具有定向、調節、激勵、檢測和評價等功能。因此,制定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顯得很重要。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內容標準”中對“統計與概率”(第二學段)提出這樣一些具體目標: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能進行交談。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人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簡單的統計過程,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

2、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由於在第一學段中對數據統計過程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根據小學兒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的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並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根據服裝型號分段、用畫“正“字等方法整理、繪製統計表、利用統計數據到服裝廠定做校服等。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調查訪問、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創設了這樣的談話情景: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兒童節。在那天,小朋友都會穿着整潔漂亮的校服進行升國旗、遊園、體操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我們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測量身高、胸圍等)。做的這些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買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板書:收集數據)

接着我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用本班學生身高數據製成的身高記錄單。

然後我導入課題,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是怎樣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板書課題:數據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數據

(1)讓學生觀察身高記錄單,教師提問:從這張身高記錄單上你知道了什麼?(知道本班學生總人數和每個學生的身高。)

再觀察記錄單,你能看出當時我們班最矮的同學身高是多少釐米,最高的同學身高是多少釐米嗎?

(2)教師向學生説明:校服廠生產的校服分為大號、中號、小號三種。(多媒體顯示:小號——身高120~129cm,中號——身高130~139

cm,大號——身高140~149cm)

(3)教師提問:怎樣才能知道每種型號的校服需要買多少套呢?(引導學生明白:需要對記錄單上的數據分段整理,教師板書:分段整理)接着提問:用什麼方法來分段整理呢?讓學生髮表意見。(學生的意見可能為數數,用不同的符號記錄,畫“正”字記錄等)。

(4)讓學生比較那種記錄方法比較好,並説出理由。接着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分段整理數據。組長要做好分工,看哪組能整理得既快又準確。(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獲得成功的體驗。)

2、製作統計表

讓學生討論能不能把畫“正”字的記錄單直接送給廠家呢?還應該怎麼辦?(板書:制統計表)

接着要求學生把整理好的數據填入統計表。填好後再提問:表中的合計起什麼作用?(讓學生明白:既能反映總人數,又能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我提醒學生:還要填寫統計表名和製表日期。讓學生給統計表命名。

3、分析數據

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想一想服裝廠看到這張統計表,會明白哪些問題?(每種型號的服裝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

我再點明:這就是分析數據。(板書:分析數據)

4、回顧統計過程: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統計過程?(1、收集數據

2、分段整理

3、制統計表

4、分析數據)

5、教師進行小結:剛才我們利用統計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運用是很廣泛的。下面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

(三)、鞏固運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提問:你是怎樣分段整理數據的?對分析統計結果,你有什麼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題。(方法與第1題相同)

通過鞏固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制統計表——分析數據

説課稿 篇4

我説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狐假虎威》一課,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學習起來並不難,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而且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讀後分析人物特點。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總之,學生應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寓言故事,知道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對課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認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表演這個故事。

3、認識1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表演。

四、教法學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狐狸説的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採用觀看插圖,出示,表演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2、初讀感知,以讀鋪路

3、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4、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總之,我這節課就本着讓學生讀、讓學生説、讓學生演這一標準,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學目標。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