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拔蘿蔔優秀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四節《拔蘿蔔》。

拔蘿蔔優秀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單元內容包括:小兔請客,採松果,青蛙吃蟲子,拔蘿蔔,收玉米,回收廢物,而《拔蘿蔔》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時。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蔔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並説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這裏是第一次出現豎式,學生只有對兩位數的位值結構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後面兩位數的加減法有更好的掌握,同時也為後面將要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做好提前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數學思考: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問題解決:認識豎式,學會用豎式進行加法運算。

(4)情感態度:初步學會應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説教法學法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加強教具演示及學具操作,採用“教師啟發講授”和“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自主探究,學具操作,合作交流”的學法,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説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生動而開放的活動,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為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對於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將體現一個動手操作的課堂,利用操作、體驗的學習方式,力爭把講授變為探索,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樂學。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內在動力,是創造的先導。 因此,在新課開始時,我將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我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對他們説:“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誰能用一個好聽的故事把它講給大家聽?學生像講故事一樣:森林裏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見一片蘿蔔地,這兒全是它喜歡吃的蘿蔔。它趕緊跑回家叫來妹妹,一起拔蘿蔔。兔哥哥一下拔了36個蘿蔔,兔妹妹拔了23個蘿蔔。接着我們討論:根據故事中為我們提供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瞭如下的數學問題:(生A: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生B: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生C: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個?)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看懂圖中的意思,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二)合作探究,知新會學。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澱,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逐步積累的。本節課我將把課堂教學設置成一種活動,讓學生去“做數學”。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的問題,並自己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小棒、計數器、練習本等,然後在小組內和其它同學説説自己的算法,並反饋。學生經過自己思考出現了這樣幾種做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後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説),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並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後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我在此時讓學生説説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並總結,在列豎式時要注意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並在課堂中充分動起來,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知識,思考問題。學生自己探索計算36+23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整個環節都圍繞學生來進行,他們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三)鞏固新知,活學活用。

本節課的練習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層面的練習,基礎練,發展練,變式練。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我精心設計了一組這樣的練習——我當小老師。讓學生判斷這幾個同學做的對錯,並把錯的改正。通過這一練習,學生可以總結豎式計算要注意的問題,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還設計了這樣一道變式題,既使學生加深對豎式的

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師生反思,歸納總結。

在本節課的結尾處,我問學生:“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有的學生説: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有的説我講的故事很好。還有的同學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把一道計算題算錯了。同時,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通過學生的踴躍發言,都注意發現了其他學生的長處。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評、他人評,評自己、評別人和教師評、學生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新課標理念,體現了本節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也為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六、説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上,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並從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發現,在操作中成長,他們的學習變得快樂而充實。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我願意為他們搭建一個平台,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為孩子們的終身學習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