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咬文嚼詩有哪些

欄目: 古詩絕句 / 發佈於: / 人氣:3.32W

畫論有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此句用來説詩,可謂深得詩中三昧。造化,指大自然,例如山水畫,花鳥畫,先需仔細觀察,但畫出來卻不純粹是大自然的山水,花鳥,它帶有畫家的胸襟、見識,情懷,對人生的感悟、感受或感歎。畫家畫出的實際上是他心中的山水,心中的花鳥,既要像山水,花鳥,又不完全像,要突出某些特徵,讓品畫者覺得這其中有點意思;這意思,有的直白,有的.婉曲。但一定要有點意思。

齊白石先生説得更明白: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對所反映對象的描寫,既要像,又不完全像。相傳日軍佔領北平期間,有日本官員上門索畫,白石先生便畫了一幅《螃蟹》,並提了幾個字:看你橫行到幾時!畫的螃蟹當然要像螃蟹,螃蟹的特徵就是橫着行走;當然又要有飛揚跋扈,氣勢洶洶的神態!

作詩當然也如此。詩言志,歌詠懷,不管你寫的是什麼,也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或至少要抓住其中一個特徵,又要表現出你自己的感情、志向、對生活的感悟、感慨或感歎。故作詩有“託物言志”,“託物寓意”,“借景抒情”之説。

例如,宋代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終生念念不忘抗金,收復中原,可惜不受重用,反遭排擠,該詞以荒郊野外的梅花自比,末句説,致死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操守。

再如,明代于謙《詠石灰》: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四句既寫的石灰,又寫的他自己,託“石灰”言其“志”,即“要留清白在人間”!

鄭板橋有一道非常著名的《詠竹》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本在破巖中。

千磨萬煉仍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首詩連竹子是什麼樣子都沒有描寫,為何?首先,因為據説這是題畫詩;其次,寫出的是竹子的“神”而非“形”,即竹子的精神風貌,在那麼艱苦、險惡的環境中,能堅守、保持自己的高風亮節!

蘇東坡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意思是,畫好不好,不能以畫得像不像所畫的東西為標準,應該看其是否畫出了“神”,作詩也一樣。

當然,拙見“形神兼備”最好,“遺貌取神”也好,總之,應該重“神似”不要重“形似”。

詩之“意”也可以是作者感悟出的某種道理,人們稱為有“理趣”。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前兩句寫景也很有韻味,但無後兩句,這詩就沒有“靈魂”!

有時,詩之“意”是一種作者感受到的“情趣”。

請看,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請注意一個“惜”字,一個“愛”字,一個“才”字,一個“早”字,想象豐富,筆調浪漫,頗具生命感與動態感!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情趣由此而生!

不託物,不借景當然也可以,直抒胸臆,只要情感真摯,飽滿,也可以是好詩。

如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再如,元稹《離思(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所以,僅僅是描寫了某種景物,而沒有自己的情懷、感悟、感歎之類的東西,哪怕分行整齊,即使講究格律,也不是詩。

換句話説,心裏得有了詩“意”,要麼直接把這個“意”説出來,要麼藉助於某物,某景,或是某幾個物或景構成一個或幾個畫面把這個“意”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的文字骨子裏才是詩,它不合格律也是詩,格律只是外在的東西,沒有詩“意”的,即使格律謹嚴也不算詩。

那麼,怎樣才能有“意”呢?有時看到某物,某景也有所觸動,但沒有恰當的詞句,寫不出來,怎麼辦呢?

從根本上説,首先要“養氣”;有了觸動,想寫,還必須“煉”!

所以,古人云:煉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意高而文勝!

意是詩的靈魂。詞句、音韻等等只是詩的軀殼甚至服飾。

如何“養氣”?如何“煉意”,“煉字”,“煉句”?

且聽下回分解。

Tags:咬文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