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賀

李賀有哪些詩

欄目: 李賀 / 發佈於: / 人氣:2.94W

明月與作耳邊璫是出自李賀所寫的詩篇,那麼除了這句經典的詩句之外,李賀還有哪些詩呢?李賀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李賀的詩,歡迎大家閲讀。

李賀有哪些詩

大堤曲年代:唐作者:李賀

正文:妾家住橫塘,紅沙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

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脣。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春坊正字劍子歌年代:唐作者:李賀

正文: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闢鳥)鵜淬花白鷳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扌妥)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春歸昌谷年代:唐作者:李賀

正文:束髮方讀書,謀身苦不早。

終軍未乘傳,顏子鬢先老。

天網信崇大,矯士常(忄蚤)(忄蚤)。

逸目駢甘華,羈心如荼蓼。

旱雲二三月,岑岫相顛倒。

誰揭(赤貞)玉盤,東方發紅照。

春熱張鶴蓋,兔目官槐小。

思焦面如病,嘗膽腸似絞。

京國心爛漫,夜夢歸家少。

發軔東門外,天地皆浩浩。

青樹驪山頭,花風滿秦道。

宮台光錯落,裝畫偏峯嶠。

細綠及團紅,當路雜啼笑。

香風下高廣,鞍馬正華耀。

獨乘雞棲車,自覺少風調。

心曲語形影,隻身焉足樂。

豈能脱負擔,刻鵠曾無兆。

幽幽太華側,老柏如建纛。

龍皮相排戛,翠羽更蕩掉。

驅趨委憔悴,眺覽強笑貌。

花蔓閡行(車舟),(轂車換系)煙暝深徼。

少健無所就,入門愧家老。

聽講依大樹,觀書臨曲沼。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霧豹。

韓鳥處繒繳,湘鰷在籠罩。

狹行無廓落,壯士徒輕躁。

裝畫:一作裝盡。偏峯嶠:一作遍峯嶠。香風:一作香氣。

笑貌:一作容貌。繒繳:乃(矢曾)繳之訛。廓落:一作廓路。

答贈年代:唐作者:李賀

正文:本是張公子,曾名萼綠華。

沉香薰小像,楊柳伴啼鴉。

露重金泥冷,杯闌玉樹斜。

琴堂沽酒客,新買後園花。

房中思年代:唐作者:李賀

正文:新桂如蛾眉,秋風吹小綠。

行輪出門去,玉鑾聲斷續。

月軒下風露,曉庭自幽澀。

誰能事貞素?卧聽莎雞泣。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賞析

“雁門太守行”系樂府舊題。此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次句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鋭,嚴陣以待。這裏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據説王安石曾批評這句説:“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聲稱自己確乎見到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説:“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其實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雲出現;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雲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正在進行。“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鬥從白晝持續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後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為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那樣一種壯懷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台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説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一般説來,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豔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穠豔,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有時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讓它們並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用壓城的黑雲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李賀的詩篇不只奇詭,亦且妥帖。奇詭而又妥帖,是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這首詩,用穠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可算是奇詭的了;而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卻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又顯得很妥帖。惟其奇詭,愈覺新穎;惟其妥貼,則倍感真切;奇詭而又妥帖,從而構成渾融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這是李賀創作詩歌的絕招,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的難學之處。

Tags: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