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余光中

余光中 中秋

欄目: 余光中 / 發佈於: / 人氣:1.42W

中秋佳節,在歡度這個節日的時候,讓我們一起賞析一下余光中的《中秋》。

余光中 中秋

前言

台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學貫中西,才華橫溢。被譽為“中國當代的李白”。一直令我為之景仰。大學時代,我就是一個餘詩迷。當時,餘先生的詩歌只是散見於大陸的一些報刊雜誌上,大陸尚未發行其詩集。於是,我們和班上一些同學,諸如龔兄鵬飛,陳兄邵明,陳兄偉民等人,把餘詩一首一首地抄在筆記本上。至今,我的筆記本仍然保存着。今就余光中先生一些名作,與諸位朋友共賞。——二0一0年九月二十三日(陰曆八月十六日晚)

  中秋

  ——姮娥操刀之二

  一刀向人間,剖開了月餅

  一刀向時間,等分了晝夜

  為什麼圓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揮成了殘月 ?

  刀鋒過處,落在我們兩旁

  中間是南海千年的風浪

  寂寞是我的白晝驚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長

  去年是圓月的光輝一牀

  共看嬋娟今夕在兩岸

  料我像晝會漸漸地消瘦

  你像夜會漸漸豐滿

  從此夜長,夢恐怕會加多

  單枕是夢的起站和終站

  該你凌波而翩翩東來呢

  或是我乘風去西南

  一輪神光開萬户的私鏡

  姮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將你的,用海雲遮住

  讓我夜深後來翻尋

  附記:今年九月十三日,秋分巧與中秋相合。這樣的巧合,上次是一九四三年,那時我還是個小孩,渾沌未開,更不知道未來的太太在何方。中秋為家人團圓之夕,秋分為陰陽一割之日,乃兼而有之,真成美麗的矛盾了。

一九八0年十月十九日記於廈門街

余光中先生從小飽經風霜。抗戰爆發後,他曾跟隨母親從南京逃到四川。四川的生活和風物,在余光中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抗戰勝利之後,母子倆又重返南京,他就讀於金陵大學(現在的南京大學)外文系。不料,好景不長。內戰的烽火又起。隨着國x黨的節節敗退,蔣xx最後在夜色掩護下,乘坐軍艦從長江口倉皇逃往台灣。聽説,蔣大總統在大海上,對着他的孫子和部下們,悽然地吟誦着南唐後主李煜的亡國之音——《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而作為蔣大總統治下的臣民,余光中也陪着母親匆匆逃往台灣。從此,大陸可望而不可即。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對大陸的思念之情也與日俱增。於是,在他的詩歌中總是藴涵着一種糾纏不清揮之不去的'中國情結。這在他的《鄉愁》、《鄉愁四韻》,《民歌》和《白玉苦瓜》等名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屈原詩云:月明千里兮傷人心。余光中作為屈原的崇拜者(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作過精彩的演講——《藍墨水的上游是汩羅江》),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者,在他的詩作中,常常出現月亮等古典意象。自古以來,月亮寄託着人們的情思,寄託人們着對親人對故土的一片濃濃的思念之情。它成了一種文化的積澱。在《中秋》一詩中,詩人有意將月裏的嫦娥,稱之曰姮娥。這是古人對月亮的一種稱呼。詩中抒寫了詩人的故土之思故國之念。

Tags:中秋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