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寓言

古代寓言故事(集合15篇)

欄目: 寓言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古代寓言故事1

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家叫工之僑,他不但善於彈琴,而且做起琴來那也是無人不讚。

古代寓言故事(集合15篇)

有一次,工之僑得到了一棵絕佳的梧桐樹,於是就把它削製成一張琴,用這張琴彈奏起音樂來像金鐘、玉磬的聲音一般和諧動聽。工之僑自以為這是天下最好最美的琴了,就拿去獻給朝廷的樂官太常,讓他欣賞並給做個鑑定。

太常請宮中最高明的樂工察看了一番,説:“這不是古琴!”就退給了工之僑。

工之僑把琴拿回到家裏以後,請漆工在琴上畫了一些斷斷續續的花紋,又讓雕工在琴上鏤刻了一些難辨的古字。然後用匣子裝着,埋進土裏。

過了一年,挖出了匣子,把琴抱到市集上去賣,一個大官貴人看到這張琴,立即出一百兩金子買了去,獻到朝廷上。

樂官一個一個爭相傳看,都説:“這真是世上絕無僅有的珍寶啊!”

【大道理】:不能把世上任何東西都説成是古的好,而要從實際出發,看它是否真有價值。那種惟古是崇,惟古是尊的人,是愚蠢可笑的。

古代寓言故事2

高山流水

《列子》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裏想着高山。鍾子期説:“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裏想着流水,鍾子期説:“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瞭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裏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歎地説:“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裏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裏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古代寓言故事3

春秋時,門子文和門子良兩兄弟在楚國做官,子文是令尹,子良則是司馬。

子文有一個兒子名叫子揚;子良也有一個兒子叫子越。

子越出生的時候,子文對子良説:

這孩子壯得跟山林裏的老虎和熊一樣,哭起來卻像豺狼在哀嚎,現在他的年齡雖然還很小,可是狼的孩子雖然很小,但是兇猛的性格以及野心仍然很大,將來長大恐怕不會是個温和的人。

我看子越是匹狼,必須狠下心殺死,否則我擔心我們家族的人會因為他而有傷亡。

但是哪有父母忍心殺害自己的小孩?

因此子良説什麼都不肯殺死自己的孩子。

子文見子良不聽自己的勸告,便對家裏的人説:

將來子越如果當了大官,你們一定要儘早離開楚國,不然會有災難。

子文死後,他的兒子子揚繼承作了令尹,子越也作了司馬。

子揚沒有聽父親的告誡,繼續待在楚國作官。

而子越一當上大官,就暴露出政治野心,他忌恨子揚的官位比自己大,於是暗中派蘇賈殺了子揚,自己當上令尹,不久又將蘇賈殺死。

後來,子越的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想叛變當國君,於是就領兵造反,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楚王派來的大批軍隊打敗,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牽連。

這個時候,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狼子野心,十分後悔當初沒有聽子文的勸告。

古代寓言故事4

很久以前,吳國的國君孫亮非常聰明,觀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細緻,常常能使疑難事物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孫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黃門官去庫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來。

這個黃門官心術不正又心胸狹窄,是個喜歡記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庫房的庫吏素有嫌隙,平時兩人見面經常口角。他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復,這次,可讓他逮到機會了。他從庫吏那裏取了蜜汁梅後,悄悄找了幾顆老鼠屎放了進去,然後才拿去給孫亮。

不出他所料,孫亮沒吃幾口就發現蜂蜜裏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誰這麼大膽,竟敢欺到我的頭上,簡直反了!”

心懷鬼胎的黃門官忙跪下奏道:“庫吏一向不忠於職責,常常遊手好閒,四處閒逛,一定是他的瀆職才使老鼠屎掉進了蜂蜜裏,既敗壞主公的雅興又有損您的健康,實在是罪不容恕,請您治他的罪,好好兒教訓教訓他!”

孫亮馬上將庫吏召來審問鼠屎的情況,問他道:“剛才黃門官是不是從你那裏取的蜜呢?”

庫吏早就嚇得臉色慘白,他磕頭如搗蒜,結結巴巴地回答説:“是……是的,但是我給他……的時候,裏面……裏面肯定沒有鼠屎。”

黃門官搶着説:“不對!庫吏是在撒謊,鼠屎早就在蜜中了!”兩人爭執不下,都説自己説的是真話。

侍中官刁玄和張邠(bin)出主意説:“既然黃門官和庫吏爭不出個結果,分不清到底是誰的罪責,不如把他們倆都關押起來,一起治罪。”

孫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説:“其實,要弄清楚鼠屎是誰放的這件事很簡單,只要把老鼠屎剖開就可以了。”

他叫人當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開,大家仔細一看,只見鼠屎外面沾着一層蜂蜜,是濕潤的,裏面卻是乾燥的。

孫亮笑着解釋説:“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時間長了,一定早濕透了。現在它卻是內幹外濕,很明顯是黃門官剛放進去的,這樣栽贓,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這時的黃門官早嚇昏了頭,跪在地上如實交待了陷害庫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見,我們對於形式複雜難以判斷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複雜性所嚇倒,這樣就能正確認識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古代寓言故事5

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其中之《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現了一條蛇凍僵了,他想給它温暖,便把它放在自己的懷裏,蛇温暖後甦醒了過來。一醒來就咬了農夫一口,要了農夫的命。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對惡人再好,他們的本性是不會變的。我們要認清壞人,改造壞人,創造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5

今天,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四本書中的一本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人應該怎樣做。這本書中雖然都是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但是後面的話卻是句句有理。

這本書中的故事很多。例如:葉公好龍、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等、井底之蛙。

這本書交給我們的道理很多:刻舟求劍的道理是:不要老是停留在一個地方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

井底之蛙的道理是:井底的青蛙目光短淺,要學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我看完書時就想:我以後一定不能想井底下的青蛙一想,目光短淺,我要做一個目光長遠的人。

古代寓言故事6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卻懷才不遇,只當了一個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

他的魚鈎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説:

“魚兒呀,你快點上鈎吧!”

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説:“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他來。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還一邊念着:

“釣、釣、釣,魚兒不上鈎,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

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裏又念着:

“釣、釣、釣,大魚不上鈎,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

後來,姬昌就準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請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迴避,躲在蘆葦叢裏不出來。姬昌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着禮品,再來請姜子牙,姜子牙這才出來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一心想要尋找賢能有才華的人,於是就答應輔佐他。

後人稱這件事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於是就封他為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比喻為了求賢,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古代寓言故事7

不知趣的獵狗

艾子喜好打獵,那騎在馬上追逐鳥獸的感覺真是痛快極了。

為了打獵的愛好,艾子養了一條非常善於抓兔子的獵狗和一頭機警敏捷的獵鷹。

每次外出打獵,艾子都帶上他的獵狗和獵鷹。凡是捕到兔子,艾子就必定掏出兔子的心肝給獵狗吃。

因而,每次一捉到兔子,獵狗也就總是搖着長尾巴,豎起一雙前腿,不停地上下跳躍,等着艾子餵它吃兔子的心肝。

一天,艾子又出外打獵,山上兔子很少,轉悠了大半天還未發現一隻兔子,獵狗的肚子已餓得咕咕直叫。

正在這時,艾子忽然看見有兩隻兔子從草叢中跳躍出來,向林中一片灌木叢跑去,艾子放出獵鷹去追捕兔子。

兩個兔子敏捷地在灌木叢中亂跳亂竄,獵鷹上下騰飛追捕。

這時,獵狗也飛跑過來,對準兔子一頭猛撲過去,不料,正好誤咬住了獵鷹。

結果,獵鷹被咬死了,那兩隻兔子卻乘機逃走了。

等到艾子跑上前來,見此情景,十分傷心。他把死鷹拿在手裏,又是懊悔又是氣憤,不覺掉下淚來。

正在這時,獵狗又像從前那樣,豎起它的一雙前爪,搖着尾巴,在艾子面前騰上落下,搖頭擺尾,沾沾自喜地像立了大功似地看着艾子,等待艾子餵它吃心肝呢。

艾子瞪着獵狗,氣不打一處來,他大聲斥罵道:“你這不知趣的狗,幹了壞事,還好意思來邀功領賞哩!”

生活中有些人與這獵狗頗相似,自己明明做了錯事,不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而還自以為是地希望得到優厚的報酬,真是厚顏無恥。

古代寓言故事8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裏含有成百上千個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戰國策》,有的出自《孟子》,有的出自《莊子》,有的出自《荀子》,有的出自《韓非子》……這些寓言故事都藴含着一個道理。

有幾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個叫《學士幽默》,講的是一個姓石的學士,一次去報寧寺時,他坐在馬車上,車伕由於一時疏忽,馬把石學士掀了下來。看熱鬧的人都以為石學士要大罵車伕了,沒想到石學士只是對車伕説:"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還不摔得粉碎!"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別人不小心犯錯時,不應該罵別人,因為這樣可能會引起爭吵,而且別人也不舒服,應該只提醒提醒別人或像石學士一樣用婉轉的話語批評別人。

還有一個故事叫《黃公好謙》,講齊國有個黃公,喜歡過分謙虛。黃公的兩個女兒都是全國的美女,他卻經常對別人説他的女兒很醜,見不得人。結果,她們過了結婚的年齡也沒人向她們求婚。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分,如黃公謙虛本來是件好事,但由於過分變成了壞事。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真是受益匪淺啊!我一定要多讀課外書。

古代寓言故事9

【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裏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裏來了一個人,他牽着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裏去呢?”那人回答説:“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説:“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説:“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着説:“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隻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魯國少人才】

魯哀公對拜見他的莊子深有感慨地説:“咱魯國儒士很多,唯獨缺少像先生這樣從事道術的人才。”

莊子聽了魯君的判斷,卻不以為然地持否定態度:“別説從事道術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魯哀公反問莊子:

“你看全魯國的臣民幾乎都穿戴儒者服裝,能説魯國少儒士嗎?”

莊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魯國的所見所聞:

“我聽説在儒士中,頭戴圓形禮帽的通曉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絲帶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斷。”莊子見魯王認真聽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見解:“其實那些造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裝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實學。”

他向魯王建議:“您如果認為我判斷得不正確,可以在全國範圍發佈命令,宣佈旨意,凡沒有真才實學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問斬!”

魯哀公採納了莊子的諫言,在全國張貼命令。不過5天,魯國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見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獨有一男子漢,穿戴儒裝立於國宮門前。魯哀公聞訊立即傳旨召見。魯哀公見來者儀態不俗,用國家大事考問他,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對方對答如流,思維敏捷,果然是位飽學之士。

莊子瞭解到魯國在下達命令後,僅有一位儒士被國君召進宮,敢於回答問題。於是他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魯國之大,舉國上下僅只一名儒士,能説人才濟濟嗎?”

這篇寓言很有諷喻意味。真才實學不是靠衣着來裝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實質。一種思想、學説或職業吃香與流行後,就會有人弄虛作假,附庸風雅,藉以謀取私利。

【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着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説:“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後,馬上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説:“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乾涸的車轍裏躺着一條鯽魚。”

莊子歎了口氣接着説:“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裏,無力自拔,眼看快要乾枯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説:“我説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説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説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説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乾魚啦!”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了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了説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説空話,多辦實事。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説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説:“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裏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説:“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説:“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説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古代寓言故事10

狂泉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惟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拿、持)國君,療其狂疾,火艾針藥(拔火罐、扎針灸、薰艾蒿、服草藥),莫不畢具(準備)。國主不任(忍受)其苦,遂至狂泉酌(舀取)而飲之。於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國家,有一泉水,叫做狂泉。國人飲這個狂泉裏的水的,沒有不癲狂的。唯獨國君打了一個專供自己飲水的水井,獨自汲水喝沒有癲狂。國人一起癲狂,反而認為國君不癲狂是癲狂。於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同抓住國君,給國君治癲狂的病。輪番給國君拔火罐、扎針灸、薰艾蒿、服草藥,沒有方法不用的。國君實在不堪忍受這種折磨,只好到“狂泉”去舀水喝。於是,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無論國君還是臣民,都一樣癲狂;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荒謬。所有的人都一樣瘋瘋癲癲,這樣,大家反而都高高興興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蒲松齡的《聊齋》裏的《羅剎海市》。《羅剎海市》描寫了一個虛無飄渺的國家,那裏的人以醜為美,以美為醜,完全是一個顛倒過來的世界。

我們來看看作者開篇所寫。馬驥,字龍媒,賈人子。美丰姿。少倜儻,喜歌舞。輒從梨園子弟以錦帕纏頭,美如好女,因復有“俊人”之號。十四歲,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罷賈而居。謂生曰:“數卷書,飢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兒可仍繼父賈。”馬由是稍稍權子母(以資本經營或借貸生息為權子母,這裏是做生意的意思)。從人浮海,為颶風引去,數晝夜,至一都會。其人皆奇醜;見馬至,以為妖,羣譁而走。馬初見其狀,大懼;迨知國人之駭已也,遂反以此欺國人。遇飲食者,則奔而往,人驚遁,則啜其餘。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馬驥,字龍媒,是商人的兒子。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材,從小就灑脱大方,喜歡唱歌跳舞。經常跟着戲班子演出,用錦帕纏着頭,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稱。他十四歲考中秀才,很有名氣。父親年老體衰,放棄了經商,回家閒住,對馬驥説:“幾卷書,餓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當衣穿,我兒應該繼承父業去經商。”馬驥從此就慢慢做起買賣來。

一次,馬驥跟別人去海外經商,被颶風颳走了。漂了幾天幾夜,來到一個都市。這裏的人個個都非常醜陋,看見馬驥來,以為是妖怪,都驚叫着逃走了。馬驥剛見到這情景時,還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懼怕自己時,就反而去欺負他們。遇到吃飯的,他就跑過去,人家嚇跑了,他就把剩餘的飯菜吃掉。

馬驥本來是一個“俊人”,美丰姿、少倜儻、喜歌舞、美如好女,神使鬼差到了這裏,卻成了長得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嚇人還是你的不對這樣的主。這個美男子,沒有讓人驚喜、豔羨,反而認為其奇醜無比,見過醜的,沒有見過比你更醜的。大家見到他以為遇到了妖怪,驚叫逃跑。特別有諷刺意味的是,馬驥由此找到了覓食的方法,以自己的“醜”來嚇走正在吃飯的人,吃一點殘羹冷炙。這樣以來,徹底消滅了馬驥這個美男子的自信心。本來認為自己的顏值還是很高的,沒有想到混到自己是最醜的,醜到能嚇着人、嚇跑人。他或許本來想到可以靠美麗、漂亮吃飯,現在卻淪落到靠醜陋、嚇人吃飯。

“狂泉”在百度上有四種解釋:1.傳説中使人飲後發狂的泉水;2.喻指接受錯誤的思想、學術;3.湍急的泉水;4.一般喻指全民都順從一種近乎瘋狂的思想,多指貶義,但有時也用於褒揚。

《狂泉》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農村的一句俗語:自己滿身紅毛,還説別人是妖怪。當美醜、是非顛倒時,一切都失去了標準,只有迫使自己順着流俗走,否則就是另類、異類,為大家所不容。像屈原一樣,想做到舉世混濁、唯我獨清,是相當有難度的。也只有像漁父所説的那樣:世人皆濁,何不淈((gǔ,攪渾)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自視清高,在流俗面前是無力的。你太清醒、拒絕隨波逐流,讓大家都不高興;那你的結局就悲催了。

狂泉不過是個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卻告訴我們:在社會上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一種虛偽做法的情況下,一個頭腦健康和行為正常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也告訴我們,堅持真理,勿要隨波逐流,因為多數人的荒謬有時竟會成為“真理”,但它的本質仍然是荒謬。人狂己勿狂,人錯己勿錯。我們還應該不忘初心、寂寞堅守。

古代寓言故事11

長頸鹿下崗後,她每天都鬱鬱寡歡,唉聲歎氣,過着沒有吃沒有睡的無聊生活。

一天,鄰居家的小羊羔看到長頸鹿,便對長頸鹿説:“長頸鹿,你願意到我的擠奶公司來嗎?”長頸鹿認為我以前寄信很好,因為它應該是好的送牛奶!於是他答應了羔羊。

第二天一大早,小羊就去小羊的奶製品公司上班了。小羊羔把任務交給長頸鹿,把牛奶送到梅花鹿、松鼠、狼和黃鸝的家。“1、2、3…一共20瓶。我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點牛奶。要浪費多少時間啊!”但是想想過去那些悲傷的日子還是要送它,送完長頸鹿很高興的送牛奶。長頸鹿一路上顛簸着,來到梅花鹿的家,打開蓋子看了看。這是愚蠢的.。牛奶灑了。它嚇壞了,跑回小羊身邊,向小羊解釋。小羊歎了口氣説:“看來你不適合擠奶。”

長頸鹿在回家的路上漫無目的地走着。突然,他發現猴子在僱人摘水果。猴子家裏的水果太忙了,不能交。長頸鹿衝上來報告它們的名字,但是在摘水果的時候,長頸鹿遇到了問題,比如摘蘋果,香蕉,柿子,長頸鹿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摘桑椹和其他短水果的時候,長頸鹿就不能摘了。小猴子看着長頸鹿説:“長頸鹿,你好像太高了。”我在這裏的工作不適合你。

離開猴子後,長頸鹿一路上抱怨,對自己很失望。他偶然遇見了山羊爺爺。山羊爺爺問他為什麼無精打采。長頸鹿和山羊爺爺解釋了他們的經歷。山羊爺爺笑着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要你用心去尋找,你就會找到適合你的工作。”

古代寓言故事12

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

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着從身後攆了上來,吵着鬧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説:

“你回去在家等着,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

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着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裏捉豬的聲音。

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説道:

“家裏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説:“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裏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我們現在説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

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悦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古代寓言故事13

葉公好錢

葉公喜歡畫龍。他住的地方,牆壁上,柱子上,到處都畫着龍。真龍得知後,好奇地飛到葉公家裏,葉公嚇得魂飛魄散,沒命地奔逃。

龍攔住他,和氣地對他説:“先生,別怕。你這麼喜歡龍,我們是來和你交朋友的。”

葉公見龍真的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從此以後,葉公和龍成了好朋友。龍經常來葉公家看葉公畫畫;葉公有真龍做模特,他畫的龍也就越來越逼真。後來,這些龍點上眼睛後,居然都從牆上飛了下來,騰雲駕霧,在空中飛舞。

“葉公把龍畫活了!”這個消息很快傳了開去,響尾蛇、黔驢、駑馬紛紛登門拜訪。

響尾蛇拿出一塊金子説:“先生,你的龍雖然畫的不錯,但尾巴沒有什麼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畫上去,那麼,不但龍的尾巴可以搖出美妙的響聲,而且,你還可以得到這塊金子。”

龍的身上長出一條蛇尾巴,這該有多麼荒唐?可是,那塊金子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葉公收下了金子,按響尾蛇的要求,把龍尾改成了蛇尾。

黔驢把一顆寶石放到葉公面前説:“葉大師,你的龍畫的好是好,可惜龍頭不好看。那一對角枝枝叉叉,顯得有些野蠻;那一張血盆大口尖牙利齒,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樣改畫龍頭,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温文爾雅的學者型的龍的形象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餿點子啊!葉公剛要拒絕,一抬頭,看見那顆碩大的寶石,馬上改變了主意。他當着黔驢的面把龍頭改成了驢頭。而那顆寶石,則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駑馬帶來的是一幅價值連城的古畫。它偏着頭把葉公畫的龍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條建議:“老兄,你的畫無與倫比,唯一的缺陷是龍爪太醜,看見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聯想到兇狠霸道的禿鷹。尊貴的龍怎麼能和禿鷹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畫到龍的腿上。這幅畫嘛,自然應該由你這位傑出的繪畫大師來收藏囉!”

葉公實在太想得到這幅古畫了。於是,他滿足了駑馬的要求,把龍爪改成了馬蹄。

葉公富起來了,可是他畫的龍,再也活不起來。

古代寓言故事14

欲擒故縱

古時候,有一個人姓鬱,名仁。家裏的生活狀況很一般,但是小日子還算過得去。最讓他感到頭疼的是,他的家裏有不少的老鼠。想了好多辦法,都不是很有效。

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裏到處亂躥,想盡一切辦法偷吃他家裏的小米。結果總是弄得盆器傾側,閤家不得安寧。鬱仁很是苦惱。他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老鼠最喜歡的是偷吃小米,於是,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條消滅老鼠的妙計。

一天,鬱仁在一個大缸裏裝了足足有半缸小米,並且還主動把缸蓋打開,聽任一隻大老鼠跳進去狂吃一番。這隻大老鼠吃飽了以後,馬上把所有的老鼠都召集了過來。它們在大老鼠的帶領下,紛紛跳進米缸裏面飽飽的吃了一頓。吃好了以後,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它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鬱仁就把缸裏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了,然後,在缸裏裝了大半缸的水,還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層米糠。

晚上,大老鼠又帶領着這羣老鼠來到這口大缸邊,它們都聞到了米糠發出的一陣陣香味,便爭先恐後、毫不猶豫地跳進了缸裏。鬱仁在一邊等候多時,一聽到聲音,就點起火來。看見一大羣老鼠在缸裏的水中掙扎,他趕緊用鐵鉗把老鼠一隻只都鉗出來打死了。

從此,鬱仁的家裏再也沒有鼠害了。

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看來,鬱仁是深得其道啊。

古代寓言故事15

漢高祖劉邦開國之後,分別封功臣到各地為王。但是因為這些王候在地方上擁有強權,甚至有謀反叛變的意思,於是漢高祖就一一把他們消滅了。

為了鞏固漢室,漢高祖又大力賜封同族的人。因為同姓諸侯國數量增加,在漢景帝時,爆發了以吳王為首的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征討,平定了叛亂,但同姓諸侯的存在依舊威脅着漢朝的江山。

到了漢武帝時,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施行了“領地削減”的政策,也就是消弱王侯們的勢力,並且想進一步採取行動。這個舉動引起諸侯們的恐慌,便對漢武帝説:“我們與王室血脈相連,先帝將封地如狗的牙齒一般地交錯安排,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共同保護漢室希望漢武帝能手下留情。”

於是,漢武帝后來頒佈推恩令,將諸侯的領地分封給他們的子弟,無形中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勢力,也鞏固了中央集權。

Tags: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