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牛虻讀書筆記(精選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牛虻讀書筆記(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牛虻讀書筆記(精選6篇)

牛虻讀書筆記1

因為牽扯一點宗教的內容,一開始覺得挺晦澀難懂的,甚至一度讀不下去,不過隔了一段時間以後又拿起來接着讀,竟然很快讀完了整本書。

這本書的諷刺性也真的是挺大的,名字就是一個對男主人公的比喻,像牛氓一樣鋒利而諷刺人。他一開始也只是一個天真的無憂無慮的少年,經常會同神父討論問題收穫頗多,這些都抵消了家庭給他的不幸。然後某一天他發現自己竟然是自己的母親和自己最敬愛的神父的兒子的時候,他發了瘋,神父是不允許結婚生子的,更何況他們只是私通!這使得主人公從少年蜕變成了牛氓,在遭遇了百般挫折甚至差點沒被打死的時候,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哪怕去馬戲團利用自身殘疾當小丑供人娛樂來求生!再後來他名氣大出,開始和醒悟的青年人一起組織革命,但緊要關頭失敗了,被捕入獄的他因為以後的傷口復發而暈倒在越獄的途中,最終,當總督千方百計因為害怕這個人的存在而想要除去他的時候,紅衣主教蒙太里尼儘管和他相認了,知道他所有的遭遇,但是為了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的上帝,他間接殺害了自己的兒子,最後被良心折磨的自己也發瘋而死!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極大的悲劇。

牛氓死了,在給黑暗的社會以重大打擊之後,他的同志們將會繼續努力,革命終將會爆發,黑暗總是會過去的。牛氓一生傳奇頑強而又勇敢的經歷真的很令人敬佩!換作是我,可能早已自殺千百次了,致敬!

牛虻讀書筆記2

一個活生生、拼命掙扎的靈魂,被禁錮在那個扭曲的軀殼裏,被迫做它的奴隸嗎?你對一切都表現出慈善心腸,去可憐那個穿着小丑服裝、掛着鈴鐺的軀體,可你難道從未想到過,那個悲慘的靈魂赤裸裸的連塊遮羞布都沒有嗎?想一想吧,它在那些觀眾面前冷得瑟瑟發抖,被恥辱和痛苦所窒息,感到他們的嘲弄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身上,他們的笑聲似滾燙的烙鐵燒灼着它赤裸的皮肉!想一想吧,它在眾人面前是那樣可憐無助,四處張望着想找大山幫忙,大山卻不肯掩蓋在它身上,想向巖石求助,巖石則無心把它遮擋;它羨慕老鼠,因為老鼠可以鑽進地洞裏躲藏。別忘了,靈魂不會説話,沒有聲音可以吶喊,只好忍受、忍受,再忍受。

我知道那是一隻被命運拋棄,然後又自己拼命站起來的人,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他從來不增畏懼過。原來一個人真的會因為一件事而徹徹底底得改變,可是那存在於他內心最深處得愛卻永遠不會變。

他是一隻牛虻,一隻悲傷而又快樂的牛虻......

牛虻讀書筆記3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合上愛爾蘭作家伏尼契的小説《牛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顧牛虻的一生,眼前彷彿有一條波濤洶湧的江流,它闖過淺灘和激流,浪花撞擊在礁石上,奔騰着,跳躍着,又義無返顧地投向大海!從打開小説的第一天起,我便不由自主地被這浪潮所席捲,震驚於這驚心動魄的時代下扣人心絃的故事,他被最信賴的人欺騙過,被最心愛的女人傷害過,即使淪落到拖着殘廢的軀體在甘蔗園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過追求。我的耳邊迴響起亞瑟堅定的話語:“獻身於意大利,幫助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來,用殘廢的手握起筆,對準一切虛偽外表下的醜惡靈魂,毫不留情地抨擊和鞭笞!也正是這崇高的信念,支持他“懷着輕鬆的心情,就像是一個放學回家的學童一樣走到刑場,昂首面對烏黑的槍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沒有獨立精神的人不能稱之為人;沒有信仰的人也只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信仰是精神的脊樑,崇高的信仰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處在黎明前的人無窮的精神力量。這股力量鼓舞人們直麪人生,勇敢地承受生活中各種苦難的磨練,也使人以更加超脱的態度看待生與死……

小説的封面上寫着: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來閲讀,依然有着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只有擁有堅強意志和獨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前端!引領時代!即使相隔百年,卻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力!小説《牛虻》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它將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牛虻已是英雄的化身,然而在作者筆下,他並不被賦予“完美”,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的性格是複雜的,他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他曾幼稚激進過,像許多年輕人一樣,也有憂傷脆弱的一面。對於生父蒙泰里尼主教,他始終處於既愛又恨的矛盾中——無法調和的仇恨,感人肺腑的愛情,矢志不渝的追求,貫穿了牛虻的一生,正因如此,牛虻的形象才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牛虻》的故事告訴我們逃避現實,與世無爭是懦夫的表現;直麪人生,義無返顧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牛虻讀書筆記4

《牛虻》是最近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了,每個字都願意去讀,每段文字讀起來都很有感覺,讀到後來就會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牛虻對於革命的投入與獻身精神已完全超越了死亡,正如書中所言:牛虻放棄了生命,選擇了革命。在牛虻被抓入獄之後,無論統領用什麼酷刑折磨他,加之他舊病復發,但堅定革命精神幫他戰勝了敵人,他始終不會説出半個關於革命、關於同志的字來。面對敵人的瘋狂折磨,他則用嘲笑反擊,而他的精神也感動了獄卒,他們甚至願意幫他逃走。執行死刑的時候,行刑隊的人都故意把搶打偏,導致牛虻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面對槍口,這更加加快了敵人心理防線的崩潰。牛虻在獄中寫給瓊瑪的信中提到:我將懷着輕鬆的心情走到院子裏去,好像一個小學生放假回家一樣。我已經做了我應做的工作,這次死刑判決就是我忠於職守的證明。”我黨的強大不也是靠着無數牛虻式的英雄先輩用犧牲換來的!自己以前看完一些抗日電影后總是想,如果那個被敵人拷打的是我,我會不會説出黨的祕密呢?我能堅守住我秉持的信念嗎?

牛虻最信任、關係密切的並給他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懺悔神父主教蒙太尼裏(其實是他父親,一個虛假的神父)。主教蒙太尼裏欺騙了牛虻,從而使牛虻對上帝產生了懷疑。從此,牛虻開始恨蒙太尼裏,“上帝是—一隻泥巴做就的東西,我只需一錘就能夠把它砸個粉碎;而你呢,卻一直用謊言欺騙我。”出走前牛虻這樣説道。蒙太尼裏影響了牛虻的一生。 而最終蒙太尼裏還是選擇了虛假的教會,放棄了他親生兒子的生命,最終牛虻的死也導致了他的精神崩潰而死掉。

《牛虻》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相信並堅持正確的信念,學會堅強,挺起胸膛,直面困難並向困難發起挑戰。

牛虻讀書筆記5

説實話,在剛接觸《牛虻》這本書時,我曾將其三次拿起,但都是看到第一章一半的時候沒能耐着性子看完……當我第四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

《牛虻》描寫的是19世紀30年代初合1848年革命前夕意大利革命者為了意大利的獨立和統一所進行的一場鬥爭。而主人公“牛虻”就是這偉大革命者行列裏其中之一,在革命的背景下,一位天真單純的青年轉變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主義戰士。

我這人看書有個毛病,剛拿到的書,以先睹大結局為快。我在看《牛虻》時也不例外。從後往前翻,最後一章的標題叫做《無聲的結局》,説的是主人公——牛虻被槍決,臨刑前一天寫了一封信,並託付一個衞兵一定要將這封信親自交給他愛的人——瓊瑪……本來看到這兒,我就應該從這本書的第一頁慢慢地品讀了,但讓我鬱悶的是……

全書分為《人生轉折點》、《轉變》合《歸去》三卷,總共是二十五章。

在第一卷中,青年亞瑟是比薩神學院是一名學生,與院長蒙太里尼私交甚好,在學院的生活很美好。但美好的事物總是很快消逝,後來,偶遇瓊瑪,亞瑟落入圈套,被捕入獄。在獄中,亞瑟尋覓機會,逃了出來……

這就是我前三次為什麼看不下去、鬱悶的原因——亞瑟是誰?主人公不是牛虻嗎?——主人公在你眼前,而自己卻找不到。第一卷中,甚至連“牛”都沒有!

到了第二卷,已是十三年後的世界。亞瑟從獄中逃離後,流亡到南美,化名為範里斯.列瓦雷士,牛虻是他的綽號,後來他又回到意大利參加了穆拉多裏領導的亞平寧山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又去了法國,他曾在法國報紙上發表了一系列政治性的諷刺文章,名聲一時大噪。十三年的流亡生活,讓原先健壯的青年亞瑟變成了一位殘疾的——跛了一隻腳,殘了一條手,哦,對了,還有些口吃——革命人士。

在和瓊瑪相遇時,原先單純善良的瓊瑪已然變成一位美麗動人、卻又表情冷漠的波拉太太。可悲的是,兩人誰都沒有認出對方來。更可悲的是,瓊瑪因為無意間講了一個瘸子的笑話,牛虻以為她是在含沙射影地説自己,而生氣了。這使得現在脾氣本就不好的牛虻,開始寫一些抨擊蒙太里尼的文章——尖鋭、刻薄。但蒙太里尼的人氣很高,這些閒言碎語對於他的威望並不能夠成什麼傷害。

牛虻和瓊瑪相認了,並互相暗生情愫。福禍相依,牛虻生病了。在生病的期間,他將十三年來的生活——那些痛苦的經歷告訴了瓊瑪。病情好轉之後,瓊瑪安排了英國商人貝萊與牛虻見面,而在貝萊的幫助下,牛虻有了自己的。

看完第二卷的第一章時,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牛虻”是亞瑟的綽號。牛虻就是亞瑟,亞瑟就是牛虻。恍然大悟之後,才發現故事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了。

第三卷,就在出發前夕,牛虻同志很不幸的再次被捕入獄。幸運的是,牛虻的鬥志猶存,並不甘於命運,於是採取越獄行動!很抱歉的,這次越獄行動失敗了……

在獄中,蒙太里尼來看望牛虻,不,應該是亞瑟。但顯然的是,亞瑟已經成了牛虻,這已經是事實了,不可更改!他們倆的關係破裂了。牛虻對死已經是不再畏懼,而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那他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再被槍決的前一天,他寫了一封信……

故事寫完了。已主人公的死亡為結局,似乎是一個悲劇……

牛虻寫的那首詩,沒有署名,只是寫了一首他和瓊瑪小時候經常唸的一首詩,一首小詩:

不論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

牛虻讀書筆記6

記得第一次讀這部書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時剛從一個學校轉學到另一個學校,也第一次認識到有圖書館。那時的自己很羞澀,初來乍到,也是多不習慣。幸得當時的一羣小夥伴和幾位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於是開始習慣轉學的生活,開始終於從連環畫本的小人書開始換成了一大堆的文學作品。好多同學可能都記不住名字了,但還是有那麼好些人的音容相貌和脾性會有時想起。感謝那些年的遇見的小夥伴和老師,能與你們結識,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是我一生的幸運。

遇見這本書也有一個小故事,本來那天是打算去找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記得剛學了一篇講述保爾柯察金的文章吧,所以就開始想去閲讀了,而且那個年紀裏,很多小夥伴都讀過了,能講述一大堆的保爾柯察金的事蹟,所以,不甘落後的或許是也想被小夥伴羨慕的那種心態,於是就去圖書館找這本書,然後找一圈,最先卻被這本書吸引了。坦白説,那時候好奇是因為不認識這個字“虻”,被“Niumang”還是“Niumeng”搞得心癢癢,於是就拿着讀了起來。認識這個字後又開始好奇,怎麼會有書取這麼奇怪的名字。那是2001年的冬天,冷不冷是記不住了,但記住了那個冬天讀了《牛虻》,讀了《美國悲劇》,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甚至假裝讀了一下簡版的《二十四史》,現在仍舊感激當年的鄧老師,直接把圖書館鑰匙給了我,説想讀什麼書就去找。那個時候同學經常攀比的,就是把借書卡的所有格子填滿,然後給同學吹噓我讀了某某書,然後怎樣怎樣。現在想來,是多麼美好的年代啊,可惜太久遠的成了過去了。就連當年一起吹噓的小夥伴好多都各奔了東西,不再聯繫。

當時雖説讀了這本書,但是到再讀之前,卻是好多都記不得了。中間這些年被各種升學,各種“3+2”,“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等等已經佔據了大部分,雖説後來很多老師,像羅老也給我們説,還是要多讀書等等,可惜都沒有當年的那種條件和熱情了。

再讀,多了些感觸。這種感觸來源於多重,不太想矯情的講自己經歷了好多,懂得了多少。但是,卻真的不再是那個可以肆無忌憚可以無憂無慮的孩子了。亞瑟用了13年的時間變成牛虻,而我們哪怕用着這16年變成了誰了呢?會否記得曾經的夢想和曾經的誓言曾經的山盟海誓,還是否有着掙扎向上奮鬥不息的心。

應該一切都是源於生活的。你活過才能去明白其中的過程,哪怕艱辛哪怕快活。而那一代生活於混亂時代的人可能沒有我們今天的安穩,他們會去追求的東西相比較而言會比我們更有挑戰性,不能説他們活的更有意義或者更有理想,而是他們的時代不允許他們去過我們這樣的生活,或者説我們也過不了他們同樣的遭遇。畢竟每個時代的烙印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都是我們會去追求自由追求幸福追求美好,不過是追求的方式不同了罷。

所以,不太願意去糾結宗教的問題以及信仰的問題。那個時候的一切都是再之前造成的,我們的今天也是過去成就的一樣。能讓我糾結的是革命者和紅衣主教的糾葛和悲傷的結局,以及主人公與詹瑪的愛情糾葛。這些多少年來從不曾改變的東西,情感的錯綜複雜和纏綿悱惻一直都是心裏過不去的坎。有的人會記得,有的人會忘了,或許不愛的人最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或許相愛的人卻從此不相往來,或許陌生人成了最後的依靠,或許熟悉的人成了最終的陌生人等等。情感的糾葛才是人一生都擺脱不了的宿命,或許平庸或許出眾。耳聞好多名人的軼事,又目染多少身邊人的經歷,匆匆來又匆匆去。

到最後,可能,我們都不能靜靜地讀一本書了。只是靜靜讀,內心再不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