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8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1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裏,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説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2

本學期學校為了提高教師們思想理論水平的提高又發了兩本書給大家學習,就我個人而言感覺很好,這樣通過教學之餘時間學習學習,理論武裝頭腦,對增強自己教育教學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學習《教師的20項修煉》時看到教師的反思一章節時,感觸很多。“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教學反思旨在引領老師們“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分析問題與困惑、成功與失敗,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我覺得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反思促發展,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能成為教師。事實上,教學反思是教師的自發行為,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運用現代課程觀,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現代課程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因此,我們要重新審視教育的原則,重新審視教師的作用。現在的教師,已經不僅僅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教學不是為了教師的表演和個人魅力的展示,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傳統單一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等多重角色。這一轉變對於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而言,並非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因此需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為了適應這種多重角色,教師備課不應把大量的時間放在組織教案和講授上,不應以自己所理解的重點難點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於教材;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為教學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重在指導學生應該怎麼學習,選擇正確的學習路線和學習策略;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處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傳授出去。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一切活動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策劃、組織、啟發、引導、點撥、答疑、做好總結工作上來,擺正教師的主導位置和學生的主體位置,力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評價應以學生的“收穫與發展”為標準,而非教師“教給了什麼”。本學期我教的《電子技術項目課程》就是以此為標準要求自己的教學。

二、運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學生觀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和諧發展。其核心是實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觀念是教師人格特徵的重要內容。實行教學民主,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放到一個平等的人的位置來對待,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人格,關注學生的尊嚴與情感,真誠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夥伴型的師生關係,因此,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學生當人看。其次,始終記住學生是思想意義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學校是他們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場所,教師是他們的引路人,來自教師的鼓勵、寬容或諷刺、批評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師要多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對待有缺點、犯錯誤的學生要多寬容,少責備;多激勵,少批評,絕不能諷刺挖苦,要意識到哪怕是一句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也有可能扼殺他一輩子的上進心。要堅信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教師充分提供表現、思考、研究、創造的機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再次,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的差異。十個手指頭不一般齊,學生也是各有特點的,要把每個學生都視作一座尚待挖掘的礦藏,無論是金礦、銅礦或鐵礦,都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價值。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關注的全體學生,還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否提供了適合於發揮每個學生潛能的學習模式,給他們創造了多少發揮潛能的機會;是否千方百計地發掘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

三、運用現代學習觀,反思自身綜合素質

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就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只着眼於學生素質,而忽視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那麼教育的成效也難以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師要經常捫心自問自身素質上的差距。

現代學習觀認為學習既表現為接受,也表現為感悟、體驗、發現和探究。知識經濟時代對從業者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客觀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另一方面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自己也要“學會教學”。教師和學生無疑都是學習者,隨着現代傳媒的發達,學習方法多樣化,學生很有可能比教師瞭解得還多,很難想象一個孤陋寡聞、因循守舊的教師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不但要兼收幷蓄、博採眾長,更要有自己的獨創,這種獨創正是來自於教師的體驗、感悟、發現和探究。教育者必須是創造者,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素質,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師的20項修煉》一文中指出,“教師要有實施心理教育的能力”。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一舉一動都影響和感染着學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教師,那怕知識再淵博,也決不是稱職的教師。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外,還要具備瞭解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心態,幫助學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礙,有效鑄造人類靈魂的能力。因此,必須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

四、運用唯物辯證法,反思教與學的關係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就教學而言,本身包括教和學兩方面,教為學而存在,學又要靠教來引導,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但教學改革長期以來普遍強調和關注的只是“教”的改革,以至教學改革變成了單純是教師的事,而忽視了學習層面的改革。這種由教師單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由於缺少學生的廣泛參與,往往難以深入下去,在實踐中也收效甚微。“教改”與“學改”是教學改革的兩個方面,兩者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教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改革,所以,“學改”是“教改”的深入與落腳點;沒有“學改”,“教改”便失去了意義;“教改”是“學改”的依託,離開了“教改”,“學改”便失去了指引。學校的教學活動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上,沒有學習主體對學習的投入,學習觀念與方法的更新與改進,以及對學習目標的追求,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勞。因此,必須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教學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學習改革的重要性。

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學生要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必須以一定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為基礎。這就必須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如以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為目的的認知實踐,處理自身日常事務的生活實踐,處理與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實踐等。

因此,教師應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接受學習方式,積極倡導現代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激烈的社會競爭呼喚學校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責無旁貸。在教育改革不斷髮展的今天,教師要樹立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習慣,並不斷地運用於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實現教學相長,以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意義,為人才培養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即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應該服務於學生的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為了學生的學習而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首先要從自己的教學開始查找問題,如果説在教學環節中,我們的老師能為了學生而多考慮自己的教學行為,平時,多問問學生的聽課感受,在寫教學體會時,常反思自己,多給自己找找缺點,努力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那麼,你將是學生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3

陶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名言,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恆主題。在市場經濟、競爭的年代及世界風雲突變的情況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知行統一”。我們的教育歸根結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什麼?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諦問題。這裏要強調的是,我們在注重知行(德、智)統一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即如何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做真人”,成為真、善、美的人。我們知道,從知到行是一個複雜的品德的心理過程,當今學生思維活躍,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就會思考“我活着是為了什麼?”於是,人生觀的問題便隨之產生。對於他們來説要把人生髮展近景和遠景正確結合起來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幫助、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以及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道德、品質、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識,瞬息萬變。面對這些,學生既感興趣,又難以招架。興趣是對真理探索的鑰匙,但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困惑,被各種非本質的自然現象所纏繞。這種困惑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正確的引導和正面的鼓勵,當學生經過艱苦的學習,解決了各種難題,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就會產生興奮感和成就感,這種興奮感和成就感是學生對困惑感的否定和對學習探索活動的肯定,由此帶來的喜悦和歡樂體驗可以釀造一個人的自信心和尊嚴感,進一步強化其探索行為,從而激勵自己繼續進行新的創造。攀登新的高峯,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教出求真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學做真人,我們永不止步,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4

假期,學校佈置了讀書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

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

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過假期靜心讀書使我受益不淺,並體會到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5

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説“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先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脱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説教。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處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內含教育的好處。”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先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此刻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6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你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澱。你要以哲學和心理學、人體生理解剖學和腦科學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你還需要學習兒童遊戲、兒童文學等課程。如果你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也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持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有着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用心體會,在實踐中靈活掌握。

本門課程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是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它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這兩個基本問題為主線,從基本原理的層面,對教育自身的有關理論作以全面的闡説,基本要求是使學生領會和掌握從事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他們學習和研究教育科學理論及從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強他們熱愛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我要在實踐中靈活掌握它。而在這個都是教育引導極其重要的時代,這無疑給我提動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效的進行學習。

學前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期間養成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學前教育要避免錯誤的想法:重知識的培養,讓孩子認讀多少的漢字,學會幾百、幾千乃至幾萬的加減法。在學前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養,包括:

1、自理能力如能夠獨立的進餐就寢、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2、交往能力,學會與人分享、懂得輪流等待、能夠主動大方的魚陌生人打招呼等。

3、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清好與壞、醜與美、善與惡。

4、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要説出的事情,我良好的傾聽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能力發展設計一些遊戲,但0~3歲嬰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是有着他們自己的興趣點,我們更多的是要提供豐富有益的材料,讓寶寶在各中刺激中接受信息,讓寶寶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得發展。維果斯基也曾説過:三歲以前的兒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大綱學習的。我們在和這一年齡段寶寶做遊戲時,不能刻意的追求一個什麼目標,以自身的想法去束縛和限制孩子,要求他們學這學那,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説,他們愛怎麼玩,就讓他們怎麼玩,這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自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新”開始。

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有顆心!因為它接觸的是特殊人羣,所以其實學前教育方面的知識是用來補充和完善自身教育能力的,愛心、耐心、細心,學前教育是很關鍵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很愉快的環境中接觸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加強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些是很關鍵的。只要是這樣做了,孩子以後就會很好的去學習,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