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通用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03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通用5篇)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1

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我讀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後,結合教學實際,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書“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朋友,採用對話的方式,講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做研究”“成為優秀的研究型教師”五個話題的內容,聯繫教師的教學實際,詮釋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鞭辟入裏,通俗易懂。

不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體方法,使每個教師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勵教師在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擺脱平庸,過上幸福的教育生活。書中對何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來,以有效為底色,與日常職業生命有機結合,向我們介紹了一條適合於一線教師的快樂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逐漸體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結合研讀內容,我不斷反思發現自己的教學中有價值的問題,擬定研究的小課題,希望自己在腳踏實地中有所發現,在這本書的理論指導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愛自己,栽培自己,做一個幸福的科研型教師。”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2

培根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脱離了未開化的狀態。《走近教育大師》為我搭設了一個平台,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

通過讀這本書,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説不小了,但對於人類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集體上書,道老師的好、説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説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説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着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裏,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痴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3

假期,學校佈置了讀書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

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

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過假期靜心讀書使我受益不淺,並體會到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4

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致力於教育事業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今天,有幸閲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命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好處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內含教育的好處。”所謂“生活怎麼樣就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好的生活受到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受到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人同生,同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是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脱離傳統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所需要的教育。

在對學生教學情況的年度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學生喜歡能夠用生活事件解釋科學知識。

陶行知先生將生活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高度,讓我感震撼,震撼他的精闢和深刻。與此同時,感歎他對教育事業的遠見卓識。這不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老師傳授知識來解決學生的疑惑,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工作,學會學習,這是陶行知的著名教育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這一思想最初就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教育來源於人的`生活,隨着人的生活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是與人類社會現實生活的種種相對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是在各種生活中進行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是與生活相一致的。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脱離了實際的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説教。

教師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打開學生對生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是活的教科書,孩子可以從“活的”書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

教師就應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一邊燃燒一邊重獲新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才能擁有更高的燃燒值和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教學名著讀書筆記5

近段時間,我校開展了“讀教學專著,走成長之路”的教師讀書活動。期間,我讀了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書中寫的都是一個個教育故事,從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他對教育的一絲絲憂愁,他就一個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為我們指引着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那裏,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的獨特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並所以成為職責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展的基本點。”書中的這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麼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所以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備課、上課,同時要反思自我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之門。”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自主學習的本事,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