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16W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下面是關於教育專著讀書筆記的內容,歡迎閲讀!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教育專著《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感觸之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感觸之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感觸之三:注重教師的師德修養

師德是教師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驅使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教育作貢獻的動力。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式的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係,教師的作用不再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師既是學生的夥伴,又是教學的組織者,誘導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是“教師式的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探究,相互學習,共同發展。課堂上,不僅僅學習書本上前人創造的知識,也學習師生共同探究,發展,創新的新知識,使學生的認知解決,實用,貼近。教師要學會合作,要善於向別人學習,要學會支持,教師要善於運用支持的策略,使兒童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讓我們攜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充滿了愛,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對工作的滿腔熱忱,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新時代的好教師。

感觸之四:做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卻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單一,視角更加狹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們該如何保護兒童的想象力與好奇心呢?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着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自己過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這本書一下子就把我喚醒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2

從教二十餘年,已經漸漸習慣了老師的各種工作,上課、備課、改作業,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漸漸的,看書的時間也少了。最近總在想,現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但是怎麼樣才能更深入地瞭解他們,走進它們,讓他們在學校裏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想我該看看書,在書中尋找一下答案了。現在有幸拜讀了《給生命塗上愛的底色》,真是獲益非淺。

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女士。書中,她以“用生命書寫愛的信念、”“讓愛灑滿兒童的心田”、“‘以愛育愛’成就辦學理念”、“在愛的分享中體現生命價值”“讓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拓展”、“成長詮釋愛的真諦”為題,記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書中,李烈校長詮釋着這樣的一種信念:“愛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她娓娓道來的愛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滿身,成了一條温暖的河,流向我內心深處。

欣賞她的“快樂生命學説”——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還是默默無聞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這就是李校長的“快樂生命學説”。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別人的“滿腹牢騷”所煩惱,積極的面對,思考解決的辦法,生活就會一定很快樂。想必,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樂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烈校長因為擁有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厚重;因為付出了愛,而使她的生命顯得如此絢麗。

在她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愛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細節,因為細節可以決定成敗。”也就是説,她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細節教育。愛在很多時候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點點滴滴的細節。有時候一個微小的細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是愛的語言、愛的表達。對學生她提出了“蹲下來跟孩子説話”、“注視孩子的眼睛,撫摸孩子的腦子”、“給孩子一個擁抱”、“給孩子出錯的權力”等一系列細節教育。為了讓老師每天都快樂起來,她先後提出了“快樂加減法”、“角色復位”、“適合學説”、“揚長意識”和“生命價值與職業價值統一學説”等。她倡導老師要學會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調節心態、調節期望值,讓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樂的飛翔。

“愛”——人世間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間最動人的字眼,人世間最偉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我願當一名充滿愛心的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攜愛而行,詮釋愛的意義,用生命書寫愛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灑愛的陽光。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3

讀罷這本《隨筆》,只感觸真是太多:當一名好老師的艱難,新課改的困惑,高考制度的是是非非……可最觸人心絃的卻是兩個字——農民!差距!——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

我來自農村,在農村生活了15年到縣城讀師範,在縣城工作了11年又來到省城。從我個人角度來説,我這個農村人的人生之路可以説是一帆風順的。但也正是因為這一路的經歷,我更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差距。

雖在農村長大,但因為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我不需要象身邊的同齡人那樣幹農活,而我的父母對學習又抓得緊,所以自小我便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一直很快樂地長大。但初中時的一件事,我至今記憶憂新;鄰村一個女孩與我關係較好,每天放學時我們一路走回,有時下午上學我便順路喊她一道,可沒兩次便被我媽媽發現了,媽媽竟嚴肅地告誡我以後不許等她一道上學,並説:“你看她家殺鴨子,她中午回家飯都搞不到吃。你天天等她,不影響你學習嘛!”我當時很生氣,又不敢反駁,細想起來又很討厭她的家長:記得有一天中午她臨上學時才吃碗早晨剩下的涼粥,而她早晨是沒吃飯就去上學的,晚上放學回到家又該忙到幾點才能吃上晚飯呢?就這樣的女孩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就這樣的女孩,初三也沒上就回家了,哪裏談的上“知識改變命運”?

走上教師崗位,我再一次面對這樣的家長:忙於生計,無暇過問孩子的學習,知識層次低,無力過問孩子的學習……曾經年輕氣盛的我,常常責問這樣的家長:“為什麼你不過問過問你孩子的學習?……”面對面帶愧色的家長,我的心中湧起魯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可現在,我要向這些曾受過我指責的家長真誠地道歉,求得他們的原諒,他們是不幸的,可不是“不爭”!

常常想這個問題,農民為什麼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不重視”?是“不重視

”還是沒辦法“重視”?是農民“不重視”,還是有誰“忽視”或是“輕視”了?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的今天,有的城市學校寬帶接口裝到了每張課桌,有的農村學校孩子還得沙地當紙樹枝為筆,有的城市學校鋪着塑膠跑道的運動場不止一個。有的農村學校卻連一個可供學生玩的籃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學校投資動輒百萬甚至上億元,有的農村學校連粉筆也得一根根地數着用。被央視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使我們瞭解到,在他所支教的貴州山區竟然還有這麼一條不通公路、沒有水、沒有點、寄信要走

18公里山路的地方,那裏的教育狀況差得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試問,我們的農民兄弟該怎樣重視他們孩子教育問題?這難道不讓人“頭涔涔而淚潸潸”嗎?

我們所需要的很多東西可以等待,但孩子所學要的東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靈正在發展。我們不能對他説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縮小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貧困,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這腳步能否快點!再快點!

如果我能為之做點什麼,我願獻出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