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1

《挪威的森林》已經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會讓自己有種淡淡的感傷。我很喜歡村上春樹的文字裏透露的那種淡淡地感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看到了,“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即有死才有者生,這裏並不以死為終結。雖然我們無奈的是每個人都會死,但我們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我以路人的眼光來看渡邊,,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渡邊。因為年輕,所以憂愁。他對學校這個小社會內部虛假、骯髒也是很厭惡的,但他卻也沒有去改變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點逆來順受的意思,因為他很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渡邊的無奈了。他一直在尋找,對於他自己,對於直子或者綠子,他的苦悶與孤獨,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社會的低迷狀態自然使得人頹廢,所以我能理解渡邊那時的行為。直到最後,渡邊才知道了相對於已經失去的,更應該珍惜眼前存在的,應該停止對生者的傷害,珍惜眼前人。

其實書到最後,對於渡邊君愛不愛直子這一問題我還是搞不明白。也許那樣愛過。那麼對於綠子,渡邊是愛了?應該是了吧,因為他對綠子説過他的世界不能沒有她。也許那只是一個輕輕的承諾,但對渡邊那樣一個沉默型的男人來講應該還是發自內心的。兩份愛,一份對那已經消失去了另一顆行星與木月相戀的直子;一份對現實生活中活脱脱的綠子。最後,玲子走了,直子死了,只剩下綠子了。那麼渡邊是會和綠子在一起的。

我以為這本書是可以拍成電影的`,我的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由文字堆砌而成的畫面,象流雲一般從頭頂緩緩而過,勾我敍述這個瀰漫着略微的悲傷的故事。閒下來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給我三個機會,我的願望是什麼?第一個念頭是我要健康要快樂,遠離失意。細想一下,卻發現這些願望受亦舒張愛玲小説影響太多以致過於苛求:我現在並非不健康,一口氣可打四個小時網球;也不乏快樂的時刻;沒有失意的襯托,我的得意和快樂豈不乏味?然後,我慢慢的地閉上眼睛。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2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許時日了,總想寫點什麼,昨天一以為我對村上的作品理解頗深的朋友就書中幾個精彩片段向我發問,我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於是答應她重拾禿筆把我的理解寫給她看,於是又有翻開此書的機會。

在我看來,永澤是代表一類“沒心沒肺”的人,他的一套關於人生的理論以及自己所謂的成為“紳士”的行為規範帶有太多讓人觸之心涼如冰的冷色,不消説是親身歷練,只是多注目一眼也會讓你迅即染上某種病症――剛強者一杯温水即能恢復如初,柔弱者則久久地囿於其中不能自拔。我不願面對這本書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邊兩人所構建起來的讓人憂鬱的關聯讓我決絕地認為這個世界所給我們的指引着實黯淡無光,死亡倒不失為一種精神釋放的絕佳去處;二是永澤這個太“硬”又帶點灰色調“炫”了一點的角色,委實讓我閲之如梗在喉,雖然他的話有時對人性的嘲諷往往一語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入木三分!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筆觸去緬懷六十年代的動盪,無聊,壓抑,彷徨,消沉,以及對愛情的無望,時空的更迭便生出高於事件本身的幻象。

在二十世紀的時空對於我們來説還只是將來時時,人們總想着到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世紀的鐘聲敲過以後,人們失望地發現,身旁只是多了幾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隨着時間的流逝也會消失殆盡,但有希望總是好的,生活總是不斷地在給你機會。一則笑話雲:一對窮人夫婦,一日得到神仙幫助,可滿足他們三個願望。飢餓的農夫立即説要是有根香腸吃就好了,話音剛落,香腸出現了。他的妻子見他就這麼浪費了一個願望,都快氣瘋了,遂詛咒他,讓這根香腸長到他鼻子上去。她的願望也實現了。故事的結局也就是第三個願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該死的香腸。這個笑話在我看來是如此殘忍:你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這個機會。閒下來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給我三個機會,我的願望是什麼?第一個念頭是我要健康要快樂,遠離失意。細想一下,卻發現這些願望受亦舒張愛玲小説影響太多以致過於苛求:我現在並非不健康,一口氣可打四個小時網球;也不乏快樂的時刻;沒有失意的襯托,我的得意和快樂豈不乏味?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3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説《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生死與愛情是《挪威的森林》的兩大主要旋律,也是人生的兩大主要課題。

關於生死,渡邊在書的一開始,從木月的死裏領會到的是:“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我們一邊慢慢地將它吸進肺裏,像是吸進細小的灰塵一般,一邊過活。”看上去是一副堅強的姿態,堅信自己可以在死亡的威脅下繼續平凡地生活。而當他經歷了直子的死後,他對生死的看法又進了一步:“我們活着,同時在孕育死亡。不過,那隻不過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真理的一部分。

直子的死告訴我這件事:不管擁有怎樣的真理,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哀是無法治癒的。

無論什麼真理、誠實、堅強、温柔都好,無法治癒那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脱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多麼無奈的哀歎……到了這裏,渡邊終於領會到了人生那周而復始的無奈。

關於愛情,《挪威的森林》裏確實有太多太多的愛情,就像森林裏有各種各樣的樹木一樣,它們播種,發芽,長大,抽枝,但卻沒有開花結果。這種種的愛千奇百怪卻又似曾相識,同時又是那麼令人扼腕歎息。還是玲子説得對:“愛上一個人是難得的好事……這或許一帆風順,也可能一波三折。所謂戀愛本來就是這麼回事。一旦墜入情網,一切聽之任之或許不失為自然之舉。”

有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書名是《挪威的森林》,但書的內容卻與挪威的森林無關,後來,一位網友的評論中寫道:即使到了故事的結尾,主人公仍然置身於茂密的森林中,他就好像是一棵樹,佇立在森林深處,獨自體驗着殘存的孤獨。挪威森林裏面到底有什麼。那也許是孤獨感,渡邊特有的孤獨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作文4

最近,我開始閲讀世界名著,從文學作品中吸取營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説《挪威的森林》就是一部講述青春的故事,而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們都有一些煩惱,故事的主人公渡邊代表了廣大青少年的一員,他陷入了青春的迷茫之中,自我迷失又自我救贖。

渡邊是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他在高中時期認識了一個叫直子的女孩,但並未成為戀人,那時候的直子的男友是渡邊的好友木月,木月自殺後,直子帶着陰鬱的情緒生活着。一年後渡邊和直子巧遇,發現她已經變成了一個靦腆嫻靜的女孩,惹人喜歡,於是渡邊與之相戀。不久直子獨自離開了,並給渡邊寄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在精神病院裏,渡邊才知道直子情緒不穩定,並有精神問題,但他決定等待直子好起來。讀到這裏,我對渡邊的做法還是比較認可的,他總算沒有因為女友生病就拋棄他,還算是有責任感。

之後渡邊有認識了一個叫做綠子的低年級女孩,她天性活潑,愛撒嬌,特別惹人愛憐,讓渡邊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對她十分迷戀。讀後感。我相信身在青春期的人們,也時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因為人生是一個選擇題,站在十字路口往往會覺得迷茫。

面對着直子和綠子兩個女孩,渡邊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一邊是與直子的柔情和纏繞她的病,另一邊則是綠子活潑可愛和迷人。不久,直子自殺了,渡邊變得失魂落魄,他四處旅行,希望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最終在直子的病友幫助下,走出了陰霾。

我們的人生中總會有一些挫折和不快,甚至會有一些坎坷,但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堅強來戰勝困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沉浸在失望中頹廢不前。

《挪威的森林》告訴我們:人生需要經歷,經歷痛苦,經歷愛情,經歷心靈的洗禮,才會成長起來,而青少年的內心需要信仰和精神的力量,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可以從陰霾中走出來。直子的精神病代表着病態的青年人,他們活在空虛和孤獨之中,應該用豁達的胸懷去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