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篇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説《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地去敍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於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説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説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地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衝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着憂鬱、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觸和近於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於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地把愛的程度描寫成像在春天的絨綠裏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於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藉以消遣,甚至近於病態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地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於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得太近,付出得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脱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於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於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的完美又不可能,終於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地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讀歐美的作品,我的感受是在看電影,那就是一個故事,一個遙不可及的憧憬。

而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則是在看電視劇,我這麼説不是指,村上的作品質量不高,而是想説,他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

渡邊的故事就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令我們無法分清現實與虛幻。這個作品在我看來及其真實,是作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記憶。

看《包法利夫人》、看《簡愛》、看《安娜》我都有一個明確的喜惡,談及作品,我可以明確的説我喜歡那個人物,喜歡那種做法。可是對於《挪威的森林》。

我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對直子、對木月、對敢死隊、對永澤、對綠子、對玲子,我都沒有明確的喜惡。好像無論他們做什麼,説什麼,都就是應該那樣的。

沒有很喜愛,也沒有很厭惡。那就是生活,真真實實的生活,都是自自然然發生的。村上,其實自己在文章中並沒有那麼多話,沒有那麼多故事描述。

可是整個作品又都在講述他,我不知道怎麼描述這種感覺,無需刻意描述,他就那樣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故事展現在讀者眼前。對於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甚至是出色的傾聽者。否則在沒有永澤那樣的魅力之下,還可以令直子,綠子,玲子都願意對他袒露心聲,更甚於愛上他。村上,就是村上,令渡邊那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就那麼簡簡單單,無需任何花招,就那麼輕而易舉的打開直子,木月,玲子,綠子的心扉,也牢牢抓住了讀者的心。

説回作品本身,所有的人物好像都有點精神問題,可是好像也不是,我覺得不僅是直子玲子這樣進了精神病院的人、木月這個已經自殺的人,而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問題。可是好像每個人也都沒有,他們就應該是那樣的,他們只能那樣。看這部作品令我很糾結。《挪威的森林》他不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回憶,你可以到處看到“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樣的哲學問題、哲學思考。作品中有很多這個樣令人深思的哲理。看着被自己折的那麼多的書角。

我只想説讀一讀吧!箇中滋味,只有讀過的人,才可以體會。日本的性格,同樣也可以從文章中太現。對於真相、對於真理的執着,這要放在中國,一定會被大家説死腦經,較真,傷人傷己。可這種執着在每個日本人身上都可以看見,整個社會都被這種認真,執着的精神包圍。這樣的民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

看完《挪威的森林》,突然感到很悲傷。書裏那些畫面已經變得不清晰了,只有一種強烈的壓縮感,持續在心底作祟,有一種想喊喊不出,想忘忘不掉的抑鬱。或許,這就是青春,是年少時所要經歷的一切成長。

我不會用專業的術語點評一本書的好壞,卻能清楚的感知到心底的一些東西。在我看來,讀完一本故事,哪怕脈絡是不清晰的,但是隻要能留下一點感悟,就能被視為一本不錯的書籍。《挪威的森林》就是如此。書中一些對白,看似那麼平凡,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是如此。其實我們已經開始明白生活的真諦,懂得生活的無奈,但我們都只能用最平凡的話語説出來。而真理,往往是最樸實的。當我們慢慢開始成長,慢慢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我們會用最稚嫩最原始的語言來表達對思想衝擊的領悟。文中説,不要同情自己,那是卑鄙的怯夫才會做的事情。文中還説,死不是生的對峙,而是他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讀起這樣的句子,心底總是止不住地為青春所遺憾。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一本小説,便是百態人生。我不能完全理解自殺的直子,卻懂得了她是那般的追求完美;我不能接受綠子的多疑敏感,卻發現了她的堅強隱忍;永澤無疑會成為少有的人才吧,但他為此也失去了真誠的快樂,他需要時刻偽裝自己,做應該做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初美是那般的單純美好,她總是希望用自己最無瑕的心靈淨化所有的迷惘……一個一個鮮明的人物突顯着,讓我讀故事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想到身邊的朋友。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類似的周遭。於是,閲讀不僅僅使我們體驗別人的人生,更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回顧。在這種回顧中,我們能更加清晰地瞭解朋友的內心,也更加了解自己。這種歲月的積澱,又是今後生活最好的參本。

小説的最後,主角依舊迷茫着,他不知自己身在何方。這就是青春,我們折騰過,笑過,哭過,荒唐過,堅強過,奮鬥過……而後卻發現自己依舊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轉向。生命必經的階段,青春所有的感悟,凝聚在一瞬間,然後剎那爆發。一個選擇,便引領了未來所有的生活。往往,青春被貼上了炫美的標籤:十六歲花季,十七歲雨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實際上,我們不僅要享受陽光,更要接受風雨的洗禮;我們不僅在接受着關愛,也在承受着質疑;我們能遠遠看到那一片綠洲,卻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我們一邊迷茫,一邊掙扎,一邊勇敢,一邊前行。

所以説,青春是隔着一臂加一米的雞腿——差一點點,就夠得到幸福了。為了這一點點,我們只能不斷向前,付出整整一個青春的時間。而後,我們笑着説,這就是青春的意義。至少,我們吃到了雞腿,不是嗎?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4

讀完《挪威的森林》,我不覺想起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兩本書在對待愛情與性的觀念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愛情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這種人大體可以分為兩種。用張愛玲的文字是“白玫瑰”與“紅玫瑰”,用村上的語言是“綠子”與“直子”。對於這兩者的闡述,或許與認知、與倫理存在矛盾,但這是人性,我們不該去逃避。怎樣去愛一個人、並且持續長久的愛一個人,確實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村上創造的世界,總是會有兩個,説幽明兩界也好,説陰間陽間也好,説此岸彼岸也好,説現實世界幻想世界也好——總之人物會在兩界之間徘徊,在理性和感性、現實和夢想、陰暗和温暖、生與死、靜與動之間遊蕩。

弗氏説人有各種本能,歸根結底分為兩類:為生命服務的本能,即生命本能;為死亡服務的本能,即死亡本能。生命本能又分為性本能和愛本能,靈肉合一擁抱生命,死亡本能卻是通向毀滅,迴歸恆定不變的無機物。

渡邊的三個女人中,直子,不能將性和愛統一,雖然以渡邊為拯救自己的橋樑,但是,遊移生死之際的渡邊尚且無法自渡,直子最終選擇了死亡;綠子則是活力四射的生命象徵,對口腹之慾、性慾十分感興趣,雖然經歷無父母友愛的童年,但是一直向着陽光的方向成長,最終,是她拯救了渡邊。至於鋼琴師玲子,卻是他的同志,是他的靈魂伴侶,光暗在彼此相持,讓他從他人身上得到認同。

忘記了是誰説過,青春期,是一場晦暗的風暴。父母、社會給予的種種,隨着年歲的增長,開始艱難的蜕變過程,懷疑一切,重構一切。在這個艱難的階段,外界給予的光明與黑暗、善行或者罪惡會在審視己身的放大鏡下放大,極大的影響生命的走向。

渡邊有幸,認識綠子和直子,可以對比參照,確立自己。雖然讀過此書的很多看官,更喜歡花見花開、車見車載的綠子,但是直子也同樣不可或缺。直子的存在,讓人明白殘缺、晦暗、秀美、嫻靜,是同樣的美好

張愛玲的玫瑰之説講的好——紅玫瑰如綠子,熱烈奔放;白玫瑰如直子,嫻靜素雅。放棄了哪個,哪個就變成心裏隱祕的嚮往。説的範圍更大一點,選擇哪一個人,實際上是選擇哪一個世界。光明還是幽暗,這是渡邊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青年的問題。

最後要説一句。渡邊的名字寫成中文,是通。聯通的通,通道的通。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5

我從來沒有讀過日本作家寫的書,總覺得那個東方島國的文化和西方甚至中國的文化內涵相比總有點相形見絀。

可今年暑假當我合上《挪威的森林》的時候,這種帶點民族感的偏見終歸少了一些。

這本書在日本的地位和評價極高,還被被翻拍成了電影作品,但觸摸着書本的感覺卻是另一種感動。讀村上春樹的書總讓人覺得實在解讀自己,傾聽自己心靈的回聲,這很容易就會讓我們產生共鳴。

成長是永遠咀嚼不盡的話題。這之中對戀愛中的喜悦、甜蜜、憂傷和迷亂,對一切裝模作樣的言行舉止的不滿和嘲笑,對難以和外面世界溝通而感到茫然無措。而這部小説圍繞的就是一種年輕時期的戀愛經歷,這種經歷寂寞孤獨的時候卻不乏一絲平緩舒雅的心有靈犀。主人公渡邊所經歷的與兩個女孩子的感情糾葛,在戀愛時期的男女心裏都會產生共鳴,而除去戀愛的苦惱與甜蜜,年輕的離經叛道、年輕的奇異哲理、甚至在成長過程中的反思與聯想,這些都是村上春樹通過男主人公向我訴説的。我甚至能看到渡邊面對直子時的迷惘與痛苦,和綠子在一起時難以抵制的她的直白和直率時的苦悶。

對於我而言,這不只是一部戀愛小説,它所向我表述的青春的一起一舉一動都是引導式的颶風。

除去書中的故事情節,它很多語句段落都讓我動容。《挪威的森林》中有很多對情調、韻味和氣氛的出神入化的描寫,例如“風並不大,卻在從我身旁吹過時留下了鮮明的不可思議的話軌跡。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夏夜已經有些深了。”只是寫風而已,卻把這一絲絲的夏風都寫得帶了軌跡,似乎我就站在渡邊君的身邊,同他一起感受漸深的夏夜裏螢火蟲御風飛舞過後的一點小氛圍,這種細膩的描寫就是這本書的大基調,到處都是對美感與對生活細節的享受。

書採用的是倒敍的敍事方式,當渡邊37歲坐在風機上聽到《挪威的森林》這首歌的時候,往事真的像潮水一樣湧回來,它把這個男人的心浸在苦澀的潮水裏,那些年輕時候被埋在心底的迷惘與刻意忘記都像宂雜卻易碎的泡沫一樣浮上水面,這就是成長和青春要付出的代價——哪怕過了再久再綿長的歲月,只要一幅畫、一棵樹、哪怕是一粒沙子都會掀起記憶的驚濤駭浪。

總想着,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再成長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這本書,總會有更多的收穫。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6

在一個陽光尚未逝去的午後,看完了《挪威的森林》。天空雖是晴朗,心卻是陰沉的。《挪威的森林》講的不過是一段青春期的戀情,裏面有甜蜜,有苦澀,有困惑也有沒有緣由的孤獨,或許正是這剪不斷,理還亂的孤獨使我感覺壓抑。

書中創造了兩個獨立又相互牽連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渡邊整日裏遊離其中的,身邊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渡邊在一個很現實的世界中,聽着嘈雜的聲音,做着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用什麼方式結束這個世界的旅行,最親近的人一個一個離他而去,他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和孤獨,這一切留給他的是不能癒合的傷口。於是他也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温暖,填補渴望的人生。直至現在,我都沒有覺得他愛過直子,他之所以會和直子產生關係,是因為他們在交往中可以互相找到一種依託,也許他是喜歡直子的,因為他們同是孤獨的,而且直子的境遇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憐惜。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而在我看來,這個療養所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污濁,沒有喧囂,沒有謊言,甚至不會為人創造孤獨的滋生地,醫生和病人融為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淨土。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輕鬆、愜意的自給自足。至今還能清晰地想起書裏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説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傷,或者説是讓人生的發條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裏他們盡情的遊戲。這一切看似在向着好的方面發展,然而這一切只是表象而已,畢竟這樣美好的淨土中生活着的都是正在和孤獨鬥爭的可憐人。而且直子不愛渡邊,這是很明顯的。儘管她努力地嘗試走出曾經的世界,但她最後還是失敗了,所以她選擇放棄世界,放棄自己,在絕望和孤獨中永遠離開了,或許在她看來這是最好的解脱。然而她的死卻給渡邊帶來了無限的傷痛,幸而渡邊選擇了堅強,在傷痛之後選擇面對世界,選擇面對綠子,最後打電話告訴綠子他需要她。

也許我們的生活中也和渡邊一樣,充滿了孤獨和無奈。隨着時間的消逝,朋友一個一個離開或者沒有真心朋友,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不要沉浸到自己的世界,努力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相信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努力認真地活下去!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7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過的第二本日本文學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樣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我讀小説從來沒有把裏面的人物全部記住,這本小説是我唯一的一個記住了所有出現的.人物的小説。

先説下吧,看這本小説如果你是個性不開放的人我建議你別看了,因為露骨,所以連性的方面也有描寫,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是黃書直流的,因為價值觀的問題,在日本性是神聖的,也是開放的。

其實這裏面給我最多的觸動,就是愛情觀還有友情觀這些,或許在日本人的眼裏面,愛情是和性分不開的,也許性就是愛情的附贈品,但是同樣性可以單獨的獨立出來,去發泄去放蕩,不管是男是女,而愛是不可以獨立的,有了性才叫做*。其實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吧。

渡邊,直子,木月,敢死隊,玲子,綠子,永澤,初美,這些人每個人都是病態的,其實説實話,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現的輕重不一樣罷了,三個人的戀情,三個人的友誼,兩個人的戀情,兩個人的友誼,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漂泊,一個人的放蕩。其實不是我們自己想要去逃避什麼,只是出於那種社會,我們能選擇的只有那種選擇,是沒有其他的選項的。

其實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許多和我類似的病,孤獨,喜歡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後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或許這種迷茫感,是最容易讓人迷失的吧。當迷失之後遇見能拯救你的或許可以讓自己脱離,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人都有一種將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許這就是作為人的一種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思考,人就不會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誰也説不清楚什麼。

疲倦感孤獨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因為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當自己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那麼自然而然的空虛感孤獨感就會出現,那時候就會認為,世界上沒有人理解我吧,或許我自己一個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終結。因為總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積月累就會疲倦,心裏面就會想,或許我除了做這個什麼也不會,我真是一事無成啊,對自己放棄了,同時別人也對你產生了放棄,久而久之就是孤獨的,最後還是終結。

其實我總結出來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種對生活的隨性,以及一中一視同仁的交友準則,把愛情和友情無差別化,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感到特別的孤獨,即使失去了什麼,也不會太過於追究,因為還存在着很多一樣的。或許,因為受傷多了才會這麼想吧。

其實本質上説這些沒有任何用處,中國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經習慣於生活,然後就一直這樣,沒有創造力,沒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8

這可以算是第三次看《挪威的森林》吧。

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謂囫圇吞棗了,因為很想看到結局,當然也與自己當時心不夠平靜有關。結果除了知道性描寫,三個人的糾纏,啥也搞不清楚,完全不懂作者要表達什麼。

第二次是看它的電影,我想可能看電影就會多少更加理解點的吧。結果我除了記住幾個畫面外,什麼也沒有理解,更加困惑,不明所以!

這幾天看完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忽然想起他的《挪威的森林》,想起了當初的困惑,於是就又認真看了起來。這次不知道怎麼回事,可能心靜吧,還是經歷到了,我居然看的津津有味,沒有所謂的感傷,沒有所謂的淚水,沒有偶爾的興奮,有的只是不時得感慨作者的文筆竟然這麼的優美、故事的發展這麼自然而然,感受到青春的氣息躍然紙上。

看完這本書我也看了下他人的書評,很難認同別人的想法,並不是他們説的不好,只是覺得自己感受到的和他們有所不同。當然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明白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村上春樹的書確實難懂,這是應該是他作品中為數不多易懂的了,但不同的人看到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沒有人百分百確定真的讀懂了。

可這本書確實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麼,那便是成長,那便是青春。

看完本書讓我想起了誰的青春迷茫,想起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讀《挪威的森林》就是有如此同感。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渡邊徹一面愛着嫻靜瑩潔的直子(有人説渡邊對直子只是責任感,但我覺得還是有愛的,男人都有保護欲,面對嬌弱又楚楚動人的直子日漸產生了愛,當然這其中也包含對直子的責任),後又一面漸漸喜歡上了活潑開朗的綠子,渡邊一度在這境地裏進退兩難,掙扎和迷茫着。想和直子共同前進,可直子執着過去,想和綠子進入新生,可忘不了直子。青春就是這樣,我們常常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位於什麼位置,想要的是什麼,那麼在乎得與失,但結果從來都由不得我們,時間會毫不猶豫的從我們身邊帶走該帶走的,剩下該剩下的,讓你有所領悟,讓你在其中成長!或許我們會遺憾,會想原來某件事某個人比我認為的更重要,不過已經遠去啦!但我們終將跳出迷茫,走過青春,有所成長,進入下個時間段!

這就是讀完此書最大的感受,當然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這些(因為書中每個人性格和境遇都太鮮明瞭)。就像本書序中所説它還包括連帶與孤獨,開朗與感傷,追求與失落,堅定與彷徨,充實與寂寞,純情與放蕩,時尚與鄉愁,奔走與守望,無奈與救贖,懺悔與迷惘……

真是頂好看的一本書,最後引用其中最愛的一句話結尾。

我判斷不出我位於何處,也不具有自己是在朝正確方向前進的信心。我之所以一步步挪動步履,只是因為我必須挪動,而無論去哪裏。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9

有人對死亡恐懼,所以他繼續活着;有人對活着恐懼,所以他死了。在《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中,許多人因某些事死去了,也有部分人在渡邊的生活中銷聲匿跡了。死亡是渡邊逃避不了的一個話題。他十七歲那年,木月自殺了,後來,直子也跟着木月去了。他有一句訴諸語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認為自殺是一種自私的念頭,因為它不僅影響了自己,還使活着的痛苦。書中木月的自殺就是如此,還使活着的戀人直子、渡邊,還有他的親人痛苦。直子最後選擇了隨他而去,而渡邊也活得並不愉快。他的好朋友沒了,心愛的人也沒了,這對他是一種多大的損失。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因為某些事情而選擇自殺。有些人成功了,令他的親人朋友痛苦一輩子。有些人失敗了,領悟出生命的脆弱和人生中的些許美好。所以選擇繼續活下去。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大部分人都活着,因為他們恐懼死亡,所以繼續活着。……自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整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孤獨感,渡邊身邊的朋友不多,在木月死後,他為了改變生活狀態去了東京讀大學,也沒交多少朋友……在敢死隊消失之前送了渡邊一隻熒燭“那微弱淺淡的光點,彷彿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這寫出了渡邊內心的一種處境,他孤獨地活着,像那隻熒燭一樣,在漆黑的夜幕中點着那一點微弱的光彷徨地走着。我們也像渡邊一樣,孤獨地活着,只是有時熱鬧得多,夜深人靜,總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享受那無邊的孤獨,沒有人喜歡孤獨,但也只能孤獨。我們不能逃避孤獨,所以我們要享受孤獨,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許多美好。孤獨是每個人都有。

綠子説的一段話,我很喜歡。“你把人生當作餅乾罐就可以了,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都在裏面嗎?如果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太喜歡的了。”是啊,所以我們不能一個勁兒的挑喜歡的吃。

這本書是作者在中年寫的懷念年輕時的事。“一旦失之交臂,一輩子都將追悔莫及。”這句話深刻的寫出了作者於年少時的人和事都很懷念,但再也回不去了,而且會隨着時間慢慢地消逝。作者懷念的歲月就如我們現在一般,十七歲的少年……我認為,現在所發生的事,以後想起也好,想不起也好,對於未來來説,現在早已過去,早也回不來了。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無愧於心就好,太在意的話就會痛苦。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描寫了很多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渡邊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或許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自己的生活中。渡邊與直子,綠子、玲子等異性的感情,他的生活,都能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縮影。平凡的人生亦有不平凡之處。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0

《挪威的森林》,一書的譯者導語部分寫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與寂寞,孤獨有關的,他不是注重描寫寂寞,不注重營造寂寞的氛圍,更多的是一種把玩,體味寂寞,以一種親身體會的方式讓讀者有一種對人生,對愛情的寂寞。而我自己在一書中除了體會到人生的無奈與生命中生與死的傳遞,男與女的關係等一些新的體會。

文中的渡邊君是一個萬分糾結的人物,處於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們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則是青梅竹馬。木月在17歲的時候就自殺死了,木月的死對渡邊君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同樣直子也是。直子的確忘不了木月,但是對渡邊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後兩年,直子和渡邊在東京讀大學相遇,順其自然的相戀,爾後直子20歲生日之時多年以來的種種經歷終於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老家的療養院。期間渡邊君又遇到了好多個女孩子,其中小林綠子對他的影響最大,一邊是直子,一邊是綠子,渡邊君萬分糾結。期間渡邊君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兩次,認識了直子在療養院的閨蜜玲子。

最終直子在自己21歲生日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渡邊君在這個消息的打擊下變得厭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綠子也因為渡邊君對直子念念不忘最終離開了直子。故事以渡邊君最終孑然一身告終。他的大學同學永澤因為理想玩弄感情,拋棄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特別的氣質,説不上漂亮,但是總能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温暖)隨着永澤當了外交官去了德國,初美和別人結婚了(兩年後割腕自殺於自己家的浴室)永澤只是表示:自己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正因如此渡邊與永澤就此絕交。永澤這個人是非常鐵石心腸的,非常倔強的。

書中與渡邊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無聲息的離開,或者自殺,或者找尋自己的理想,拋棄一切,或者有着種種的不幸。本書讓我知道男女之間的的確確可以存在純潔的友誼的,或許兩個人相互瞭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認為對方是自己對的人的時候,在確定關係的一瞬間少了一些愛情的衝動,這樣的愛,愛不起來,也就談不上愛了。由性產生的愛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許會為了對女人的一句承諾而放棄自己的愛情,但是女人仍舊不敢接受,這樣兩個人一輩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或是過客,或是知己,或是伯樂,但是不能保證某一天他或她不會悄無聲息的離你而去,這裏不是指空間上的,也可能是時間上的。

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平常相處都表現得十分正常,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我所稱之為:心靈築巢。每個人都把自己用謊言或者別的什麼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絕不會對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也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1

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説《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敍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於xx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説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説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衝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着憂鬱、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觸和近於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於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的把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裏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於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藉以消遣,甚至近於病態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於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脱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於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於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於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2

沿着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字,我走進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這本書,我依然覺得那種心靈的與世隔絕或者説格格不入像揮之不去的霧靄在我的周圍氤氲不散。

書中有兩個世界,渡邊徹整日裏遊離其中的,身邊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聽着嘈雜的聲音,做着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用什麼方式結束這個世界的旅行,匆匆離他而去,留給他的是不能癒合的傷口。於是他也會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温暖,填補渴望的人生。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而在我看來,這個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污濁,沒有喧囂,沒有謊言,甚至不會為人創造孤獨的滋生地,醫生和病人融為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淨土。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輕鬆、愜意的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那裏還有一個純淨的女孩兒,渡邊君深愛着的女孩——直子。至今還能清晰地想起書裏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説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傷,或者説是讓人生的發條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裏他們盡情的遊戲。

也許,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假期,默默翻閲,竟一次次的和主人公一起在靜靜的時間流逝中體驗着孤獨的滋味。自己面對的是幾個世界呢?主人公和自己有相似之處嗎?自己不也有時為這個世界而無奈,甚至消極嗎?渡邊與外界的抗衡就是不説話,包括老師上課點名,自己去行走,靜靜的坐着都是他的方式,我呢?我沒有他那樣可以天馬行空,可我的思想呢,有時候不是也討厭這個世界的複雜嗎?看着身邊的各色各異不也曾經一度煩惱嗎?娓娓而來的對塵世的不懈襲來,飄蕩忽然的生活像捉摸不定的夜忽明忽暗。他選擇用沉默對待一切,而自己呢,鬱悶的時候,選用的是什麼方式呢?人都很奇妙,像渡邊一樣,每個人的都要遇到幾個期望的也好,誤撞的也好的那麼一些人,成為你的他人們,或喜歡,或討厭,或無所謂,對人的看法總在發生着變化,或愈討厭,愈喜歡,或者麻木。渡邊的女孩兒,他生活中註定的女孩兒,他曾經在初識又可曾想到過。不想去猜度別人,更不喜歡別人猜度自己,尤其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的生活也許太自我不好,可我也崇尚那種心靈上的自由,,渴望能夠也有那麼一片森林,只有我的足跡。挪威的森林,是孤獨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後,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爾爾,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經荒漠,沒有了荒漠也沒有了我。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3

村上的書應該不是這麼寫的,像電影——《挪威的森林》一樣,雖然我沒有讀過。

看到最後,直子死了,因為愛無能,在她想愛的時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個年頭,她愛的是渡邊,那個曾經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過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邊相遇時,她已經愛上他了,在木月離開以後,是的。只是她仍無法讓一個活着的人代替那個已長在她心頭十七個歲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該是這個吧,逝世的人獲得瞭解脱,卻永遠地折磨着愛他的依舊活着的人。因為,直子至死依舊活在對木月的幻聽中。她自裁了。也許,她愛木月,從精神上;她愛渡邊,從肉體上。只是,不管對誰,她都愛無能。無論是七年前還是七年後。於是她選擇了,逃避。逃避渡邊的愛,逃避面對自己的愛無能,逃避對兩個男人的幻聽。我想,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定是帶着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脱了。

木月是愛直子的,深深的愛着。只是他無法忍受肉體上她的缺席,他選擇了去天堂來結束愛無能。相比之下,渡邊是勇敢的。同樣的情況下,最起碼他選擇了活着。

渡邊愛上直子,從木月走後七個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對直子的愛深入了骨髓,這份愛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責任。他等她,等着直子的身體來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卻是她的自縊,在他為兩個人一起生活剛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時候!因為愛直子,因為對直子的責任,他拒絕了綠,一個愛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讓他備受煎熬,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但他對綠卻只是遠觀,遠遠的觀望着。從某種意義來説,他是愛綠的。他用對直子的責任來拒絕綠的愛時,綠只是願意守候,她只是飽含淚水地説了一句話:我等你。

是的,綠在精神上守望着他,而她等到的卻是渡邊帶着直子的死訊的歸來,在他對渡邊承諾的不久。對於直子的逝世,渡邊仰天慟苦,哭天搶地地絕望,死心裂肺。

喪失至愛的哀傷,是無法治癒的。不管是什麼樣的真理,什麼樣的誠實。怎樣堅強,怎樣温柔,也無法撫平這哀傷。我們只能夠從哀傷掙脱出來,從中領悟點什麼,不管從哪方面。但無論領悟到什麼,下次哀傷襲來時,還是派不上用場。渡邊就是載着這樣的哀傷頹廢地回來了,和綠一起走進了他本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綠,帶着對直子的愛,那一晚上。第二天綠走了,只是她終於不會成為第二個直子。

綠走了,渡邊一個人在那間不知道該屬於誰的房子裏,他撥通了綠的電話。倚牆而語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裏。佇立在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邊會不會是下一個“直子”。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4

這個世界有很多故事,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所牽涉的人或生或死,對其都無多大影響。我們時常説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那個人或許不在了,但是他的過去總能影響到他所熟識的人,我們也時常會想,會疑問,那個人真的死了嗎?亦或是,那個人曾經真的存在過嗎,存在這個世界過,存在我的回憶裏過?難以判斷,也很難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給我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裏面除了真誠,對我來説觸及到內心的就是生與死,這並不是説我以前不知道生與死並存,只是從未深入去想過而已,哪怕是對於我爺爺,也僅僅限於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與死這幾個字,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她——我初一時候的好朋友,一個特別有才的,彷彿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種時間的隔閡感使然吧。那時候很要好,當然不是説現在不好,或許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對她的感情吧,其實我和她怎樣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劉珊一樣,沒有任何防備,就好像有着磁鐵把我與她倆吸到一處一樣。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體還是會焦急,可是我沒辦法啊,想象總不能把她的疾病轉移吧。初三沒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遺憾過,但是我不後悔,因為如果去了我就不會遇到小劉姍了。

和她之間的關係,就有點類似於《挪威的森林》裏那樣,相信她和我也一樣,若有若無,卻始終無法擱淺,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着。那樣的感覺,挺難受的吧,就算是在寫這個,心也是提起來的,實在是想去見她啊,可是每次都沒有實現。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虛擬地存活在她的記憶裏,還是她虛擬地存活在我的記憶裏。説到誠實,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碼在這一點上我沒有讓自己失望過,但是還是很惆悵啊,很多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放下網絡這個東西,不為別的,就為誠實,我很難想清楚別人為什麼要頻頻撒謊,無話可説可以不説啊,為什麼要撒謊?連誠實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這個世界我還能幹什麼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立場。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靜,你不用等着尋到一個好環境再去讀它,無論你處在哪裏,只要捧着它,你總可以心平氣和地讀下去,或者思考。這是一本很難評斷裏面故事真假的書,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懶得去探究了,總之它給我的感覺很真實就是了。在裏面或許有不信守承諾的存在,但誠實還是可以灌滿了各個部位。不守承諾在我看來的確也是不好的,但這點我自個也沒能做好,我在努力着不讓一切超過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沒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諾時我內心的矛盾,對其我也僅有在成長中去慢慢學習而已,畢竟意志力還太弱了,很多東西還不能獨自完成,但這些其實不過是藉口而已,藉口其實和撒謊的區別不大,但藉口比撒謊更能打擊到一個人脆弱的心靈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

我參加了圖書館的讀書小組。由於新冠疫情,小組的人不能聚在一起,我就粗淺地把讀書心得寫在這裏和大家討論。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寫於37歲,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小説。書中的主人公渡邊,二十歲左右的他敏感而有一些憂鬱,他彷彿一直遊離在世界的邊緣,和人羣保持着距離。他眼中的敢死隊、直子、綠子、玲子等人,在筆下都很生動、逼真。這些人物不是淺表的,他的敏感會很準確地把人物自帶的氣場和精神內核表現出來。

説實在的,不知是由於疲倦還是其他的。小説的前部分很吸引我。我不懂日文,所以無法體會原版的魅力,但林少華的翻譯是很能讓人投入的,翻譯的文字甚至好於一些當代的作家。選詞考究、感覺他已經融入了作家的精神世界裏,可以營造出一種略微陰沉、閒散、甚至迷離的基調。但小説的後部分彷彿只是在講故事,這也許是我閲讀不認真、懶惰的緣故。

小説的開頭會給人一種愛情小説的感覺,但讀到後來,你會對村上自己在原著的腰封上加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説”產生懷疑。(一種吸引眼球的市場行為?)相信大多數讀者會認同這是一部記錄青春的現實主義小説。青春中的迷茫、對世界的好奇、對性和內心的需要和探索,無處不在。

在我看來這是村上在快步入中年,想對自己頭腦裏的青春思考做一個記錄的小説。(很多東西不記錄下來,會隨着時間的沖刷,遺忘在記憶裏。)青春裏看似迷茫的散步、周圍世界裏真實存在的荒誕、內心渴望的理解和陪伴、不確定的性的衝動,以及對愛情的探索等等,在小説中都一一呈現。

我特意去聽了聽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我曾經擁有一個女孩,她也曾擁有我。她帶我去她的房間,讓我留下,説隨便坐在哪裏。我望了望四周卻沒有一個椅子。我坐在地毯上喝酒聊天直到兩點。她説明天她要上班然後放聲大笑。我説我不用上班然後睡在了浴缸。我醒來時孤身一人,小鳥已經飛走,所以我生起了火,這感覺是否不錯?”

無所事事的青春,似乎什麼都不在手中,眾多的不確定性,彷彿無法真正安置下什麼。青春需要些什麼呢?陪伴、理解、一起做一些無目的的瘋狂,彼此的慰籍。青春就這麼走過了吧。

青春似乎想要説的、應該記錄的還有很多的內容,讀一讀村上的這部小説,也在南歐的小雨中靜靜地隨他再走一遍青春的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