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

《挪威的森林》,一書的譯者導語部分寫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與寂寞,孤獨有關的,他不是注重描述寂寞,不注重營造寂寞的氛圍,更多的是一種把玩,體味寂寞,以一種親身體會的方式讓讀者有一種對人生,對感情的寂寞。而我自我在一書中除了體會到人生的無奈與生命中生與死的傳遞,男與女的關係等一些新的體會。

文中的渡邊君是一個萬分糾結的人物,處於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們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則是青梅竹馬。木月在17歲的時候就自殺死了,木月的死對渡邊君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同樣直子也是。直子的確忘不了木月,可是對渡邊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後兩年,直子和渡邊在東京讀大學相遇,順其自然的相戀,爾後直子20歲生日之時多年以來的種種經歷最終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老家的療養院。期間渡邊君又遇到了好多個女孩子,其中小林綠子對他的影響最大,一邊是直子,一邊是綠子,渡邊君萬分糾結。期間渡邊君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兩次,認識了直子在療養院的閨蜜玲子。

最終直子在自我21歲生日的時候結束了自我的生命,渡邊君在這個消息的打擊下變得厭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綠子也因為渡邊君對直子念念不忘最終離開了直子。故事以渡邊君最終孑然一身告終。他的大學同學永澤因為夢想玩弄感情,拋棄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異常的氣質,説不上漂亮,可是總能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温暖)隨着永澤當了外交官去了德國,初美和別人結婚了(兩年後割腕自殺於自我家的浴室)永澤只是表示:自我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正因如此渡邊與永澤就此絕交。永澤這個人是十分鐵石心腸的,十分倔強的。

書中與渡邊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無聲息的離開,或者自殺,或者找尋自我的夢想,拋棄一切,或者有着種種的不幸。本書讓我明白男女之間的的確確能夠存在純潔的友誼的,或許兩個人相互瞭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認為對方是自我對的人的時候,在確定關係的一瞬間少了一些感情的衝動,這樣的愛,愛不起來,也就談不上愛了。由性產生的愛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許會為了對女人的一句承諾而放棄自我的感情,可是女人仍舊不敢理解,這樣兩個人一輩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或是過客,或是知己,或是伯樂,可是不能保證某一天他或她不會悄無聲息的離你而去,那裏不是指空間上的,也可能是時間上的。可是這些人對自我的影響是十分的大,從習慣,到性格。人總是在相互遷就中生活着。對生死來説,死亡必然需要勇氣,可是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氣,也就有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另外一種延續。活着的人需要替死了的人好好活着。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故事,可是平常相處都表現得十分正常,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我所稱之為:心靈築巢。每個人都把自我用謊言或者別的什麼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絕不會對任何人吐露自我的真實情感,也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故事吧。

最終渡邊君的結果讓我想到了《成都感情故事》裏面的方資君,《我的桃花劫》裏的莫鬥,對小説裏的人物我表示深深的遺憾。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

世界變大了,心卻變小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來越完美,卻把心雕刻得越來越粗鄙,把社會變得越來越繁華,而心卻在這種繁華中漸漸落寞。

《挪威的森林》中展現的就是一羣人在冷酷的現實社會面前的困惑與苦惱,他們孤獨,寂寞,卻無法排遣,於是便開始把玩孤獨,把玩寂寞,把玩無奈……《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佳作之一,他給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個孤獨,腐化,墮落的世界。作家藉此來表達現代人在機械化、科技化的現實社會中生存的悲哀與生存的困惑。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阿綠總是像一頭黑夜被遺棄在荒漠中的狼向世界發出最沉痛的哀鳴。他們都很寂寞,所以需要被在乎的感覺,而這種在乎不一定是喜歡和愛,在乎只是寂寞中的人急切需要、時刻需要的鎮痛劑,僅此而已。在他們的世界裏,愛情不再是愛情,愛情是被褻瀆被蹂躪的對象,他們只是打着愛情的幌子獲取上的滿足與快感來融化寂寞,腐蝕孤獨。他們只靠啃食那點可憐的低級的肉體的快感在世上苟延殘喘。

像永澤與初美,初美從來不管他多麼濫情,她只需要他在她身邊,陪伴她,哪怕他是一具行屍走肉的軀殼,而她相信這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事情到最後只能變好!所以她在腦海中獨自編織美妙的夢想,夢總是美的,而悲哀的是一個人在把夢編織好之後要被現實壓迫得不得不萬念俱灰地親手撕碎自己的夢,然後惡狠狠地告訴自己這永遠只能是夢。明知道在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愛情只是一個人寂寞時的玩物,而她卻要冒險。很長時間之後,當初美髮現她與永澤之間的愛情除了肉體上的佔有外,其他的全是一片令人絕望的慘白時,她呆滯的眼神向永澤發出絕望的質問:難道有了我,你還不能滿足?他冷冷地説:“並非不能滿足,在我的心裏面有某種東西渴求那樣做。但我只能活在那種飢渴感之中。這就是我,有什麼法子?”他無法把愛情當愛情,他只有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他才能活。

而女人天性的善良與軟弱終究決定了她們沒有勇氣與毅力去陪男人玩這種遊戲,所以初美選擇走向死亡,用死來詮釋生的另一種方式。初美選擇了死,永澤選擇了生,人不論是生還是死,都會有一種信仰,一個人之所以死,是因為她(他)相信死比生更好,而一個人之所以選擇生,哪怕是痛不欲絕地生,是因為他(她)相信好死不如賴活着。而對於渡邊君、直子來説,生活的.信仰就是那些最低級的肉體性行為所拼湊起來的碎片,他們飢餓的時候啃“寂寞”,獨孤的時候玩“寂寞”。渡邊君一直放不下直子,可在放不下的同時卻又玩弄阿綠,兩個女人便是他的世界。直子在療養院那段時間,他在和阿綠玩“寂寞”的同時又在心裏想像直子回來之後生活會有多麼多麼的美好,而支撐着這些信念的只不過是那些碎片拼湊的庸俗。這,也是愛情嗎?

直子,是因為適應不了這種扭曲的社會,所以她到療養院來,把自己扔進和她一樣需要寧靜與安然的人羣裏,而療養院的主治醫生告訴她們:“你們之所以不能在外界生活,是因為你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既然不能改變,你們就應該讓自己有一個適度的心理空間去接受那種扭曲……。”直子,她在努力啊,她想活着,簡單地活着。可事與願違,她適應不了那種扭曲,所以她越是強迫越是更糟,後來出現嚴重的幻聽。她沒有片刻的安寧,她崩潰了。在一個寂寞的深夜,她走向了茫茫的森林,用一根寂寞的布帶讓自己告別了世界,一個人孤苦地咀嚼着死亡……是的,對她來説,死亡才是最輕易的割捨。

《挪威的森林》的旋律開始在浩渺的黑夜中哀鳴,久久沒有散去。而當渡邊君知道直子死了之後,他深知,他與直子徹底地永別了。茫然苦楚之時,他想起了阿綠,他撥通了阿綠的電話,阿綠在電話的另一端沉默了好久,可最後還是低沉卻平靜的聲音:現在你在哪裏?“我現在在哪裏?”渡邊君自問道,如今他在什麼地方?他猜不着,到底這裏是哪裏?映入他眼簾的只是不知何處去的人蔓,神色匆匆地從他身邊走過去,而他只能站在那個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喚阿綠的名字……也許他已經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哪裏了,只知道或許從阿綠那裏可以獲得某種讓他排遣寂寞、無奈的鎮痛劑,繼續活下去。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

説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作品,甚至是第一次讀日本文學作品。其實這本書已經在我的讀書清單裏面不聲不響地躺了很久,可是因為書名看起來沒有那麼有趣且我總把時間花在一些無所謂的事情上,幾乎已被灰塵掩埋掉。直到那次圖書超低折扣促銷,我抱着一定要賺點便宜的心態走進書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本書。好像有一雙手拭去了那些紛擾的浮塵,迅速拿走一本,完成結賬,一氣呵成,內心還沉浸在一種類似失而復得的喜悦之中。

之後的日子,常常花出很大部分午休時間閲讀這本書。教室裏人很少因此很安靜,午後的光線正好,營造出一個十分適合閲讀的舒適壞境,插上耳機聽着喜歡的音樂,慢慢讀上幾頁之後再帶着書中的温柔抱着喜歡的龍貓抱枕睡個午覺,一天中最放鬆最開心的時刻不過如此。每天幾頁,書籤插進的頁數慢慢變大,一本書就這樣漸漸讀完了。

村上春樹的文字很美,但我總能感受到孤獨。主人公渡邊——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是一個普通人,孤獨而無奈,不被人理解也不求別人理解。但他同時又是一個獨立的人,在空虛迷茫的社會中始終保持自我,因此即使身邊有許多善良的朋友,也還是常常伴隨着一種孤獨。書中所寫的其他人,都是具有優點和缺陷的。純潔無瑕但自卑封閉的直子、熱情公道但沮喪無力的木月、能力出眾但不負責任的永澤、“不完整”的玲子、優雅親和但為愛情付出一切的初美,但綠子除外。書中的人物我最喜歡的就是綠子。生活給綠子帶來了很多挫折,但綠子從來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相反,她在這些坎坷中愈發樂觀堅強,綠子身上永遠存在着的開朗與活力,給這本稍顯陰鬱的書帶來了珍貴的陽光般的生機。

書中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渡邊的許多朋友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自殺而死,他們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本該好端端活着的青春年紀。“少年時的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地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現在的我還很年輕,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書中更加深邃的思想,等以後經歷的事情多了的時候再次回甘,應該會理解地更加深刻。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4

《挪威的森林》其實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夠再普通的故事。在譯文版的封面上,寫着的“孤獨的都市少年,徘徊於兩位少女之間”或者“一首感傷的青春戀曲”這樣惡俗又畫蛇添足的文字,沒有看過的人大概也能夠猜到。少年渡邊徹。十七歲便死去的好友。好友的女友直子。還有後來遇見的綠子。後來直子自殺。餘下的,便是渡邊和綠子。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它是陰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這樣的密集的自殺,卻沒有讓人覺得一絲一毫的不自然。 死亡帶來對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時也讓生命斷裂開一個出口,督促着倖存着的人們去探尋。然而對人生自始至終沒有把握的感覺,對諸多人事的無能為力,以及深深的孤獨,卻是一直深深存在於渡邊和我們各自的內心。 慢慢的我卻也漸漸能夠明白其間一些温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那個叫綠子的女孩子。這個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間的諸多規律和困苦,卻始終像個孩子一樣任性。她有俏皮的短髮,穿着短裙走在渡邊身邊,會往下拉一拉裙襬。有時候想象她説話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甜美的。這樣的女孩子始終是叫人喜歡的。 在書中的諸多出場的人物中。唯有綠子的人生是堅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論是冷漠的永澤,高貴天真的初美,掙扎破碎的直子,還是落魄飄離的鈴子,甚至是那個被當作笑料來講述的敢死隊,都只會讓我想起來被撕裂的布匹。他們的生命是殘缺的。

我不知道要通過怎麼樣的語言將那些感覺述説出來。就如文章最開初,渡邊最開始回想起直子時,所講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處,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但總免不了有一個不小心,掉落其中,從此暗無天日,獨自掙扎。 然而綠子有她一份沒心沒肺,一份假裝盲目的天真。這個女孩子,是真正經歷過生活瑣碎的艱難的,從小得不到許多的疼愛,學校生活也並不如意,末了還要面對雙親逐個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內心卻有着不可多得的篤定,對生本身有一股不顧一切的熱切感情。想法單純到只想要一個疼愛自己的男人,兩個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窩裏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不記得是在哪一處的段落裏,渡邊説,只有見到綠子,才終於覺得自己回到了現實世界裏面。綠子是他和外界世界的一處關聯。否則他大概也只能像直子那般,在沒有光亮的井底拼命抗衡,最終卻只能選擇死亡。 而我是直到後來成長了一點,才漸漸學會欣賞像直子這樣的女孩。乾淨温婉,黑色直髮垂散直下,有美好温潤的身體和臉龐,看起來是弱不禁風的模樣,叫人憐惜。她説話的聲音應該是更加輕的,沒有綠子那般有重量,但自有她的平緩堅定。

她傾注在自己的世界裏,年少時候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便自殺的戀人和親生姐姐。她掉落在自己生命深處的那口井裏面,渾身破損,即便用盡許多力氣,拼湊在一起,卻終究是費力和徒勞。

很多敍述都是尋常的,輕描淡寫,從不過分執着於情緒,卻像細細的針,沒有聲音地刺入內心的。這或許是村上最為打動我的地方。

從文字的最開始,他在飛機上,看見周遭陌生的人羣,突然回想起來年少時候的戀人,那種感受,或許是需要一定的年歲來理解的。他説他漸漸難以想起直子的臉龐的時候,言語之間並沒有太多着墨,卻叫人內心跟隨着他斗轉星移。自己的身軀已經老去,記憶也早已經在時光和日後生活的瑣碎時間裏面被磨損和拼接,而故人也不再。即便當初再過深切的愛戀,也終究是枉然。

還有在阿美寮裏面,同鈴子在倉庫裏面吃葡萄,聽她説起往事。其間有一些細節,也是真實的。而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裏,時常翻出小説的第八章來讀。原因已經不是十分記得。但是會知道,這一章的開初,渡邊的手被玻璃劃破。 一些微小的地方,看起來似乎沒有邏輯可循,然而讀起來,卻是叫人覺得自然而然,事情本就應該是這般發生。 可能自己還太年輕,還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作者的一些東西,但是還是無法掩飾我對這本書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