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活着》有感 12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4W

讀《活着》有感_1200字

讀《活着》有感 12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活着》有感_12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者的這段話刷新了我對活着的理解。

《活着》這部作品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一開始,福貴出身於富貴人家,但福貴一天到晚都跑到城裏吃喝嫖賭。沒多久,福貴就把自己的身家輸了個精光,屋子沒了,土地也沒了,福貴的父親也因此被氣死,母親也得病了。福貴看到自己的家裏淪落到此地步,終於醒悟過來,不再嫖賭。一次,母親病危,福貴去城裏抓藥,不料卻被國民黨給抓去了。福貴命大,後來逃了回來,但家裏一切都變了,女兒聾啞,母親身亡,家裏一直靠妻子支撐着。不過好在現在家裏的頂樑柱回來了。最後,兒子被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妻子病死,女婿被壓死,外孫也吃豆子噎死,只剩下一頭與福貴一般年老垂死的牛陪伴着他。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時,我是不太能理解的,我認為人可以為了親人而活着,可以為了所愛的人活着……當我看完整部作品,我或許懂了那麼一點點,福貴,他的親人都隨他而去,只剩他一人。他愛的人,或是愛他的人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仍積極地活着。或許這就是作者所説的吧——“活着的力量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幸福、苦難,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這不可避免。貧困之苦,死裏逃生之苦,失去至親之苦,失去摯愛之苦,生老病死之苦,艱辛之苦……這些福貴都經歷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即使全世界都棄他而去,但他沒有放棄自己,這就是活着。福貴也是人,是鮮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曾想過就此而去了,反正這世間也沒有什麼可眷戀的了,但活着的信念戰勝了一切苦難。我彷彿看到了這麼一個畫面——一個暗無天日的黑洞裏,傳來一聲一聲強而有勁的呼喊:“我要活着!我要活着!我要活着!你越發往裏走,呼喊越發強烈、大聲。

從另一角度來説,活着,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勇氣。一生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已,太多的苦難、挫折,太多的無聊與平庸。但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那麼,再多的苦難最後也只會變為汗水,去滋潤那心中漫花遍地的世界,心中會綻放出一朵朵鮮豔的花。更何況,現代的人們的生活條件哪有福貴那個時代甚至更往前的時代苦啊!

福貴一開始賭錢的時候,經不住誘惑,賭了還想賭,輸了更想賭,以至於後來輸得傾家蕩產。慾望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若是你把握得好,那便是對你有利的。但一旦過於放縱,便就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個度。每個人都有慾望,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做慾望的主人,這樣才不會走上歧路。又或許,人啊,只有吃過一次教訓,才會肯改變,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挫折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你成長,讓你變得更堅強勇敢,讓你意識到自己曾犯下的錯誤……挫折不只是為了讓你受苦,更多的是,為了讓你成長。

活着!才會讓更多的想象成為可能!盡情綻放吧!祖國的花朵們!更好地活着!活着!活着!

讀《活着》有感_1200字2

在這近幾年的時間裏,好久未能完完整整的看完一本書。現有幸拜讀稻盛和夫之《人為什麼活着》一書,甚為感慨。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的變化,困惑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當然,為之於最讓人煩惱的問題莫過於“我到底是在為什麼活着?”是金錢、事業、愛情;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等種種反問。我相信,不光是我一個人這樣思考過、困惑過,而是每個人都會捫心自問,不斷審度自我的一個成長過渡。

在拜讀此書之前,對於“我到底是在為什麼活着?”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從幾部電視劇裏面有些許解答。《奮鬥》,説的是一羣人為了理想而艱苦拼搏的故事,告訴大家人應該為了自己的理想活着;《蝸居》,講述的是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為了生存而活着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狀態都要有個健康知足的心態;《北愛》,這部劇的劇情關係是如此的糾結和殘忍,以至於無法簡單的用詞彙去概括其中那混亂的關係,如果非要用一個為什麼活着來作答,那就是他們為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生活中撕裂和自我修復。而稻盛和夫大師的《人為什麼活着》,不僅宏觀的解釋了一個人存在的必然,更是客觀的闡述了一個人活着的意義。

在此書中,稻盛和夫還在極力強調一個人夢想的重要性。人生是由努力和夢想組成的。一路走來,有磨難有坎坷,有淚水有喜悦。夢想和希望是每個人生活的支柱,在夢想的裝扮下,將來的歲月會更加美麗絢爛。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潛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可能會失敗,但放棄則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其實成功只在一念之間,所以塑造一個樂觀、堅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用敏鋭的心感悟人生,用熱情的心擁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對待任何事情,相信這個全新的我們即將到達成功的彼岸。

“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有人成功了,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態度變得傲慢無禮,這就表示其人性墮落了;但也有人成功了,同時領悟到單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因此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無論成功或失敗,真正的勝利者都能利用造物主給予的機會,磨鍊出純淨美麗的心靈。”此意如同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而失敗更是一種修行,在書中稻盛和夫的這句話可謂一語驚人。這個觀點不僅對於個人,針對企業也極其具有指導作用人生中信奉的哲學與經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哲學如出一轍。謙虛帶來的是開放的頭腦,驕傲帶來的是自負的武斷。

人和動物有什麼不同?“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全盤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的動物和植物皆無此能力。”而此,全盤思考是造物主對我們的饋贈。善根生善果,惡行有惡報。人怎麼想,就會出現所想的結果,萬物唯心造。大部分的結果都源自於人類的想法和行為,這是佛教教義中的因果報應法則,這項法則始終與命運並行,並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作者這是在告誡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貧窮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攀比過程中喪失全盤思考的能力,從而將自己引向一個罪惡的深淵。

“人生的目的。出人頭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過有趣、特異的人生也好,都只是人生的一種而已。人生的真正目的是成為一個有品質的人。”這句話,是對人為什麼活着一個完整的詮釋。不管你是輝煌燦爛的高大,還是平平淡淡的卑微,都無法篡改你生命的意義,關鍵在於你真正的品質。所以簡單一點,知足,感恩,學會全盤思考,為所有饋贈我們的事物,為放大我們的光芒而謙和的活着。

讀《活着》有感_1200字3

今天我很榮幸的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講講令我印象最深的那個它——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竟囊括了怎樣的內容,以怎樣的態度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霎那間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對於其它的大部分,這本擁有從黑夜沉澱出的薄書更有着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這篇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追求,對生死樂觀的態度,而富貴就經歷了這樣的坎坷的一生,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有很多的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如此説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天會被生命這種不可承受之物摧殘的形同枯槁,人活着若被賦予簡單的意義,那你的生命應該是很短暫。人簡單的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就像你的任務是學習得好成績,你父母的任務是工作賺大錢。人活着,不為他人而活,因為生命亦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説到:“一個人生命再大,如果想死,那怎麼也活不了。”富貴也是不容易的,為什麼呢,他經歷了他父母的死、妻子的死、兒子的死、女兒女婿、孫女的死,他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説過的更多的是踏實,因為身邊的一個個人離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還有人説他只是倖存者,可他卻是真真實實地活在這個世上。

富貴是一個英雄嗎?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難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最後只有一個名叫“富貴”的老黃牛陪伴,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事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這彷彿是歐·亨利式的結尾。就像你爸告訴你,泰坦尼克號兒是你家的,當你收拾行囊準備放棄學業的熱潮潮頭時,發現這是場美的不能再美的不加修飾的白日夢。例如光頭強中了大彩票,傾聽着電視機兑獎地點時,他對李老闆吆三斥五,可彩票颳走後,他傻眼了,同時他也後悔了。而富貴的經歷不是夢,但他採用了激勵的心態去面對。人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才能把心與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要有多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從天而降的沉重負擔。

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那他在哪裏呢?那當然是匯成靜靜的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兒上。富貴與農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就是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的運動。百姓們看到家中的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與淚。如果是你沒有糧食、零食,還不能流淚那你還有活着的勇氣嗎,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以書的結尾為尾——“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的聲音,那是土地召喚着黑夜的降臨。”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束手收筆。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最好的歸宿!

讀《活着》有感_1200字4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餘華説“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着。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麼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於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説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麼多苦難,繼續活着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着。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着而活着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鬱情緒,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裏。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着就是活着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着,有意義的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讀了《活着》,很感動,為故事裏的福貴悲慘而掉下了眼淚。餘華曾感歎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同時餘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一個個親人離他而去,從一個地主少爺到敗家子,被拉去做壯丁,九死一生回到了家,女兒卻因病變得又聾又啞,時候的飢餓歲月,之後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離世,連小孫子也死了,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他承受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卻沒失去對生活的熱誠,和他的福貴在夕陽中為活着勞作。

餘華認為,活着,是基礎的基礎,如果生命的個體不存在,那麼,連猿猴都不會有,更不會有勞動,也不會有人,當然就不會有人類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説,餘華的《活着》,體現出了深刻哲學,能加深讀者對生命本質的感知和讀解。

一個完美的答案:生命因為存在而有意義,活着就有意義!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為什麼,好好活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讀《活着》有感_1200字5

生和死,是個永恆的話題。《活着》中寫道:“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不知不覺,來了,又離了,一切都是那樣的無可奈何,難以掌控。卻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麼清晰,我們生着,亦然亡了;我們亡了,亦然生着。驀然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幾字,囊括了多少萬物的規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着》中的福貴,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絢爛”,活在一個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歲月,揮霍無度,貪婪地享受着生而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纏繞着舌尖,刺激着每一個味蕾,令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開始狂歡,忘了妻子,忘了父親,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萬次呼喚,也未曾把他換起——個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誰又能讓他醒來呢?他活着,也死了。

一聲霹靂,他猛然驚醒。仰望天空,呵!要變天了。烏雲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盡頭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陰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與那在後匆忙追趕的人羣。他敗光了所有家產!我想,他的心情是極富雜的,對那聲霹靂心存感激,又憎恨無比,又或許想繼續品嚐美酒,把自己灌醉。無論如何,他不得不活過來。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暗淡的世界掙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原來,現實生活竟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卻無能為力。此時的他,是一隻螻蟻,搬着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難,戰戰兢兢地爬着。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還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漸漸虛化。

可誰又知道,命運無常,造化弄人。這,才剛剛開始。父親的亡,孫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現實卻把希望的密網一點點扭曲,撕碎。他拼盡全力去重織,已然於事無補。他默默地,安靜地承受着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和痛楚,不亞於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他雖活着,卻經歷着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貴一定是有過輕生的念頭,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抉擇,最終選擇了活着。因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活着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走過浮華和喧鬧,看過生離死別,轉頭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永存。

時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許,福貴淡然了,會默默一笑吧。誰不曾絕望過呢,每個人生來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於是的,他和一隻也叫福貴的牛,相濡以沫。這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他用生命的情緒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關懷生命。我覺得,他沒有對抗了,但又與麻木不同,這是一種信念,一種更高尚的人文情懷——逆來順受,放棄內心的掙扎和疑問,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着,無論是先前的美酒,還是後來的霹靂,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個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來感受的嗎?他或許在想,生與死如同東方徐徐升起的朝陽和西方斷腸的夕陽,日復一日的交替着。朝陽無論陰晴,兀自地懸掛於天空,夕陽無論有多麼不捨,也將默默地下墜。看似先有朝陽,再有夕陽。然而我們總會被自己所處角度,雙眼矇騙。哪有什麼朝和夕啊?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不增不減地默默旋轉着——以它那不十分圓的圓。朝和夕,本就是一體,只是形式不同罷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這樣呢?

陽光照射着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許長,道不盡這是朝陽的親吻,還是夕陽的呼喚……

讀《活着》有感_1200字6

一個充盈着陽光的下午,我坐在圖書館,翻開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活着》,我有很多的朋友推薦我去看一看這本書,説是非常值得一讀。但卻拖了好久才看這本書。看這本書時,我哭了好幾次,久久不能平復,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這本書首先説的是一個青年在鄉下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聽一位放牛耕田的老人説他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做福貴。年輕的時候投生於地主家庭。家庭富裕的他生活過得愜意瀟灑,麋亂不羈。可是他卻把家裏的財產全部賭輸了。他的生活變得一貧如洗。他後悔莫及,他痛徹心扉。當他改過自新,準備好好生活的時候,可是因為時代的不停變革,家人一一離去。他送走了父母的離開,送走了妻子的離開。甚至白髮人送黑髮人,送走了妻子,兒子,孫子的離開。只剩下他和他的一頭老牛。他已經老了,這頭牛也老的不成樣子。他們都還堅強樂觀的活着。

看這本書的時候,無數次我的腦海裏出現了這個念頭,那就是,他,福貴,他的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他的處境已經如此的不堪。我甚至可以説他的生活就像是生活在一個房子裏,沒有一點點光線投進,沒有一點點的陽光而言。他為什麼還要活着,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活着,究竟又有什麼意義。這就回到了小説的開始,作者説的那句話,“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即使你的生活滿目瘡痍,即使你的生活千瘡百孔,即使你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即使你的生活就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最後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也要努力的活着,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活着,費勁心機的活着。只有活着。努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為活着,我們可以迎接今天的陽光,因為活着,我們可以感受明天的雨水,因為活着,我們可以看見生命在土壤裏不斷的開花結果,散發出更加美妙的芬芳。但是,活着的本身也就是一場修行,過程中,我們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委屈,面臨各種各樣的心酸,你會有覺得撐不住的時候,你會有痛徹心扉的感覺,你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與藉口想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但是,你得活着,你只有把人生的這場修行努力學好,才能迸發出更大的意義與精彩。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因為我們不得不走。”讀到書中的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非常的無力。對啊,我們來的時候是身不由己,我們走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一切的一切,在時間的面前竟然是這麼的倉皇,這麼的無力。我感覺自己真的很渺小,很不堪。我們無力承受生活中更大的打擊,我們只是遊離在這個世界上的一顆小小的蜉蝣。對啊,生命竟然是這麼的無力,這麼的無奈。我們活着,只是為了活着,為了證明,我們曾經來過。我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我們要努力活着,去證明我們,我們這個小小的個體,也能夠成為最璀璨的光芒。

生命是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説,我們活着真的不應該因為任何事物,任何事物與我們活着的本身並沒有本身的關聯。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這本《活着》,讓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讓我看見了生命的韌性,讓我看到了活着本身的偉大意義。這是一本非常值得膜拜和咂摸的書,令人回味無窮。當你讀過這本書的時候,再回過頭回顧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_1200字7

“若沒有勇氣面對死亡,那就心靜如水的活着”。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覺。

看《活着》之前,一直在想這本書會講一個什麼故事,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活着還是要為自己或是別人活下去。

都不是啊!沒想到《活着》竟是一本充斥着死亡與悲哀的悲劇小説,而小説的主人公富貴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從他的父親母親到他得朋友龍二、老全;從他的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甚至是還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一個也沒少。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叫富貴的老牛,孤獨的,好好的活着。主人公福貴從小就過着優越的生活,然而他對自己的放縱使他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父親也被活活氣死,面對如此的打擊,他的生活彷彿失去了意義。但生活的責任讓他不得不繼續“活着”,揹着敗家的惡名,扛着生活的重擔,忍着親人逝去的悲痛,懷着對過去的懺悔,頂着動亂的時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語“千鈞一髮”般,憑藉着他堅強的意志,以“一根頭髮”頂住了千鈞之力而頑強地始終不斷。至今福貴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透過他瘦弱的身軀,我卻看到了一顆堅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難排山倒海般向他撲來時,福貴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忍受了這一切,並頑強地克服了它們。那股精神已勢不可擋地透出他的身體,流出書本,衝入了我的心中。也許與富貴的遭遇相比,我們平時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麼。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難時,想想富貴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親的處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罵名,可他依舊是對生活充滿着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的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他自己而活。馬克思説“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也許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藥。但是忍耐並不單單只是消極的承受,忍耐是要將消極的承受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難道不是嗎?記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陸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困難,他用意志苦苦地忍着,默默地把壓力化為動力,終於在“沉默中爆發”,震撼了全世界。“活着”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的確沒有富貴如此堅韌的毅力,我也沒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氣。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佔了極大的一部分。也許富貴在晚年的時候除了一頭牛就沒有親人陪在他得身邊,但是他還有過往的回憶,那些回憶,那些承載痛苦和堅強的回憶是我所沒有的。

故事的末尾我毫不驚奇於富貴對於死亡的坦然!他説:“我也想通了,輪到我死得時候,就安安心心的死,會有人來埋我的,他們會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活着》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着”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着我們去尋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永遠“活着”。

讀《活着》有感_1200字8

之前看完了路遙的《人生》,一直想寫一篇讀後感,可是不知從什麼角度入手。《人生》這本小説,就跟真的人生一樣沒什麼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訴我們些什麼,但內容太多説不清楚,到頭來也只為了——活着。

餘華這樣説自己的這本小説:“《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上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這段話,讀之前看沒有任何感覺,但是讀完以後發現,這段話就是《活着》最好的讀後感,並且它也告訴我們《活着》講述的並不是一個悲劇,它讓我們看到一條生命的堅強,以及活着的強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説喜歡《活着》這本書,是不是有點殘忍,可是現在我想説《活着》是我看過的書裏面給我最大力量的一本,雖然最後只有福貴活了下來,就算他這一生活得多麼不幸與不堪;就算他親眼看到身邊他所愛所恨的人一個個離去,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人活着的力量,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可貴。

初中的時候,我遇到挫折時總會這樣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現在遭遇的、即將遭遇的都不算什麼。”這句話總是很有效的給了我一個退路,就跟福貴被抓去上戰場,面對敵人的槍炮時想的那樣,只要能夠活着回去,怎麼樣都可以了——這也的確是福貴敗家後第一次產生的要好好活着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這樣,做少爺時的福貴吃喝嫖賭,除了正事其他什麼都做,那個時候他忙着滿足自己的慾望,怎麼會想到要腳踏實地地活着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團泡沫,隨時都有可能破滅的。從戰場上保住一條命回來的福貴,開始好好待他的妻子和兒女,但苦難的命運卻依然伴隨,時局的混亂,家境的貧困,家珍的害病,知道福貴親眼目睹贏了他所有家產的龍二替他上了制裁地主斷頭台,他才覺得命運之神一瞬眷顧了他,奪走了他享受的權利,卻留給他一條命。

《活着》的情節進行得很快,有點像我們的人生,腳步匆匆,來不及後悔,來不及思考為什麼。有慶的死,鳳霞的死,二喜的死,接踵而至,淚還來不及風乾卻又再添一層傷心。二喜的出現,其實是《活着》進行到後面,一個讓人欣慰的轉折,他的善良是完美的,從前一片灰色的世界,在二喜出現後出現了一片喜慶的紅,正當人們覺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新的開始時,他又早早地喪了命——留下苦根,從他的名字中我們也能猜到,又會是一個悲傷的結果。到了苦根的死,福貴應該已經有點麻木了吧,我不知道如何確切地形容他當時的感受,一個見過那麼多死亡的人,一個註定要孤獨的人,他已經習慣了一個人活着。

不論生命多麼叫人絕望,卻依然要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着。

命運的強權,有時使人感到無力。的確,在書中的背景下,人們其實沒有那麼多力量去改變什麼的,不像我們現在,不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可以追求一下夢想,拼搏一下未來。《活着》中的人們,也許是看不到所謂未來的,可是他們又對明天分外地清楚:明天我依然活着,我依然面對這片無邊的黃土,我依然為了我下一個明天揮下汗水。

是的,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着。

讀《活着》有感_1200字9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題記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裏作者餘華在前言裏寫的一句話,我揣摩了很久,它就像是一個詞語,被我安放到不同的句子中,直到合我心意為止。我用我短淺的目光仰望這一部偉大的書,又或者説,“偉大”這個詞在這本書面前也顯得渺小了。

《活着》這本書講述了“我”去鄉間玩耍時遇到一位叫福貴的老人和他的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然後又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這位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並不像他的名字一樣一輩子榮華富貴,富貴老人小時候家中很有錢,後來因為他賭錢輸光了家產,他的父親活活氣死了,曾經氣派的大少爺跟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還有他的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過着艱苦的生活,一切都像一場很美麗的夢,但醒來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有殘破的茅草屋。後來福貴的母親病死了,有慶被人活活抽乾了血,啞巴女兒鳳霞生下苦根大出血也死了,他的妻子家珍得軟骨病走了,他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死了,他原以為自己這輩子會和孫子苦根過下去,天意弄人,苦根吃豆子撐死了。福貴老人送走了他所有的親人,他的一生的遭遇是如此離奇又令人心酸。

文章最後寫道:老人對老牛説:“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説了,説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説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老人的親人都已經走了,老人彷彿感覺他們還沒有走,一直陪着自己,老人既是在對老牛説,也是在告訴自己。老人的這番豁達令我肅然起敬,這樣的命運下成長的一個人能擁有如此樂觀又平淡的心去看待人生,去看待命運。

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老人在殘陽下牽着老牛在鄉間的田野裏,一人、一牛,相依為命。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被深深的感動了,第二遍看的時候眼淚就狂瀉不止了。我的眼淚不是同情老人的一生,這是悲觀者看待事物的角度,我更多的是在這滄桑的老人身上領悟到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和一顆淡定的心。“滄桑”兩個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人們往往喜歡把它用在歲數大的人身上。的確,老人身上的東西,心裏的東西,都是時間一點點沉澱下來的,生命老人對的殘酷,命運對老人的不公,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

“偉大”的老人,“偉大”的書,“偉大”兩個字用在他們面前,也太渺小了。

我想作者告訴大家的是,勇敢地活着吧,樂觀的活着吧,世界上難道還有什麼比活着,還要更美好的嗎?

那些活着的人受到一點挫折就認為自己活着沒有什麼意思,不要在乎別人的感受,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做自己,為自己精彩地活下去吧!鳳霞不會説話,常遭別人的取笑,但她還是一樣的善良,最後嫁給了疼愛她的二喜,為什麼一不順心就不想活了呢?活着多美好啊!不要活得太累,一個愛寫作的人得了作文獎,對他來説是滿足,一個飢餓潦倒的乞丐在垃圾堆裏找到一塊發黴的麪包充飢是一種滿足,遇的到不順心的事,那就用樂觀的角度去想想,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命還是美好的。

每個人生命的標籤有千千萬萬個,總有一個詞叫美好,總有一種態度叫樂觀。為自己而活,堅持自己心中的方向,保持樂觀的心態,以這樣的姿態存在的生命,是最美好的。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0

其實作者只是在靜靜地訴説着什麼,卻蕩氣迴腸。在讀《活着》這本書前,瞭解過寫作背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通過《活着》作者想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是很悲慘的,但同時他又是堅強的,説實話,我非常佩服他。在飽受各種心理與身體上的折磨之後,還是活了下來。我不太喜歡看悲劇,結局總是讓人唏噓不已,久久不能平靜,當《活着》卻讓我感到不同,彷彿是一老人在述説着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沒有抱怨,也沒有悔恨,而是一種平淡的訴説。就像一位哲人一樣,洞察生活。超脱的看待着這世界。

徐福貴年輕時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年,娶得一位米行千金為妻,家境算是殷實,但卻遊手好閒,做過許多荒唐事,最後因賭博而敗光了家業,淪為一個貧農,一家人住進了茅草房,然而這只是悲劇的開始。父親也因為他的敗家而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病倒了,為去請大夫給母親看病,在街上被人又拉去當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回來的富貴,沒有見到母親最後的一面。雖然此時富貴已經體會到活着的好,想要開始過穩定的日子,但這是女兒鳳霞因病而變成了啞巴,妻子的身體也因病每況而下,生活仍然很艱難。然後就是親人的相繼離去,首先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熱心去獻血被他人貪婪的抽乾了,然後是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最後是外甥苦根。面對着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們的時候福貴的內心是多麼的深痛,這是一道不可磨滅的傷口,是他無法泅渡的桎梏,是時光無法撫平的傷痛。

作者必定是殘忍的,明明是生離死別,他卻輕描淡寫,無關痛癢,幾乎不給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本以為從戰場回來的福貴會從此走向安穩的生活,妻子賢惠,兒女懂事。可是兒子有慶卻因那樣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悲痛不久而離世,使人心情剛起又落。女兒鳳霞嫁了一個好女婿,好日子沒過幾年,因為生苦根難產而死了,然後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來的東西砸死了。雖然女兒女婿不在了,但想着至少還有外甥這個希望吧,但誰又想到,可憐的孩子在長到幾歲的時候,因貪吃豆子撐死了。最後的最後,所有活着的希望都被掐滅了,只剩下一頭名叫富貴的老牛與他相伴。

我原覺得福貴的一生是不值的。後來發現我錯了,他生命中不管怎樣都有關心愛着他的`人,在他年輕犯錯時,有他母親袒護着他,無私的愛着他,有家珍不離不棄的包容他,即使在他淪為貧民,家珍還是對他不離不棄。

福貴的一生也給我們很多思考。在艱辛的生命歷程中,福貴沒有流露出膽怯和放棄,而是在不斷挖掘着活着的樂趣,他買下將死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開着玩笑,用粗啞的聲音放聲喝着歌謠,他自始至終也沒有怨天尤人,他堅信着活着就是最好的,活着就有希望。

現在的我們,遇到一點小困難小挫折就有輕生的念頭,和福貴比起來,我們的遭遇真的不算什麼,只是在一時刻把自己的痛苦放大了,已經經歷着人生最大的災難,其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要為活着而活,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1

命運在福貴人生的道路上,設下了一道一道坎,就像是福貴祖上積累了幾百年的孽債,都落到了他一個人身上。

福貴,人活着才有希望,才能對死去的人念想。年輕時候犯過的錯,總是有償還的時候的。你現在只能坐在田埂上孤單的看着晚霞落盡,炊煙裊裊的村子裏唯獨少了你那一家,因為你的婆娘已入土,先你一步。

這時候走過你身旁的風,能不能帶你回憶起些許從前,鳳霞拉着你手,咯咯直笑,若不是小時候的病,也許長大後的鳳霞會讓來你家提親的人,踏破那門檻,可惜現實沒有如果,鳳霞因為是啞巴就讓同村的青年笑話,因為窮走在新娘身邊的時候讓人厭惡,你能回憶起這段嗎?你還記得你説的話嗎?“你們要欺負就來欺負我,欺負鳳霞太不應該了。”為何人心那麼冷漠,為何要欺負鳳霞?

有慶半歲後才跟着他母親回到你身邊,那確實是一天好日子都沒有過過,你想着不能委屈了兒子,要讓他去讀書,於是 你就和妻子商量着把鳳霞送人,要留下那口米去換有慶的學費。可是鳳霞也是你的孩子,有慶那是鳳霞帶大的啊!離開了鳳霞,那還是一個家麼?有慶是怕你的,要不然為什麼老是光着腳跑來跑去,那一來一回得有十里路,你看着有慶在鄉間的野路上奔跑的時候,有沒有擔心過他擱着腳,因為你説他的鞋底老是破,再穿爛就要揍他,他怕,於是他脱了。有慶是個心眼多好的孩子,學校校長要輸血,老師一號召,他立刻脱下鞋子就往醫院跑,全校師生就獨他的血型能對上號,抽血的時候,那畜牲一般的醫生竟然沒有顧着有慶早已發青的嘴脣,依然抽血不止,那有慶的血都讓活活抽乾了呀!那麼小的孩子,那麼好的孩子,就讓黑心的醫生害死了,“不夠不夠,還要還要”,不夠你媽你怎麼不去輸血,還要你媽你怎麼不去輸血,他只是一個孩子好不好,你們能不能有點娘心,她校長是縣長的女人,她的命精貴,那有慶就有理由讓他犧牲來保她嗎?

鳳霞難產死的時候二喜抱着她睡了一晚,你就坐在灶邊一夜,後來二喜上工地帶着苦根,你不時就往城裏跑,去看女婿,去抱外孫。可是天作孽,二喜上工的時候讓水泥板砸死,可憐的苦根當時還不知道死是如何一回事,只聽到父親叫了自己一聲:“苦根!“像是把喉嚨都要喊破,那聲音是來自黃泉裏上的迴響嗎?有喜他的不捨啊!我怎麼能不傷心落淚?只知道跟着你外公去鄉下過幾天,哪會曉得這一去,父親早已不在,家也回不來。苦根,聽著名字都讓我掉淚,一直盼望着家裏的雞變成鵝,鵝變成羊,再攢夠了錢,和外公一起去買牛。但這一天,怕是無論如何都等不會來,家裏窮,平常生病了連一顆糖都吃不起,那天你和外公下地回來就暈倒在牀上,福貴以為你能休息下就好,説出去給你煮豆子吃,家裏窮的平常都吃不到的豆子這下你吃的歡,等到福貴再進屋來看你,那身體從胳膊到腿都涼下去了,是病的,也是讓豆子給噎死的。苦啊,這輩子。

福貴的家人都去了,他那一輩的人也都去了,只有他依然活着,每天和一頭叫福貴的老牛下地種田,看夕陽西下,也看人世滄桑。

也許生命對於福貴來説,就是活下去。但對於我們,我的理解是活着要健康,也要知足!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2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喬布斯改變了世界。喬布斯的才華、激情和精力是無數創新的來源,這些創新豐富和改善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這個世界因為喬布斯而美好無限。

每一個成功者背後總會有很多故事,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身上總會看到很多創新點。現在我就用述創新個性、思維和創新意志這三個方面分別分析有關喬布斯的兩個故事。

在喬布斯十七歲那年,他就讀於一間貴族學校。但在經過六個月的學習後,他認為自己已經看不到留在學校的任何價值,所以他毅然決定退學。雖然退學後的日子很苦,但是他説他喜歡這樣,他喜歡跟着他的直覺和好奇心走,他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例如在退學期間,他無意中學會了san serif和serif字體,他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格的長度,還有怎麼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十年之後,當他在設計第一台Macintosh電腦的時候他把當時所學的那些傢伙全都設計進了Mac,那也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

凡事都循規蹈矩又如何能創造出不同,比爾蓋茨是這樣,喬布斯也是這樣。他們頂着世俗的觀念,大膽地逃離所有人都認為最有前途的路徑,自己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創新的個性和創新思維去支持他們的行動。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性格,我們應該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而不是根據框框條條去限制每一個人的發展。其次,貝爾納曾經説過,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我們需要打破桎梏,這才是創新最基本的要素。普遍在人們的心中會有四種枷鎖,他們分別是從眾型思想枷鎖、權威性思想枷鎖、經驗型和書本型的思想枷鎖。我們不能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結論懷有盲從和迷信心理,這種心理使人很難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所以要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個性的時候,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敢於有所質疑,質疑是創新的前提,懷疑是創新的開始。同時,我們亦要提高想象力、擴展自己思維的廣角,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喬布斯三十歲的那一年,他被自己成立的公司炒了魷魚。對於在而立之年的喬布斯來説,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在最初的幾個月裏。他對自己的路感到非常茫然。但後來,他慢慢發掘到作為一個成功者的極樂感覺被作為一個創業者的輕鬆感覺所重新代替,他對任何事情都不那麼特別看重。這讓他覺得非常自由,因此他進入了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在接下來的五年裏,他創立了Next的公司,還有一個叫Pix—ar的公司。Pix—ar現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製作工作室。在後來的一系列運轉中,Apple收購了Next,然後喬布斯又回到了Apple公司。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輕言放棄。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全心全意的去找,當你找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的。這一切的事都要求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去支撐。要練就創新意志需要經歷一個心理三部曲:即決心、信心和恆心。我們應該發揮人最大能動性,要自覺、要果斷地分析問題,在完成目標需要較長的時間時,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時必須要有堅韌性,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活着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3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喪失女的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為了救縣長的女人,有慶可以説是被害死了。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儘管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卻始終感到沉重。因為當時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慶送掉了年輕的生命。我一直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個瘦小的男孩舉着鞋,朝我跑來.他分明是笑着,我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簡單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兩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經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

我總是因為無法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從兒時眼饞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現在羨慕女友的美麗出眾,我一直扮演那個自卑的角色。母親説我總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遠方,而忽略了身邊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為找不到所謂的幸福,才那麼努力地追求嗎?

直到看到家珍的話,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經執着着的夢想也開始變得模糊。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我開始回憶過去的點滴:每天早晨母親比鬧鐘還準時的morningcall,在自修課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前吃飯,熱氣給父親的眼鏡片蒙上一層白霧??我發現自己擁有的太多,也正因為自己擁有,才覺得它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前些天,一個好友打電話來説她父親車禍被送進了醫院,好在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留院觀察幾天。我一邊安慰她,一邊想,此刻父親可能也正開着車穿梭在這擁擠城市的某個角落吧,不禁有些擔心。突然發覺,我可以什麼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親的拿手好菜,聽到母親越來越親切的嘮叨??

幾天後,好友一臉喜悦地告訴我,她父親出院了。看着她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堅定了:原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4

《活看》是我唯一一本一口氣讀完的作品,看了開頭後,就總忍不住想知道後面怎麼樣了,可主人公富貴總是在有些光明的時候,又跌人Z黑暗。從良田百畝到租五百田,從耀武揚威到低聲下氣,從一·大家人到孤身一人,這種種的痛苦按壓而至,用禍不單行此時都顯得有些蒼白,有些無力。就像富貴他爹説的“先養雞,雞大廠變鵝,鵝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到我手裏,徐家牛變成羊,羊又變成鵝,傳到你這裏,鵝又變成了雞,現在是雞都沒有了。,’ 或許你覺得這是一個悲劇,那我再給你講一段,福貴被俘,解放軍説可以讓他回家,“我就站起來,—‘直走到那位長宮面前,撲通跪下後就哇哇哭起來,我原本想説我要回家,可話到嘴邊又變了,我一遍温叫着:‘連長,連長,連長‘別的什麼話也説不出來,那位長官把我扶起來,問我要説什麼。我還是叫他連長,還是哭。旁邊一個解放軍對我説:‘他是團長。”。 是不是又有些搞笑,但這絕不是喜劇,因為富貴所有的親人都死了,到晚年的時候只有一隻老黃牛陪伴着他,我想這樣的結局讓誰都不會有一絲喜悦。那這到底是篇怎樣的小説呢,聽我細細道來。

文中的故事是作者通過富貴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的回憶講述出來的,他經歷了許多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平靜地對待這個世界,沒喊天喊地的抱怨。小説的語言很淺顯,易懂。看起來很平淡,就像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沒做任何文學的渲染一樣。正如作者在前言裏寫的“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作者所做的也只是敍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媚敍説着一個並不正常的故事。 《活着》是高尚的作品,它向我們表達着這樣一個道理: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看完這部高尚的作品讓我覺得有些悶。就像空氣中的氧氣不夠,呼吸有些吃力一樣。它似乎在抱怨些什麼,但沒有發泄‘似乎在批判些什麼,但又沒有控訴,似乎在訴説些什麼,但又沒揭露。好像除了敍述一個故事外,作者什麼都沒做,這也許就是當下一些作家所謂的“軍區寫作”吧。其實作者在言語之間已經暗暗向我們表露,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也很想像作者一樣寫一篇高尚的文章。可這又是一篇必須談感想、談看法的文章,任何東西一讓人改感想、談看法的話,那它就不再單純。世人總喜歡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斷黑白,也許又正是這黑白矇蔽了世人。如文中的龍二,他在富貴敗家的時候贏光了富貴所有的財產,他此時的身份就有些模糊,到底是懲罰富貴敗家的執法者?還只是出老幹的賭徒?其實世上本無黑白,談看法的人多了,便有了黑白。 寫到這裏,我把筆頓了頓,回想看書時的憤怒、憂愁、鬱悶,以及無可奈何,一直到情緒千萬,千言萬語。可現在仔細想後才覺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發泄、不控訴、不揭露,讓我們讀完後心靜如水,大法回味。就像一道泉水,喝時甘甜可口,喝完後發現什麼味道都沒有,也許恰恰正是這種無法回味,才能讓人銘記於心。

讀《活着》有感_1200字15

人生漫漫,生活茫茫,前行之路少有時刻的清晰與明確。也怪不了這世態炎涼,波詭雲譎。苦苦擦拭着眼中的淚,可心淚卻如綠燭紅蠟般悽苦凋落……

明明不想思索的問題,卻又在冥冥中被其羈絆住,不能停滯下來想想的我,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被硬生生地橫了這麼一道:

“喂,為什麼成日如此渾渾噩噩的?”

“活着是為了什麼?”

“如何才能不枉人生走這麼一遭呢?”……

一個個聲音追問着我,如人面臨潮波氾濫的大海,我已無退路,只有在聲聲詰責中尋找出口。這人生的十字路口終究逃不了這麼一段。

我投奔書海,晝夜埋首,只求慌亂的心能小憩,也許這其中又是一段非凡的際遇。

當我品讀餘華的《活着》時,我感覺生活在隱隱告知着我什麼。

主人翁福貴的一生是何等慘烈啊!他並無任何豐功偉績,只是一“蟻民”,是個平凡的小人物,而在殘酷的社會和政治的變革背景下,其妻子兒女都先他而去並被他親手埋葬。如此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到了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他的命運比一般人更悽楚。但讓我佩服的是他在心態上能直面困難,那個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生活的人,並不是寂寞的人,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也許有許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已超越了“偉大”一詞。今天我不想贅述,我僅是億萬讀者中的一員,如“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一樣,我感悟出的是另一層——活着的意志!

顯然,福貴慘淡的一生已超越了諸多人的不幸,甚至讓我覺得在感受的是如孩子死去般的麻木——這是一次殘忍的閲讀。命運不遺餘力地摧殘着福貴的生活,可他的意志,他對於這艱辛生活的描述與感受卻是讓人難以置信——是如此平緩啊。“我只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正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寫到這裏,我的心已感動到木然。

是的,我的生活經歷和福貴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是拿他一小段人生比也“相形見絀”了。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遭受的挫折、經受的考驗是如此平常的事情,什麼朋友反目啦、成績下滑啦等等,雖然有時感到前途迷茫,但這我們都無法避免。更何況福貴一生的挫痛與煎熬,他還能坦然面對一切。我想,每當遇到這些挫折時,我就應捫心自問:我所遇到的一切,與福貴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嗎?

這足以震動我的整個大腦,我會想起生活意志這個問題。人的這一生,為什麼而活?其實福貴不正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思考麼——為了經受,又為了迎接;為了戰勝,又為了忍耐。相隨的苦痛,正是人生的潤滑劑。關鍵不減的是意志上的堅強。福貴留給我們的不是豪言壯語,不是什麼深邃的思考,亦沒有斟酌的文字,可我們明顯為之動容,為之感慨,生活的點點滴滴瞬時氤氲起幸福的氣息,我們知足,我們一如福貴的平和。你會明白,生活中所謂的堅強,無非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意志——真成了你我感觸中交接碰撞的共音!受益於那般意志:不屈服,不氣餒,也坦然,也淡定。

如此,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擁有這份感慨的你我,也許今後再面臨人生的抉擇時,翻閲福貴的經歷,在這個面對諸多不幸的窮人身上找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欽佩與崇敬,並延續着這份活着的意志。

驀地,我一瞥前方,欣然一笑——那漫漫人生路,茫茫生活海,不知不覺對心中苦苦糾結着東西的已淡然——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