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00字1

《挪威的森林》看完了。這是一本很精緻的書,正如書中所言:“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翻開書,看見自我色彩斑駁的青春。

誰沒有過迷惘的青春?懷疑朋友的友情,無視父母的親情,對存在的意義和世界的真相提出質疑。混混噩噩不知前路在何處,只得相信自我,一個人蜷縮得更緊。永澤説:“人生中無需夢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夢想,而是行為規範。”他又説:“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我想做的事,而自我應做的事。”

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羣中,徒有網絡的温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脱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已。正是因為這樣,死亡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已經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後悔着,也無事無補。於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着,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麼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我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着,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着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曾説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後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鬆,就無可挽回了。

是的以往的目標在今日如果一旦放鬆,那麼往後的期望就將不復存在,活着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儘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初讀時,我看見了一種在世人眼中稱之為頹廢的生活和思想。主角渡邊無所謂明天如何,對大多數人漠不關心,按照自我的步調行走人生,平時去大學上課,週末呆在宿舍洗衣服和晾衣服,到了晚上去打工,如此反覆。這種人生無所謂好不好,誰都沒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只是我想,在一味追求成功與榮耀的此刻,能不受周圍環境與世俗理念影響,堅持着自我的個性與信念,實在難能可貴。這點給我感觸頗深。

我還看見了悽苦的愛恨糾纏。渡邊的情感被往事和現實所纏繞不得解脱。代表過去的直子,渡邊對她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不僅僅有少時便存在的憧憬,還有因自覺認為被友人所託付而產生的職責感等等,真正稱為愛的部分佔的比例並不高。在直子住院後,渡邊遇見了代表現實的綠子,與直子不一樣,綠子身上有蓬勃的生命力並對生活洋溢着熱情,是個人見人愛的主角。渡邊同樣深深地為她着迷並且感到為難,無法從示愛的兩人中選擇,體現了他優柔寡斷的一面。

再讀時,我看見了自我。與渡邊相反,我對生活充滿了十分的熱情,努力搞好人際關係,就是這樣,也平穩地走過了二十年,並且將繼續熱情地生活下去。讀完《挪威的森林》,帶給我的並不僅有故事完結的悲慼惆悵,同樣還有對未來無限的期望。

到第三遍,我不再侷限於從故事具體情節和人物情態中發現什麼了。從整本書講述的故事和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我悟到了,書中反覆提到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確,怎樣才算人的出生和終結?如果一個人死了,他就真的消失於這個世界了麼?親友的記憶,遺留下的物品,都彰示着這個人的生命的痕跡。只是形體的消亡,真的是生命終結的標誌麼?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對社會與時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體情景我不瞭解,可是我想渡邊之所以有如此的苦悶與孤獨必須與大時代背景分不開的。社會的低迷狀態自然使得人頹廢。我不能理解渡邊那時的行為,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時代與時代間的代溝吧!戴望舒説:“你教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打開空白之頁合上空白之頁?”其實,蝴蝶告訴每個人,青春年華只剩下了兩個字:“寂寞。”也許你不明白青春為什麼是這樣的。

然而村上春樹告訴你,青春只能是這樣的。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00字2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直子的死使我明白: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所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忍,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脱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然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的軟弱無力。”

以上這段話是主人公渡邊在經歷木月、直子雙雙死去後,領悟一些哲理後的一種悲慟的心情。這段話其實也給了我很大的心靈的震撼,我十分偏愛這段話。哪怕渡邊能夠面對直子死去的現實,然而他卻逃脱不了失去心愛女人的精神折磨。於是,他會説:“我明白‘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生之中’的哲理,但我仍是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顯得那樣軟弱無力。”看吧,這是一段多麼令人心疼的內心獨白,而我,而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

小説結局最終以直子死去、渡邊打算去找回丟失的綠子為結尾,也正好是體現了那是已三十八歲的村上的心理狀態。很多人都説,書裏的主人公渡邊實則就是村上青春歲月裏的大部分折射。所以説,村上以這樣的結局收尾,正是想告訴人們,他的這本《挪威的森林》的書正是寫給自己青春的墓誌銘。已經三十八歲的村上,已經沒有了那段青春歲月裏的迷惘、掙扎以及與現實相悖的理想,唯有的只是歲月沉澱下來的對現實生活的篤定、堅忍。大抵,這也是我將題目命名為“寫給青春的墓誌銘”的緣由。

我是一個喜歡愛情故事的人,所以這正是我把感受主要定位愛情話題的原因,但畢竟愛情是青春歲月裏最美麗的風景。《挪威的森林》中,最後讓直子選擇自殺、然後追隨木月,我認為這是情理之中的。只有這樣,渡邊才會放心地愛上綠子,也對直子的那份希冀從而勇敢地放下。《麥田的守望者》裏曾經有這樣的一句話: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而卑賤地活着。是的,直子和木月死去了,但渡邊活下來了,活着就是要有勇氣面對這一切。於是,穿過青春愛戀的惶恐和分裂的叢林,渡邊找到了一種對現實的態度:既是無所謂的,同時又是堅定不移的;既是邊緣的,又是具有行動力的。

木月、直子、渡邊和渡邊、直子、綠子這兩對三角關係,應該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木月和直子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他們對現實世界天生有着一種莫名的恐懼,活着説是他們的生活過於優越,當他們面對死亡的時候,無法從容應對。在他們的眼裏,愛一個人的方式就是同他死去。於是,木月死後,直子逃脱不了精神的折磨,就算她曾一度認為渡邊會將她從精神的泥沼裏解救出來,但最終她還是去尋找木月去了。如渡邊在小説裏也説:“她在如同她內心世界一般昏暗的森林深處勒緊了她的脖子。”而渡邊和綠子的生活則是一種現實的狀態,他們終究會對現實世界的各種晦澀、污濁產生抗體,從而很堅定地活着。綠子是在一種很缺乏愛的空間裏,扔好像一棵從石頭擠壓下拼命汲取陽光和水的小草,而渡邊就是她必需的一部分陽光和水。所以,在對渡邊很多次的失望下,她仍能接通渡邊的電話,僅是一句輕輕“你在哪裏”的囈語,卻抵過千言萬語。渡邊他愛直子,但他也愛綠子,正是直子的死亡決定了渡邊必須將綠子留住,即使是為了直子,他也需要這麼去做;因為綠子見證了他和直子的愛情,她已經成為他愛情中的一部分。於是在小説的結尾處,手握電話筒的渡邊開始不停地呼喚綠子的名字,他怎麼能不重新找回他傷害過的女孩?

不管過去如何,對於渡邊來説,結束便是一種最好的開始。於我們而言,同樣也是這樣。他年近四十,回首這段往事時,他一定是滿滿感動。儘管這段歲月裏充斥着死亡這種最被人忌諱提起的事情,但仍掩蓋不了歲月積澱下來的對往事的那種緬懷與深思。每段青春的逝去,我相信,都是一種成熟。

面對青春,我們都會有一種如同夕陽帶給人美麗的心痛的心情,一下子抹煞了隱隱作痛的心胸。時間是最妙的過濾器,網羅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釀成多年後散發着芳香的醇酒。因為已然中年後,我們終會擺脱掉物質、精神兩方面都在低水掙扎的悲哀,然後驕傲地堅持我們自己的選擇。

不帶抱怨的生活,這是一種尊嚴。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500字3

想着假期百無聊賴,舍友便介紹了所謂經典必讀的《挪威的森林》,果如其然,捧上一讀便愛不釋手,其間常廢寢忘食。給我的感覺,全書籠罩着一層幽婉淒涼的冷調,其中穿插一些不少的'逗樂情節讓讀者從陰沉的氣氛中捧腹大笑。讀罷,心裏不禁喟然長歎,那句話——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不禁醒悟,死並非永遠消逝,它時刻影響着生者,存在於生者的生之中,並引導生者一步步成熟,成人。木月在死前見的最後一個人不是他最愛的直子而是渡邊,意味着木月把直子託賦給了渡邊,而渡邊似乎也從木月的死悟到了一種對直子的責任。而直子選擇了死亡,也讓渡邊領悟到他應該所追求的幸福是現實中活生生的,可以衝破黑暗享受到陽光的綠子,而不是過於追求完美,虛無飄渺的直子。這兩次摯友的死亡也讓渡邊慢慢走向成熟。

故事中出現的那口井,我認為那是孤獨的源泉,而掉入那口井的人被孤獨折磨,必死無疑。而痛快的結束方式,也就是書中所描述的種種陷入孤獨深淵的人為了拯救自我而選擇了自殺,這也反映了戰後的日本,一個有一點良心和追求就要瘋掉的時代,經濟雖然復甦,但整個社會像一條巨大的冰涼的鐵鏈將人們緊緊纏繞、扭曲,製造悲劇的根源是社會的醜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造成了那口井的存在,導致每個人都在走向毀滅,而彼此在靈魂上互相排斥,彷彿解除痛苦方法只有變成精神病人然後再自殺。悲乎哀哉!

相反,小説中出現了令每個人都憧憬的療養院——一個人人互相幫助,靠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來治療精神病的機構。但這種地方不可久居,一旦沉溺其中便不想融入真實的現實社會中。我開始有點理解林少華先生在譯序所説的渡邊把玩孤獨把玩無奈,也就印證了直子所説的“對你我從不擔心,你絕不會掉入那口井裏。”渡邊在各種孤獨無奈面前平靜對待,逆來順受,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響他的生活軌跡,這也和綠子相似,或許這才不至於他們選擇自殺吧。

文中也有不少情節令我扼腕歎息的,其中就有直子選擇了自殺,個人真為那段感到傷感惆悵。村上將直子的死突然安排在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話,令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給潑了一盆冷水,我反覆翻看,簡直不敢相信,恍若我精心構築的空中樓閣,被一段話付之一炬,頃刻間幻化殘垣斷壁,內心淒涼到彷彿失去直子的是我而不是渡邊。村上,你還我直子啊!!可是轉而細想,直子的死或許更能警醒人們思考社會現狀。可是一想到可愛的直子作為時代的犧牲品,內心的悲涼反覆驚起波瀾,久久不能平靜的痛。

還有直子竟然連愛都沒愛過渡邊,直子一直愛的是木月,而對渡邊,又是另一種情感吧,或許是作為陪伴着她守護着她遠離那口井並作為與外界聯繫的渠道的一種感激吧。她無法遺忘過去木月的死,也無法留住現在美好的幸福,未來的一切相信僅剩下的傷害,她不知道怎麼面對過去和現在,所以選擇一個人的未來。或許,那會是她最真實的夢吧。

不得不提,文中出現各種對性的挑逗也讓我更為清晰的瞭解性與愛,想不到日本是如此奇葩到在60年代“性”就介摸開放了,想必是經濟復甦時代衍生的孤獨所迫,用於解決大眾內心寂寞的發泄方式吧。想到這裏,我們真的實實在在太落後了。但我個人覺得這種繁華背後所衍生出來的是一種扭曲變味的性愛觀,我還是很是支持純真的戀愛,就像文中純美童真式的初美。想到這裏,初美和情慾氾濫的永澤能在一起三年,還真是奇蹟啊,同時也被為愛付出再大的代價也無怨無悔的初美所深深的感動,最後她也選擇自殺也深為可惜,也再次痛訴純美的夢想不可能在如此現實中實現的悲哀。同時我還真為村上筆下的性描寫所折服,完全沒有閲讀黃色的小説的那種羞澀,他真誠的筆觸讓每位讀者坦然和留下美好的印象。

這算得上是我第一次寫讀後感吧,僅個人無聊所作,總得來説,很喜歡這本村上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