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走進遊戲走近幼兒》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W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進遊戲走近幼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進遊戲走近幼兒》讀後感

我讀了由徐則民、洪曉琴,兩位作者編寫的書《走進遊戲走近幼兒》,學到了很多實際性的東西,因為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很多實際性的案例,本書就是對一個個案例進行分析,從而講出了一個個道理,這些道理透出的是老師們向幼兒學習的心得,我看到,他們在讀遊戲的同時,也讀懂了每一個幼兒。本書共有六章內容,分別講到:

一、 遊戲的作用包括。

1,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內容

2、 遊戲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3、 遊戲是教師解讀幼兒的窗口。

二、 確保幼兒在遊戲中的主體地位。

1、 還幼兒真正的遊戲自由。

2、 從遊戲中的教師到遊戲中的玩伴。

三、 追隨幼兒提供適宜的遊戲支持。

1、 適時介入適度迴應,推動遊戲發展。

2、 充分發揮共享交流的作用。

四、 確保時間與空間,踐行各類遊戲。

1、 遵循主流價值,落實幼兒園基本活動

2、 讓環境材料推不動遊戲發展。

五、 帶領教師在遊戲中“學研做”。

1、 樹立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

2、 落實“追隨幼兒,師幼同行”的過程。

3、 追求從遊戲中來,到遊戲中去。

六、 確立快樂玩有效學的理念,在遊戲設計中和積累。

1、 教師設計個體遊戲。

2、 對集體教學遊戲的思考。

本書內容全面,細緻的解剖了幼兒遊戲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下面我就談一下感受最深的幾點:

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不管是從書中的案例看,還是從現實幼兒的日常生活看,都證明這一點,孩子在特定的環境中,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用自己的方式,玩他想玩的各種內容。好像就是這樣,很多類似的過程,每天每時每一刻好像都在發生,遊戲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幼兒就是在遊戲中不斷學習和成長的。 那做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走進幼兒的遊戲呢?

首先就是要確保幼兒在遊戲中的主體地位,還幼兒一個真正的遊戲自由,從遊戲中的教師到遊戲中的玩伴,站在幼兒的角度用他們的思維想問題。那到底幼兒的自由都包括哪些內容呢?書中介紹了一個故事《不可少的開場》,故事中講到在玩遊戲前一定要聊一下,“想玩什麼,誰想去玩”這樣老師不僅可以瞭解幼兒所思所想,還能發揮防患於未然的作用,使老師在遊戲前,儘早掃除了一些可能出現的障礙。經過經驗研究,幼兒在遊戲中可以-----自由選擇主題,自由選擇角色,自由選擇情節,自由選擇同伴及玩具。但是,當給幼兒很多自由時,幼兒就會自己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那我們應該如何迴應幼兒的需要?怎麼迴應?迴應程度如何呢?研究者發現可以從兩個不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一是生成的內容是否接近課程目標。二是活動是否滿足羣體需求,研究者畫了一個座標,從而得到四個象限,再根據象限內容的不同,分別對生成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已發展的眼光看待遊戲中自發產生的各種內容。通過研究各種案例發現,幼兒生成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參與活動的人數也不斷變化,一些在第一象限,是應該發展的內容,由於和老師和幼兒不同步,沒有及時跟進,最終遠離課程目標,而一些不起眼的內容卻被老師睿智的迴應,師幼間的互動轉化為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這裏動態的實施價值判斷,迴應策略,是保證幼兒快樂、自由遊戲的關鍵。

我們始終倡導讓幼兒擁有一個快樂資助的遊戲過程,但是為什麼老師在參與時會變得如此乏味且有負擔呢?是因為,我們錯誤的把遊戲作為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的教育過程。追求即使目標的達成,責任過多而失去趣味。事實上,我們應忘記自己的身份,以一個年長者玩伴的身份參與其中,就會經歷不一樣的過程。 那我們如何才能走近幼兒?讓幼兒充分自主遊戲,並不意味着教師無所作為,教師的重要作用就在於瞭解幼兒。根據皮亞傑觀點,遊戲是幼兒已有經驗的反應,因此,幼兒的遊戲水平和發展水平是同步的,遊戲就成了教師瞭解幼兒的窗口,看懂了遊戲,就看懂了幼兒。這就要求教師要靜下心來看有而遊戲,耐心觀察分析,遊戲的行為,這也是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體現。那應該在遊戲時,觀察什麼?怎麼觀察呢?首先要看幼兒在幹什麼,這反映出了他們的生活經歷和興趣需要,其次看幼兒乾的怎麼樣,這但應出他們的經驗水平,包括語言、動作、想象力等,再看幼兒的態度,這個能反映幼兒情緒情感,個性特徵,只有教師在讀懂這些的基礎上才算走近幼兒。通過書中案例會明白,只要我的迴應得到了幼兒的積極呼應,在提升幼兒水平的同時,支持和維護幼兒的遊戲進程,幫助幼兒更好的實現了遊戲意願。

一般而言,遊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展的活動,幼兒順利進行遊戲並積極投入其中。但是當幼兒需要教師的支持幫助時,教師應順應幼兒的遊戲意願為前提,把握時機、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實現遊戲構思。以下幾種情況,老師可以進行介入:

一、 當幼兒尋求教師幫助時,教師根據幼兒問題的難易程度做出不同回答,對於簡單的要求,老師可以給出建議,並鼓勵幼兒自己解決;當經驗高出幼兒水平很多時,教師應該直接幫助幼兒解決;當幼兒的問題要求不現實時,老師要直接指出問題所在。

二、 當幼兒的遊戲行為材料有安全隱患時或當幼兒行為過激時。

三、 當遊戲糾紛無法自己解決時。

四、 當幼兒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準備放棄時。

五、 當教師發現遊戲可以提升經驗,且不影響幼兒意願時。

六、 當教師遇到個別兒童時。

為了更好的進行下一次遊戲,通常在結束時,會組織一次總結交流,因為有的幼兒盡興,有的幼兒遺憾,有的幼兒意猶未盡。圍坐在一起,引導幼兒回憶情節,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爭議思考。討論的時間根據,問題情況、年齡不同,控制在5-20分鐘不等。交流內容包括:分享快樂,總結經驗,解決糾紛,徵集方法,糾正錯誤等。陳鶴琴先生曾説:孩子生來好動,遊戲是孩子的生命。在實踐工作中,幼兒教師不瞭解遊戲,就不瞭解幼兒。因此做為一線老師,更應該把理論付諸於實踐,認真研究幼兒遊戲的真諦,才能走進遊戲,走近幼兒。